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之中,他的资历无出其右,有的元帅大将都曾是他的手下

在57名开国上将中,就军旅生涯资历而言,在南昌起义和上井冈山前后,大多为连排长级别,还有一部分没有参加革命。包括开国元帅林彪、开国第一大将粟裕,在南昌起义时林彪是连长,粟裕是警卫班长。而大家公认的开国第一上将肖克,南昌起义时也只是个连指导员。

但有一个人,他的资历可以说在上将中无出其右。甚至,好几个元帅和大将当年都是他的手下。这个人就是开国上将周士第。

开国上将之中,他的资历无出其右,有的元帅大将都曾是他的手下

周士第的成名应该说比较早。北伐战争时期就已声名赫赫。在我军的高级将领当中,周士第曾创下了这样的几个“第一”:“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孙中山铁甲卫队的第一批成员,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的指挥官”。

周士第早期的军旅生涯是与大名鼎鼎的叶挺连在一起的。周士第先是当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队长。后以该铁甲车队为基础组建叶挺独立团,周士第担任该独立团第1营营长。周士第可以说是叶挺最得力的助手。在著名的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是开路先锋,而周士第的第1营可以说是先锋中的先锋,打了无数恶仗,建立了赫赫的战功。

南昌起义时,周士第任25师师长。此时陈毅是该师的一个团级干部,林彪是连长,粟裕是班长,许光达是排长。

不过遗憾的是,“同参加南昌起义失败后的好多将领一样,一些人对革命产生了悲观、消极的情绪,这之中就包括周士第”。

“在第25师,大多数中级以上干部都选择了离队,作为师长的周士第,也去了香港,在团级以上干部中,只剩下陈毅和王尔琢两个人。至于周士第为什么去了香港,官方的说法是去香港找李立三汇报南昌起义的情况,但具体是什么原因一直是个谜。不管是什么原因,历史就是这样,周士第离开了第25师,陈毅和王尔琢率领着剩下的人,跟着朱德来到了井冈山,开始了另一段传奇”。

开国上将之中,他的资历无出其右,有的元帅大将都曾是他的手下

南昌起义后离开队伍的这段历史,成了周士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直到晚年,周士第对这段经历还念念不忘、后悔不迭,曾这样自我检讨式地说道:“主要是自己无产阶级立场不坚定,南昌、广州起义失败后产生悲观情绪的表现”。

好在党对周士第并没有忘记。1933年,周士第参加了19路军的“福建反蒋事变”。这期间,他与党又进行了联系,并提出了继续革命重新归队的要求。

对于周士第的请求,党以“贺龙、聂荣臻的名义复信邀请周士第归来。看到这封落款为‘聂荣臻’的信时,周士第眼睛湿润了:原来‘家人’一直在挂念着自己”。

重新归队红军后,党对周士第继续委以重用。长征期间,周士第先后任军委干部团队长,到达陕北后,任红15军团参谋长,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之后,他给贺龙当助手,担任红2方面军参谋长。

开国上将之中,他的资历无出其右,有的元帅大将都曾是他的手下

抗日战争时期,周士第担任八路军120师参谋长。率部开赴晋西北,在雁门关一带开展游击战争。之后他又率部转战冀中,先后参与指挥齐会战斗、陈庄战斗、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等一系列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周士第任晋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了晋北战役。后任华北野战军第1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主要协助徐向前指挥著名的晋中战役、太原战役。1949年5月,周士第任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向西北进军,参与指挥了扶郿战役和秦岭战役。11月,率领兵团主力“分三路进军西南,连续解放汉中、广元、剑阁、江油、绵阳等40多座县城”。

“戎马四十年,陷阵何止千”(周士第诗句)。纵观周士第的人生,尽管也有过挫折和不够完美,但他的一生仍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开国上将之中,他的资历无出其右,有的元帅大将都曾是他的手下

主要参考文献:《周士第回忆录》《周士第将军传》《北伐先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