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奘——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公元642年的某天,天竺曲女城(當時戒日王朝的首都),一場佛學辯論大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會場四周圍滿了人,這些人來自天竺各地。他們中有18個國家的國王,大、小乘佛教學者3000餘人,另有外道人士2000餘人。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個正值壯年的高僧身上,只見他目光如炬,侃侃而談,聽眾們時而精神昂揚、時而凝神思考。在場的佛學大咖都想要駁倒這位高僧,奈何實力它不允許。這位高僧系何方人士?


原是那東土大唐第一留學僧——玄奘。


唐玄奘——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1


提起玄奘,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西遊記》裡的唐僧。在這部經典的神魔小說中,唐僧的形象與玄奘實際相差甚遠,西天取經的主角地位也讓位於孫悟空。真實的玄奘是一個高智商學霸,一個勤奮學習的天才。他的一生更從未有過兒女情長(女兒國國王?不存在的),是一個無比虔誠的佛教信徒。


唐玄奘——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玄奘,原名陳禕,出生於一個官宦世家。曾祖陳欽擔任過東魏上黨(今山西長治)太守,祖父陳康為北齊國子監博士官,父親陳惠在隋初曾任江陵縣令。放現在來看,玄奘曾爺爺相當於廳級幹部,爺爺是國家最高學府的教授,老爸也曾是處級官員。顯然,玄奘的起點會比普通人高很多,基因和家學擺在那。


唐玄奘——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據《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的確也是天資聰穎,小時候就已非同尋常。童年的玄奘喜歡閱讀聖賢書籍,不是高雅正派的書不看,不是聖賢哲人的門風不學。


但實際上,早熟的玄奘並不幸運,10歲那年老爸陳惠撒手人寰,母親則在他5歲時就已離世。


失去雙親的玄奘無依無靠,跟著他的二哥陳素(長捷法師)入了洛陽淨土寺學習佛經,13歲時,玄奘被破格剃度出家,正式遁入空門。


2


玄奘一入佛學如同龍入大海,自由自在。他如飢似渴地學習佛學經典,讀《涅槃經》愛不釋手,廢寢忘食;將《攝大乘論》閱覽兩遍便能倒背如流,並且理解其要義。年少的玄奘在佛學方面的造詣以及勤奮好學的品質一度令人震驚。


後來的歲月裡,玄奘四處遊學,遍訪高僧大德,講經說法,二十多歲就已學貫中土佛學。其才能倍受稱讚,聲譽滿長安,尚書左僕射蕭瑀(相當於國務院總理)奏請玄奘住莊嚴寺,要給他國家高級幹部待遇。


普通人年紀輕輕能有如此成就,估計早已樂開了花。玄奘卻並未停止前進的腳步,他很困惑當時的南北佛學之爭(北方地論學、南方攝論學),渴望得到總攝三乘學說的《瑜伽師地論》,以求融匯貫通一切。


3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恰逢一位天竺僧人來到了大唐的長安城,名叫波頗。玄奘與他交流中得知,天竺那爛陀寺住持戒賢法師,是一位佛學大牛,《瑜伽師地論》正是他講授的內容。


玄奘聽後,渾身熱血上湧,夢想就在西天,萬水千山又有何難。不久,玄奘上書朝廷,請準西行求法。當時大唐和西邊的突厥關係正緊張,朝廷嚴令禁止內地百姓出關。玄奘的請求如石沉大海,並未得到回覆。


拿不到大唐的過所(護照)就不能出關,怎麼辦?等是不能再等了,誰知要等到何年何月,玄奘毅然決定“冒越憲章,私往天竺”,其實就是偷渡去天竺。《西遊記》中唐僧寶貝一樣的通關文牒(護照),現實中的玄奘可沒有。


唐玄奘——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既為偷渡就得晝伏夜行,不被人察覺,可想而知有多艱難。幸運的是,玄奘後來得到了一匹馬——棗紅色的;又收了一個胡人徒弟石槃陀——形貌似猴。


玄奘沿著西漢張騫開闢的絲綢之路,歷經艱辛跨越5萬里,終於到達天竺那爛陀寺。


唐玄奘——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玄奘往返天竺地圖(螺螄歷史繪製)

4


在天竺努力學習佛法,眼看那“春夏秋冬又一春”,轉眼十幾年光陰悄然而逝。玄奘也從一個迷茫的佛學青年變成了那爛陀寺通曉三藏、“十德”之一的大師級人物。不僅如此,玄奘在天竺期間,可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徒步遊學了整個印度次大陸。


唐玄奘——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那爛陀寺遺址

玄奘學成之後,以真唯識量論旨,在曲女城無遮辯論法會上,等待十八天,結果無人敢於出來辯難。他因此不戰而勝,聲名鵲起,威震天竺,被大乘尊為“大乘天”,被小乘尊為“解脫天”。


故事到此就結束了嗎?並沒有。玄奘依然記得自己年輕時的夢想,他毅然放棄在天竺的一切榮耀返歸大唐,並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


5


玄奘回國後,受到朝廷極高禮遇,被大唐奉為“國寶”。大唐專門成立國家譯經院供玄奘翻譯從天竺帶回的佛經。晚年的玄奘潛心譯經,與其弟子一同翻譯出典75部(1335卷),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並由其口述、弟子辯機執筆完成了《大唐西域記》;玄奘後來又開創了中土的法相宗。


由於玄奘對中土佛學的傑出貢獻,在當時就已被譽為“正遍知”、“法門領袖”;亦被後世公認為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譯經大師,為漢傳佛教做出不可估量的貢獻。


縱觀這位佛學大牛的一生,可謂“不怕學霸聰明,就怕學霸努力”。這樣的學霸,活該名垂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