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对网络"逼捐”怎么看?

小玉子985


网络逼捐其实是一种仇富的现象,捐款本来是自愿的,结果被网络绑架上,最后变成逼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千里送鹅毛,礼轻人义重,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传统美德,一旦被被网络逼捐变了味,今后谁还敢自愿捐款,捐少了会被网络漫骂,捐多了会被人肉,总之里外都不是人(个见)


水哥的生活趣事


我个人觉得这和抢劫没什么区别,我就见过一个真实的事件,老家隔壁邻居,家庭条件一般,一家三口日子过得也还行,男人没别的爱好,就喜欢买彩票,每次也不多,就十块二十块的,儿子上高中。男人中了五百万,税后也就三百来万,本来挺高兴的事,后来省里新闻采访,明里暗里说这是意外之财,做点善事,要去二十万,开了口子后,就源源不断的要捐款的上门了,不捐就说他们没人情味,富了就不知道感恩,亲戚也上门借钱,也都是不带还的,还不能问,一问就说越有钱越抠门,男人和女人在单位也是,任何有竞争的福利和他们都没有关系了,说他们几百万了还好意思和他们争这几十块?没要到捐款的报纸还上头版骂人家,最后的结果是,这家人最后连儿子上大学的钱都没有,还借不到,被逼无奈卖了房子和儿子一起去了儿子上大学的城市租房住。所以我个人认为任何逼捐都形同抢劫杀人!


秦卿情感驿站


不用逼捐,做为公民必须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我是一名教师,挣钱不多,捐了五百,我老公二百。我儿子一百。我公公二百,婆婆一百。沒有谁逼捐,毫不犹豫的捐。我们老百姓的日子好过。全依仗伟大祖国。只要钱能真正到需要帮助的人手里。我们还捐。一直不相信红十字会。


巴桂银


捐款是一种自愿行为,面对国家或某些团体,个体出现的灾难或者深度的困难,捐款者处于爱心,捐出自己一部分财富。

捐款的人,一部分出于自愿,出于爱心,或者出于对这种灾难可能对自己的利益或者安全产生威胁,或者出于别人的眼光,舆论的压力,当然了,一般普通的老百姓,由于经济能力所限,捐的少一点、甚至没有捐款,这真的无可厚非,因为他们当中有些人生活还是比较困难,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也是应该得到社会关爱甚至社会捐助的对象。 但是对于那些靠吃政策红利,赚的盆满钵满的一些开放商、影视明星等在国家受难时出手吝啬,甚至一毛不拔。他们当中一部分已入外国国籍或者准备加入外国国籍,在其他国家受难时也许会一掷千金,慷慨解囊,对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同胞,表现出麻木冷血,这些人的良知就应该被网民绑架、被网民声讨。也许即使被这样“逼捐”对他们也没与效果,但是能让广大网民清醒的认识到他们的真面目,在他们以后再要从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同胞身上掠刮更多财富时能引起足够的警觉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兴平南郊窦文海


网络逼捐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

捐献是一种自愿的行为。捐献是人家的爱心,不捐献也是人家的权利。

逼捐的人,心理上其实是一种仇富心态的变异。认为有钱人就应该捐,捐少了都不行,否则你就是一个不爱国、没有善心的人,于是在各种社交场合议论、攻击甚至谩骂,其实这就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

谁的钱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人家靠聪明才智和拚搏努力辛苦赚来的。小钱有小用,大钱有大用。怎么支配是人家个人的事情。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干涉和指责,这是每个公民所应该享受的自由。

那些逼捐的人,如果某一天发迹,腰缠万贯,是否就会主动捐献呢?我看未必。他们群情激愤,他们激昂陈词,只不过慷的是别人之慨,动的是别人的奶酪,自己不心疼。

你浪费一点唾沫,别人就必须损失大笔金钱,凭什么啊?




秋夜为我长


我认为,这是个需要理性看待和冷静讨论,不能一概而论的问题。
首先,把明星出国与道德挂钩有点扯。大家一定记得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那位姓范的老师不顾学生独自逃离引发众人谴责的事情。教师职业规范明确要求,危难关头老师有照料学生的责任,所以“范跑跑”遭到舆论批评有理可循。这次瘟疫席卷全国,明星们也是需要及时躲避做好防护的人群,而且他们与你我一样没有专业技术,硬让他们冲锋陷阵,除了染病就是添乱。这时候他们出国,只要钱路正当,那是个人选择也是个人权利,只与趋利避害相关,与道德问题并不挂钩。


其次,明星们捐不捐款也属个人权利范畴的事,别人无权干预指责。我们这个社会总有一些道德评判师,每逢国有灾难就喜欢盯着人们钱包呼吁捐款捐物,企业家和各类明星还必须首当其中冲锋陷阵。我们的媒体也喜欢就此大肆宣扬,似乎这才是所谓的正能量。所以在过去,大灾过后央视总不忘在色彩缤纷的舞台上,来一场载歌载舞的捐款捐物显摆会,硬是把丧事搞得喜庆热闹,好像灾难过去许久一样。舆论引导所强化的这种越位的权力干预、异化的道德评价,严重扭曲了捐赠本意。今年有些人见政府没有出面组织这类事情,于是跳将出来进行鼓噪,我们应该明白,这是不合适宜的。



当然,明星们也可以、并且应该走出家门有所作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毕竟,无论演艺明星,还是文化体育、教育科技方面的知名人士,都是我们这个社会星光灿烂的公众人物,一言一行对社会都有示范效应。所以,出不出国没关系,捐不捐款没关系,但与百姓一道,在身体允许的前提下,到所属社区积极参与一些社会活动,这是完全应该也能够做到的,比如面向社会的街道执勤、社区值班、楼道消毒;面向医务的物质搬运、清洁卫生、外勤帮扶等等,它们不需要专业技术,只要有爱心就能做到。这方面现在各地都有市民踊跃参与,百姓能做到,各行各业的明星们难道不应该去做?而且做了效果影响一定更好,更能得到社会欢迎。因为它显示出明星作为社会人的自然淳朴和善良爱心,可能就像身边的大妈大叔兄弟姐妹一样,更招人喜爱,更让人亲近。


枪林弹虞


我认为所谓的“逼捐”,是网友表达合理诉求和关切的正常现象

理由如下:

一、“逼捐”的对象是得益于国人的支持以及借助现代传媒获得巨大财富的人,是有能力伸出援手救济一下受灾受难的同胞而又无动于衷的人。

网络“逼捐”正是网民利用舆论的力量提醒那些在同胞急需帮助时一毛不拔的人是时候回报社会了。

大爱无疆、奉献爱心、乐善好施、济弱扶困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网友通过正当的渠道弘扬正气,合理表达诉求和关切,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应当鼓励和支持!

二、有人认为“逼捐”是仇富心理作怪,是道德绑架,我不这样认为。

如果是仇富心理作怪,为什么网友们大力推崇致敬那些乐于捐助的爱心人士,这些捐赠的人士也很富有。

这说明网友们不但不仇富,而且还爱憎分明,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态度诚恳。

所谓道德绑架的质疑声,只不过是找不出网友们的正义呼声的瑕疵后临时拼凑的一块遮羞布而已。

三、关于对“逼捐”的理解

既然“逼捐”是加了双引号,说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逼捐。换句话说,也就不是逼捐。

“逼捐”只是对网络呼吁那些在同胞受灾受难时一毛不拔的富翁们应该解囊相助一下的行为的一种很形象的比喻。

因此,压根儿也就不存在真正的逼捐,更没有所谓的道德绑架。只是网友们合理表达诉求和关切的正常呼声而已。


朱绍灵


我认为这不叫逼捐,是老百姓的愤怒!在病毒照妖下的明星们逃往国外度假游玩,在高片酬高收入的明星住着几千豪宅几百万的豪车,在国家难八方支援,可是明星的捐款30万50万,这与他们的高收入匹配吗?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他们的年收入是多少呢?他们有豪车豪宅吗?可是他们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安养晚年了还奋战疫情一线!他们才是真正的明星!


猫250190881


网络逼捐。每次国家遇到大灾大难,都会看到很多爱心人士,企业家踊跃捐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个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

但是我们现在的企业其实很多盈利困难,有的可能负债累累,但是每临大难。他们很多都认为家国情怀,一定会先捐款,已解大难,而将自己的困难置身之外,这是我们大众喜欢看到而且赞赏的。他本来弘扬的也是正能量和社会责任感。

但是现在看到逼捐最多的其实主要是演艺界。演艺界名人,主要是片酬高企。一部剧,一个代言就高达上千万或者上亿。就像现在网络直播,当红主播一年的收入高过太多的上市公司。大众觉得平时都是大家捧,才能有他们的高酬劳;以及觉得他们始终赚钱比上市公司容易多,所以希望他们能多捐,带给社会的更多的正能量。我认为大家美好的愿望,无可厚非。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一些制度改善的助力。

其实普罗大众有自己的劣根性,认为我是你的粉丝,我这么喜欢你。你应该多捐,让我也骄傲。但是很多就是网络水军,想想为什么自己不捐呢。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粉丝们逼捐,我们很少看到某某粉丝团联合捐很大的数目。名人粉丝动辄几千万上亿,如果组织的好,一个粉丝十元,想想粉丝团的威力多大。也会让我们看到更多正能量。



跨境海哥


1.捐款是一种自愿行为,不好强求,也不宜直接上升到道德层面。

维护大家积极响应献爱心的环境比每个人捐款金额是多少更有意义。如果公开指责,扼杀的是未来不确定的艰苦环境中,大家都面面相觑,害怕被道德绑架,被逼的“爱心捐款“会浇灭更多人的心意。



2.网络上对某些企业某些人的指责,有些还比较理性,更多的是否存在打口水仗的情况呢

网络暴力从来都没有远去,现在的信息社会,公众人物知名企业的一举一动都有据可查,冰山之下的情况我们不知道,冒出冰山之上的这些信息无法让我们做出理性的评价。


3.奉献爱心、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还是咱们的初心。

以前有地震,这次是疫情,未来的未来,也可能会出现类似的各种特殊时期,某一次或者几次、某些企业、某些明星都只能算是特殊时期的一个点,而未来再面对未知的困难的时候,受难区需要更多的企业家、明星爱心精神的薪火相传,别丢掉了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