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為什麼這麼多的企業家選擇基督信仰?

趙曉:為什麼這麼多的企業家選擇基督信仰?

經濟學博士趙曉: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學博士。曾任國家經貿委研究中心、國資委研究中心宏觀戰略部部長、北京大學-世界銀行研究員、地產商。2004年,被評為“我們時代的青年領袖”;2006年,被評為“中國地產界思想貢獻人物”;2007年,被評為“中國金融傑出貢獻專家”。被認為是中國大陸目前最活躍、最有影響的青年經濟學家之一。


趙曉:為什麼這麼多的企業家選擇基督信仰?


  記者:為什麼現在這麼多的企業家來信仰基督,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趙曉:企業家首先是人,其次他是男人或女人,第三他有家庭角色,第四他才是企業家。作為人的屬性,企業家內心深處必然也有尋找生命終極價值、終極意義的需求。企業家可以選擇不做企業家,但他無法選擇不做人,因而也無法擺脫人的精神追求。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普世終極價值的需求。聖經講人的生命包括肉體(肉)和精神(靈)。人餓了想吃,渴了想喝。這些都是肉體生命層面的需求。中國的改革開放後,物質豐富了,人的肉體生命的需要已大大滿足,但人還有精神追求。人到世上來,一定會問: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我的終極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


趙曉:為什麼這麼多的企業家選擇基督信仰?


  你會發現科學沒辦法滿足人的精神追求。進化論認為生命是演化的偶然,它既是一個粗糙的科學,對關於宇宙及生命是怎麼來的等問題的回答,所存的疑問可能比證據更多,更無法從倫理上建立生命價值的根基,進化論的解釋則把人類的尊貴的存在價值降低到與豬狗等動物無異。


  但基督信仰提供了生命來源與價值的最完美的解釋:上帝造人並賦予人絕對的價值。一個人的價值不看其本事大小、財富多少或權勢強弱,以及是否良善,僅因為他是上帝兒女的身份便具有絕對價值,任何人不可輕視或侮辱別人,這正是人類平等與人權的價值來源。一件事情是否重要,也不看事情大小或人眼裡的尊榮,而是看這件事是不是上帝呼召人去做的事情。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都在上帝那裡。


趙曉:為什麼這麼多的企業家選擇基督信仰?


上帝解決了人生幸福的三大障礙:


  第一個問題:死亡


  當人進入死亡時,世間榮華富貴頓時歸零,變得完全沒有吸引力。對死亡的恐懼是包括秦始皇在內的所有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的,但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戰勝死亡,也沒有宗教能夠讓人解決掉死亡的恐懼。只有十字架上的耶穌,死後第三天覆活,勝過了死亡,並且允諾信他的就永遠不死,“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從而廢除了死亡的權勢。我仔細研究過耶穌的生平,耶穌從不撒慌,他的話是可信的,人靠他可以勝過死亡。


  劉亞洲將軍的演講中談道,世貿大樓倒塌時,人們有條不紊地往下走,碰到婦女孩童就讓他們先走,中間有一條小狗,還讓小狗先走。劉將軍對這些人的勇敢非常欽佩。但我寫過一篇文章,說這些人也許不是勇敢,而是來自一種“平靜的剛強”。他們心裡有基督,有永恆生命的盼望,因此在面臨“死亡”關口時就可以如此淡定。


趙曉:為什麼這麼多的企業家選擇基督信仰?


  第二個問題:苦難


  人只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一定會遭遇苦難。但許多人無法承受苦難。信基督的人同樣會經歷苦難,但因為相信一切都在上帝的掌管當中,上帝愛人勝過人愛自己。同時,更堅信苦難中上帝會陪伴自己,因而會從苦難中看到上帝的恩典,苦難也就被勝過,苦難不再僅僅是苦難,而是上帝化了妝的祝福。


  經濟學家楊小凱,在他得重病時,曾夢見他和耶穌在沙灘上一直說話,關係非常親密。但在經過一段泥濘時卻發現只有一串腳印。他對此感到疑惑,難道在苦難時神離棄了我?卻聽到耶穌對他說,孩子,那個時候是我把你抱在我的懷中。因著對上帝的確信,小凱最後安詳喜樂地經歷並勝過了病痛。耶穌對相信他的人承諾:“你們在世上有苦難,但在我裡面有平安”。苦難而不減少平安,苦難就被消解。


  人沒有辦法漠視苦難、擺脫苦難,但在耶穌基督裡,苦難變得有意義、有價值,是人生價值的重要部分。所以,二戰的大英雄,美國麥克阿瑟將軍乾脆禱告,求神讓自己的兒子經歷風浪並在風浪中站立得住,以讓生命變得更加芬芳並祝福他人。


趙曉:為什麼這麼多的企業家選擇基督信仰?


  第三個問題:罪孽


  人在這個世界上經常會傷害他人,過後卻有深深的愧疚感,有時想彌補也再無機會。只要是人,就一定會有罪孽。聖經說,“世人皆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人的罪讓人失去快樂,無法得到完全的平安和喜樂。這個世界上也沒有一個宗教能解決這個問題。但一個接受基督信仰的人,他的罪卻可以被上帝赦免,因為耶穌說過,他上十字架是代替有罪的人去死,因此信他的就得救贖。


  就像無債一身輕一樣,當一個信耶穌的人確信其罪孽已經全部被赦免時,他內心的輕鬆也是無法言表的。所以,人們看到,基督徒不管有文化還是沒有文化,只要信耶穌後很快就會變得很喜樂。而依靠自我修煉者,往往需苦修很多年,才會有些許的安詳。


  從以上三點來看,基督教是有著非常強大的供應“幸福”的優勢。


趙曉:為什麼這麼多的企業家選擇基督信仰?


  事實上,就在一個人信基督的那一刻,死亡、痛苦、罪孽這三大阻撓幸福的難題已經被完全解決了。這讓我想起中國的禪宗,因頓悟而解脫,基督信仰是因信而“頓生”。然而,習禪者往往用很多辦法,花費很多時間,還是很難有辦法頓悟。


  而基督徒只需信,在信的那一刻,心裡立刻就得到平安,人生就變得完全不同,死亡、苦難、罪孽都已踩在腳下。在那一瞬間,基督就像靈丹妙藥一樣,讓被死亡、苦難、罪孽三大鎖鏈捆綁的生命得到完全的釋放,這是何等美妙!


  所以,真正的自由是在真理裡,真正的幸福是在信仰裡。只有上帝才能解決人的問題。人曾經以為沒有上帝,什麼都可以做,後來才發現,沒有上帝,什麼都做不了,連自己的幸福都達不了。尼采的瘋狂和海明威的自殺就是這樣。


趙曉:為什麼這麼多的企業家選擇基督信仰?


  全世界60億人口中有20多億信耶穌基督。不是因為這些人傻,而是基督信仰最好地滿足了人的幸福追求。在信的那一瞬間“頓生”,剎那時擁有了新的生命,“若有人在基督裡,舊事已過,一切都是新的了”,這個新的生命將是真正幸福的生命,因為這幸福將不再有阻擋。


  記者:在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企業家生存現狀是什麼樣的?企業家又是如何能把自己的信仰運用到企業經營中?


  趙曉:企業家是很特殊的一個“少數民族”。企業家們要有對商機的敏感,要有冒險精神,要有組織能力,還要有對創業或事業的激情,同時還要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以及抗拒巨大的誘惑。所以,企業家不是人人都能做的。


  常人羨慕他們的財富,卻很少有人理解他們的巨大挑戰。其實,企業家真的就是“被綁在呼嘯戰車上”的人,很多時候身不由己。為了成就事業,企業家甚至必須和他不喜歡的人打交道,做不喜歡做的事情。相反,一個普通人卻自由得多。


趙曉:為什麼這麼多的企業家選擇基督信仰?


  中國企業家自殺和被追殺的名單可以排成一長串,就是因為企業家面臨的壓力太大,靠自己無法應對所然。當企業家們面對挑戰時,如果沒有內在的信仰力量,他們往往就會去尋求高人指點,或者靠自身修煉度過難關,但往往很難很難。


  所以我們看到信仰的力量對於企業家以及整個社會是何等的重要。信心真的是比黃金更寶貴,而人的最大的信心一定是來自仰望星空後對真理的認識,對生命之道的認識。


  如果有人在基督裡,舊事已過,一切都是新的了。允諾信他的人。我做過《聖經》管理的培訓,根據聖經的原則挑戰基督徒企業家們,希望他們將信仰在生活系統和生產系統上都活出來。比如,基督信仰不允許人做假見證,我就挑戰他們不做假帳、不偷稅漏稅,挑戰他們不搞商業賄賂。


趙曉:為什麼這麼多的企業家選擇基督信仰?


  在中國企業家有許多包二奶或生活放縱,但聖經禁戒姦淫,並且說婚姻外的性關係都屬淫亂,我就挑戰他們不要發生婚外性關係。中國企業普遍以壓榨員工為贏利途徑,很多企業不把員工當人看,但聖經強調愛人如已,我就挑戰企業家們要善待員工。


  中國企業家以為財富是自己賺來的,因此捐贈的文化不發達,而聖經認為財富以及宇宙萬物都源於上帝,就連企業家的生命和才幹也都是上帝賜予的,我們就挑戰企業家做好上帝的管家,按上帝喜悅的方式支配財富,多多捐贈,在死前不留大量財富在手中。


趙曉:為什麼這麼多的企業家選擇基督信仰?


  中國人講領導,往往是高高在上或者善於搞權謀算計別人的那一種,但聖經中耶穌為門徒洗腳,並要他們如此服侍其他人,我們就挑戰企業家們要做僕人式領袖,成為他人的祝福。此外,中國人很看重做事,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成者王侯、敗者賊,所以成功是第一要務,為此可不擇手段,但我們挑戰企業家,上帝不是看你做多大企業以及做多大事,而是看你以什麼樣的標準來做事,有多少聖潔、公義、美善在裡面。


  所有這些,都是很難做到的,但許多的基督徒企業家卻開始能夠做到,願意和上帝簽約,來接受這些挑戰。“5·12”地震後一個月,包括著名基督徒企業家譚木匠在內的部分基督徒企業家齊聚成都,發表“6·12成都宣言”,就承諾不做假帳、不偷稅漏稅、不發生婚姻外關係,不僅為社會創造財富還要為家庭、社區和社會創造和諧。


  在中國,我們每年會召開兩次中國基督徒企業家會議,探討如何將信仰運用到家庭生活、企業經營以及社會公益中,現在參會的基督徒企業家越來越多,我個人非常期待這些企業家能夠對中國工商文明作出貢獻,起到聖經所說的光和鹽的作用。


趙曉:為什麼這麼多的企業家選擇基督信仰?

 當今活躍於中國大陸的部分信仰基督教的知名企業家

  華為總裁任正非

  神力集團董事長、溫州商會會長鄭勝濤

  遠大空調創始董事長、遠鈴公司董事長張劍

  譚木匠公司董事長譚傳華

  中芯國際的首席執行官張汝京,被稱為中國企業家中的“福音戰士”

  HTC總裁王雪紅

  前摩托羅拉中國區總裁及百事可樂中國區總裁時大鯤(Daniel Shi)

  香港上市公司亞鋼集團副董事長兼CEO符氣清(Desmond Fu)

  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s)中國區總裁楊薏(Steven Yeo)

  莊勝集團總裁戰略顧問、美國普度大學博士李仲同


  部分基督徒企業家團契

  北京國際基督徒團契(BICF)

  溫州企業家團契

  北京企業家團契

  深圳基督徒企業家團契

  基督徒企業家聯誼會


趙曉:為什麼這麼多的企業家選擇基督信仰?


  國際基督徒工商人員協會(CBMC)——此社團誕生於1930年美國經濟狂飈時代,今已經擴展到包括中國在內的80多個國家


  國際全備福音商人團契——此組織1952年由美國商人Demos Shakarian創立,目前已經分佈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僅巴西有3萬多人入會;香港分會目前有超過400多會員,富豪郭炳江、財政局長馬時亨也來參加活動;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內地大城市以及景德鎮、晉江等一些小城市也已開始有數十人甚至超過百人規模的基督徒企業家們的經常性聚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