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0《包法利夫人》:过度卑微与虚荣的爱情,是种善良的放纵


豆瓣8.0《包法利夫人》:过度卑微与虚荣的爱情,是种善良的放纵

生活凄凉得有如天窗朝北的顶楼,而烦闷却是一只默默无闻的蜘蛛,正在她内心各个黑暗的角落里结网。————福楼拜。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长篇小说,简单的说是农家女爱玛满足平庸无味的婚姻,梦想是追求激情浪漫的爱情,最终两次偷情让她背上高利贷,又无力偿还最终自杀,故事简单的来说,是沉迷浪漫的拜金女偷情的故事。

在读到这本《包法利夫人》时候,作为纯粹作家的福楼拜,赋予了查理与爱玛鲜明的性格:卑微与虚荣。

这是个听着很怪异的婚姻组合,源于平庸的查理娶到了美丽大方的农家女爱玛,他觉得这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所以才特别珍惜爱玛,不管她做什么都会去包容,甚至对于爱玛的出轨,还内心自我安慰:“他们也许是闹精神恋爱”,并不是爱玛的错,没有心生怨恨,也没责怪任何一个人,反而觉得是命运的错。就是这么一个深爱爱玛的好男人,并没有让爱玛珍惜,有了两次出轨,还欠下高利贷,最终无力偿还而自杀。

卑微的男人与虚荣的女人,这就算放任在现在也是不少见,有时候我们能看到平庸的男人有着美丽的妻子,或许我们会很羡慕,但我们无法体会到这男人背后所承受的压力与被动。

这背后就引发一个值得去沉思的问题:卑微与虚荣的爱情,是种善良中的放纵与“恶”。

豆瓣8.0《包法利夫人》:过度卑微与虚荣的爱情,是种善良的放纵


01、【卑微与虚荣的爱情】卑微的查理,虚荣的爱玛,卑微之下是自我欺骗与缺乏“骨气”。

其实查理并不卑微,只是在爱情里卑微了自己,只因为平庸的自己娶了美丽大方的爱玛,他觉得这是前世修来的福气,所以不顾一切的去珍惜爱玛,在读者看来这就是种卑微。

女多男少、女性地位提高、被动的深爱一方等等,就让一方容易处于爱情里的被动卑微。这是个放到现在,屡见不鲜的事:经常可以看到为了爱情下跪的人,也可以看到为了爱情舍弃亲情与亲情的人,甚至可以看到为了爱情走上犯罪的人。对爱情卑微了自己的人,我们谈不上对错,换到自己角度也不见得做的好,但卑微的代价是失去自我与被动承受。

失去自我,卑微最沉重的代价就是失去自我,对于一个已经失去自我的人,可想而知在爱情里的承受,甚至是失去爱情以及恐惧爱情。而被动承受,是在失去自我的同时,失去主动权和话语权,凡事都以对方为主,自己做不了主,久而久之自己也无太多的主见,跟着对方的意愿走。

这两个代价带来,造成了卑微的查理,失去自我和被动承受,甚至很多读者都无法感受到查理的存在感,一个失去自我特色的人,很难被人记起。可怜的他,尽管是痴情但无奈遇到了虚荣的爱玛。

虚荣分物质、精神两种,一种是物质带来的最视觉所带来的感觉,物质与经济,这是很多人无法逃过的虚荣心;而另一种是精神所带来的感官感觉,别人的恭维以及自我沉醉都是虚荣的特性。而爱玛是占有这两种虚荣的,她追求浪漫的爱情,本质是物质与精神所带来的满足感。

“浪漫”是爱情的生成后前期的产物,深爱之人因荷尔蒙与不受控制的情感就会做出一些讨好情侣的行为,如西餐、旅行,但这一切是建立在物质上。到爱情转变为婚姻的后期时,面对的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也有些人选择逃避,沉迷浪漫无法自拔。

所以,我们在生活之中时常会见到一些夫妻还追求着浪漫,而这“浪漫”是把双刃剑,有的夫妻一如既往的选择着浪漫,而有的夫妻面对的是生活,就会选择放弃浪漫,但总有一方依旧沉迷浪漫无法自拔。另一方的不配合,让她们觉得生活无趣,感觉自己想象之中的爱情不是这样子的,久而久之内心的渴望与满足无法得到满足,思想就会走偏,甚至选择出轨。

这也是爱玛最初出轨的原因,一个不愿意面对平淡生活的美丽女人。她的虚荣心是为了满足爱情所带来的浪漫,去追求物质(欠下高利贷)以及精神上的自我沉醉,于是有了多金潇洒的罗道耳弗和年轻帅气的赖昂两个情人。

看到这里,不由感叹查理的可怜,深爱着爱玛的他并没有得到她的珍惜与肯定。但可怜的背后是无法理解与容忍,查理卑微之下是自我欺骗。是的,他欺骗了所有人,理解与包容了爱玛的出轨行为,还内心自我安慰:“他们也许是闹精神恋爱”,一个甚至可以骗了自己的男人。

这才是最让人无法理解的,后来想想也就释怀了。浅析一下这种心理,是在爱情里自欺欺人的人其背后是种无奈与麻醉心理。无奈的是自己已经失去自我,没有太多的主导权与话语权,并不能左右到对方;在这无奈的心态下,只能麻醉自己安慰了,其实也没什么。看似包容的背后,是害怕失去。

只有害怕失去的人,才会被对方抓住弱点有恃无恐,就好像爱玛一次次的出轨,难道她不知道丈夫已经知道了,很明显是不可能不知道的,但这又如何呢?

前天偶然看到一则新闻,一个男人在公共场合里,卑微的抱着女人,不断亲她的嘴,可女人一点也不在乎,最后男人下跪了,女人也无动于衷的样子。看到这个新闻,真心觉得是可悲的,我们在这个年代已经失去了某些东西。

豆瓣8.0《包法利夫人》:过度卑微与虚荣的爱情,是种善良的放纵


细细想来,是失去了“骨气”这个东西,前有为爱下跪,后有被人讽刺“受辱了也没事,过几个月就忘记了,他们很健忘的。”这话记住了很久,别人都清楚我们骨子所缺失的东西,一而再再而三的得寸进尺,而我们又很健忘的样子,过段时间又是和和气气。时代的进步,经济的提高,所赋予我们与下一代里,越来越少的“骨气”了,这也与原生家庭与教育有关。

小时候的我们,父母与老师总是教育我们礼让别人,以德服人,但却从未教过我们“属于自己的东西就要去争取到底”,这也导致我们步入社会初期处处受挫,甚至怀疑过这些思想,但刻印在骨子里的东西也很难改掉了。“礼”与“争”是个很矛盾的话题,争论不休。

直接套用在爱情里,我们的“礼”让我们被动,不“争”也还是让我们被动,似乎怎么做都不对,所以爱情刚开始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磨合,是自我思想的挣扎。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里的查理是卑微的,又遇到虚荣的爱玛,在爱玛追求物质与精神的虚荣时候,查理卑微之下竟然是自我欺骗,一个自己骗自己的男人。

这让读者动容的男人,为了爱情竟然可以自欺欺人,让人感动,但感觉还是缺乏“骨气”才会如此。查理是个好男人,离开出轨的虚荣爱玛并不见得会过得不幸,反而会很幸福,他也会懂得爱情的度并不是一味的委曲求全与卑微自己。

我看到了查理的善良,为爱包容一切,都在得到爱玛的姑姑,哪怕爱玛已经不忠贞,还是会一如既往的深爱着她。但是,这样善良中会有“恶”,也是查理的善良,让爱玛无所顾忌的走向自杀的道路。

豆瓣8.0《包法利夫人》:过度卑微与虚荣的爱情,是种善良的放纵


02、【善良中的放纵与“恶”】查理的善良,间接把爱玛推向自杀的道路,关于人性的复杂性。

查理是善良的,读整本书下来,他才是唯一让人心疼的人,真正的无怨无悔,还会为妻子爱玛寻找出轨的理由,那句“他们也许是闹精神恋爱”是真的可以感觉出这个男人深情的卑微的爱。但就是查理的这些善良,间接把爱玛推向自杀的道路。

善良,是个很美好的传统美德,但放到现在却有着矛盾:现在的我们不敢扶老人了,也不敢看到不平事路见不平了。有时候,我在沉思,是善良不值得了吗?但作为传统优良美德的“善良”是没错的,后来也就释怀了,“善良”中有一种“恶”才会如此的种种不敢行为。

对,“善良”的相对性是带着“恶”,才会导致我们种种不敢行为。我们的善良总是没错的,错的是有时候的善良会被利用,那现实中的被坏人利用反而被骗新闻,已经是屡见不鲜了。一次次的欺骗,慢慢的我们“善良”越来越少了,甚至是不见了。但过度的善良,反而是隐约带着“恶”,间接把人推向绝境

在《包法利夫人》里读到爱玛的自杀时候,我竟然有种是“查理的善良,间接把爱玛推向自杀的道路。”是的,善良是没错,但过度的善良就是种纵容,就会隐约带着“恶”,可以间接害死一个人。这时候还能定义好善良的“善”吗?有时候,我们都无法说清楚自己的善良会给人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是美好的结局,也可间接推向不可控制的地步。所以,我们偶然会面对别人对我们的善良质疑与指责,因此让别人受伤,甚至是因善良而离开。

这是种很荒诞的想法,但也是无可逃避的事实。凡事都有个度,如果是过了度的善良,就会被质疑、指责、受伤与离开那就是种害处,善良也是逃不过种种不良考验:善良的我们,总是本着善良之心,对别人就应该一味的善良,才能得到心安。但就是这样子的心理,往往会把我们推向意想不到的处境,那就是间接去伤害了别人。

豆瓣8.0《包法利夫人》:过度卑微与虚荣的爱情,是种善良的放纵


在某个角度与微妙心理上来看,善良过度的人依旧是本着善良,彼此都觉得没有错,但一味的善良就会给对方种理所当然的心理:善良的人会一直善良下去,不管做什么,也不管对错。

一旦有了这种心理的人,那对方就会因为对方的善良而选择放纵自己,失去了约束的人是可怕的。就好像爱玛不可能不知道查理已经明白了她的出轨,但这又怎么样呢?她觉得查理是善良的,是不会忍心责怪她,还会理解她,那需要顾忌什么呢?显然已经是无所顾忌了,也就是放纵。道德所带来的精神约束是脆弱的,不如人为上的约束,一旦失去人为约束,那么就会自我无法控制,走上毁灭的道路。

想想也是不可思议的,我们的善良竟然会把一个人推向毁灭的的道路,但也是值得我们去沉思的,为何有时候善良隐约带着“恶”呢?《包法利夫人》的结局是爱玛的自杀,那查理会不会被谴责“管妻不严,放纵妻子的胡作非为呢?”我想会有的,也不会是少数。善良中的恶,或许看来是种人性的复杂性。

既然是高深的心理师,也无法研究透彻人性,因为人性是具有很深的复杂性且带着成长。随着时间、社会变化、经济与思想,我们的人性是复杂的,自己都无法参透自己的性子。就是因为人性的复杂,才是真正导致善良反而是种恶,把人推向绝境。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爱玛第一次出轨或许有着愧疚感,但也无法让她停止出轨的行为,前后有了两个情人,也是源于善良的查理。但也是这种行为却成为了爱玛放纵导致自杀的原因,让善良成为了“恶”。

那么,我们如何去预防善良中的“恶”呢?

豆瓣8.0《包法利夫人》:过度卑微与虚荣的爱情,是种善良的放纵


03、预防过度的善良中的放纵。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是篇长小说,结局是爱玛的自杀。简单的说,书中也就描述了爱玛的“作”让人同情,同情她的一步步走向深渊,但也有恨,是她让幸福美满的家庭毁灭了。很多的读者都把同情与恨的目光投向了爱玛,并没有太多的人在意其他人,包括她的两个情夫多金潇洒的罗道耳弗和年轻帅气的赖昂两个情人。

除此之外,爱玛的丈夫是充满了同情,同情他的遭遇与痴情,但却忽视了其中一点,是查理的善良,间接把爱玛推向自杀的道路。他要是愤怒,或是早早离开,爱玛不会那么理所当然的放纵,有所顾忌,甚至是醒悟与后悔。

查理的善良是没错的,但这样的过度善良就会隐约带“恶”,那我们如何去预防善良中的“恶”呢?

豆瓣8.0《包法利夫人》:过度卑微与虚荣的爱情,是种善良的放纵


①、爱玛需要有骨气的强者:善良的应该建立在有骨气的强者上,就不应该“害怕”与“软弱”。

《包法利夫人》里的爱玛心里清楚查理的软弱,爱是自私的,每个人都不允许对方是弱者,所以更多的是看不上查理。所以纵观小说的后部分,查理所带来的那一切,只是建立在他的一厢情愿,觉得这只是会过去的挫折,以为过去了,那么幸福会来的。

席慕蓉在《写给幸福》中说道:“挫折会来,也会过去,热泪会流下,也会收起,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气馁的,因为,我有着长长的一生。”

是的,很多人在婚姻总是有着“软弱”的样子:以为挫折都会过去,只要委屈一点就会过去的。但就是这样子的软弱才会让对方有机可趁,觉得委屈的那方什么都是可以的,都会默默承受着委屈。

就好像爱玛的心理一样,觉得查理都会默默承受,并觉得什么都可以。太过善良的潜意识里,是“害怕”的软弱。

只有害怕了才会去包容对方的种种,包括那些不好的,就只是因为害怕失去。人在害怕失去的时候,就会有意无意的把握眼前一切。

尤其是越心急的人,就会抓的越紧,把握住眼前的一切。但有些事是急不得,越急越容易失去。感情也是如此,当意识到要失去的时候,那就是不顾一切的失去理智去抓紧。却不知道,这种害怕,在对方看来就是种软弱。

人向来对弱者除了同情以外,还有看不起的心态,越亲的人越是如此。同情是可以同情,但长期的软弱也就没有太多的同情了,试想一下,我们能接受长期处于弱者的伴侣吗?

显然是不可能,短期内是可以接受,但未来的日子里是会有所嫌弃,甚至是离开。所以爱玛偷情的最基本根本就不是追求什么浪漫,她是需要有骨气的强者。

有骨气,有主心骨的人,而不是顺从对方。长期被人顺从,其实内心也是不安的,因为生活的一切平淡如水,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维持着,但只是单方面的维持就会心累一切与逃避眼前,更多的是需要强者,不单单是金钱,也可以是主心骨、精神的陪伴等等。一层不变的生活,我们的内心还是渴望保护欲,需要一个可以给予保护的强者。

所以,我们的善良,善良的应该建立在有骨气的强者上,彼此都是主心骨、也能有精神的陪伴,这是经济给予不了的。但有这些的时候,善良的背后更容易被理解,而不是往把善良推向恶意的那边,所以更不应该“害怕”与“软弱”。在乎到害怕就会导致软弱,就如爱玛看透了查理这一心理,也就肆无忌惮了。

“害怕”与“软弱”是种纵容,但也离不开查理的无自主性的善良,才会进一步恶化结果。

豆瓣8.0《包法利夫人》:过度卑微与虚荣的爱情,是种善良的放纵


②、查理需要自主性善良:随着心的方向走,看到别人的光芒,却不知道自己的耀眼。

在《包法利夫人》里,查理内心是知道爱玛的偷情,甚至彼此都清楚对方都已经知晓,但就是没有捅破那层纸,持续恶化着后果,最终是爱玛自杀。

查理,显然是在取悦爱玛。

在《在爱中重生》中,关于“取悦”有这样一段话:“如果生活一定要取悦一个人,我想你最应该取悦的是自己。随着心的方向走,看到别人的光芒,也知道自己的耀眼。”

善良的我们,总是在生活中会去尝试取悦别人,不想去伤害。但就是这样的取悦让自己无法真正得到成长。

长期的取悦,已经没有太多的自我思想了,找不到心的方向,总看到的是别人的光芒,而掩盖了自己的耀眼。

查理是小说女主角的丈夫,是个很重要的角色,但我读的时候总能忘了他的存在,他太取悦爱玛了,已经没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无法让人记住,尽管有着耀眼的优点(老实、专情)。但是,就是这样都让偷情的爱玛也是时常忘记,更别提自主性善良。

何为自主性呢?就是以先取悦了自己,才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根据理智、经历、思考去判断。但一个人的善良是为了取悦,那也是种放纵,或是一步步推向深渊的助力。善良是没错的,但也要有自主性才会发挥最大化的效果。

如果只是取悦了别人,委屈自己,那还有多少理智性的善良呢?失去理智的善良,更多换来的是放纵与无所顾忌。

如果说爱玛需要有骨气的强者那些善良,那么查理是需要自主性善良,及时做出判断,挽留或离开爱玛,那爱玛就会醒悟或回头。这才是爱情里的善良,最好的责任。

《包法利夫人》里的查理是深爱着爱玛的,但就是没有太多的自主性善良才会导致爱玛的自杀。从某个角度来看,身为男人的查理是不负责的,爱情里的无自主性善良,才让爱玛堕落,无法自拔,明明有个深爱她的丈夫可以拉她一把,逃离深渊,可惜没有,查理也是眼睁睁看着爱玛堕落。

或许他们彼此都没有错的,善良里的隐约带着恶,就不应该是以爱之名为绑的善良

豆瓣8.0《包法利夫人》:过度卑微与虚荣的爱情,是种善良的放纵


③、不以爱之名为绑的善良:都是因为爱情,有何不可呢?

《包法利夫人》分析完了两个人所需的善良本质:强者的善良与自主性善良,但两个还是有个共同点:爱情。

现实中有对情侣,相爱已经好几年了,两人都是很谦让对方,但却分手了。后来和那女的聊起,她说了句话,至今印象深刻。她是这样子说道:

“两人都是很谦让对方,也就造成了什么事都要干涉,因为彼此都觉得对方不会介意,最为难以接受的是经常不同意,就是以爱之名去强迫对方。两个人的分手,不知道原因,都觉得对方与彼此都对的,但就是心累不想继续了。”

爱情是复杂的,难以琢磨。但善良在爱情就有点“微不足道”了。都是因为爱情,有何不可呢?

不单单是爱情,我们总能在友情、亲情里本着“我也是为了他好”的善良去干涉对方,再或是自作主张去帮对方决策事情。却不知道这样子的善良,是不会被接受的,甚至是唯恐不及的逃离这一切。那么都是因为爱情,有何不可呢?

我们要明白婚姻里的两个人是独体,都想有着自己的思想与空间。但我们总是有着“我也是为了他好”的善良,去以爱之名绑架。

以爱之名绑架,过了度的善良,那就无论对错了,时间久了,我们的善良就是种恶了。那些年轻的叛逆孩子,就是因为如此,更加的叛逆,甚至是走上犯罪的道路。

或许这么的以爱之名绑架,自己对自己的善良也觉得委屈,明明是付出,但不被理解与接受。本身出发点是没错的,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性的鲜明化,已经很难适用于婚姻了。

在《包法利夫人》里,爱玛以爱之名绑架了查理的“强者善良”,让他有着害怕与软弱的心,害怕失去而时刻软弱着,却换来的是爱玛的看不起;而本来有着耀眼优点的查理,以爱之名绑架了自己的“自主性”,失去了生活的理智、个性与判断,才眼睁睁的让爱玛一步步堕落,最终是自杀。

豆瓣8.0《包法利夫人》:过度卑微与虚荣的爱情,是种善良的放纵


读完这本《包法利夫人》,久久不能释怀,爱玛的“作”,查理的软弱,真的会让一个人自然而然的走向堕落。而这一切,背后有着善良的助力,想想也是不可思议的事。

这个年代的善良,因人心的复杂而复杂了。单纯的付出善良,并不能就是全部可以帮到别人,有时候是害了别人。或许,在人性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去定义好本身存在的传统美德——善良的划分。

善良,就应该划分为强者的善良,有着物质的给予,或主心骨、精神的陪伴;自主性善良,理智去判断好一切,而不是取悦式善良,那么已经失去了善良的初心;也不应该用善良,去以爱之名绑架,那么换来的总是得不偿失,甚至会被厌恶与逃离。

这个年代的我们,就不应该去过度卑微与虚荣了爱情,还是需要一颗善良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