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乾隆皇帝的“筆桿子”,寫出清朝最美行書,啟功受他影響

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行書,是為了彌補楷書書寫速度太慢,草書又難以辨認,從而產生的。

東晉時期的書法家王羲之寫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坐穩了行書魁首之位,其後歷朝歷代的書法家也爭相在行書上下功夫,比如顏真卿、蘇軾等人,都是巔峰的行書大家。


他是乾隆皇帝的“筆桿子”,寫出清朝最美行書,啟功受他影響


而到了清朝時期,因為清朝“館閣體”盛行,導致了書法藝術性的嚴重缺失,一股“媚”風陡然而起,之所以說“館閣體”中媚態盡顯,主要是因為這是清朝科舉考試的官方書體,換句話說,你如果不用“館閣體”書寫考卷,你就無法在諸多學子中脫穎而出。

所以,那些為了入仕的學子們,就開始朝著“館閣體”這個路子進發,寫的字完全沒有感情,這就失去了書法本身的意義。


他是乾隆皇帝的“筆桿子”,寫出清朝最美行書,啟功受他影響


不過,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被這“館閣體”給禁錮住了,有一個人就打破了“館閣體”的樊籠,將行書之美髮揮到了極致,此人是雍正八年的探花郎,清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梁同書之父,乾隆皇帝的御用“筆桿子”,梁詩正。

梁詩正此人,在書法史上名氣並不是很大,很多外行人都以為他最大的貢獻,可能就是有了梁同書這麼一個有出息的兒子。


他是乾隆皇帝的“筆桿子”,寫出清朝最美行書,啟功受他影響


如果是這樣認為的話,那可就是“大錯特錯”了,因為梁詩正筆下的行書,可是被譽為“清朝最美行書”,就連不懂書法的門外漢,也能看出其中的美感。

清人李元度在《國朝先正事略》曾評價過樑詩正的書法:“公書初學柳成宮(柳公權),繼參文(徵明)、趙(子昂),晚師顏(真卿)、李(北海)。”


他是乾隆皇帝的“筆桿子”,寫出清朝最美行書,啟功受他影響


從這句話來看,梁詩正學習的這些書家,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大家,可見梁詩正之書法,是集眾家之所長才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他的行書字體勁健,神形兼美,字形略方,點畫纖細一些,結構嚴謹,佈局合理,如果比起王羲之那種飄逸灑脫之境界,那自然是遠遠不及,但是梁詩正的行書,卻更加適合書法愛好者去學習。

事實上,後世的確有不少人都受到了梁詩正書法的影響,就包括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啟功先生的字就有梁詩正之神韻,而且他也多次提起梁家父子,這足以證明梁詩正書法之高超!

他是乾隆皇帝的“筆桿子”,寫出清朝最美行書,啟功受他影響


現如今,我們通過多方努力,將梁詩正的書法跋文全部整理下來,編輯成了這部《梁詩正書法集》供大家學習臨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本文配圖均為《梁詩正書法集》內頁。)


他是乾隆皇帝的“筆桿子”,寫出清朝最美行書,啟功受他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