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里的房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委屈,一样会使你看不到真相


《核桃里的房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委屈,一样会使你看不到真相

这是@米花的糖,2月份出产的第二颗糖,感谢关注!


小说《核桃里的房间》是日本国民小说家、剧作家向田邦子的短篇代表作。

作为小说家,她荣获了日本小说最高荣誉"直木奖"。

作为剧作家,日本编剧界的最高奖项即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向田邦子奖"。

电视连续剧《核桃屋》就改编自这部小说。

吸引我的,是她的文字。

日本人评论她的文笔"别具特色",在我看来,这个特色更适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在各种让人一头雾水的、拐弯抹角的日本文学作品里,她的作品显得更"友好"、更"无国界"。

再有,向田邦子首先是著名且高产的剧作家,而后才是小说家,这种身份或者职业特征,让她的文字表达看起来特别有画面感和镜头感,立体又鲜活。

这种立体,让人情不自禁、不知不觉地陷进她讲的故事里,在自己脑中演起了电影。

《核桃里的房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委屈,一样会使你看不到真相

《核桃里的房间》讲的是一个30岁的女人"桃子",在父亲出轨离开家以后,承担起养家的重任,守护母亲、弟弟和妹妹的故事。

或者说,讲的一个大龄恨嫁的柔弱女子,在全家人陷入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牺牲了一切,最后发现自己是个“大傻瓜”的故事。

故事表面看似叙述寻常的家事,但是,当我们为主人公桃子悲伤和心酸过后,心中却又生出了另一件事——特别重要的一件事:真相。

真相总是来的太晚。但真相才是一切的根源。

《核桃里的房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委屈,一样会使你看不到真相


每个人都能从桃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向田邦子笔下的桃子,与我们如此相像,与我如此相像。

我忍不住想跟桃子(跟我自己)说几句话。

一、桃子的自尊和虚荣

  1. 桃子很爱笑,因为她不想看起来太过悲惨,她要让别人看到她在笑。

"'爸爸不是一个人'桃子大口嚼着菜,哧哧地笑着,'和一个女人在一起。'桃子在全家人围坐一起的时候,装出开朗的样子,大声宣布见到了消失的爸爸。"

  • 桃子我想问你,快乐地说出悲伤的话来,真正快乐的时候,又该怎么样说话呢?你这样反着来,别人会怎么理解你呢?
  • 往好里说,是觉得你坚强;往坏里说,恐怕会觉得你没有同情心、对什么都无所谓、甚至会认为你很残忍。

"从今以后,悲伤的事反而要大声快乐地说出来,不然地话,就撑不下去了——桃子这样想着,抚摩着母亲的背安慰她。"

  • 桃子啊桃子,用快乐的气氛掩盖悲惨,这叫说谎!这是一种逃避,你学了鸵鸟,把头埋进(土)快乐里,可是虚假的快乐里面没有空气。
  • 当你憋不住要出来喘气的时候,积攒的太多太多的悲伤马上就随空气直入心脾。让你更加透不过气来,悲伤地透不过气来。


《核桃里的房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委屈,一样会使你看不到真相


2. 桃子很热心肠,替别人操心时,却显得分为强势。

"她总是给别人帮倒忙。本来是一心拼命为了别人好,最后往往适得其反。越是这样,她越想弥补,最后总是吃亏。"

  • 桃子啊桃子,帮助别人的时候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没有错,但是,你也要明白,「我们与人交谈的时候,其实是6个人在交谈」这个道理。
  • 没错,6个人在交谈:我以为的我、实际上的我、别人认为的我 VS 你以为的你、实际上的你、我认为的你。
  • 所以千万不要用力过度,事情的结果根本不是百分之百如你所愿的。更不要用力去矫正。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核桃里的房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委屈,一样会使你看不到真相


3. 桃子的"演技"很高超。

"演讲时装出的快乐情绪感染了自己,她真的变快乐了,感动得结尾时话语都颤抖起来。这一点,桃子自己都觉得奇怪。"

甚至还学会了以假乱真的身体语言。

"'参加完结婚仪式,后脚就去男朋友家啊?'面对同事的询问,桃子不置可否,似有深意地眯了眯眼睛,就跟大家分了手,这也是最近学会的。"

  • 亲爱的桃子,看到这里我很无语,其实我也做过同样的事。但后来我不愿意装了。因为我能轻易看出来别人的"戏",别人又何尝不是呢?
  • 人的理想、梦想,是努力得来的。
  • 装——代表你追寻的梦想是虚幻的表象,你最想要的不过就是别人的"看你的目光"罢了;
  • 装——浪费时间不说,还会成为前进的阻力;
  • 装——让你的演技越来越高,自我感觉越来越好,努力奋斗的脚步就会变慢。
  • "装"就是"用竹篮打水":水中的竹篮又大又美,仿佛已经装满,可提上来时,你只能眼看着水不断漏下至一场空。这场面如此残忍,却是真相。


《核桃里的房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委屈,一样会使你看不到真相


4. 桃子特别"嘴硬"。

尽管心里疯了一般的想知道父亲的去向,从桃子嘴里说出来的却是:"爸爸血压高,万万中之一,临死的时候,还是想去送送。"

"就如一根绣花针,在日常生活的假面上,猝不及防地刺出一个个小洞"——日本的国民小说家、剧作家向田邦子,用她的文字,轻松刺进了我的心,开启了那些我曾经极力想忘记的回忆。

我很爱桃子这个角色,柔弱而平凡,如你我一样,有着小小的虚荣心和"看似微弱"的自尊心。

读完核桃的故事让人很心酸,我们都干过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我看到评论区里唏嘘一片,大家或是替桃子难过,或者哀叹自己的相同命运。



《核桃里的房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委屈,一样会使你看不到真相

二、善良的傻瓜——桃子的委屈

  1. 桃子舍弃了自己的爱情

在寻找爸爸下落的时候,桃子与爸爸的老同事,40岁的都筑先生产生了微妙的感情。

都筑先生理解桃子,他总说桃子是桃太郎。带着帮不上忙的狗、猴子、野鸡,一起对抗妖怪的桃太郎。他心疼这个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的、可怜又顽强的女子。

都筑每个月的固定时间,都会约桃子吃顿好的,看看她,聊一聊桃子爸爸的事情。

渐渐地,桃子在都筑先生面前"卸下了坚固的盔甲",在他面前,桃子可以流泪,可以脆弱,可以不再做桃太郎,可以不假装自己是"父亲的角色"。

桃子的心在都筑的面前总是柔软,可以暂时变回一个没用的恨嫁女子。这才是真正的桃子,她想靠在这个人胸前。

可以去爱么?不可以!再撑一年。要撑到弟弟毕业。

桃子的爱情,被扮演桃太郎的桃子舍弃了。因为桃太郎不能一个人临阵脱逃。为了家人,她牺牲了自己真挚的爱情。



《核桃里的房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委屈,一样会使你看不到真相

2. 桃子发现自己的牺牲,在别人眼中毫无价值

  • 三年来,桃子的工资,全部用来养活家人。自己穿着起球的毛衣;没钱参加同事聚会;怕被看不起,只能一直假装要去跟男友约会;当真正爱上的时候也只能放弃和拒绝。
  • 桃子用力守护的弟弟,毕业前就急着要搬走。

"研太郎拿起刀叉,跟两年半前的姐姐一样,切下方方正正的蛋黄,放到姐姐盘子里。"

  • 弟弟还清了姐姐的"恩情",告诉姐姐:与其担心别人,不如为自己多想。
  • 原来,弟弟偶然发现,妈妈在跟爸爸偷偷摸摸地约会,已经半年时间了。


《核桃里的房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委屈,一样会使你看不到真相

3. 大家都在过自己的日子。

  • 是桃子自愿"变成"了家中的"父亲"角色,"变成"了坚硬厚实的核桃壳,没有人逼迫她。
  • 桃子认为的保护,在妈妈眼里也许是"囚禁",所以妈妈跟爸爸的约会变成了秘密。
  • 爸妈因为这种"偷偷摸摸",反而重燃了爱火,沐浴在爱情里的妈妈,不再干瘪瘦弱,胖的鼓里起来,变得白白嫩嫩,洁白如玉脂就像核桃仁。
  • 桃子看到大家的变化,觉得委屈。她觉得泄气、无力。她认为她的核桃里空无一人,大家都偷偷地跑掉了,只剩下了她,只剩下了"核桃壳",又硬又傻,无聊透顶。

"真好笑,桃子的眼泪都要笑出来了"。



《核桃里的房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委屈,一样会使你看不到真相

三、总体而言,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悲剧人物——桃子,和一个悲伤的故事——本该是核桃仁的桃子,活成了别人的核桃壳。

但我以为,作者之意,并不是仅仅为了悲情而悲剧。

如果我们陷进这些悲伤中止步不前,就不会发现作者隐藏其中的更重要的东西。

好像日本侦探小作家东野圭吾,他的故事线索、破案的证据永远是明摆着的,就在读者眼前,从故事一开始就出现了,但是我们就是发现不了真相。一定要看完厚厚的、完整的故事,才恍然大悟。

这就是生活吧!

《核桃里的房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委屈,一样会使你看不到真相


没有时间的节点,我们看到的永远是局部。局部并不是真相。

在《核桃里的房间》中,我们实在太喜爱和同情故事的主角桃子了,由爱生恨,我们憎恨伤害桃子的人,这恨意蒙蔽了我们的双眼,使我们看不到桃子家中其他人对桃子的爱。那些爱,爱的证据,其实密布在通篇故事中。

是桃子的性格决定了她会"委屈",而不是她的家人决定的。

冷静下来,我们就会发现,作者隐藏其中的线索,领会作者的深意——家里的每个人都是别人的核桃壳。

1. 爸爸的公司倒闭,没有了收入无法养家糊口,爸爸认为自己会拖累大家,消失了。说是出轨,被桃子发现住处后,也未曾搬家或逃跑。爸爸的出轨的具体情形和行为,称之为"

给自己找条活路,不拖累大家"更为恰当。

2. 妈妈勤勤恳恳,没有自己的爱好,把一切奉献给了家务、丈夫和孩子。这里面,又有多少的心酸和委屈呢?

妈妈事无巨细都操心,账本记得一分不差,认认真真地料理家务事,这方面看,为家人奉献了一切的妈妈更可称之为大家的"核桃壳"。

《核桃里的房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委屈,一样会使你看不到真相

作者向田邦子,寥寥几笔粗线,交待了老爸老妈三十年重复做着的事情,奠定了故事的基础;

又浓墨重彩地渲染了桃子三年之内的委屈,给我们做了一团迷雾。

三年 VS 三十年啊。

按耐住被可怜的桃子激起的愤怒,我们再来看看,故事里,究竟谁是谁的核桃壳?核桃里的房间又住着谁?

这一家人,每个人都是其他人的核桃壳,每一个人都在守护着对方,尽力使别人不受伤害和拖累。

所以爸爸离开了,弟弟离开了,妈妈背地里跟爸爸约会,桃子在扮演桃太郎的角色。

人是感情化的,情绪被激起的时候,往往看不到真相,你我如此,桃子也是如此。

这部短篇小说有意思之处即在于此,它让我想起了《麦田里的守望者》,明明是本高中生读物,高中时候却看的一头雾水。长大成人之后,才能理解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才能明白什么是"逃避",怎样又是"勇敢";才能理解"守望者"要守护的,是自己的心灵。

小说结尾,愤怒的桃子去了美发厅,躺在那里回想着一切。

最后桃子把头发剪成了桃太郎的样子。三年来,桃子变成了桃太郎,她费力承担的一切,最初,不就是为了妈妈得到幸福么。因为委屈,她差点儿忘了这么重要的事情

《核桃里的房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委屈,一样会使你看不到真相

家庭永远是承载我们心灵的所在,请不要太轻易地感到“委屈”。

委屈,也一样会使我们看不到真相。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听从本心去做你认为该做的事情,值得的事情。

觉得"值得",就不会太过委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