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不敢,和别人不一样

做你自己,

然后去承受你为换取个性

而付出的代价。

——《力比多记》

01

这是一个崇尚自我的时代,是一个崇尚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高喊“做自己”的口号,他们想尽办法让自己与众不同。


只是,与众不同就是特立独行吗?——是,也不是。


王小波曾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写到: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所谓的特立独行,是一种“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是从没想过要和这个世界妥协,当然,也从没想要和这个世界抗争,她只是走着自己的路,只是比较专心做自己。


只是说到“无视”,真的很难。


《Before I Fall》(中译《忽然七日》)里曾经提到:成长”的关键在于,学会一直站在多数人的那一边,其实不是很喜欢这句话,但不得不承认说的很有道理。


从小到大,似乎全世界都在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很多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情或者相信同一件事物,那么这件事情就是对的,甚至有一些形成了社会共识、标准答案。于是,我们只好小心翼翼地隐藏起自己的不一样、不赞同,不敢发出作为“少数人”的声音,因为害怕被别人视为怪人。


但是,你必须知道一个事物或观点的流行程度和它本身是否合理没有关系。


你敢不敢,和别人不一样

02

我一直觉得从众是一种很可怕的心态。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被试者10人,其中9人是心理学家的助手,另外一个是真正的被测试者。心理学家在黑板上先画了ABC三条长短不一的线段,然后又画了一条X线段。X线段明显是跟B一样长度的。


心理学家问:“请问X线段跟ABC中哪条一样长?”其他9个人抢着回答:“A。”那个被测试者没说话。心理学家又问了一遍:“刚刚好像有人没有回答,我再问一遍,X线段跟ABC哪条线段一样长?”其他9个人又异口同声地回答:“A。”


心理学家问被测试者:“我好像没听到你回答。你觉得X跟哪条线段一样长呢?”


被测试者目光躲闪着,有些不确定地说:“应该是A吧。”


这就是从众心理。X线段明明跟B一样长,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但是,因为另外9个人都觉得是A,这个被测试者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从众,让他放弃了自己本来正确的选择。


一个实验,也许并不会产生恶劣的后果;但是,在现实中,从众心理却往往酿成大错。


法国、比利时经常发生的集会游行事件,一开始大家都很理智。谁都知道,游行可以,但打砸烧是违法的,但是,集会的后期,往往开始砸汽车、跟警察对峙。


一个人的时候,他注定不会干这样的事;可若很多人都干了,就容易带动大部分人。这也是因为从众心理:做大部分人做的事,没什么大问题,反正法不责众。


那么你呢?你有没有被从众心理狠狠砸中,扼杀了你的个性,让自己盲目跟风,服从大众,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你敢不敢,和别人不一样

03

实际上,特立独行的人看起来都不容易,因为从众的对立面就是孤立,除了要有敢于不同的勇气,还要有敢于面对孤独的勇气。


更难得是,有时候你的独特,在别人那里成了一种冒犯。


「对你有感觉的事物,我有不同的感受」,这在很多人眼中等同于宣战,基于这样一个逻辑:我是这样,你们就应该都是这样,否则就是说我错咯?


像是一种直接指向存在感的威胁。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有点过敏。过敏到什么程度呢?


只要我做出跟别人不一样的行为,或者哪怕只是有不一样的感受时,我必须立刻加上一长串的解释,向大家保证:我只是不一样,但绝对安全,绝对,绝对不希望冒犯谁。


作为人群中常常的异己者再加上不爱说话,我经常活得小心翼翼。


要非常用力辩白,才能保持自己舒服的状态。


比如说,如果我进入一个社交性的场合,不说话,看起来也不很热情——这是我舒服的状态,但我注意到有人向我瞄过来,我就忍不住想要解释:“大家好,我是不太能应付这样的场合,但这只是我这个人的问题。我保证,绝对没有嫌弃谁的意思,更不需要任何人做什么迁就我……请大家随意,该聊什么聊什么,允许我在你们旁边坐着就好。”


我怕我不这么说上一通,就会有人想:「你在那摆个臭脸干嘛,是嫌我们太吵了吗?」


我的确遇到过好多次这种误会。


一个异类好像注定是来搞事情的。假如不反捆双手,卸甲相见,大家就会一直警惕地盯着你,要么出于热心研究和改造你。


似乎很多人都觉得,要么就跟我们同化,要么你就是敌人。


所以可以伪装成同类,伪装是更省事的方法。


但这种伪装又费劲,又没有意义,所以很多时候,我更喜欢一个人呆着。


你敢不敢,和别人不一样

04

马东曾在节目里说:“只有做到最大程度的不一样,才会最大程度地被需要”。大家都选择去做的,并不一定就是最适合你的路。盲目从众,只会让你“泯然众人焉”。


所有的人都告诉你要稳定,要好相处,但是他们不明白的是,世界上有个不为人知的真相,这个世界从来都不吝于对卓尔不群之人的奖赏。在这个缺乏个性的世界上,越是有个性,越是在自己的世界里走得越远的人,越为人们所追随。


秉承平民主义的人说,只有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精英主义者则认为,精英才是世界的中心。实际都不是,世界是被那些特立独行的人推动的,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有句话,古者富贵而名磨灭者,不可胜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稀缺是一种价值,决定你人生价值的不是你的好相处,而是你有多稀缺。


敢于不同,敢于孤独,也许生活会回报给你一份优厚的奖赏,因为奖赏从来都不是为大多数人准备的。


就像昂罗伯特·弗罗斯的《未选择的路》里写到的那样:树林里有两条路,朝着两个方向。我走上那条人迹罕至的路,于是,看到了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


不走寻常路,才配拥有快意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