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何將祖母孝莊太后在宮中停屍足足37年不肯下葬?

侯挺


孝莊太后,姓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明萬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1613年3月28日)生於蒙古科爾沁草原,有著“滿蒙第一美女”之稱。後金天命九年,她在蒙古科爾沁草原第一次見到皇太極,同時被喇嘛語言:貴人福相,將來必定母儀天下。


次年,布木布泰嫁給了皇太極,她的傳奇人生正式拉開帷幕。她先後為皇太極生下三女一男,被尊稱為永福宮莊妃,被後人稱為孝莊太后。

孝莊太后,後宮第一謀士,歷經太祖、太宗、世祖、聖祖四朝,先後輔助世祖和聖祖兩位幼帝。是我國古代一位才華出眾,名垂青史的傑出女政治家,被譽為清朝興國太后。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操勞一生的孝莊太后走完她的傳奇一生。對清朝初期發展有著重大影響作用的女政治家孝莊太后,去世後卻“不得安寧”;靈柩在宮中安放了整整37年。


年輕時期的孝莊太后僅僅是皇太極身邊的一名妃子,她並不受寵。皇太極去世後,當時有兩股勢力都在密謀如何爭奪皇位,一股來自皇太極的弟弟睿親王多爾袞,另一股來自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兩人都是功勳卓著的將領,不管誰來繼位,對清朝發展都存在隱患。


為了清朝日後的發展,眾大臣推舉莊妃的兒子福臨繼位,年號順治。順治時期的孝莊全面發展自己的才幹,制衡多爾袞,周旋於各位大臣之間,只為確保兒子福臨能穩坐皇位。


好景不長,年僅24歲的順治皇帝駕崩,誰來繼位又成了當下最重要的事情。眾所周知,年幼的玄燁並沒有得到父親的寵愛,在順治皇帝去世前,皇位的最佳人選都不是年幼的玄燁,而是另有其人。


就在此時,孝莊太后再次展現出自己非凡的膽識和才幹,再次周旋在大臣之間,讓她寵愛的玄燁繼位,年號康熙,孝莊再次擔起教育和輔導年幼皇帝的責任。


康熙皇帝曾說,他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孝莊太后的言傳身教。他日後的除鰲拜、撤三藩、收臺灣都得到了孝莊太后莫大的支持。每當康熙皇帝陷入困境,孝莊太后就是他的定海神針、他的支柱。


康熙皇帝一直都很孝順、很敬重他的祖母。他曾賦詩一首來表達自己對祖母的感情:滿路榴花映玉輿,櫨煙香繞侍臣裾。經時遠道彤闈隔,先向慈寧問起居。年幼的康熙皇帝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在很大程度上是祖母彌補了他的感情空白,自記事起,康熙帝就把祖母視為最親的人。


古今中外,晚輩對於長輩的孝順,更多的是體現在身體健康方面,康熙皇帝也不例外。孝莊太后病倒之後,康熙皇帝親自為她祈福,日日夜夜照顧著。無奈的是,孝莊太后終究要離去,在彌留之際,她留下遺言,大意為:太宗皇帝去世多年,不忍心在去打擾他,她心繫康熙父子,願能安葬在順治皇帝附近。


面對著孝莊太后的遺言,康熙皇帝確實進退兩難:一方面按照祖訓,孝莊太后理所當然與丈夫合葬在一起;另一方面,康熙面對把自己撫養成才的祖母,他更不願意違背祖母的意願。


我們暫且不論孝莊太后是否真的下嫁於多爾袞,而導致無面目面對先夫皇太極,我們僅從以下兩方面去考慮,或許我們真的可以理解孝莊太后的遺言。


太宗皇帝皇太極在崇德八年(1643年)去世,葬於盛京(今瀋陽)昭陵,他的髮妻孝端文皇后在順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逝世。次年二月,將其梓棺運至瀋陽,與皇太極合葬於昭陵,


孝莊太后自嫁入皇室以來,她從來沒有把自己脆弱的一面展現出來,她總是以獨立的性格出現在眾人面前。在為人處世方面,她一直努力做好自己,對得起他人,後宮中的是是非非,她也很少介入;面對待他人的汙衊,她仍然可以德報怨。


於大清朝而言,孝莊作為皇太極的妻子,她承擔起“妻子”的稱謂,凡事以皇太極為中心,她與兒子一起完成了丈夫的遺願;作為皇帝的母親,她為剛入關的大清朝培育了一位好皇帝,為清朝日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作為皇帝的祖母,她承受著喪子之痛,再次為大清朝培育了一位千古一帝。


她只是皇室成員中的一員,卻努力承擔起皇室賦予她的責任,心甘情願為大清朝奉獻自己的一生。


於自己而言,皇太極既是孝莊太后的姑父,又是孝莊太后的丈夫。身處在這樣的關係中,彌留之際的孝莊太后或許只想以一個晚輩的身份出現在他們面前,她不想再去打擾他們夫妻倆。


作為母親,她白髮人送黑髮人,忍受了人間最痛;與兒子相聚的時光太少了,百年之後她只想與兒子作伴,好好彌補母子之情;作為祖母,她替兒子承擔起撫育與教育的責任,她只想好好地看著自己一手教導的孫子。


事實上,確實是孝莊太后給孫子留了一個大難題,才導致她的靈柩在宮中安放了37年之久;還好,後來繼位的雍正皇帝替父親解決了這個大難題,最後讓孝莊太后的靈柩入土為安。


(上述觀點緊代表個人意見,圖片來源網絡,侵立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