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多久测一次血糖才合适?为什么?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血糖监测是了解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有利于治疗方案的调整。那么,糖尿病患者多久测一次血糖比较合适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血糖监测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夜间血糖监测,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仅需监测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监测频率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否使用降糖药、降糖药的类型等直接决定了监测频率。

  • 未使用降糖药,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等)控制血糖的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幅度较低、病程较短,对靶器官的损害较轻,血糖监测频率无明确要求,可根据自身需要,有目的的进行监测,以了解血糖控制情况。
  • 未启动胰岛素治疗,痛过口服药控制血糖的患者,监测频率无需太频繁,每周监测血糖2-4次即可,应根据血糖升高的类型(空腹血糖还是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选择血糖监测类型。血糖控制较差时,应适当增加监测频率。

  • 已启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根据胰岛素类型决定监测频率。若仅使用睡前胰岛素,监测空腹血糖即可;若为预混胰岛素,应监测空腹血糖与睡前血糖;若胰岛素为“三短一长”,应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必要时应监测餐前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若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渗状态,应每半小时至一小时监测一次血糖,直至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初始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建议监测夜间血糖,警惕低血糖的发生;需要鉴别空腹血糖升高的原因时,也需要监测夜间血糖。

综上,病情不同,治疗方案不同,血糖监测频率也不一样。非药物治疗患者可根据自身需要有目的的监测血糖;口服降糖药者每周监测2-4次即可;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应根据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决定监测频率。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如果血糖长期升高会造成人体各组织,尤其是眼、肾、心脏、血管以及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关于血糖的测量频率主要看患者的病情状况,如果血糖比较稳定,每周监测1~2天即可,包括空腹以及三餐后的血糖。

但对于血糖控制较差、波动大的患者,应每天都进行血糖监测,同时还要积极治疗,当血糖稳定下来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降低测量频率。关于血糖的测量及注意事项,详细介绍如下:

血糖监测注意“315”

使用口服液的糖尿病患者每周应监测2~3次血糖,即空腹或餐后血糖。到医院复诊前一天应连续监测5点血糖谱,也就是空腹和三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睡前血糖。“315”中的“3”是指每周监测3次血糖,包括空腹及两次餐后血糖。

“1”是指每月复诊一次,“5”是一天测5次血糖,也就是空腹、三餐后两小时及睡前10:00的血糖。该监测方法基本能体现糖尿病患者整月的血糖状况,对于血糖控制很差或病情严重的人,每天监测血糖5~7次(三餐前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和睡前血糖),直到血糖趋于平稳。

测血糖时的采血方法

在指尖两测皮肤较薄的地方采血,因为该处血管丰富,神经末梢较少,采血时出血充分而疼痛感较低,也不会因出血量不足影响测定结果。采血前可先将手臂下垂10秒钟,使指尖充血。扎针后轻轻推压手指两侧到指前端三分之一处,使血液慢慢溢出。

测血糖能用第一滴血吗?

在测血糖时第一滴血可以用,自测血糖应使用洗净手或75%酒精消毒晾干后的第一滴血,在未洗手时应避免接触含糖物质或受到压力,并使用第二滴血。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做过一项研究显示,当血糖处于10~20mmol/L时,第一滴血和第二滴血与静脉血糖值无明显差别,但当血糖值较低或较高时,结果就会出现偏差。血糖值不太高时(<10mmol/L)第一滴血的测量值更接近实际血糖值,而当血糖值过高时(>20mmol/L),第二滴血的测量结果更可靠。

两次血糖的测量值不一样怎么回事?

临床上,有些患者在护士测过血糖后还会用自己的血糖仪测一下,或者两只手都测一次,产生的数值会不一样,这时就怀疑血糖仪不准确或担心自己的病情。专家表示,测量本来就存在一定误差,而且血糖仪的种类很多,每个血糖仪都有各自的误差范围,所以应以使用的血糖仪为准。血糖监测除了受血糖仪的影响外,试纸的库存情况,比如受潮以及是否在有效期内等也会影响测量结果。

测血糖扎针未出血可以进行局部挤压吗?

不可以,一些患者扎针后未出血或出血量太少而又不想扎第二针,就会进行局部挤压,这样测出来的血糖会比实际血糖值低。因为挤压时不仅会流出血液,还有一些组织液,组织液会将血液的浓度稀释,从而使测出的血糖值偏低。

血糖监测的误区有哪些?

1)门诊检查血糖前自行停药

有些患者到门诊检查时由于需要空腹,所以就自行将药物停了,认为这可使检查结果更加准确。实际上,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糖尿病已诊断明确,监测的目的是了解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血糖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所以头一天晚上的降血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应正常使用。

如果是化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也应照常应用。自行停药非但不能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还会导致血糖波动、病情加重,甚至引发严重的急性并发症。

2)空腹血糖抽血太晚

一些高血糖患者到医院检查空腹血糖时去得很晚,到就诊时甚至已接近中午。由于自己没有吃饭而且空腹,所以就认为不会对当天的抽血检查造成影响。实际上,空腹血糖监测主要反映糖尿病患者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水平和头天晚上的进食及用药量是否合适。

严格说来,只有夜间禁食8~12小时并且次日清晨8:00之前采血,测得的血糖才能算是空腹血糖。如果超过12小时甚至接近午餐前的血糖都不能算是空腹血糖,检测结果会由于空腹时间过长而偏低。

3)测量餐后两小时血糖从进餐结束后开始计时

糖尿病患者经常需要检测餐后两小时血糖,它可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能力。计算餐后的“两小时”应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一些人误以为从进餐结束后开始,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对正常人来说,0.5~1小时血糖升至最高,餐后两小时基本回落至空腹水平。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释放可能会向后延,所以血糖的峰值也会比较靠后。另外第一口饭并非一定是米饭等主食,也可以是副食品或蔬菜,泛指一切食物。

4)只关心空腹血糖

一些患者对餐后血糖不够重视,平时只关心空腹血糖,这是不正确的。糖尿病患者发病初期往往会先出现餐后血糖升高,然后才出现空腹血糖升高的情况,所以检测餐后血糖更有助于早期诊断。另外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相比,与糖尿病大血管的并发症关系更加密切,危害也更大,所以严格控制餐后血糖更有助于防止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当糖尿病患者出现空腹血糖升高时不要贸然增加用药量,应先查找原因并了解一下凌晨血糖状况,这有助于鉴别空腹高血糖是“黎明现象”引起的还是“苏木杰现象”造成的。黎明现象是晨起后升糖激素分泌增多引起的,而苏木杰现象是低血糖后出现了反应性高血糖。这两种情况的处理方法也不同:如果是黎明现象,可能需要增加降糖药的使用量;如果是苏木杰现象,则应减少降糖药的使用。


jianxing2000


作为一名合格的糖尿病人,很清楚进行血糖检测的必要性。规律进行血糖检测能够及时了解用药、饮食、运动、生活习惯对自身血糖的影响,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患上并发症的概率。但是在家测血糖每次都要扎手尖,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儿,该多久测一次才最合适呢?

1. 根据血糖波动区分

如果你的血糖控制的不理想,血糖经常大幅度波动,每天至少检测4-7次。

如果你的血糖控制的很稳定,那么监测血糖的次数可以适当减少,但至少要保证每周测3次的餐前2小时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

如早上血糖异常,可以加测凌晨2-3点的血糖值,经常血糖波动需要到医院及时就诊。

1) 生活干预

如果是仅运动、饮食、生活习惯来控制血糖,建议每月测两次空腹血糖以及三餐后血糖。

2) 口服降糖药

如果在换药期,每周应检测2-4天,每天测4-7次血糖,等药物方案以及血糖稳定后,可以调整为每周2-4次的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3) 注射胰岛素

注射胰岛素的糖友,可以在血糖值达标后每日检测三次血糖,即餐前、餐后以及空腹血糖。

三种情况下加强检测

1.低血糖

有的糖友控制饮食过于严格或胰岛素注射过多导致低血糖,会出现如:出汗、心慌、头晕等症状,应及时补充食物并加强检测。

2剧烈运动

在进行剧烈运动后会导致血糖值出现大幅度波动,起初会出现升糖激素过多,血糖升高,随后胰岛素大量分泌,发生低血糖。

长期科学运动是有效增强体质、稳定血糖的方法之一,但是不恰当的运动或过度运动却会给身体带来负作用。

3. 就医复诊前一天

就医复诊的前一天,最好全天进行7次检测血糖,即三餐前血糖、三餐后血糖、空腹血糖,方便在就诊时医生了解你的近期身体状况,做出调整方案。


如果感觉内容对您有用,请进行点赞或分享,感谢~

点击右上角关注~ 获取更多糖尿病相关知识,让你在控糖的道路上少走冤枉路!


台湾铬乐控乳片


一般来说检测血糖,糖友是需要每天检测血糖,并且做记录,方便医生进行了解病情。一般在服用药物和注射胰岛素的,每天必须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如果血糖控制的稳定,那就可以隔一天检测一次。

如果是在更换药物期间,建议每天检测血糖,而且在药物控制稳定之前,一天7次检测,3餐前后外加睡前检测血糖。

如果血糖稳定,并且药物剂量没有什么变动的,可以每周检测一到两次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如果是停药,仅仅依靠饮食和运动就能够让血糖稳定,那检测血糖就10天半个月或者一个月一测。

但是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糖友,都建议每3个月去医院检查一下糖化血红蛋白,看看一段时间内血糖控制的如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糖尿病养生大讲糖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控制血糖是最基础的治疗,而正确监测血糖才能及时判断降糖效果,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那么糖尿病人测血糖越多越好吗?当然不是,原则是用最少的监测次数获得最有用的数据,那么如何做到呢?

  • 初诊的糖尿病人,需要了解全天血糖变化情况,为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提供依据,同时还要及时了解降糖效果,通常在前几周每周需要选择至少一天进行七次血糖检测,即检测空腹血糖、午餐前及晚餐前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及晚上22:00的睡前血糖。
  • 对于更换了降糖药等治疗方案的患者,应当按初诊患者的方法监测血糖。
  • 已确诊的患者发现血糖波动较大时,可采用简化的四次血糖监测法,即每周选择一天测空腹血糖及三个餐后2小时血糖。

当然,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需要长期对血糖进行监测,不可能天天测,也没必要一天测四次或是七次,但糖尿病的血糖控制要求全天平稳降糖,因此还是需要了解全天各个时点的血糖情况的,怎么办呢?在血糖相对控制较好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来做:

同样是检测7次血糖,但这7次检测无需在同一天内完成,而是把这7次血糖检测平均分布在3个月内完成,可以每半个月左右测一次,但每次测量的时间点不同,比如第一次测量空腹血糖,第二次测量早餐后2小时血糖,七次血糖还包括了检测午餐前血糖、午餐后2小时血糖、晚餐前血糖、晚餐后2小时血糖及晚22:00的睡前血糖。

这样测量的结果因为包括了全天七个主要时点的血糖,因而可以大致看出全天血糖的整体水平,从而判断是否达到了平稳降糖的治疗效果,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种简单、合理、有效的血糖监测法。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天天听健康


不稳定天天测,每天至少两套餐前餐后一个睡前。稳定一周至少三个全天。调整药量,有突发状况比如发炎感染环境变化等,需要天天测,每天2+2+2+1


谁能理解我3900


一天一次空腹即可。


京城名医张一帖


到医院用现代医学整糖尿病,都是长期吃药的,而且还要经常测血糖来确定改不改吃药的方案,所以久不久测血糖就变成了糖尿病患者的常规工作。

糖尿病不是不治之症,在还没到打胰岛素的地步,都是可以逆转的。所以我脑子里不存在什么测血糖的时间间隔问题,这个问题回答不了,不好意思。


桥牌宣传竞赛部部长


家里买个测血糖机,早上空腹起床后测试一下,不要超过6.1饭后两小时测不要超过8就可以啦,连续测量一个月正常,可以停止吃药,主要是要锻炼身体,不要剧烈运动,饭少吃多歺,营养也要跟上,牛奶可以吃瘦肉也是可以吃鸡蛋,水果可以吃苹果🍎均衡营养,糖尿病人不可以太瘦,太瘦了影响身体机能,一个星期测试两到三次就可以啦,做到心里有数。


xj143392531


我们在为患者调理期间给出的建议是一周或十天测一次,便于检测血糖变化,一旦血糖指标下来了就要相应的减药,防止发生低血糖,最终停针停药全靠食疗调理。如果为了图省事儿全靠药物控糖,一个月甚至两个月三个月测一次就行,只要没有不适症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