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座小红楼,诞生广东首个党支部

广州起义路维新横路素波巷的广州市第十中学校园里,有一栋红砖绿瓦的小楼,往里走,会看见一块写着“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的牌匾。

上世纪二十年代,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在此处建立,这里也诞生了广州共产党小组和中国共产党广东第一个支部。

广东是中国最早建立共产党地方组织的地区之一。中共广东地方组织的建立,并非偶然。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广东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广州有座小红楼,诞生广东首个党支部

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的诞生地

从19世纪40年代起,外国资本主义势力逐步侵入广东。他们雇用中国工人,从事近代工业生产,因而产生了广东也是全国的第一代产业工人。

到1920年,省港工人总数已达到五六十万人,其中近代产业工人30万左右。广东近代产业工人的产生及其进一步发展壮大,为广东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随着广东近代产业工人的不断发展壮大,工会组织活动和工人罢工斗争也随之开展起来,广州和香港成为工人运动开展较早、较为活跃的重要地区。

为适应斗争的需要,曾出现过一些初期的工人组织。至1919年,仅广州一地就有工会组织26个。然而,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这些工人组织,还处于秘密结社或封建帮会势力的影响之下。

严格来说“都还不是阶级的工会”,只能算是“同行工会”,尚属于行会性质的组织,他们的斗争也仅处于自发的阶段。

近代革命思潮传播较早的地区

1912年,广州《民生日报》刊登了《共产党宣言》第一部分,这是国内最早的《共产党宣言》选译本。《新青年》《新潮》《每周评论》《政衡》等报刊传入广州,广东本地也出版了许多报刊,宣传新文化、新思想。

最早向广东民众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杨匏安,他在《广东中华新报》上先后发表了40多篇译述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马克思主义在广东的广泛传播,产生了一批初步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他们逐步走出书斋,涌向社会,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开展宣传发动工作。

革命知识分子通过举办平民夜校和职工学校,向工人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和广东的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为组织工人阶级的政党作了干部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广州有座小红楼,诞生广东首个党支部

探索建立共产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于1920年8月在上海正式成立后,党的创始人陈独秀函约他在北大任教时的学生谭平山、谭植棠、陈公博等人,在广州建立党的组织。

此时,共产国际来华代表也派米诺尔和别斯林两位俄国人到广州,开展建党活动。这两位俄国共产主义者在广州与几位无政府主义者接触,并于1920年底成立了“广东共产党”。

这个组织除了米诺尔和别斯林之外都是无政府主义者,故“与其称作共产党,不如称作无政府主义的共产党”。

1920年12月,陈独秀应邀来广东就任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后,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者展开论战,并指导广东的建党工作。他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党纲”,交给“广东共产党”的成员讨论。

无政府主义者发现共产党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与他们的基本观点相悖,遂宣布退出共产党组织,广东共产党人与无政府主义者分道扬镳。

1921年春,陈独秀、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以及米诺尔、别斯林等人开始成立真正的共产党。初时,共有成员九人,由陈独秀担任书记,后改由谭平山继任。广东共产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内最早建立的六个地方组织之一。

广东党支部正式成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广东共产党组织派代表陈公博出席了大会。会后,陈公博回广州传达了“一大”会议精神,并宣布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正式成立。

中共广东支部成立之后,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先后吸收了阮啸仙、刘尔崧、杨匏安等人入党。至1922年6月,广东党组织共有党员32人。

此后,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广东党组织成为广东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肩负起领导广东人民革命的历史任务,广东人民的革命斗争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栏目指导】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内容整理】汪祥波 吴玉美

【党史精读栏目主持人】李强 张丽红

【作者】 汪祥波

【来源】 党史精读南方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