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刘濞,安禄山,孛罗帖木儿都以清君侧身败,为何朱棣800人就涅槃?

龙波基尼


1、身份显赫、实力强大

相对于以上三人,朱棣身份更显赫,为朱元璋第四子,受封燕王,太祖十三年就藩北平,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同时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樉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

2、对手军事实力较弱

皇太孙朱允炆作为接班人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儒家教育,但也正是因为读了过多的圣贤书,在实战方面缺少经验,并且朱元璋为了帮自己的孙子扫除障碍,在晚年清洗了大量的功臣,尤其是武将。所以朱允炆在位期间大部分的军官将领都是新上任的,和军队的磨合不够,胆量也很小。而身边的一些大臣又多是文臣,在领兵作战这方面比起朱棣一方来说差了很多。

3、军事决策正确

朱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战略。他知道如果真打起来,自己是跟朝廷耗不起的。所以他就尽量避免攻占城池,绕开其他城池直接包围了都城





wuwei02031039


自秦始皇灭了六国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时代,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尽管经历了无数的分分合合,但中国历代王朝总的趋势还是大一统的模式。中间曾发生了多次藩王之乱,其中西汉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明朝靖难之变、明朝宁王之乱、明朝高煦之乱、清朝三藩之乱,但无一不是以失败告终,除了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变。为什么这么多次藩王之乱中,只有朱棣成功呢?

一: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朱允文太年轻,没经历过什么苦难,由他的性格和儒家教育,他心中的理想的是仁政治国。而朱棣当年跟着朱元璋东征西讨,是个优秀的军事家,同时当时明朝的骑兵部队包括宁王的朵颜三卫都掌握在朱棣手里,有了骑兵就可以执行长距离的大机动作战,这也保证了后来朱棣能够率领大军远离大本营直插淮扬防线的一个原因。

二:当年朱允文刚登上帝王,就开始着手准备削藩,前面削藩的工作进行的很顺利,可是轮到朱棣时,踢到了铁板,朱棣听到朱允文削藩时,立刻准备起兵造反,朱允文听到这个消息时,还是相当的从容淡定,他认为朱棣无论是在兵力还是财力上都远远不及自己,甚至于还颁布了一条命令:不得伤害或者杀害朱棣,但凡有违规者就会受到惩罚。正是这个这条命令,他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天下,这条命令简直就是一个既免死又免伤害的护盾啊。后来朱棣多次生死存亡就是靠它逃过一劫,直捣南京城,实在不懂朱允文为何要颁布这样一条命令,难道他以为这样就会让他叔叔不造反吗?会被感动到吗?实在是愚蠢至极。

三:朱棣这么容易能攻进南京城,除了自身原因外,还多亏了李景隆。他先是协助建文帝削藩。靖难之役时,李景隆被封为大将军,率朝廷军队征讨燕王朱棣,结果先后在郑村坝、白沟河被燕军击败,丧师数十万,以致攻守形势逆转,最终被夺职召回。当燕军逼近南京时,李景隆开金川门迎敌,致使南京失守。

从朱棣登基后,为国家在文化、经济、政治方面做出的贡献,我觉得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君主,可能他不是一个好叔叔,夺了侄子的皇位,但是他绝对是一个明君。


老王来谈古说今


刘濞,刘邦之侄,被封为吴王。

他为什么会失败有以下几点。

1.师出无名,不得人心。他们打出诛晁错,清君侧。景帝把晁错腰斩于市,并且把晁错的人头给刘濞送去,反而自称东帝。

2.梁王和周亚夫的作用至关重要。

梁王的封地在吴楚之间,梁王固城死守,拖了刘濞的主力三月之久。被周亚夫抄后路,被周亚夫击溃。

3.刘濞的盟军不给力

不但无法给刘濞支援,还自身难保。

安禄山

安禄山打的旗号是奉唐玄宗的密诏,起兵讨伐杨国忠。打出的时间很短,只有不到两个月,后在洛阳称帝,安禄山起兵后13个月左右,被其子安庆绪杀了。

孛罗帖木儿

孛罗帖木儿以清君侧的名义攻入大都后,几个月的时间就腐化的一塌糊涂,最终成为帝党和太子党之间的牺牲品。

朱棣

朱棣能成功有各种因素。

1.建文帝心慈手软,出战前将士不准伤害朱棣,丧失多次剿灭朱棣的机会。

2.建文帝手下没多少大将,朱元璋中后期铲除大将,怕子孙镇不住那些大将。

3.建文帝没有先削朱棣的藩,最后才找朱棣的麻烦,给了朱棣足够的时间。

4.朱棣是太祖的亲儿子。


29简单


第一,朱棣本人的军事才能和威望。燕王朱棣虽然仅以八百人起兵,但迅速席卷全国,夺取了皇位,这与他镇守边疆,天天跟蒙古人打仗的历练是分不开的。由于长期的征战他拥有了一支久经沙场而且又对他忠心耿耿的精兵,作战能力非常强。

第三,建文帝用人失当。建文帝初年,明朝开国功勋基本已被朱元璋屠杀殆尽,导致了国无良将的局面,建文帝所重用的李景隆屡次三番败于朱棣之手,最后打开南京城门投降导致南京失陷。

第三,朱允炆的错误策略。朱允炆在朱棣造反后竟然下了不能伤害其叔父的命令,这导致朱棣在虽然多次遇到生死攸关的时刻总能化险为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