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和《寄生虫》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后者能得奥斯卡奖而前者不能?

张楠


大家好

先介绍一下剧情

《小偷家族》

做短工的治(中川雅也饰)与妻子信代(安藤樱饰)、“儿子”祥太(城桧吏饰)、信代的“妹妹”亚纪(松冈茉优饰)以及“老母亲”初枝(树木希林饰),依靠初枝的养老保险,在破烂的平房中艰难度日。治与儿子祥太做扒手,亚纪打工补贴家用。某一天,治带回在住宅区被冻僵的少女百合(佐佐木美雪饰),加入了他们原本就贫困潦倒的家庭中。一件事打破了原本的平衡,每个人心中隐藏的秘密和愿望也逐渐明朗。

《寄生虫》

一家四口均是无业游民的普通家庭,爸爸基泽(宋康昊饰)成天游手好闲,直到积极向上的长子基宇(崔宇植饰)靠着伪造的文凭来到富豪朴社长(李善均饰)的家应征家教,两个天差地远的家庭因而被卷入一连串意外事件中

前者其实是一部温情电影,一家人靠偷窃为生但面对新进入家庭的小女孩,他们没有因此抛弃她,展现的是人性温情的一面。

而后者是一家无业游民为了生活寄生在别的富有家庭里,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跟前者所体现的是完全相反的。甚至被寄生的那一家也有些影射剥削的嫌疑,所以这部电影展现的是人性的贪婪。

同样是反映社会问题,但后者更深刻,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然后在故事上以及画面上,后者给人的冲击更强烈。

其实温情的电影很多,后者这类型却很少,题材新颖,所以拿了奥斯卡


darklibra


可以从两方面看这个问题

一、从奖项方面来看:

《小偷家族》仅入围第9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1个奖项。

《寄生虫》入围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剪辑、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国际影片(原最佳外语片)共6个奖项。

无论是从奖项数量还是重要程度方面来看,明显《寄生虫》比《小偷家族》更受奥斯卡评委的青睐。


二、从电影内容来看:

《小偷家族》讲述了在城市无依无靠的底层“污点”小人物抱团取暖的故事。导演的风格接近自然表现手法,通过人物背后隐藏的案子牵涉出更深层次的社会、法制、道德、家庭伦理问题。《寄生虫》影片讲述了生活在贫富两极的两家人的故事。导演用他擅长的悲喜剧、讽刺剧形式,辛辣的讽刺了韩国社会和对阶级社会的尖锐批判。

相比较来说,《小偷家族》没有什么令人激动人心的情节,仿佛是平淡无奇记录了这个小偷家族从聚合一起到分离的过程,而《寄生虫》在剧情方面却跌宕起伏反转不断,同时它又通俗易懂,将商业和艺术完美融合。

《小偷家族》和《寄生虫》都在描述底层人家的生活,但所探讨的社会议题不太相同。《小偷家族》里人情的温暖与包容主要是针对底层穷苦人家的,在上流社会人士的身上是比较缺乏的。《寄生虫》更看中贫富差距的冲突与对比,偏重于批判,同时加上荒诞来消解紧张的阶层对立。《小偷家族》里日本电影风格太过明显,相比而言《寄生虫》更能勾起观众的共鸣。


不可否认这两部都是优秀的电影作品,艺术成就的高低也不能只看得奖情况,只能说《寄生虫》更加符合天时地利人和。


鸱鸮影视角


您好,我是一名影视领域创作者,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两部影片都很好,是近现实作品。

刚看完寄生虫,想到的是小偷家族,这两部片都是讲的都市里最底层的阶层,可以一比。

先打分,寄生虫7.5,小偷家族9.5。都是好片,寄生虫是普通好片,小偷家族是一流经典,在我心里可以和教父这种片并列最好的几部电影。

剧情方面,寄生虫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硬伤,显得生硬不合理。开头两兄妹表现出来的头脑和执行能力太绝了,哪里来的生活经验,天生的吗,不合理。后面的层层推进也是有不少经不起推敲的地方。小偷家族的剧情清淡一些,但非常合理,进展自然而且细微之处非常感人,比如一家人去海边那段。整体来说,小偷家族的剧情更复杂,人物形象更丰富多彩,人的关系也更复杂,但不会让人觉得生硬。刚好这两部片都有一段“床戏”,都不错,但小偷家族的这段更出彩。

表演方面,寄生虫算不错,没什么好挑剔的,可以打8.5分。小偷家族我认为表演完美,从老年人到几岁孩子的演技都精绝,非常契合人物性格,没有一个出戏的地方,这方面我给满分。

主题方面,我认为小偷家族更深刻,寄生虫显得有点刻意。小偷家族如果配乐好一些我觉得可以打满分。但你以为,奥斯卡看中《寄生虫》,是看中了它所谓的“深度”吗?你认为《寄生虫》讲的是该死的阶级矛盾?不,它讲的是韩国该死的阶级矛盾。这种近现实的电影最终获得了奥斯卡。


苦艾酒影视剪辑


恭喜韩国电影《寄生虫》,打破当地影史记录,首次获得戛纳的金棕榈奖杯。 电影敢于揭露现实黑暗与残酷,这类电影数量多且质量上乘。 之所以这样,源于韩国的特殊形势。 一是因为废除汉字以后,使用的韩文表音不表字,这就导致了他们自学历史很难,了解历史很难。 二是三星这类寡头集团掌握韩国大半以上的资产,且背后是美国。即便拍了这些电影,民众抱怨政府的无能、抱怨制度的不完善,政府也无奈,因为他们是民众选出来,更重要的是他们是财团支持的。只要电影项目过了财团那关,基本上就通过了。 有个世界奇观,韩国总统老是有牢狱或其他灾难。政府想改革,影响力大过财团,结果你懂的。 资本社会,宁得罪政治不得罪财团。 这两点,促成了韩国电影现实题材大放异彩。

《寄生虫》故事讲了一个贫困家庭通过各种手段混入富豪家庭里打工的故事,两个极端差距的家庭。 贫穷家的儿女先是伪造文凭成了家庭教师,又用计替换了司机和保姆,安排了父母接替职位,使整个家庭以假身份和假关系寄生进富豪家庭。 里面情节设计环环相扣,很精彩,有点太过巧合和顺利。也是因为富豪家男主人不太管这些琐事,女主人又单纯,更是因为他们俯视蝼蚁一样不在意下等人的生活的傲慢。也只有小孩子,敏锐的察觉到他们身上共通的寒酸气味。 影片中的富豪家庭也不是传统中那种压迫和虐待劳工的恶,而是天生的优越和傲慢,对下人们感情淡薄,但出手大方。当然,也有些恶趣味。 穷生奸计,富长良心。 人的欲望越来越大,也害怕失去,心态畸形,在富豪家庭出游时,他们鸠占鹊巢狂欢了一场。 但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被原先的保姆撞破。 而之前的保姆,也把自己躲高利贷的老公藏在别墅地下室内长期寄居。(这里剧情还狠狠黑了朝鲜一把) 因为暴雨的关系,富豪也提前回家了…… 最后,穷人家的女儿在宴会上被前保姆的丈夫刺死。富人的嫌弃、自私与冷漠让穷人家的父亲失去理智,杀死了男主人。 结尾的设计很有意思,前后呼应。

《寄生虫》在我评价中(十分制)能有7.5分,因为各方面都和《小偷家族》差了一截。类似的题材,《小偷家族》能有8.5分左右。 当时我看过《小偷家族》的感受: 奔三的年纪总要重新审视一些东西,正如这部电影,克制又客观,尽量不以个人意志或倾向主导。 最后结局,每个人用谎言互相成全对方,看似这个临时搭伙没有血缘的家庭被分开走上了正轨,那最后那个小女孩眼里,看的是希望还是绝望。 或许她没有看到什么,只是导演借用镜头让观众想象和思考她看到了什么。 所有人都要解释,但没人会解释。 断舍离比拥抱爱更难。 日本人天生是悲观的,不推荐这部片子给太年轻的人看。 小偷家族的妈妈那段哭戏太生动了,她将母性的无限牺牲包容体现得淋漓尽致。 奶奶那句无声的感谢,自知大限将至。 原生家庭的人不幸福,半路搭伙过日子的人也不幸福。 无论你结婚或不结婚、组建或不组建家庭,生活总有最坏的一面。 沉浸在骨子里消极文化的土地,和我们这片祖先、诸子百家、佛释道、历代圣贤创造希望的土地截然不同。 底层人民所受的苦难都差不多,但中国先民更希望营造幸福的幻想。可能被说虚伪,但确实让人积极向上了许多。 《小偷家族》里有些情节电影中没有解释但观众看完能想到的: 1.小男孩为了小女孩避免偷盗/或偷盗被抓,故意制造动静跑了出去。 2.小男孩之所以从那么高的平台跳下去,是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被抓,必定会为家族惹来麻烦。但事情朝着最坏的情况下发展,他摔断腿被送进医院,家人冒险探望他被抓。 3.每个人用谎言成全别人。养母承担了所有罪责,并说自己收留了奶奶而不是奶奶收留了自己,是为了剩下的家人考虑,也为死去的奶奶考虑。 养父在于小男孩的夜谈中,撒谎说自己准备丢下他逃跑,但之前剧情里是打算带他走的。 而小男孩在公交站台中,说自己是故意被抓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养父心里的内疚。 这三个人都是把事揽在自己身上。 4.对于小女孩来说,在原生家庭里穿裙子就意味着挨打。而她的生母问了一句,之后…… 5.奶奶从小姐姐家拿的钱只是自己的赡养费,并且单独存了下来,估计是准备留给小姐姐的。另外始终没让她负担家里的经济。 6.关于小姐姐的前因后果太少,是否被删减了?

韩国电影的残酷在于隐藏在黑暗中的犯罪,印度电影的残酷在于人权的不平等,而日本电影的残酷在于人性和犯罪模糊的边界;分别对应着各自东方文化里负面的自负、自大以及自卑。 因为电影是优秀的,演员脚踏实地的表演,得奖也是理所当然的。 天衣无缝,杀人无形。任何吐槽歧视都是反人类的,亚洲认为得到西方的认可,欧美看亚洲依旧是水深火热中,这就是完美的作案。


呱呱格斗


首先是要恭喜“寄生虫”这部影片,其实“小偷家族”这部影片也很不错,至于为什么“寄生虫”能获得奥斯卡奖呢。我们先来分别看看两部片子的剧情;

《寄生虫》讲述的是一个家庭有四个无业游民,一家人都游手好闲,整天无所事事,直到有一天这个家的长子基宇,通过一张伪造的凭证去富豪家里应聘家教,正好他被应聘上。从此,他们一家人都跟着他住到富豪家里,从而发生非常多的意外事件。

基宇有一个妹妹叫基婷,他们两兄妹和他们的父母在家里都非常的贫穷,一家四口挤在一个地下室里阴暗潮湿,整天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直到有一天基宇的同学到他们家来找他,并且对基宇说他马上要出国留学。

但是他之前做工作的地方还需要一个家教,所以他就将基宇推荐过去,这个富豪家的太太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物,但是她出手非常阔绰,于是基宇就靠着一张假的学历证书,成功的成为富豪太太女儿的家教。

就是这样的机缘巧合,基宇就开始顺利地在朴社长家工作,于是他带着他的妹妹基婷以及他的父母,一家全部到朴社长的家里。而事情远远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基宇并不是一个单纯善良的人,他的野心逐渐开始彰显。

后来,他和朴社长的大女儿一见钟情,开始谈恋爱,并迅速坠入爱河,一发不可收拾。这样,他们家人更是有理由顺理成章,一直在朴社长家呆下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宇发现,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朴社长家里也隐藏着非常多的秘密,只是他知道这些秘密是他不应该知道。

《小偷家族》讲述柴田家靠犯罪来维持家计,在一家之主柴田治捡回一个遍体鳞伤的小女孩后,这个家庭的秘密渐渐曝光的故事。

做短工的治与妻子信代、“儿子”祥太、信代的“妹妹”亚纪以及“老母亲”初枝,依靠初枝的养老保险,在破烂的平房中艰难度日。治与儿子祥太做扒手,亚纪打工补贴家用。某一天,治带回在住宅区被冻僵的少女百合,加入了他们原本就贫困潦倒的家庭中。一件事打破了原本的平衡,每个人心中隐藏的秘密和愿望也逐渐明朗。

小偷家族也获得第71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总的来说,这两部片子都是好片子,各有各的特点






前进聊电影


关于对《寄生虫》和导演奉俊昊的安利与赞美已经刷屏。

毋庸置疑,奉俊昊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这部斩获了金棕榈奖的电影中,穷困的基泽一家精心炮制了一个又一个谎言,终于攀附上富有的朴社长一家,看似逆天改命,实则是杀局的开始。

电影呈现了韩国的贫、富的差距和对立,以及贫穷家庭生活的艰难。前半段的黑色幽默,后半段奇观式的扭转戏再加上隐喻意味的气味、蟑螂、阶梯、富贵石等等,让电影看起来很有戏剧冲突感,很有“爽片”的刺激带劲儿——但抱歉,如果说这部戏完美,那就还有一些距离。

奉俊昊加诸于贫穷家庭的对财富的极度渴望,很犀利,但也有刻板印象,它架空了整部电影“真”的部分。因为贫穷,就一定把金钱和欲望放在第一位?底层家庭的生活就必须水深火热?

——未必。

相同的母题,总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拿下2018年金棕榈的日本电影《小偷家族》就展示了另一种贫穷活法。如果说《寄生虫》是真家庭发生的“假”故事的话,枝裕和执导的《小偷家族》则讲了一个假家庭的“真”故事。

六个互不相干的、被社会抛弃的人临时搭伙组建家庭,他们用不光彩的方式谋生,但全片没有强行制造矛盾,没有刺激感官的情节和悬念,残酷现实背后,是超脱于血缘的,用爱维系的温情羁绊。

尽管身处边缘,也要努力地好好生活啊。《小偷家族》显然更像我们普通人所理解的生活——可以为了生存不折手段,并非贪欲驱使的“纯恶”,更多是生活挤迫下无奈掌握的生存伎俩。它不是《寄生虫》式的非黑即白,而是灰色的,既有绝望,也有光。

我们从两部作品中提取了三个关键词:自卑、穷困和生存,透过这三个关键词和导演不同的处理方式,作品内核间的差异或许能更一目了然。

(提示:下文包含大量剧透)

贫穷的“自卑”会导向什么?

自卑,恐怕是贫穷最显而易见的标签。因为自卑,两部作品中的家庭无一例外活的隐忍卑微,但自卑最终会导向什么,则不尽相同。

《寄生虫》中的一家四口住在狭仄的半地下室里,父母没有工作,儿女考不上大学,丧失的社会地位让他们自卑怯懦。比如影片开始,一家人拿起啤酒庆祝网络复活,窗外是对着他们窗户小便的醉汉。“领地”被侵犯,爸爸基泽选择视而不见。

直到哥哥基宇的朋友敏赫出现大声呵斥醉汉,一家人看的目瞪口呆,不过,他们立刻为自己的怯懦找到了借口——毕竟那是大学生才有的气势嘛。

事实上,这一家的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爸爸车技一流,妈妈拿过全国链球锦标赛亚军,妹妹会画画,尤其哥哥基宇,他聪明俊秀,懂得抓住机会,情商高,擅长与人打交道。

在与披萨店首次合作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他差点说服店员开掉翘班的工读生,给自己一个工作机会。

经过敏赫引荐,基宇成为朴社长女儿多惠的英文家教。第一次辅导课,他迅速以“号脉”、“临场考试靠的是气势”俘获多惠的芳心。

社长夫人当即调高了他的薪水,并接受了他对妹妹的引荐,很快,妹妹成为了对方小儿子的美术老师。接下来,爸爸和妈妈也分别以司机、管家的身份介入社长一家的生活。

连环计谋成功后,基泽一家跻身富足家庭,看似提升的社会地位缓释了他们的自卑感,再一次遇上前来小便的醉汉,他们坐不住了。哥哥抄起那块象征好运和财富的石头,爸爸提着一大桶水,对醉汉作出反击。

自卑感能被一家人精湛的演技暂时“压制”,但自卑感会消失吗?

答案是不会,他们的伪装被社长小儿子的一句“一样的味道”瓦解。

社长也察觉到了“越线”的金司机的味道。

接下来是社长夫人。

经历了主人突然返家、与前管家夫妻同类相残、家被大雨淹没等变故后,再看着从容的主家亲友们来参加快闪生日派对,哥哥基宇的自卑感也回归体内,他意识到自己与这幢大别墅的格格不入。

这股由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穷味”如影随形,时刻提醒着基泽一家贫、富之间跨越不了的差距,并最终演变成爸爸手中的一把刀子,刺向朴社长的心脏。

总结一下,《寄生虫》中,自卑感随着境遇的起伏略有不同,但越是拼命掩饰和隐藏,越是消除不了。它折磨穷人,直到他们意志崩溃。

相比《寄生虫》,《小偷家族》里的临时家庭装下了更多被社会抛弃的边缘人:已近古稀的孤寡老人、离家出走的少女、弃儿、被家暴的女孩......他们每一个,都有更值得自卑的境遇,但在实际处理中,导演却极度克制。

比如,祥太看到那些每天早上背着书包上学的孩子,会告诉自己和妹妹,“没法在家学习的孩子才去上学”——这是爸爸治曾告诉他的道理。


火狐说电影


《小偷家族》与《寄生虫》: 这两部电影,克制又客观,尽量不以个人意志或倾向主导。揭露现实社会生活中贫穷与善良,人性黑暗丑陋 的一面!

《小偷家族》最后结局,每个人用谎言互相成全对方,看似这个临时搭伙没有血缘的家庭被分开走上了正轨,那最后那个小女孩眼里,看的是希望还是绝望。


《寄生虫》穷人家的女儿在宴会上被前保姆的丈夫刺死。富人的嫌弃、自私与冷漠让穷人家的父亲失去理智,杀死了男主人。 结尾的设计很有意思,前后呼应。 这部电影让人联想到前几年中国的保姆案,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故事讲了一个贫困家庭通过各种手段混入富豪家庭里打工的故事,两个极端差距的家庭。


电影敢于揭露现实黑暗与残酷,这类电影数量多且质量上乘。所以《寄生虫》获得大奖也不足为奇


旭姐说电影


一、《小偷家族》是由是枝裕和执导的剧情片,2018年上映。获得71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寄生虫》是由奉俊昊执导的剧情片,第9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二、其实两部影片还有一点相似,一个字:偷。

《小偷家族》可以说是浅显的偷。而《寄生虫》是深层次的偷,变着花样的偷。

三、一部影片的高低,并不在于一个评分,一个奖项,一次票房。个人的目光不一样,对于事物标准也就不一样了。

《寄生虫》跌宕起伏的剧情,狠狠的抓住了观众和评委的心,实力是有的。

《小偷家族》,平平淡淡的,平淡的就像随处可见的日常。让你把普通日常拍出来,估计大家会觉得无聊,而《小偷家族》却把日常拍的生动,并不无聊。这可能是我喜欢《小偷家族》这部电影的原因吧。

太多的花样只能是快消品,几年过去又有谁能想起这么一部电影呢?

所以说,不能用奖项衡量一部电影,能不能得到哪个奖项并不那么重要,不是不能而是没有得到。

最后,有一句话:平平淡淡才是真。




滑鸡吗


通过《小偷家族》和《寄生虫》,我们可以明白两部电影都折射着底层社会生活的影子。但《小偷家族》更像是一部记录片,而《寄生虫》则是一部商业片。纵观奥斯卡,近些年或将的影片,大都是商业片,且每一部都有着强烈的讽刺或者独特风气。例如《绿皮车》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一部讲述了种族歧视,而另一部讲述了纸迷金醉的商业社会。两者都是冲击奥斯卡的热门。《寄生虫》也是类似于后者的电影,影片中多次描述的“刺鼻的气味”,以及贫富的悬殊,身份的明显,有着强烈的冲突,所以《寄生虫》夺得了奥斯卡的多种奖项。







若风月再遇


我先看的《寄生虫》然后再看的《小偷家族》,在我心里如果评分的话,小偷家族9分,寄生虫7.5分,可以说《小偷家族》是一流的经典了,从老年人到几岁孩子他们无一不是演技精绝,人物性格可以说完美契合,主题也较寄生虫更深刻。然而《寄生虫》更加偏重于批判,剧情相对荒诞,逻辑bug也多。

两部影片都提名了奥斯卡,而《寄生虫》能最终获奖,个人认为电影中很多细节都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性与讽刺,隐藏着导演对社会的呼吁和对社会底层人员关爱,这正是如今社会所缺少的吧!也正是其获奖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