揭祕清朝康熙皇帝之“平定”三藩“收復”臺灣

1644年 李自成攻破北京,大明帝國滅亡!大明遺臣擁兵東南,與入關的清軍相抗衡,其中實力最強大的乃鄭成功部,為了堅持長期與清軍對抗,1661年,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復臺灣,從而開始了鄭氏家族在臺灣的統治。

可惜的是1662年,一代民族英雄鄭成功在臺灣病逝,年僅39歲!其長子鄭經 繼立,面對獨立一方的鄭氏家族,入主中原的清王朝,又該如何處置呢?

揭秘清朝康熙皇帝之“平定”三藩“收復”臺灣

清廷鑑於當時的形勢,試圖通過談判的形式招撫鄭經,1667年康熙派總兵孔元璋至臺招撫鄭經,被鄭經拒絕,1669年,康熙帝又派刑部尚書明珠前往福建主持對臺議和工作,明珠遣人入臺再示招撫之意,並做出巨大讓步,允許鄭氏封藩,世代鎮守臺灣,對此,鄭經提出自己的要求,如果清朝能允許臺灣之人如朝鮮人一樣安排,不剃髮,就向清朝稱臣納貢。清廷不答應鄭經的要求,談判破裂!顯然,談判的方式並不能招撫鄭經,但此時政局不穩,三藩又蠢蠢欲動,統一臺灣一事便擱置下來。

揭秘清朝康熙皇帝之“平定”三藩“收復”臺灣

1673年,三藩之亂爆發,靖南王耿精忠派遣使者到臺灣,希望與鄭經聯合抗清,鄭經於是親自率軍進駐廈門,但是由於耿精忠不滿鄭經所帶兵力太少,下令斷絕與鄭經的往來,恢復以前的海禁,鄭經大怒,於是派兵連續攻佔泉州、漳州和潮州,耿精忠見鄭經已經佔有三府之地,遂又重新與鄭經修好!但後來又因利益關係,復與鄭經交惡。

1676年,耿精忠向清廷投降,鄭經則繼續在廈門等地抗拒清軍,但是在清軍強大的攻勢下,後被迫退保廈門。

1680年,清軍策反了鄭軍水師的副總督朱天貴,其率領戰艦三百艘,將士兩萬餘人投降清廷,鄭經只能放棄廈門班師回臺,這期間清廷又與鄭經多次議和、談判,可惜雙方都堅持己見,不肯作出讓步最終和談破裂。

揭秘清朝康熙皇帝之“平定”三藩“收復”臺灣

鄭經從大陸敗回臺灣後,灰心喪氣,不理朝政,所有政務都由岳父陳永華處理,另外由長子鄭克臧監國,1681年,鄭經病死,本應由其子鄭克臧繼立,但鄭克臧為人正直剛毅,其叔以及一些奸邪小人,早對其心懷恐懼,害怕其繼立對己不利,於是鄭經一死,侍衛馮錫範便於鄭經之弟鄭聰等人密謀,以鄭克臧並非鄭經真正血脈,而是抱養之子為由,收回鄭克臧監國之印,並將其縊殺,年僅18歲!

隨後立鄭經次子鄭克爽繼王位,鄭克爽此時年僅11歲,臺灣的政權實際把握在鄭聰及其黨羽之手,鄭克爽形同傀儡,臺灣的內亂無疑給康熙帝一個,武力統一臺灣的大好機會。

也是在這一年,困擾清廷八年的三藩之亂被平息,沒有了後顧之憂,於是收復臺灣的問題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揭秘清朝康熙皇帝之“平定”三藩“收復”臺灣

姚啟聖 浙江會稽人 字熙止 號憂庵 1678年被任命為福建總督,專門負責平臺事宜,在總督任上,他曾親率軍隊平定了鄭軍對沿海的襲擾,並制定了平臺方略等,同時他大力推舉施琅為徵臺主將,並願意以一家百餘人的性命做擔保!他認為施琅海戰經驗豐富,富有謀略,鄭氏對其很是畏懼,任用施琅肯定能一舉完成統一大業。

施琅 字尊候 號琢公 原本是鄭芝龍的部將,以智勇兼備聞名,1646年,隨鄭芝龍一起投降滿清,後隨清軍出征討伐抗清力量,當時,全國抗清鬥爭如火如荼,正在福建組織抗清鬥爭的鄭成功,聞知施琅之名,便力邀其加入,施琅遂又歸順鄭成功,並立下赫赫戰功,誰知好景不長,施琅與鄭成功因在軍事行動上的意見不合,而產生了矛盾。

揭秘清朝康熙皇帝之“平定”三藩“收復”臺灣

1651年,施琅殺死了鄭成功的親信,再次惹怒了鄭成功,下令逮捕施琅及其族人,施琅設法逃脫,但其父及弟弟卻被鄭成功殺害,施琅憤怒之下再次降清!並與鄭成功長期對壘。

1683年7月,已年過花甲的施琅,率領清朝水兵兩萬餘人,大型戰艦三百餘艘,中小型戰艦兩百三十餘艘,從福建開拔直指臺灣前哨澎湖島,而姚啟聖則駐紮在廈門,負責後勤運輸事宜,7月正是颶風肆虐之時,施琅前兩次徵臺正是因為颶風而導致功虧一簣,而這次他又選擇瞭如此敏感的時機出兵,是孤注一擲還是胸有成竹?

對於他這一異常的舉動,其他將領都紛紛質疑,反對之聲四起,而臺軍主將劉國軒也斷定,清軍必不會在此時冒險渡海,臺軍可以無需防備,高枕無憂!

揭秘清朝康熙皇帝之“平定”三藩“收復”臺灣

7月9日清軍到達澎湖望安島,隔日便發起了猛攻,幾戰下來,臺軍戰船、兵員損失慘重,而清軍僅陣亡三百餘人,戰船毫無損傷,面對清軍猛烈的攻勢,劉國軒仍將希望寄託在,不知何時會來的颶風上!坐失了扭轉戰局的良機,最後,只能趁著水漲風順之時,帶著幾十艘小船倉惶逃回臺灣。

施琅澎湖一戰,殲滅了臺軍的精銳部隊,鄭氏敗局已定,臺灣島內人心惶惶,而施琅卻並不急於繼續進攻臺灣本島,而是留在澎湖,安撫該地居民,還宣告免除3年徭稅差役,以利休養生息,這使得澎湖居民無不感恩戴德,表示願意歸順清廷。同時,施琅上書朝廷,建議招撫鄭克爽,爭取和平統一臺灣。

揭秘清朝康熙皇帝之“平定”三藩“收復”臺灣

為了消除鄭氏集團的疑慮,康熙帝及時下詔,如果鄭克爽等人能率軍民投降,就赦免以前抗清的所有罪責,最後,在清廷的感召之下,鄭克爽等人表示願意歸降。

1683年8月,施琅率軍到達臺灣,鄭克爽率眾迎接,後又遞送了正式的降書,並繳納了延平王的金印,出人意料的是,施琅並沒有手刃仇人以報家仇!而是平靜的前往鄭成功之廟,進行了祭拜,並對鄭氏父子經營臺灣的功績,做出了高度評價。

1684年,清政府在臺灣設立一府三縣隸屬福建省,至此,臺灣正式歸屬中央管轄,成為中國領土神聖不可侵犯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