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見你,那個古早味的臺南

古早味是閩南人用來形容懷舊味道的一個詞。臺灣許多街邊小吃店招牌上都會加上古早味三個字,而這樣的小店在臺南似乎特別多。臺南這個城市彷彿有一種時光凝固的古早味。


想見你,那個古早味的臺南


最近《想見你》這部電視劇大火,劇中主要拍攝地就是臺南,特別是李子維帶著還是孩子的黃雨萱騎著電單車穿行在安平老街那一段,讓我特別想再回去見一見那個古早味的臺南。


想見你,那個古早味的臺南


下面這篇文章是我們2015年去臺南旅行時寫的,五年過去了,現在回味起來,依然很美好。


臺南其實並不在臺灣最南面,準確的說,它在臺灣島中部偏南。臺南曾經是整個臺灣的首府,所以這裡也叫府城。這大概是整個臺灣最有歷史的一個城市吧。我們到達臺南的時候已經是夜晚,臺鐵貫穿整個臺灣島,給旅行者帶來便利。臺南車站的門口矗立著鄭成功的雕像,夜色中看得並不真切。


想見你,那個古早味的臺南

  

鄭成功從荷蘭人手裡收回臺灣,這段歷史在臺南可謂家喻戶曉。之後幾百年鄭家在臺南的影響一直很大,許多當年泉州和漳州地區的人們也跟隨著鄭家腳步遷移到臺灣。這從臺灣的閩南話中就可以聽出,臺灣的閩南話更多的是福建泉州話和漳州話的結合體。在臺灣大部分城市都是通行普通話的,唯獨在臺南,這個城市有著自己的驕傲,於是閩南話才是這裡的通行證。


想見你,那個古早味的臺南


  我們預訂的酒店就在車站旁邊,房間在行政樓層,能俯瞰整個臺南,夜色中的這個城市燈火闌珊。樓下就是一個大商場,旁邊則是著名的臺灣成功大學。而遠處車流人流湧動的大概是臺灣特有的各種夜市。臺灣的夜市是草根飲食文化的聚集地,幾乎在每個大城市都有。


想見你,那個古早味的臺南


房間裡放著歡迎水果,趕了一下午車,肚子早餓了,拿了個蘋果就開始啃起來。“還沒洗呢!怎麼就吃了!”阿德跑過來搶了去。“沒事,臺灣的酒店都挺乾淨。”我狡辯道,“人家還做水果甜度測試呢!”阿德是不放心,拿了果盤去洗了一遍。

  

  躺在床上休息了會兒,給前臺打了個電話,感謝他們經理親自寫的歡迎卡片,並詢問了一下週邊有什麼吃的。在臺灣旅行最不怕的就是找吃的。語言通行,完全沒壓力。前臺服務員推薦了臺南的花園夜市、大東夜市和武聖夜市。臺南的夜市不像臺北,每天都開放,而是三個地方輪流開放。還熱情地告知哪幾樣一定要吃。似乎在臺灣遇到的每一個朋友,都有一份自己獨特的美食地圖,總有自己私藏的美食。

  

想見你,那個古早味的臺南


  換了件衣服和阿德下樓,五月的臺南,已經是穿短袖的季節。酒店旁邊就是成功大學,這是臺灣四所老牌“國立”大學(臺成清交)之一,學校以“成功”為名正是為了紀念延平郡王鄭成功開臺之功。路上都是穿著時髦的年輕人,天色已暗,成功大學的校門口卻是燈光閃亮,一大幫年輕人席地而坐,正在討論臺灣核電站的廢建問題。


想見你,那個古早味的臺南

  

  和阿德走過去看了一會兒,聽得入神竟然忘記了肚餓。等回過神來,已經前胸貼後背了。再顧不得什麼夜市和小吃了。在學校對面趕緊找了家小館子填飽肚子。在臺灣只要有學校必定有美食街,成功大學的對面一整個丁字街道全是各種小吃、糖水和小炒。學校旁邊的美食街遊客少,大多招攬學生客,所以價格也經濟實惠。酒足飯飽已是深夜,不自覺地就過起了臺灣的夜生活。

  

想見你,那個古早味的臺南


  在臺南的第一晚,睡得迷迷糊糊,做了個很長的夢,各種歷史人物紛至沓來。酒店的叫早鈴聲,將我拉回現實。起床洗了個澡,索性放棄了酒店的早餐,和阿德回到昨晚的小街上尋找臺南的古早味早餐。卻沒想到這裡的許多小店早上並不開門。好不容易遇到個小攤檔,正在賣臺南鱔魚麵,兩個人各要了一碗。臺南的鱔魚麵比起江浙一帶的鱔絲面要甜得多,鱔魚去骨切段,麵湯大概勾了芡,喝起來稠滑,味道酸甜辣。早上吃一碗倒也提神。在海外很多華人小吃還是以攤檔的形式,父子傳承幾代,這在馬來西亞檳城和臺灣台南特別明顯。


想見你,那個古早味的臺南

  

  吃了早餐時間尚早,兩個人去大學裡走了一圈,臺灣的大學其實競爭也激烈,這幾年報紙一直報道年輕人就業壓力大,只是在我們外人看來氛圍還是輕鬆的,校園裡看到最多的還是各種社團的活動。操場上正在舉行運動會頒獎典禮,拿了相機大搖大擺地走了進去,臺灣的大學都是對外開放,並沒有門衛攔著。


想見你,那個古早味的臺南

  

  從大學出來,門口就有臺南的旅遊專線,由臺灣好行公司負責運營的88路和99路公交車幾乎能到達所有臺南的重要景點。最划算的就是買一張一日票,就能當天無限次搭乘了。坐了車子到達最遠的四草景區。連橫先生的《臺灣通史》開篇就說:臺灣本無史,荷人啟之,鄭氏作之,清代營之。而當年荷蘭人聯合東印度公司最先落腳的就是在今天的四草地區。出了臺南城區,車子過了安平古堡,沿著海邊往前就是四草。這裡遺留著四草炮臺,是當年鄭成功抗擊荷蘭人留下的。炮臺對面有個寺廟,供奉著鎮海大將軍和媽祖。你常常會在臺灣的寺廟裡詫異地發現各種神靈和諧共處。


想見你,那個古早味的臺南

  

  逛了一圈,口乾舌燥。在公交站旁看到一個賣鳳梨的攤檔,簡直是心花怒放。鳳梨是臺灣人對菠蘿的叫法,據說臺灣的鳳梨是清朝時期從大陸南方引進,由於臺南的氣候水土特別適合,所以成了臺灣鳳梨最重要的產地。金磚鳳梨和牛奶鳳梨更是獨特。臺南產的鳳梨皮薄無硬芯,肉嫩汁多,味道甘甜,而且吃多了也不會出現嘴癢刺痛等過敏症狀。五月正是鳳梨上市,25臺幣一小袋,不斷有遊客來光顧,老闆娘笑著告訴我們這個季節有時一天就要賣掉100斤。兩個人足足消滅四袋鳳梨,總算等來了公交車。


想見你,那個古早味的臺南

  

  車子開回安平古堡,看到那紅色的磚牆,大概就知道這是荷蘭人的習慣。當年荷蘭人的海船遍佈全球,每到一個地方就喜歡用紅色的磚頭築起高牆,建造自己的古堡。所以臺南的安平古堡和斯里蘭卡加勒的荷蘭古堡倒有點相似。這座被叫做熱蘭遮城又或紅毛城的古堡,是臺灣最古老的城堡,如今看到的是日據時期改建的。這裡曾是荷蘭人統治臺灣的中樞,之後做過鄭氏王朝三代的宅第,日據時代又被改建成海關長官宿舍。如今真正荷蘭人建造的,僅存古堡前方馬路邊原為外城南面城壁遺蹟的磚牆。

  

想見你,那個古早味的臺南


  正午時分已是烈日炎炎,兩人實在走不動了,隨便在古堡裡找了家小店準備吃午餐。坐下來才發現也是有六十多年曆史的老店了。點了一個肉燥飯,一份蚵仔煎。時間已過了飯點,店裡人不多,老闆上了菜,索性過來和我們聊天,說起蚵仔煎的歷史,像是打開了話匣子。當年臺灣本地人窮苦,米飯常常不夠吃,於是就會用米漿和著豆芽一起煎。而蚵仔是海邊地區比較常見的食物,所以也加入其中。當時為了解決溫飽的食物,現在成了臺灣有名的美食蚵仔煎。


想見你,那個古早味的臺南

  

  安平古堡周邊仍然有許多本地人居住,吃完了午飯,兩個人漫無目的地四處行走。路過好幾個古老的洋行,似乎在述說著當年這裡的繁華。而如今只是平常老百姓的屋子而已。臺南的五月太陽炙烤著大地,走回到延平街時感覺整個人都已經脫水。延平街是三百多年前荷蘭人在安平修建的第一條路,又有臺灣第一街之稱。我們在老街上找到一家豆花店坐下就不想起來了,各自要了碗綠豆花和紅豆花。


想見你,那個古早味的臺南

  

  似乎在安平古堡裡隨便一家小店都有著說不完的歷史,小店的牆面上掛著不同時期當家的畫像,講訴著這家豆花店的傳承故事。店裡的空調開得很大,豆花味道醇香口感柔滑,點綴了綠豆和紅豆後口味豐富了許多,冰冰涼涼非常解暑。快吃完的時候才發現這家小店確實不簡單,許多明星名人都有來過。在一個小小的陳列櫃裡竟然還有當年馬英九來吃豆花時留下的簽名碗碟呢。


想見你,那個古早味的臺南

  

  “臺南曾經叫做赤崁,咱們還有個赤坎樓沒看呢!”阿德看著地圖說道。“當年荷蘭人佔領臺南,在赤坎樓附近建了“普羅民遮城”,赤坎樓確實值得去看看。”我答道。於是兩人吃完豆花,來到在郵局門口坐上公車向赤坎樓出發。赤坎樓是1652年荷蘭人所建,庭院內有文昌閣,海神廟,蓬壺書院等。300多年來,赤坎樓歷經明鄭、清朝,以至日據時期的變遷,可以說簡直就是一部臺灣史的縮影。


想見你,那個古早味的臺南

  

  從赤坎樓出來,對面就是祀典武廟,這是全臺灣唯一有祀典的武廟,主要祭祀關帝爺,俗稱大關帝廟。沿路繼續往前走,只看到周圍是各種臺南美食小店,擔仔麵、蝦卷、棺材板、牛肉湯、鱔魚麵、肉粽、豆花、滷味等等,傍晚時分似乎都突然出現在了街頭,生活氣息撲面而來。一路走去看到一個本地戲院,電影海報竟然還是手繪的,散發著濃濃的八十年代復古氣息。


想見你,那個古早味的臺南

  

  太陽慢慢西沉,我們也到達了臺南的最後一站,臺南孔子廟,這座孔子廟建於明永曆19年,公元1665年,是目前臺灣建築群最壯觀的孔廟,曾經是臺灣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學府,有“全臺首學”之稱。整個建築莊嚴宏偉,格局完整。每年的農曆九月二十八日孔子的誕辰是臺灣的教師節,會在孔廟舉行盛大的慶典。走了一天,實在有些累,兩人坐在孔廟休息,直到太陽落山才起身。


想見你,那個古早味的臺南


  從孔廟出來,一輛臺南公交車駛過,車身上貼著大幅廣告標語,歡迎置業移居新臺南,這個曾經有點保守和驕傲的臺灣府城,似乎也開始慢慢接受新事物了。


想見你,那個古早味的臺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