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以前山东行政中心在青州,可后来为何选择到了济南?

諾壓壓壓壓壓最有愛的說丶


洪武九年(1376年)省治由青州移治济南,济南遂成为山东首府,是山东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及按察使司驻地。都指挥使司相当于今天的大军区指挥部。之所以迁至济南是因为军事和地理位置。

明初朱元璋用22年进行了统一战争。明朝定都南京,所有战争都是以南京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其中对北元进行了八次北伐。元朝残余势力退到上都,又进一步北退,史称北元。

这个元上都前两年提到的比较多,说的是北京中轴线之所以偏离子午线两度,是为了往北穿过元上都。前几天我闲来无事,就按照这个中轴线往南延伸结果挺惊讶,因为往南穿过济南,泰安,曲阜,到达南京。

这已经足以证明济南地理位置对于军事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定都南京,而且威胁大都来自于北方北元的明朝。


长青联盟


地理答啦认为,这个题目问的有问题,可能会误导读者——明朝以前没有山东省,明朝以前青州也不是整个山东区域的中心。

首先,明朝以前没有“山东省”。

“山东”这个词最早作为行政区划概念,是从金代开始的,当时的“山东东路”、“山东西路”两个行政区划和在一起,与目前的山东省管辖范围大致相近,两者相互独立并不是一个整体,青州所在的位置在山东东路,并不是山东东路和山东西路的行政中心。

到了元代,现在的山东区域与现在的河北、山西、北京、天津等地同属“中书省”管理,本身不是一个省,青州自然也不是山东省的中心!

直到明朝,设立山东布政使司(习惯上称省),其管辖范围和管理体制才有了今天山东省的雏形,当然那时起省会就是济南,不是青州。

其次,历史上的青州城,是“齐地”的中心,但不是“齐鲁”的中心。

众所周知,山东统称叫做“齐鲁大地”,但齐和鲁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整体。山东大体上可以以泰山为界,泰山以北以东是齐地、泰山以南以西是鲁地,两者历史上归属不同的行政区管辖,即使是在上古的“古九州”划分中,齐地所在的“青州”,与鲁地所在的“兖州”,也不在同一个区域,就算现在的青州市是齐地“青州(古九州)”的中心,也不是鲁地“兖州”的中心。

第三,不要把青州(古九州、相当于省)、青州府(相当于地级市)、青州市或益都县(就是一个县)这个概念搞混了!

“青州”这个词,在历史上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些不同的含义,不能简单的把历史上的古九州“青州”、青州府,与现在的县级青州市(益都县)混为一谈!

最后,明代山东建省以后,为什么把省会设立在济南?而不是青州府益都县?

这是因为明朝设立的山东省包括泰山南北的齐、鲁两地,济南的位置恰好能兼顾对两地的管理;同时,济南靠近黄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对处理好“治河”、“漕运”这历代王朝必须面对的两大课题有利。

以上!








地理答啦


很多人可能不敢相信,青州,如今潍坊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历史上,上千年前,竟然是山东地区的政治中心!

没错,青州确实也是有贵族血统的。不过,划拉一下山东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城市,类似青州这样的没落贵族其实多了去了。比如临淄,春秋战国期间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如今只是淄博的一个区;比如兖州,古九州之一,如今只是济宁的一个区;还有临清、东平、郓城……所谓“沧海桑田”,一千年可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却能让一个城市从繁盛走向荒芜。

言归正传,青州怎么就被济南取而代之了呢?

其实,早在北宋时期,位于大清河沿岸的济南,凭借漕运的便利条件,在经济发展程度上已经赶超了位于山东中东部的青州。

元代定都北京后,开始改造隋唐大运河。要知道,隋唐时定都西安/洛阳,大运河也是通向都城的。而元代时,大运河的历史使命是将江浙一带的粮食物资最快地运往北京,所以元代修建的大运河,从山东西部的济宁/东平/聊城/临清等地通过,同时大运河还通过大清河通向大海。由此,山东的经济重镇开始从东部转移至西部,东昌府/济宁/临清都因运河繁荣一时。济南本就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如今又离大运河不远,且位于漕运要道的中枢位置,经济继续发展,政治地位也随之提升。

至明朝洪武年间,朝廷改山东行中书省为山东布政使司,省治正式从青州迁往济南,济南从此成为山东的政治中心,延续至今。cp


齐鲁壹点


随着历史朝代疆域的变革,以及各个省份划分的变化,包括各个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侧重方方式不同,所以不单单只是省会儿,城市结构都会随之发生变化。

朝代历史变化

山东在历史上,长期是齐国和鲁国的疆域,所以山东也有齐鲁大地之称,早先山东,疆域内齐国的势力范围比较大,而青州是古九州之一,并处在齐国的中心临淄附近,所以自然而然有权力中心的潜质。而到了我国大疆域汉朝时代,疆域版图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这时的山东省,就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而再不是各诸侯国各自为政治理的情况,所以权力中心设在青州,后来才由青州向西移动到了济南。

经济重心变化

中近代历史上,我国的经济中心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前的经济中心长期集中在中部省份,像西安、洛阳等地区,而随着世界国家海洋沟通性的频繁,经济重心逐步向东偏移,这时便诞生了诸如北京,上海,长三角等经济强势区域。而济南处在我国南北经济沟通大动脉的节点区域。相比于青州,济南更靠近这条大动脉,所以省会儿设立到济南,对周边经济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地理格局变化


当前我们观察山东省的城市格局,可以明显的发现,山东整体分为东西部两个地区,虽然东部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不错,但是东部的城市数量要少于西部,而济南作为中西部城市,明显处在众多城市的包围之中,换句话讲就是济南处在中西部城市的中新位置,所以将济南设立为山东省会,有助于山东的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影响力的提升。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行政权力中心的转移古往今来一直在变化之中。相比起中国其他省份来说,山东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其实已经算是相对来说十分稳定。

相传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中今天的山东地区就分属于青州、兖州和徐州三州。其中青州的所有管辖范围都位于今天的山东地区。而兖州和徐州则是有部分地区归入了今天的山东省。由此可知,青州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曾经长期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春秋战国之前山东大地上的行政中心有两个,一个是齐国的首都临淄,一个是鲁国的首都曲阜。后来到了秦汉之后山东的政治文化中心则转移到了今天的青州。青州之地土地肥沃、地形平坦、人口稠密、而且地理位置大致位于山东的中心。时至今日,以青州、寿光为中心的蔬菜基地依然是中国现代化大棚技术最发达的地区,是中国蔬菜种植技术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在农耕文明时代可以说得天独厚的优势。

到了明朝初年,洪武九年山东的政治中心由青州转移到了济南府。济南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尤其是到了永乐年间,明朝的行政中心由南京迁到了北京,作为北京南下的必经之路,济南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加强,因此到了明朝时期济南成为了山东地区的经济中心,我们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是由于经济的发展进而使其真正的转变为政治文化中心。


当时的济南府治历城县,辖有历城、章丘、邹平、淄川、长山、新城、齐河、齐东、济阳、禹城、临邑、长清、肥城、青城、陵县15县及泰安、德州、武定、滨州4州,州领11县。泰安州辖新泰、莱芜2县;德州辖德平、平原2县;武定州辖阳信、海丰、乐陵、商河4县;滨州辖利津、沾化、蒲台3县。

从此以后,济南就成为了山东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这样的局面一直跨越了整个明清时期。到了民国时期,济南更是在全国经济排名中一度进入前10名。而且成为了京沪铁路上的重要枢纽城市。只不过后来,济南在山东地区的地位才受到了后起之秀青岛的威胁和反超,形成了今天济南不如青岛、甚至曾经一度不如烟台的尴尬局面。当然随着济南并入莱芜,彻底的反超了烟台,成为了山东地区的经济第二大城市。


那么全国还有哪些省份的政治文化中心经历过不断变更?以至于领导能力和文化凝聚力不足以使省内的其他地区而臣服呢?首当其冲的可能就是安徽和河北和河南。安徽合肥的省会地位实际上是在近现代才确定下来,而且还一度在合肥、安庆和蚌埠之间不断更换。

而今天的河北的省会石家庄更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城市。石家庄实际上是一个因铁路而兴起的城市。河北其实是一个十分有历史底蕴的地区,其政治文化中心更是几易其地。这两个省份的省会地位时至今日依然十分尴尬。依然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去带动全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综合这一系列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变革和更迭,我们发现。任何一个城市的兴衰都与其经济发展和交通便利性离不开。中国之所以形成今天的政治文化的版图。实际上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方向而不断调整和改变的。


珞珈山的猫


在答主看来,这是时代造就城市格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必然历史进程。

这句话虽然读起来有点学术,但仔细想想,确实是那么回事。

青州是中国的古九州之一,历史地位十分重要,发展史最早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在青州设立齐郡开始,青州就成了现在山东地区的行政中心,也是当时中国东部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历史上济南取代青州成为山东的行政中心的事件是,明初洪武九年(1376年)改山东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府治移到济南府,自此,在行政地位上,济南超过了青州,成为山东的行政中心并直到今天。

但实际上,早在北宋期间,济南的经济发展已经逐渐超过青州,成为了山东的经济中心,也有了成为政治中心的基础。

而促进济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京杭大运河,不过,在隋朝,由于隋炀帝迁都洛阳,那时候大运河的永济渠段并没有经过济南,在五代时,开封成为都城,山东西部因为距离开封近,便有了漕运联系的需求,周世宗柴荣下令疏浚汴水,东流入梁山泊,从此可以接通北清河后入海,开封到山东的漕运之道也就此打开。

而且在北宋时期,济南就已经实现了府治,政治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济南也因此成为了区域中心,漕运的发展,让济南的经济得到了长足进步,经济的繁荣程度逐步超过了青州。到了金代,又以济南为起点,开凿了小清河,再次加强了济南的交通枢纽地位。虽然小清河在治理之前被很多济南市民称为“臭水沟”,但是,济南的发展史中,小清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运河的开凿也促进了山东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西移,自然有了政治中心西移的需求。

而济南就在此时脱颖而出,当时济南不仅是济南西部的交通、经济中心,而且济南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北依黄河,南靠泰山余脉,地势优越,易守难攻,所以,到了明初,济南也自然而然的取代青州成为了山东的行政中心。


济南时报


一个小小的青州县(只针对天天有上述疑问的人)还想着当山东省会,可笑至极,你先超越寿光,争取把潍坊市变成青州市再说吧,全国百强县自己第几心里没点数吗?社会在发展,眼要往前看,别总盯着几百年前的事,放到今天说。按你逻辑,西安还是13朝古都呢,全国位置也算中心,怎么首都定在北京了呢?


饮冰亦不能凉热血1


临清在以前还是交通要道,繁华程度只比京城差点,你看看现在??没落的千年古地。


等十八万个赞


这问题问的不对,明朝以前根本没有山东省,所以也不存在青州是明朝以前山东行政中心的说法。

讨论这个问题,要搞清楚目前山东省区划啥时候开始的,明之前山东一直属于青州,兖州,徐州,或者山东东路,山东西路,或者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根本就没有合在一起过,一直是东西两部分,青州只能算是山东东部或者齐地的中心。明朝开始的合到一块的山东行省,省会很快就改到了济南,所以明朝以前山东行政中心在青州是不对的,那只是山东东部的中心。

济南之所以能成省会,就在于它连接了山东东西方向的潍青烟威和南北方向的德州泰安济宁等山东省传统两大人口密集区或者说是山东的两个中心。


南靠山


现在山东省一直都是胶东区域人才管理的 潍坊人才也是骨干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