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中國20 不期而遇,到泉州當塗街上拜謁頗具閩南特色的關帝廟


由於在泉州停留的時間非常有限,所以關帝廟本不在規劃的遊覽範圍之內。遊覽完開元寺,乘坐公交前往洛陽橋,汽車行駛到當塗街,從車窗看到一座大廟,那麼富麗堂皇。詢問旁邊乘客,告知那是在泉州頗具盛名的關帝廟。

結束了洛陽橋的遊覽,心中對關帝廟念念不忘。看看天氣很好,算算時間還來得及,便臨時決定去看看關帝廟。待乘車趕到時,已經下午5點,廟宇要關門了。只好在廟外遊覽拍照,好在天氣十分給力,夕陽映照之下,關帝廟熠熠生輝。

泉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代受中原文化的影響,人文薈萃,民間信仰文化豐富,被稱為"泉南佛國"。

閩南在水域邊,很多閩南人漂洋過海到達四大洲五大洋。明鄭和下西洋,幾次在泉州起船,所以最早泉州神為海神。明太祖朱元璋信服關羽,下令泉州七個城門要建七座關帝廟。從此,關帝信仰漸漸深入民心,最多時泉州城供奉有關帝廟百餘座。

當時泉州剛經歷改朝換代,經濟不發達,要建一座廟不是很有能力,就將原來的水神廟換作關帝廟。這樣,當塗街上的這座關帝廟從明初到現在已有600年的歷史了。

泉州商業貿易盛行,傳統商業文化強調經營者要具有"守信用、重承諾"的美德,而關公形象則成了這種美德的代表,被奉為商業的保護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武財神"。凡作生意的人,都要到廟裡來求財祈福,並捐一些香火錢。

現存廟宇為民國十六年(1927年)重修,1986年至1990年再次進行全面整修。廟座北朝南,由武成殿、崇先殿、三義廟三座並排的廟宇組成,均為三進,建築面積1300多平方米。

修復後的殿宇,裝飾精美的木雕、石雕和泥塑,屋脊剪瓷龍雕,造型各異,其間配有花鳥走獸,體現閩南古建築的藝術風格。

古代泉州,發生大瘟疫時,都要抬出關帝像出巡,最近一次是在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舉行。當時鼠疫流行,泉州關岳廟董事會組織關帝出巡,關帝坐十六抬大轎,前面是二帝岳飛,坐八抬大轎。沿途民眾紛紛跪迎念禱,爭相出錢替換抬轎者(俗信抬神轎可免災禍)。人山人海,沿途民戶設香案迎接,鞭炮聲震耳欲聾。

泉州的關帝信仰濃厚。據說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泉州關帝廟被改為工廠,神像被毀,而信徒們仍成群結隊在廟前空地,叩頭祈願,或晚上悄悄前去禮拜。

每逢節日,廟前人山人海。人們結拜兄弟時,要去關帝廟換金蘭譜,發誓仿效劉、關、張"桃園結義",永不變心。做買賣的視關帝為財神,希望互相間以義氣為重,和氣生財。航行於海上的人除奉祀媽祖外,在船中也往往奉祀關帝。生病時,要去關帝廟占卜抽籤,甚至祈雨也找關帝幫忙。

雖歷經千百年的風雨,泉州關帝廟依然矗立在街頭,見證了泉州古城的歷史變遷,成為泉州人最值得驕傲的文化名勝古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