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霍梅尼推翻的巴列维王朝皇室去哪了,还有望翻盘重建伊朗吗?

衢州土郎中


伊朗这些年,很不好过,内忧外患,摇摇欲坠。2017年底,民众抗议。2018年中,特朗普对伊朗石油禁运。2019年初,美国对伊朗石油完全禁运,并且对钢铁矿业也禁运。当前,美国在阿曼湾部署林肯航母战斗群,在伊朗周边部署B-52轰战机以及多架隐形战斗机。尽管特朗普在对伊朗动武上,百般受挫,但伊朗并没有解除威胁。如果特朗普一意孤行,伊朗还真的扛不住。

那么,未来巴列维王朝皇室还有复辟的可能性吗?福垊认为,巴列维王朝皇室复辟的可能性大概有三成。

  • 第一、巴列维王朝王族在美国——复辟有带头人。

巴列维王朝国王默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因为西化(世俗化)改革,而国破家亡,到处流浪。其实巴列维国王很想做明治,就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希望通过白色革命,打击教权、强化集权、跟世界接轨。成为世界第九富国,前八依次是美国、苏联、西德、日本、法国、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和英国,国王大刀阔斧准备向民富国强的世界第五迈进。在一个根深蒂固的教权国,宗教被边缘化后,不甘心失败的霍梅尼立即反扑——反资反封,取得了民众的支持。白色改革把国王搞的国破家亡,流亡他乡——美国。在美国他也不得志,不得不寄人篱下,跑摩纳哥,出埃及。最终,在郁闷中去世。

默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有三位后妃。首任(1939年-1945年,离婚)王后是埃及公主菲丝亚(1921年-2013年7月2日),育有一女,沙赫娜兹公主。

二任王后(1951年3月14日-1958年,离婚)是伊朗驻德大使的千金索拉雅(1932年-2001年),无子女。

三任(1959年10月21日结婚)王后法蜡育有两男两女。他们是王太子礼萨、法拉纳兹公主、阿里王子、莱拉公主。其中阿里王子、莱拉公主在美国抑郁自杀。能不抑郁吗?从前高高在上,现在漂泊他乡。

王太子礼萨(1960年10月31日——)及其家族和支持者一直在为复辟奔波发声。他们尊称他为礼萨二世沙阿,沙阿就是国王(皇帝)之意。虽然是势单力孤,一旦伊朗有重大变局,收拾残局的必然是王太子。

  • 第二、政教合一的倒退与反抗——复辟有民意基础。

2018年01月03日 21:23 环球人物杂志 从2017年12月28日开始……短短几天内,游行示威蔓延到包括首都德黑兰在内的20多个城市。数百人被捕,超过20人死亡。最初抗议物价过高,变成呼吁“鲁哈尼下台”、“处死独夫”、“无耻哈梅内伊滚出伊朗”。

霍梅尼上台后,废除了国王的一切改革,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让伊朗一下子回到中世纪。民众在巴列维王朝的自由,被通通取消,女性自由着装变成了黑袍头巾。伊朗的民众,不少还是非常向往巴列维国王的时代。虽然他们认为国王改革太激进太粗暴,而且自己受益较少,但比现在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好太多了。对政教合一不满的民众,时不时的抗议,他们甚至渴望王太子复辟巴列维王朝。

  • 第三、伊朗今天的困局及风险——复辟有突破。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特朗普(2019年5月)19日在推特上严厉警告伊朗:“如果伊朗想要攻击美国,这将意味着伊朗的正式终结。(它将)永远不会再威胁美国了!”

特朗普针对伊朗向世界发出的“禁油令”、“禁铁令”,尽管伊朗搞摩特出口原油,但仍不能阻止物价上涨。当伊朗经济危机,物质匮乏时,星星点点的反对派就会壮大。更何况美国,已经完成了对伊朗的围堵,特朗普这个大嘴巴万一不按常理出牌来个大动作。那伊朗就要动荡了,特朗普再推出王太子,那伊朗的局势就未可知也了。


福垊还想说的是哈梅内伊,曾遭遇过两次行刺。第一次是在1981年,他的右臂被炸伤。第二次,是在2011年11月12日,革命卫队发动政变支持总统内贾德。

阿拉伯卫星电视台13日的报道称,……11月12日哈梅内伊参观……德黑兰……军火库……发生了爆炸……17人死亡。哈梅内伊次子穆杰塔巴也被逮捕。穆杰塔巴是伊朗总统内贾德的坚定支持者,他曾被传实际上控制了伊朗革命卫队,被很多人认为是哈梅内伊的接班人。
  • 第四、伊朗周边的态度——复辟有朋友。
一旦美国推出王太子回国,王太子也必然跟周边亲美的国家联合起来。利用美国的支持,和伊朗国内民众的不满,里应外合,谋求复辟。复辟成功有先例,比如西班牙、柬埔寨。

福垊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末代皇帝,流亡到埃及,病逝。


礼萨·巴列维,末代皇太子,长子,先后流亡于摩洛哥和埃及,1984年定居于美国。1986年结婚,生了三个女儿,目前在美国马里兰州波托马克。


沙赫娜兹·巴列维,末代公主,定居于瑞士


莱伊拉·巴列维,末代公主,定居美国,1992年毕业于布朗大学,未婚,当过华伦天奴的模特,死于药物过量


阿里巴列维,第二顺位继承人,普林斯顿大学本科毕业,哥伦比亚硕士毕业,哈佛大学博士生,死于自杀。


目前巴列维王室有一个网站

用英文和博思文写着:国家理想,国家意志,国家利益。


巴列维王朝不可能复兴。


巴列维王朝作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王朝,颇有点大清的作风,伊朗伊斯兰革命时期,霍梅尼不过是一个教士,要钱没钱,要枪没枪,怎么掀的起来所谓的革命?


礼萨汗比较喜欢土耳其开国元首凯末尔,想在伊朗也掀起如同凯末尔一样的革命,一边要求伊朗能够现代化,一边保持君主政治,而现代化和君主政治显然格格不入,现代化每进一步,君主制就要退一步。


战后,巴列维国王依靠美国的支持力量继续统治国家,自持地位牢固,违宪干涉首相,全面军管,外加上贪污腐败,皇室丑闻不断,导致巴列维渐渐失去了伊朗什叶派教士以及底层人民的支持。


50年代,摩萨台博士开始搞石油国有化运动,当时的伊朗石油其实就是被英国人把控,并且试图推翻巴列维,巴列维出走,由于触犯到英国人的利益,在军情六处的要求下,CIA策动政变,推翻摩萨台,摩萨台被软禁了三年,最后去世,巴列维回国,此时回国的巴列维已经人心丧尽。


在给予美国大量的石油以及政治利益后,美国向巴列维王朝提供了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和6.81亿的经济援助,到1960年,由于经济危机,被迫向IMF求助,求助IMF的结果是经济更加萧条,罢工示威不断。

1963年,巴列维亲自发动了白色革命,开始了土地改革,国有化,工人分红,妇女享有选举权,以及扫盲。


到1973年,巴列维王朝已经到达鼎盛时期,而就是这个时期埋下了隐患。

实际上巴列维王朝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对外依靠的就是石油,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对于西方进行石油禁运,导致石油价格涨翻了天,巴列维王朝获得了巨额财富,但是就是这种财富埋葬了巴列维。


到1975年,西方经济危机,石油需求大幅度下降,巴列维王朝财政赤字一下破表,通货膨胀以及失业问题大增,整个国家开始动荡,最终大幅度的游行示威断送了巴列维王朝。


巴列维王朝一方面民主无力,搞君主立宪制搞到一半又不甘心,三番四次的干涉国家运行,军队,萨瓦克(秘密警察),官僚机构和复兴党是他统治伊朗的工具,另外一方面,独裁无谋,实际上巴列维的根基是很浅薄的,巴列维的世俗化限于富裕阶层,力量仅限于德黑兰,整个伊朗的宗教气氛依然很浓厚。


巴列维毕竟本质上就是哥萨克推出来的军阀,在伊朗根基很浅。巴列维当年所谓的改革,只是非常浅层次,非常表面化的运动,而巴列维王室的穷奢极欲是谁都比不了的,一个波斯帝国2500年周年庆,请了法国100多个厨师,开了几万瓶酒,花了3亿美元,这可是1971年的3亿美元,而当时的伊朗人平均寿命仅为50岁,八分之一婴儿夭折,三分之二人口文盲。


土地改革以后,农村一塌糊涂,失地农民不计其数,涌入城市当工人,而一旦经济下滑,工人失业,巴列维这种既没有根基,奢侈无度,又依附于西方的执政者被推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李建秋的世界


个人认为不太可能。1979年巴列维王朝被推翻后,国王率领他的妻子和4个孩子,开始了艰难的流亡生活。他们先后到过埃及、摩洛哥、巴哈马、墨西哥,最后才在美国定居下来。巴列维国王就是因病,于1980年死在埃及的,最后也葬在那里。

他的4个孩子中,其中幼子幼女已先后于2001年、2011年自杀身亡,只剩下1960年出生的长子雷扎·巴列维,和1963年出生的长女法拉赫娜兹依然在世。法拉赫娜兹不喜欢抛头露面,过着远离政治的生活。

长子雷扎,很早就被父亲送到欧洲、后来转到美国留学。1980年父亲死亡后,他曾自我加冕为“巴列维二世国王”,但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伊朗国内,都未承认他的国王头衔。雷扎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政治学系,并担任一些研究机构的伊朗问题顾问。

雷扎有3个女儿,但除了他本人,他的家人在美国的曝光度都不高。如今,雷扎和妻子定居华盛顿。他多年来从事的研究,是非暴力抵抗运动,偶像是马丁·路德·金和甘地。他称自己是自由主义者和人权主义者,但不是一个政治家。

巴列维家族的巨额财富,使其成员不用工作,也可以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所以雷扎除了接受采访、发表演讲、撰写评论文章,全都是关于伊朗话题的。当然,几乎每一位美国新总统上任,都会与他见面,并让人和他保持一定程度的接触,只有奥巴马除外。

新世纪以来,由于伊朗国内形势的持续动荡,国际社会对伊朗的一次又一次制裁,一些人开始怀念巴列维王朝,称那是伊朗“荣耀与自由的时代”,社会少有地开明并焕发生机的时代。持保皇态度的人们,寄望于恢复君主立宪制,解决伊朗尖锐的社会对立。

因为两代巴列维国王,的确进行了许多改革,包括改革司法体系、发展工业、全民教育、基础建设、跨国铁路系统、医疗保健、土地改革、妇女投票权、消除文盲等等。1930年代初和二战以后,伊朗的确出现过不错的发展势头,中产阶层迅速崛起。

老国王甚至主张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因此要将“波斯”改为“伊朗”。他强调,“波斯”最多只能代表某些主要的种族和宗教群体,而“伊朗”,才能充分团结、融合数千年来所有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人民及他们的文化。

也正是因为这些改革,导致了王室与伊朗老派的政治家和宗教领袖之间,尖锐的对立。两任国王强烈亲西方的态度,更为势力强大的宗教团体不容,所以才有巴列维王朝最终被推翻的命运。如今,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伊朗国内的政治生态,并没有多少改变。

雷扎不止一次公开表示,他早已准备好回到祖国,为祖国服务。但是,至于什么时候回去,能不能回去,他说,决定权在伊朗人民手中。他一再强调,自己是一名人权主义者,而不是一位政治家,这个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何况去国数十年,巴列维冢族在伊朗已经没了根基。


世界真的很大


巴列维王朝是伊朗礼萨汗和他儿子建立的一个持续了50多年的王朝。1925年的时候,礼萨汗在英国的支持下,通过政变登上王朝。然而在1979的时候,霍梅尼发动伊斯兰革命,把他的儿子赶下了宝座,可谓是始于政变结束于政变。



王朝灭亡之后,皇室后人都去了哪里?

巴列维王朝被推翻后,末代君王穆罕默德·礼萨被迫带领妻儿出逃,在埃及、约旦、美国、巴拿马等地他都暂住过一段时间。

漂泊的生活以及内心的抑郁和悔恨,导致体内癌细胞扩散加快。在政权被推翻的第二年,因癌症去世。

穆罕默德·礼萨有过三次婚姻,生有三女两男。大女儿沙赫纳兹是其首任妻子所生,一直远离政治和媒体。

曾因不满意穆罕默德·礼萨临终前的财产分配,向法院提出诉讼。在取得丰厚的遗产后,她就彻底淡出公众和媒体的视野,低调地定居于瑞士。

除了长女沙赫纳兹,其余的孩子均为他和第三任妻子法赫拉所生。其中长子礼萨·巴列维二世现定居于美国,在父亲去世后,在政坛上一直很活跃,现为伊朗反对派主要领导人之一。

并且创建了一个巴列维王室官方网站,通过这个网站向普通群众表达他对国内各种事情的看法,以及他的思想。

次女法拉纳兹·巴列维至今未婚,凭借父亲的遗产成为美国多家上市公司股东,但也一直未涉足过政坛。

不过穆罕默德·礼萨的次子阿里·礼萨·巴列维和幼女莱伊拉·巴列维两人都因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心理压力很大,患有严重抑郁症,先后选择自杀。

第三任王后法赫拉则不得不依靠变卖首饰拮据度日,最后甚至到了依靠传记作品《永恒的爱:我和巴列维的岁月》获得的稿费来勉强解决经济上的窘境。

她自己也直言希望能将亲人的骨灰安葬在伊朗,希望自己叶落归根。

那么他们还有望翻盘重建伊朗吗?

霍梅尼在推翻巴列维王朝皇室后,以铁腕手段实行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极权统治。教士的权利几乎没有限制,而霍梅尼本人则可以随意任免国家总统。

国家政策的执行,也由他完全的决定。不仅如此,他还颁发了多项对人性、国家经济、教育等多方面限制的政令。甚至建立了与我国明朝东厂性质相似的机构。

他的所作所为使得伊朗国内反对情绪迅速扩大,再加上礼萨·巴列维二世政坛上的活跃,使得很多普通民众开始怀念巴列维王朝统治时期。


他们认为虽然当时国王的政策过于激进,并没让民众获益多少,但比现在的伊朗好了很多。这也是礼萨·巴列维二世坚持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而且,伊朗和美国关系十分紧张,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越来越严厉。而特朗普本人又常常不按常理出牌,这进一步加深了伊朗国内时局的动荡和民众的恐慌。

但也有很多人对巴列维王朝的复辟并不看好。首先这个王朝在40年前就已经成为历史了。

40年的时间,足够让对这个王朝有记忆的人衰老、死亡(伊朗人均寿命不到70岁),而接触过新思想的新一代很难对巴列维王朝复辟产生极大的兴趣。

其次,礼萨·巴列维二世影响力并不足够大。到目前为止,他还无法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实践他的思想。流于书面的文字,很难让群众完全信服。

当今时代已经和当年大有不同,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而且现如今伊朗国内人民普遍的诉求是生产生活的世俗化、现代化,政治民主化。
不过,复辟成功的案例也有,而且当今伊朗局势依然不明显,因此笔者也不能给出定论。


史之策


永远不可能了,江山易主失去就失去了。就算现有伊朗伊斯兰政权倒台也轮不到巴列维王朝重新上台,巴列维王朝现在在伊朗已经没有任何印记,再就是巴列维王朝的嫡系子嗣已经不是平民了,不具备任何政治影响力。就算巴列维王朝复位,又何人继位?

实际上,巴列维王朝也不过是二世王朝,巴列维是巴列维王朝二世也是末世君主,其父是礼萨汗(1925年-1941年在位)和巴列维(1941年-1979年在位)的执政年代,他们父子在位时候,伊朗的国号为伊朗帝国。



22岁的巴列维在1941年登基,由于当时是二战,伊朗为了自保,让英国,苏联和美军国都入驻伊朗。避免了被德国的入侵。二战时期著名的德黑兰会议就是在伊朗举行的。二战结束以后。巴列维推行亲美政策,在穆斯林实力的情况下,推行世俗化。虽然伊朗依靠石油经济极度发达,但贫富差距巨大。在1979年,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发动伊斯兰革命成功,自视甚高,而且觉得有美国支持巴列维没有想到被推翻的一天。巴列维只有被迫流亡,统治伊朗53年之久的巴列维王朝就此覆亡。



而逃亡海外的巴列维首先就被美国抛弃,拒绝巴列维在美国政治避难。饱受癌症折磨的巴列维奔奔波于多国,寻求政治避难,1980年7月27日在埃及开罗病逝。时年不过六十一岁。巴列维与王后法拉赫娃王后一共有四个孩子,但四个子女现在都很普通。


在2001年,巴列维她的小女儿莱拉·巴列维公主因失眠症,在英国伦敦服安眠药自杀,在2011年次子阿里·礼萨·巴列维又开枪自杀。巴列维长子礼萨·巴列维,生于1960年,在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后,巴列维与法拉赫的长子。1978年曾赴美国接受教育,获得南加州大学政治学学位。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定居美国。次女法拉纳兹·巴列维,生于1963,现在美国定居。

时至今日,巴列维王朝的末代王室成员仍然健在,在国外过着流亡生活,但昔日繁华早已烟消云散,这个朝代的功过只能留给后世去评价。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最近美国与伊朗关系紧张也带火了与伊朗相关的话题:什么巴列维王朝、伊朗伊斯兰革命、霍梅尼是谁、哈梅内伊是哪位、神权共和国又是怎么回事这些都成了大热点。那么这个巴列维王朝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巴列维王朝又称伊朗帝国。巴列维王朝的建立是因为恺加王朝的覆灭,恺加王朝的覆灭是因为欧洲列强的入侵瓜分了恺加王朝的领土,恺加王朝最终成为英国和俄国的争夺的势力范围。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恺加王朝经济萧条,封建统治者专横、残暴,一时间举国上下民不聊生、怨声载道!1921年恺加王朝波斯哥萨克旅军官礼萨·汗在英国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成为实际执掌伊朗军政大权的首相兼国防大臣。1925年12月礼萨·汗推翻恺加王朝,正式建立巴列维王朝,成为巴列维王朝的开国之君。1941年9月16日礼萨·汗之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继承父王之位,成为巴列维王朝的第二代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执政的大部分时间正赶上以美、苏两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冷战对峙的世界格局,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在外交政策上执行亲美的路线方针。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利用石油收入和美国的援助推行以土改为核心的“白色革命”及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试图按西方模式建立全新的伊朗国家。在这一过程中西方的生活模式和价值体系被引入伊朗,与此同时西方的生活模式和价值体系同伊朗传统的伊斯兰教义发生了摩擦。由于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激进的土改措施使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求生,然而伊朗的工业和城市发展建设却不足以满足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们的生活需要,一时间伊朗失业人口激增。伊朗底层人民对生活现状的不满和宗教人士对西方模式的质疑日渐合流形成强大的主张恢复伊斯兰传统的民意基础。1979年对巴列维王朝极端不满的伊朗民众发动了伊斯兰革命运动,推翻了统治伊朗54年的巴列维王朝,建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被伊斯兰革命推翻的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先后流亡埃及、墨西哥、美国及巴拿马等国,最后以埃及总统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客人的身份与家人定居埃及,1980年7月27日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病逝于埃及的开罗。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曾先后迎娶三个妻子:第一任妻子是曾留学瑞士的埃及公主茀丝亚,第二任妻子是伊朗南部部落的望族之女索拉娅·巴列维,第三任妻子是来自德黑兰贵族家庭的法拉赫·巴列维,他和第二任妻子的故事曾被拍摄成成电影《苏瑞亚:悲伤的公主》。

沙赫娜兹·巴列维是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和第一任妻子茀丝亚所生育的长女,1940年出生,曾有过两段婚姻,育有两女一子。青年时代的沙赫娜兹·巴列维和母亲茀丝亚一样远赴瑞士求学,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后她一直定居瑞士。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和第二任妻子索拉娅·巴列维未能生育孩子,除长女沙赫娜兹·巴列维之外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其他孩子均为第三任妻子法拉赫·巴列维生育——他们分别是长子礼萨·巴列维二世、次女法拉纳兹·巴列维、次子阿里·礼萨·巴列维、幼女莱伊拉·巴列维。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后法拉赫·巴列维带着孩子们跟随丈夫先后流亡埃及、摩洛哥、巴哈马群岛、巴拿马和墨西哥等国。1980年巴列维去世后法拉赫带着5个子女移民美国,定居在马里兰州的波托马克市。巴列维家族并未声明放弃王位,所以在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逝世后长子礼萨·巴列维二世加冕称王,然而这时的王太后法拉赫必须靠变卖首饰和借钱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支。

1985年法拉赫的几个孩子均长大成人并学有所成,这时的法拉赫选择移居巴黎,但她每年都要去美国看望自己的子女。长子礼萨·巴列维二世早在1978年就赴美留学并获得南加州大学政治学学位。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他曾流亡摩洛哥和埃及,1984年起定居美国,他和妻子生育有三个女儿,他们一家定居于美国马里兰州的波托马克。次女法拉纳兹·巴列维在1986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位,目前定居美国。幼女莱伊拉·巴列维因患沮丧症和失眠症于2001年6月10日在伦敦的林恩纳德旅馆服用过量安眠药自杀。次子阿里·礼萨·巴列维随母定居美国,曾获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位,2011年1月4日时年44岁的阿里·礼萨·巴列维因长期患有抑郁症而开枪自杀。遭受晚年丧女之痛的法拉赫为了缓解手头拮据的窘况而撰写传记作品《永恒的爱:我和巴列维的岁月》,此书于2003年出版。 这本书在美国和法国出版,为她带来了15万美元以上的稿酬。拿到支票后法拉赫表示这是她一生中第一次亲手挣钱并特意拍照留念。2011年1月4日次子阿里·礼萨·巴列维自杀后她表示:希望有朝一日能带着亲人的骨灰回伊朗安葬,而她自己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巴列维王朝的覆灭和人类历史上其他任何一个王朝的覆灭一样都是其政治经济机制中存在的固有矛盾的发展的必然结果:也许巴列维改革的本意的确是想促进伊朗的经济发展,然而却没能使经济发展的成果广泛惠及全民,最终巴列维王朝没能逃脱被民意吞没的命运。可以说巴列维王朝的灭亡是伊朗人民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今的伊朗人是否怀念巴列维王朝呢?无可否认巴列维王朝时期取得了一系列现代化成就,相比之下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的伊朗在发展经济方面和巴列维王朝是有差距。这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有美国制裁的因素,但无论如何伊朗经济的下滑却是客观现实。伊朗人民冒着生命危险推翻巴列维王朝究竟为什么?不就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吗?然而伊斯兰革命后的伊朗尽管削弱了伊朗国内的贫富差距,然而在提升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方面却一直进展迟缓,于是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活的希望与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的客观现实之间就构成了矛盾。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这样的矛盾再正常不过,然而这能证明伊朗人民怀念巴列维王朝吗?与其说他们怀念巴列维王朝不如说他们渴望更好的生活。他们曾满怀期望选择了霍梅尼,然而现实证明推翻一个旧王朝容易,然而要真正完成国家转型并不容易。在伊朗负重前行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但人们所向往追求的是幸福美好的明天,没人愿意重新回到旧时代。巴列维王朝在伊朗国内没任何基础,而现存的巴列维王室成员们主观上普遍也不再关心政治。事实上伊朗末代王后法拉赫·巴列维唯一的念头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带着亲人的骨灰回伊朗安葬,而她自己也希望能叶落归根。不过就目前的局势而言:她这个愿望实现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巴列维王朝是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前统治伊朗的政权,其创始人是伊朗卡扎尔王朝的官员礼萨汗。巴列维王朝先后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等时期,一共只传了礼萨汗、巴列维两代君王。1979年巴列维王朝覆灭后,其王室已流亡国外多年,目前来看是很难再翻盘重建伊朗了。

在巴列维王朝统治时期,伊朗是一个开放和进取的国家,不仅和西方关系密切,而且奉行亲美政策。

当时美国为了结好伊朗的巴列维王朝,甚至不惜出口珍贵的F14雄猫战斗机,这是F14战斗机除了美军自己以外的唯一的客户,可见巴列维王朝与当时的美国关系确实不一般。

不过在1979年,伊朗的宗教领袖霍梅尼发动政变,推翻了巴列维王朝。从此,伊朗与美国的关系恶化,并逐步走上对立路线。政变后,失去了权利的巴列维王朝末代国王巴列维与家人先后流亡埃及、摩洛哥、巴哈马群岛、巴拿马和墨西哥等国,颠沛流离,靠变卖珠宝首饰为生。

1980年,巴列维国王也在埃及病死。他的王后法拉赫则继续带着四个孩子到处流亡,最终来到了美国定居。如今的法拉赫(巴列维王朝玫瑰王后)早已经是一位80岁高龄的老人了,真正是到了垂暮之年。她也不再关心政治,只是希望丈夫的骨灰能够回到伊朗安葬。

而巴列维国王身前还有4个子女,其长子叫做礼萨·巴列维(小巴列维),也是伊朗巴列维王朝的皇太子。自父亲死后,小巴列维也和一名普通女子结了婚,生活十分平淡。如今,伊朗巴列维王朝都王室成员早已经大权旁落,隐姓埋名,看样子是很难再东山再起了。



世界人文通史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 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不可复兴,首先巴列维王朝并不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与晚清还颇为相识,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欧美的殖民地。


这也就是为何伊朗会爆发伊斯兰革命的原因所在,当然作为伊朗的国王也想在国内兴起革命能够让伊朗实现现代化,但是还想要保持君主专制,很显然与现代化的国家相比是格格不入。

腐败

由于是依靠美国才能实现对国家的统治所以很多时候也招致了年轻人的不满,尤其是政府腐败贪污横行以至于让广大的年轻人对政府失去了信心。同时也导致了伊朗的伊斯兰教派对政府不再支持,尤其是在50年代的时候伊朗也开始了石油国有化行动,然而由于触碰到了英国人的利益最终导致计划失败,也正是因为此巴列维逐渐失去人心。

工业基础薄弱

由于伊朗的工业基础薄弱,相对来说还是很薄对外的收入基本还是依靠石油。然而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对西方实行了石油禁运,而这也导致了巴列维王超获得了巨额财富,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将他们彻底埋葬。

财富也仅限于权贵阶层

由于世俗化不彻底同时财富也仅限于权贵阶层,对于广大的伊朗群众来说显然没有得到石油带来的利益。

同时整个伊朗的宗教氛围依然是相当浓厚,所以在这个时候不满政府统治的年轻人也在最高精神领袖霍梅尼的领导下发动了起义。

最终导致巴列维王朝崩盘,但是在今天仍然有人认为伊朗有可能在美国的支持下实现复辟,那是在这里要说的巴列维是军阀出身国内的统治基础本身就很薄弱,想要通过他来复辟根本就不可能。


江水趣谈


我是浅谈,我来回答!

巴列维王朝指的是伊朗父子君王礼萨汗和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执政时期,其统治伊朗期间使用的国号为伊朗帝国。

巴列维家族的礼萨汗原本是卡扎尔王朝一位官员,礼萨汗通过哥萨克旅对他的支持发动了政变夺取了伊朗的政权,并成为当时伊朗最具有权利的人物。

礼萨汗是一位极具野心的统治者,他最大的梦想就是重塑波斯帝国昔日的荣光,使伊朗成为一个工业强国。

在礼萨汗掌控伊朗的大权之后,他着手开始大规模的发展现代化工业,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伊朗的工业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时期伊朗的整个社会结构包括铁路系统、公立学校、司法机构和医疗卫生领域等等都得到了之质的飞跃。

不仅如此礼萨汗还派出了规模庞大的知识份子到欧洲留学,其中他的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也在其中。

礼萨汗一直都坚信只有拥有丰富知识储备的领导层才能最终实现伊朗的工业现代化。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伊朗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都市化开始蓬勃的在国内发展起来,并且城市中出现了专业的产业工人,

可以说礼萨汗的改革为伊朗奠定了工业基础,即便现在依然让伊朗受益匪浅。

礼萨汗之所以坚持工业化道路就是因为看到了土耳其的成功,他认为只有像土耳其那样走世俗化的道路才能拯救伊朗。

但是“世俗化”对于任何一个伊斯兰国家来说都是一种危险的尝试,巴列维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个道理。

当礼萨汗父子在国内实施世俗化的同时,不可避免的触动了一群人的利益,那就是伊朗的“教士”阶层。

教士阶层在伊朗拥有者超高的地位,特别是在伊朗的农村地区,教士的威信要比政府更为强大。

在伊朗广大的农村地区教士阶层才是真正的掌权者,因为巴列维王朝的政策往往都在城市中实施,

但是在伊朗广大的农村地区巴列维政府的改革成果并没有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层得到实惠。

在伊朗农村地区无论是人民的收入还是受教育程度都远远低于城市,特别是广大农村女性的权利并没有得到任何的改善,

因此巴列维王朝在农村地区并没有任何根基和追随者,而这也是巴列维政权走向覆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1979年,伊朗的宗教领袖霍梅尼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伊斯兰革命”,礼萨汗的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被迫流亡,巴列维王朝覆亡。


现在的伊朗虽然暗流涌动,但是总体来说政权的根基相对比较稳定,哈梅内伊依然是大权在握。

反观巴列维王朝的遗孤早已没有了复国之愿,而且现在的伊朗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即便是美国在面对伊朗的时候也要小心翼翼,国内的反对派对哈梅内伊又完全没有威胁,伊朗政权仍然是固若金汤。


世界浅谈


不太可能了。

伊朗这个国家,是当今世界上中东地区的石油大国,当然也充满争议!

伊朗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和丰富的国家,早在公元前28世纪,伊朗高原就建立了一个米底王国,这也是伊朗文明的真正发源。

如今的伊朗是一个宗教凌驾于政治之上的政教合一国家,作为伊斯兰文明的捍卫者,伊朗始终在外界眼中是一个神秘保守的伊斯兰国家,如今说起伊朗关键词更是石油,经济制裁,和核问题。

可是说起40年前的伊朗,却和如今的伊斯兰国家却迥然不同。

40年前的伊朗,在巴列维王朝的统治下,伊朗和美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英美等国都把伊朗视为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和战略伙伴,当时的伊朗也是最开放的中东国家之一。

伊朗的末代皇帝,是巴列维王朝最后的穆罕默德,里萨 巴列维国王。

1919年小巴列维出生,6年后他的父亲老巴列维推翻了原本的卡家王朝的统治,上校身份发动政变,占据德黑兰,在1925年取得王位,建立了寿命短暂,建立只有50余年的巴列维王朝。

此时的美国为了获得史朗的伊朗的石油以及保持在中东的利益,使大力扶持巴列维王朝使得伊朗建立了空前强大的军队。

1941年小巴列维继承王位,登举行了登基仪式,此时的这位末代皇帝年仅22岁。

巴列维国王从小就被父亲送到西方接受了,非常开明的西方教育,所以在治国理念上有着鲜明的开放性。

1963年巴列维国王宣布实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国的蓝图来进行伊朗的农业与工业革命,给妇女选举权,森林水源收归国有工人参加分红并限制宗教势力的发展,尤其是针对伊斯兰教进行了有效的管制。

本身这算是比较开明的,一个可以期待的现代化的世俗国家政权,起码对于在传统伊斯兰教一下生存的女性们,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宽容,女性可以拥有参政权,可以不戴头巾可以不遮掩身体。

甚至国王的妻子,当时著名的王菲埃及公主夫斯雅,在重大场合,以身作则,打扮的非常像西方影星,甚至一度成为了伊朗的代言人,在1942年9月还出现在了美国知名杂志生活的封面上。

这时候的伊朗,对于女性来说可能是他们最为羡慕的一段时期,至少不用像现在一样裹着黑纱,要包裹的严严实实才能出门。


可是伊朗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伊斯兰民族主义非常严重的国家,女性的这种开放式行为遭受到了很多宗教人士的不满,而伊朗正式是一个极其严重的宗教主义浓厚的国家。

此外,巴列维在对外关系上也表现失利。

巴列维进行了对美国的特别优待,美国的军事人员在伊朗可以享受治外法权,犯罪不受伊朗法庭审判,而是由美国处理 。


这种出卖主权的行为,遭受到了当时伊朗国内的民族主义势力和伊斯兰教势力的双重夹击,在伊斯兰教宗教领袖赛义德,鲁霍拉 霍梅尼的大力反对下,在国内掀起了汹涌的群众运动,导致各地示威升级不断。

虽然这场白色革命为伊朗经济和技术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在皇室的生活问题上,宗教问题上和对外关系,巴列维国王不得民心,在他们逮捕了当时伊朗伊斯兰教的宗教主要领袖霍梅尼之后,而引发强烈的国家动荡。

伊斯兰革命

最终在德黑兰引发了数万示威者被打死的事情,并由此展开了伊斯伊朗的伊斯兰革命,而军方的独立和美国的撒手不管,导致政局失控,巴列维国王被迫流亡国外。

此后流亡15年的霍梅尼回到德黑兰废除君主立宪,成立伊斯兰政府,改名为伊斯兰共和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

而流亡的当时伊朗国王巴列维,最终逃到了埃及,在埃及总统萨达特保护下生存,给他足够的庇护权,使他能够流亡并逝世于埃及,这位国王也被称为伊朗末代沙阿。

他一生娶了三个妻子,分别是埃及的公主弗斯亚,还有一个是伊朗南部部落的望族之女苏瑞亚和最后一任妻子法拉赫帝巴。

他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皇太子是礼萨二世。也叫礼萨巴列维。他被伊朗的保皇党和支持者称之为礼萨二世沙阿,但他并不喜欢这个称呼,虽然他是皇太子。

是早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的前一年,他就已经赴美国留学,在美军的空军基地里学习过飞行,也曾经在威廉姆斯学院和南加州大学获得过政治学位。

1984年起他开始定居美国,只有三个女儿,目前全家都住在马里兰州的一个叫波特马克的地方,有个弟弟叫做阿里,但是早在2011年就因为忧郁症而自杀身亡。

所以曾经的伊朗皇太子,根本就没有任何想要复国的打算,他只是想好好的做一个美国公民,而且他也没有复国的可能,面对如今的伊朗局势,伊朗的伊斯兰民族主义情绪和宗教主义情绪十分汹涌,作为上一任流亡国王的太子,根本不会得到伊朗民众的支持。

且伊朗还素来是一个男权主义十分兴盛的国家,一旦这位皇太子生死,没有儿子,女儿也不会得到伊朗保皇党的支持,所以对伊朗来说,既不会恢复皇室,也不会更改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

巴列维家族根本没有机会,就算美国动用战争武器,也可能会像伊拉克一样战后,成立一个民选政府,而非复辟上位重建巴列维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