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汽車真的可以替代進口車麼?

小聲說生活


你好,我是修車老畢。國產汽車真的可以代替進口車嗎?自我感覺還得需要時間。

從汽車的保值來看,貌似國產車除了通用五菱(寶駿)之外,還沒有哪個車型能對比進口汽車。

拿韓國現代來比國產中華汽車,現代車在國內是比較貶值的一款合資車,它堪稱合資車眼裡的犧牲品,如果拿它和國產中華車對比,我相信大家都一目瞭然。

從汽車配置來看,國產車10w以內就可以買個真皮電動調節座椅,一鍵啟動,自動泊車,大屏導航,全景天窗,定速巡航等。合資車10w以內只能買個乞丐版的。這一點國產車是有優越性,但對比耐"操"性,同等配置合資車可以完虐國產車。

車皮薄是國產車的弊端,3-5年以後車身開始生鏽,漆掉皮等,對比合資車這一點還是得承認人家的工藝好。

我是愛過者,國產車也不是一無是處,哈佛在國外的知名度還是no.1的,並非惡意詆譭國產車,只不過是說了自己的觀點。歡迎討論。


修車老畢


我感覺短時間內還是不行,現在汽車市場的競爭可以說是非常的激烈,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考慮選購一輛汽車作為日常的交通工具,而在選擇時往往會遇到一個難題,究竟是選擇國產車還是選擇進口車,那麼幾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國產車對比進口車的差距。

進口車和國產車的區別到底有多大?我估計國內百分之80的購車消費者都有顧慮。這其實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從家電到相機等數碼產品,從很多年前人們的固有印象就是進口的東西好,大家也都很認日韓和歐美進口商品的質量,所以導致大部分人在不瞭解汽車生產的情況時都會覺得進口的肯定比合資國產的產品好。

借鑑好的技術和設計我們是提倡的,但是多數的國產車一直都是在模仿,這就是對消費者的不尊重了!就連老司機們也分不清是眾泰還是豪車?有的國產車也知道要創新,但往往設計的結果都是局部的創新,整體上還是存在抄襲的影子,而合資車和進口則在車身結構的設計都是相對成熟,無論是安全性還是自身設計都可以達到較好的水平。

在總裝工藝上,進口和合資國產是沒有區別的,因為整體流水線和品控都是直接一直國外技術和設備,中國人想偷懶,想改變數據都很難,所以並不會產生品質控制問題,也不會產生裝配工藝的差別。配件商的區別。記得韓國現代剛剛跟北汽合作的時候,幾乎將韓國的配件商完全照搬來北京,這才保證了初始的北京先打車的品質過硬。同理,北京奔馳也是如此,幾乎都是從德國空運零配件來北京組裝。使得初期的北京奔馳在BBA裡是品質最好的車。

那咱們在什麼時候選擇國產車呢?如果你經濟預算在十萬以下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國產車了,國產車在這個檔次性價比最高,在說說合資車,合資車是由中方出錢出地,外方提供品牌技術,工人,所以說合資車,跟進口車基本一樣,不過合資車到中國國外一些配置就被剪掉所以安全性就有所影響,所以選擇合資車就不能選擇便宜的。






愛車聊


很好的一個問題,這是個相對的“絕對問題”。

絕對問題:國產汽車能超越嗎?不能,短期還不能,而且傳統燃油車幾乎不可能。首先傳統汽車發展一百多年,能發展的技術路線能優化的地方已經開發的差不多了。再往前,也就是技術的盡頭需要更新換代,準備換賽道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會喊出來“彎道超車”。其次,就算是現在已經開發出來的產品/發展的技術,仍有強的技術壁壘。體現在兩點。一是以專利為代表的設計能力壁壘,一是以長期積累得到的工藝過程水平。

簡單例子,汽車變速箱裡面有一個產品是同步器,從產品本身來講,以我國現在製造能力,要加工出來並不難。但只要是高效的設計方案都是專利保護。至於工藝/過程水平的差距,不用舉例應該都能抓一大把。從精密衝壓,硬車削,特種塗層,微米級高效測量技術都全面存在差距。

相對的問題:真的能替代嗎?相較下,加上該有的條件,肯定有可替代的部分。況且未來很長,只要出發肯定能到達。主要的考慮方向,還是差異化競爭,汽車需求的再創造(汽車僅僅是出行服務的載體之一,出行服務至少生活服務的一小部分)。汽車可以電氣化,汽車也可以飛行化。進入一個新領域,大家同一起跑線,相信還是有很大機會引領未來。

不過度自信,也切勿過份妄自菲薄。前路雖遠,行則將至。


大隱小腔


觀點一:國產車不如合資車,不如進口車。

觀點二:國產車在質量上是沒有問題的。

國產車是品質上輸給了合資車,進口車。質量並沒有輸。如果純屬開開車,我覺得國產車沒什麼問題。質量問題是生產問題,國產車只要把生產線完善,精益求精,質量是可以保障的。

但是還是不如合資車進口車。品質差。我說的品質,不是摸起來,看起來。我這裡想把品質定義為技術。

我是學語言,用語言舉例,ab兩人翻譯,a菜一點,但是a書法好,寫出來漂亮,電腦打字也講究排版,現場翻譯也形象俱佳,高大帥氣,語言功底合格,就可以交出一份似乎不錯的翻譯。b字醜,排版差,沒有一點點美感。穿著也是路人臉,還是醜的那種,只能說不算不修邊幅。但是b功底要多紮實有多紮實,一張嘴“信”“達”“雅”,專業技術過硬。

我認為國產車就是a,合資就是b,進口就是ab結合體。國產車可以造的車質量還不錯的。但是造的好還得合資進口。還需要時間。


泰山修車哥


國產車,合資車我都開過。不要聽網上說。好多都是託。要聽身邊人開過的說,最有發言權。國產是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是別別有用心的人放大了。你去修理廠看看工人拆開大眾的麻利勁。你去坐坐日系車走爛路的感覺就明白了。就我們農村來說國產車代替合資還是面子的問題。雖然很多人嘴上不承認。


文體小店008


國產車這些年的發展確實不錯,從外觀設計到做工,以及發動機技術的研發和生產都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即便是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的前提下,我想替代進口車還需要不斷的進取,特別是在發動機技術上面,畢竟國外很多品牌車企在汽車發展史上遠遠早於我們,設計和製造經驗也比我們豐富特別是在發動機核心技術上。就如我們在市場上目前都公認的日系車省油,德系車扛躁,美系車喜歡大馬力,這些都是它們技術方面的表現。

當然我們國產車這些年在自主研發上也付出了很多,幾大品牌都有自己的造車理念,有些車的綜合表現足以跟合資車做媲美了,國產車整體看也越來越受到國人的親愛,因為設計基本上都是按照國人的口味,外觀漂亮,配置高科技感強,價格還不高,真的是高性價比。





Peng281


身為一個國人,肯定希望國貨越來越強。但是就現在的市場行情的話,國產車不可否認的在二手車市場上的認知度,保值率還是要遠遠低於合資品牌的。現在網上很多新知統一的表現就是國產車挺好的,但是我不買。其實不是說國產車不好,但是國產車的現狀就是這樣。打個比方17年的獵豹四驅,新車一分錢不優惠,到手13 4萬,二手車才能賣個6 7萬,怎麼買。

國產車的未來任重道遠!讓我們一起加油。


車輛賞析


國產也好進口也罷只是說在質量上有差異,也就是說這個問題的本質在於國產車質量何時超過進口?先不急於一口給個答案,先分析一下

1、由於歷史的原因國產車相對國外起步晚,基礎弱,國外這些車企好多都做著百年造車史,技術成熟,體系完整,實力雄厚。國產品牌從真正雄起也才不到20年的時間,20年比百年,結局你自然知曉,然而也不用悲觀,我們要看到國產車企在不斷的取得進步,所生產車型品控質量也得到進一步提升,銷售數據很直觀的表達了這個信息!國人也在愛買國產車愛開國產車。國產車也開始走出國門,譬如長城的部分車型開始出口俄羅斯,比亞迪電動技術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開始出口日本、英國等國家,為我們賺取外匯。

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相信憑藉我們的智慧和力量,最終會將國產汽車質量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將屹立於世界汽車名族之林,讓全世界都開上中國車!


秋日林楓道


真正的國產車是代替不了進口車的,真正的國產車是指汽車上所有的配件都是國產的,比如說自動變速箱,國產的自動變速箱返修率高,頓挫感強,換擋不順暢,技術不成熟,可國外的自動變速箱挺好用,比如日本的愛信自動變速箱和德國的採埃孚自動變速箱。


朱利民188


這個問題問得好,好的有內涵:

1,從單獨的出行來講,完全替代有問題嗎?進口車全部停止進口,國產車哪一個不能在路上跑呢?

2,從技術含量上來講,又不能說完全替代,畢竟汽車是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展現,而咱們國內汽車的技術很多是由由國外公司提供。真正自己的核心技術還不夠,離了他們玩的還不夠轉。

3,從豪華聞名上來講,目前完全無法替代。看一看公路上跑的豪華轎車吧!根本沒有國產的,國產的即使能夠生產出內飾豪華的車子,人家也無法認同。畢竟一個品牌能夠成為眾所周知的豪華品牌,需要有底蘊的,更多的獨家高科技採用,那就更不用說了。

4,從時間上來講,只要國家引領得當,只要公民積極向上,國產車替代進口車,那是早晚的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