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楊貴妃的前夫、唐玄宗的兒子,李瑁最後的結局如何?

美麗青春您真痘


作為楊貴妃的前夫,李瑁一生命運多舛,前半輩子享盡了榮華富貴,後半輩子卻悽慘平淡,不過也算是善終了。

楊貴妃原來是壽王李瑁的王妃,也就是唐玄宗的兒媳婦,後來因為容貌出眾而被唐玄宗納入宮中,成了唐玄宗自己的妃子。面對這幕亂倫的醜聞,壽王李瑁雖然悲痛欲絕,但又不敢發作。


安史之亂爆發後,楊貴妃死於馬嵬坡兵變,而唐玄宗也失去了皇位(太子李亨繼位於靈武,尊唐玄宗為太上皇,從此唐玄宗大權旁落)。相比之下,反倒是一直遠離政治漩渦的壽王李瑁得以安度晚年,活得比較長。


李瑁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18個兒子,他的母親就是唐玄宗的寵妃武惠妃。在武氏最得寵的時期,李瑁原本是有望被立為太子的。不過李瑁偏偏迎娶了閉月羞花的美人楊玉環為妻,這怎麼能逃得過唐玄宗好色的目光呢?

開元25年底,李瑁的母親武惠妃去世,李瑁從此失去了最重要的靠山。更不幸的是,父親唐玄宗還垂涎兒媳楊玉環的美色,竟然勒令楊玉環出家為道姑,然後再納楊玉環入宮為妃,以此來掩蓋亂倫的醜聞。


從此,李隆基與楊玉環公然成雙入對,甚至一起沐浴溫泉。而李瑁不僅沒有被立為太子,還成了一個被排擠的孤家寡人。事後,唐玄宗李隆基覺得有點心虛,於是又給兒子李瑁冊立了另一位新王妃韋氏。

李瑁與韋氏成婚後十分恩愛,兩人先後生下了5個孩子。或許是出於報應,唐玄宗與楊貴妃兩人在安史之亂中陰陽兩隔,自己不久後也駕鶴西去。反倒是李瑁夫妻二人十分安穩,遠離政治鬥爭。李瑁一直活到了唐代宗年間才去世(唐代宗是李瑁的侄子),時年55歲,期間跨越了三位皇帝,即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


世界人文通史


李瑁的一生是極其悲催的,在他前半生,他的母親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女人,他被送入寧王府;在他的後半生,他的妻子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女人,他被自己的父親下套。

唯一的安慰大約是他後來娶的王妃韋氏了,兩人相依為命,生兒育女,後來李瑁生病去世,已經是快六十歲的人了,那時候,唐玄宗已經不在了,楊貴妃也已經不在了。李瑁的母親武惠妃頗得唐玄宗寵愛,但於子嗣一事上並不順利,之前的兩子一女都在兩歲之前夭折了,武惠妃和唐玄宗為此都很難過,所以在李瑁出生的時候,唐玄宗將其放到了寧王府,讓李憲夫婦當做親生兒子來撫養,李瑁平安長大,武惠妃之後生的一子兩女也都平安長大了。

但李瑁卻成了尷尬的存在,原本是因為愛屋及烏,唐玄宗才將李瑁放到了寧王府,然而在寧王府里長大的李瑁確實不再被唐玄宗喜愛。

寧王李憲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長子,曾在李旦第一次做皇帝的時候被封為太子,之後李旦被廢,武則天自立為帝。公元710年,唐中宗去世,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聯合起來發動唐隆之變,誅殺韋后極其勢力,逼李重茂遜位。李隆基的父親唐睿宗再次登基,這一次與上一次相比,局勢已經發生了變化,做為唐睿宗庶子的李隆基功不可沒,其勢力也不容小覷,當唐睿宗欲再次立李憲為太子的時候,李憲拒絕了,認為太子之位應該立賢不立長,於是李隆基成為太子。此事一時間傳為佳話,細想來也不過是李憲自知無法和李隆基相爭。

再之後,李隆基登基,是為唐玄宗,兄友弟恭,溫情脈脈,李憲多次拒絕高位,一直低調行事,而李隆基越發關愛哥哥,時不時地去探望。究竟是唐玄宗重情還是不放心李憲,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所以養在寧王府的李瑁成了尷尬的存在,725年,李瑁被封為壽王,開始出入宮中,735年,李瑁獲准獨立開府,這一年是他一生的轉折點。這一年,他娶了楊玉環,這一年,他的母親有了不該有的心思。

在李瑁的妹妹咸宜公主的婚宴上,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在武惠妃的說合下,唐玄宗下旨賜婚,同年,李瑁將楊玉環娶進家門。婚後的生活是甜蜜的,更是短暫的。兩年後,武惠妃去世,或許從那開始,李瑁就再也沒有真正開心過。

說起來武惠妃的去世和李瑁有很大的關係,武惠妃受寵後,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的母妃相繼失寵,三人對武惠妃多有怨言,而武惠妃也有剛讓自己的兒子李瑁做太子,咸宜公主的駙馬楊洄有了一個專門的任務,就是尋找太子的錯處,然後報告給武惠妃,武惠妃再去唐玄宗那裡吹枕邊風,說太子他們想要謀害她們母子,唐玄宗起了廢太子的心思,後來在張九齡的勸諫下才罷休。

但是張九齡和太子的關係如此親近讓唐玄宗不喜,之後李林甫取代了張九齡,李林甫看重李瑁,遂與武惠妃聯合起來欲促使李瑁成為太子,737年,武惠妃設計讓太子等三人入宮,然後陷害他們謀反,唐玄宗將三人廢為庶人,不久遇害。之後武惠妃患了病,總是有一種他們變成厲鬼回來找她的感覺,不久就去世了。


武惠妃的去世,對唐玄宗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之後茶飯不思,然後有人對唐玄宗推薦了李瑁的王妃楊玉環,說她有傾城國色,本該成為宮中的妃嬪。於是唐玄宗召見了楊玉環。這其中傳達的信息可能李瑁和楊玉環都沒有想到。

但唐玄宗卻已經開始下棋,首先雖然李瑁是武惠妃的兒子,但唐玄宗卻沒有讓他做太子的打算,原因有三個:

  1. 李瑁在寧王李憲家養大,唐玄宗有忌諱;
  2. 李瑁有李林甫等的支持者,唐玄宗不願意太子勢力過大;
  3. 李瑁的王妃楊玉環,唐玄宗看上了。

所以,唐玄宗立了沒有勢力又低調的李亨(唐肅宗)為太子。然後下一步開始了將楊玉環據為己有的步伐,740年,唐玄宗寵幸了楊玉環,然後一紙詔書讓楊玉環出家為道士為竇太后祈福,這一去就是五年,李瑁才知道自己這個爹的厲害之處。他無法反抗,也不能反抗,741年,寧王李憲去世,唐玄宗將其追封為讓皇帝,李瑁請求為李憲守孝三年。

唐玄宗巴不得這個兒子離得遠遠的,於是準了李瑁的請求,這對父子越走越遠。745年,唐玄宗將韋昭訓的女兒賜給李瑁做壽王妃,不過是條,楊玉環就被封為貴妃。

李瑁成了天下人的笑柄,貴為王爺卻保不住自己的妻子,而且面對奪妻之恨卻不能報仇,還得恭恭敬敬叫對方一聲“父皇”。

當然唐玄宗和楊貴妃也並沒有好結果,十年後,安史之亂起,唐玄宗攜楊貴妃出逃,在馬嵬坡,群臣逼迫唐玄宗處死楊國忠和楊貴妃,於是,唐玄宗也嚐了嚐保不住心愛之人的滋味。

李瑁和韋妃婚後算不上相親相愛,倒也相依為命,兩人生下好幾個孩子,其中三個兒子封了王,775年,李瑁去世。


尚宮女史


唐玄宗李隆基一生風流多情,生育的子女也非常眾多,皇子有30人,公主有29人,唐玄宗李隆基的生育記錄在我國古代帝王中也是名列前茅。在他的30個皇子中,有7人早夭,其餘的皇子中,除了第三子李亨在馬嵬兵變中,與父親玄宗分道揚鑣稱帝靈武,收復長安、洛陽兩京,為世人熟知外,還有一子也引起世人的注目,他就是唐玄宗的第十八子李瑁。李瑁聞於史上並不是因為他有什麼功業,而是緣於他生命中兩個極為重要的女人,而這兩個女人恰好又是他的父親唐玄宗一生的至愛。這兩個女人就是李瑁的母親武惠妃和李瑁的前妻楊貴妃楊玉環。



李瑁的生母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孫女,她的父親是恆安王武攸止。由於武攸止早逝,武則天便把武惠妃收養於宮中,後被玄宗相中,納入後宮,受到專寵,玄宗甚至想立武惠妃為後。但由於武氏是武三思的侄女,這一提議遭到了群臣的反對。玄宗無奈只得賜封武氏為惠妃,但實際的待遇卻等同皇后,武惠妃成為事實上的皇后。 備受寵愛的武惠妃為玄宗生育了四子三女。但前兩個兒子李一、李敏都在兩歲時夭折。所以待到第三子李瑁出生時,玄宗和惠妃為了李瑁好養活,就把李瑁接出宮外,寄養在伯父寧王李憲的府上。直到開元十三年(725年),才被接入宮中,加封壽王。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瑁的同母妹妹咸宜公主在洛陽大婚。李瑁在妹妹的婚禮上邂逅了年少貌美的楊玉環,並對她一見鍾情。 當時楊玉環父母雙亡,跟隨叔叔楊玄璬生活。楊玄璬當時只是個低級官吏,能夠攀上皇室高枝自然求之不得。於是,就在咸宜公主婚後不久,楊玉環與李瑁喜結連理,成為李瑁的王妃。


在婚後的幾年裡,李瑁和楊玉環的生活是非常幸福和諧的。李瑁對楊玉環呵護備至,寵愛無比。李瑁的母親武惠妃又是玄宗的至寵,因此,李瑁和楊玉環在婚後的五年裡過得是神仙眷侶般的日子。李瑁也愛屋及烏,動用關係,把楊玉環的叔叔楊玄璬提拔為國子監太學博士,又請母親惠妃把岐王的女兒承榮郡主賜婚給楊玄璬的兒子。楊家的女兒、兒子都與大唐皇室聯姻,楊玉環一人得道,楊家全家跟著興旺發達。

宮廷總是充滿權勢爭鬥的。武惠妃聖眷正隆,她又為李瑁謀求太子之位。本來當時已立有太子李瑛,李瑛的生母是玄宗的趙麗妃。此前玄宗提議立武氏為後時,群臣就唯恐立武氏為後,會導致武氏獨尊,立自己的兒子李瑁為太子,從而對太子李瑛不利。所以才極力反對立武為後。但武惠妃想以李瑁取代李瑛太子之位的野心就沒有停止過。



武惠妃四處蒐集太子李瑛的把柄。她的女婿也就是咸宜公主的老公楊洄也成為老岳母的幫兇。唐玄宗在武惠妃入宮之前,非常寵愛趙麗妃、皇甫德儀、劉才人三人。這三人也分別生下了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子。後來,武惠妃入宮後,搶了風頭,玄宗喜新厭舊,這三人就被冷落了,他們的兒子難免偶有怨言。此時,楊洄就添油加醋地向惠妃構諂三位皇子。惠妃於是設計,謊稱宮中有賊,命三位皇子佩帶兵器入宮擒賊。接著,惠妃馬上又向玄宗誣告三位皇子入宮造反。耳根發軟的玄宗聽信了惠妃,緝拿了三王。後來,這三位皇子又被惠妃殺害。

太子之位是空出來了,可是李瑁並沒有如願地入主東宮。因為當時朝野都明白三位皇子是受冤而死,朝野輿論對惠妃非常不利。不久,皇三子李亨被立為太子。此後惠妃作惡心虛,天天惡夢不斷,夢見三王前來見她索命。這樣,惠妃天天心驚膽戰,終於在38歲時被嚇死了。

惠妃死了以後,李瑁的好日子也到頭了。他的老爹玄宗痛失愛妃,茶飯不思。高力士乘機向玄宗推薦了楊玉環。楊玉環怎麼說也是玄宗的兒媳,玄宗有心納之,卻礙於情理。忠心的高力士又為玄宗出謀劃策,可以先命楊玉環出家為太后祈福,然後再讓其還俗。玄宗遂依計而行。



可憐的李瑁在喪母不久,又遭此厄運。對於父親玄宗的安排,他只有無奈承受,別無他法。別說是奪妻之痛,就算是要腦袋也得割下。於是,開元二十八年,這對共同生活了五年的小夫妻被迫分開,楊玉環離開了壽王府,成了太真道人。

楊玉環離開壽王府後,壽王李瑁心灰意冷,意志消沉。不久,便請求為養父寧王李憲守孝三年。楊玉環奉詔出家後,李瑁與玄宗這對父子的關係尷尬而微妙。此時,李瑁請求為李憲守孝三年,遠離宮廷,玄宗更是求之不得。自此,李瑁與玄宗的關係日漸疏遠。

楊玉環做了四年的所謂道人。四年後,玄宗想光明正大地將楊玉環納入宮中。可這時壽王李瑁還是個單身漢,玄宗便急匆匆地先為李瑁娶上媳婦。於是,在玄宗的安排下,韋氏被冊立為壽王妃。僅僅過了10天,玄宗就急不待地給楊玉環上了“貴妃”的名號。至此,曾經是玄宗的兒媳的楊玉環經過四年“太真道士”身份的過渡,終於名正言順地成為玄宗的貴妃。

而壽王李瑁也與韋妃生兒育女,相守一生,平靜終老。他與韋妃共育有五子,直到775年辭世,終年55歲。此時距楊貴妃在馬嵬兵變中身亡已過去19年。

李瑁的一生因為母親和楊玉環的原因,帶有濃郁的悲情色彩。母親侍寵毒辣,迫害皇親,也使李瑁最終失去太子之位。因為母親的故去,父親玄宗又移情李瑁的王妃楊玉環,並最終從兒子李瑁手中奪愛。曾經的妻子楊玉環又戲劇性地成為李瑁的母妃。面對命運的交錯,李瑁只有無助地承受,逆來順受,並再次接受父親的安排,另娶韋妃。而玄宗如願以償地得到了楊玉環,狂歡之後又如何呢?楊玉環在馬嵬驛得到的卻是一丈白綾,而失去皇位的玄宗也在晚年鬱鬱寡歡,淒涼離世。


歲月是一條河流


公元710年,唐中宗李顯去世,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聯合發動“唐隆之變”,李隆基的父親唐睿宗李旦二次登基,當唐睿宗欲再次立李憲為太子,李憲以太子之位應立賢不立長,於是李隆基成為太子。

唐玄宗李隆基是大唐在位最長皇帝,也是將大唐推向極盛的一代雄主,他清除武氏餘黨、平息韋氏亂政,將太平公主勢力斬盡殺絕;虛心納諫、勵精圖治,又大破契丹、吐蕃,創造了“開元盛世”。

唐玄宗寵妃武惠妃是武則天伯父的孫女、太平公主駙馬弟弟武攸寧的女兒,自幼在宮中長大,既有武則天的美貌,又有武則天的心機,她和玄宗先後生育三個孩子,不幸都在襁褓中夭折,因此李瑁出生後,玄宗唯恐自己和愛妃的這個孩子再出意外,於是把他過繼給大哥李憲收養,前文說過李憲堅決讓位給李隆基,因此李隆基對李憲非常器重,封他為“讓皇帝”。

李瑁在伯父伯母的慈愛養育之下,健康平安的長大成人。725年,李瑁年僅七歲時,玄宗將他接回到自己身邊並封為壽王,因他王在玄宗諸子中排行十八,所以宮裡稱呼他“十八郎”。

情犢初開的李瑁在姐姐咸宜公主的婚禮上,見到了風姿綽約的楊玉環,對她一見鍾情,自此日思夜想。由皇帝老爹和恵妃老母做主,公元735年,李瑁與楊玉環大婚,兩人都是17歲的花樣年華,天生絕配。小兩口你儂我儂,兩情相悅,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同年的母親有了不該有的心思。

武惠妃為了讓兒子李瑁上位,設計說宮中有盜賊,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被武惠妃召喚入宮緝盜,因披甲入宮,結果武惠妃又誣陷說三人是帶兵殺入宮謀反,唐玄宗盛怒之下將三個兒子廢為庶人,不久,武惠妃又悄悄把這三人害死了。

李瑁“子以母貴”,並且他得到唐玄宗最倚仗信任的宰相李林甫的極力推薦,朝中一些大臣為了巴結武惠妃和李林甫,也紛紛上書支持立他為太子。

目前李瑁成了人生最大的贏家。

公元736年,武惠妃溘然長逝,李瑁的太子位也隨之而去。50多歲的玄宗皇帝痛失愛妻,整日無精打采、鬱鬱寡歡。面對後宮佳麗三千,也味同嚼蠟,竟無一人能遂其意。

有人向唐玄宗獻媚說兒媳楊玉環體態豐豔、姿容姝麗,絕世無雙,乃世間少有的尤物,玄宗聞言,好奇心動,令人將她接進宮來侍酒。少婦楊玉環象像芙蓉出水,豐腴貌美,儀態萬方。更難得的是,那生性聰穎,通音律,擅歌舞,尤善逢迎。她能將李隆基親自作曲的〈霓裳羽衣曲〉在最短的時間裡用自己優美的舞姿表現出來,那眼神、那手指、那足尖、那豐乳、那蠻腰、那肥臀,無一不聽命於她藝術思想的調譴,把作者和舞者的心靈演繹到天人合一的絕佳境地。

“我好像又找到了初戀的感覺”。唐玄宗對著楊玉環輕輕舞動的身影喃喃說到,原來環環才是自己千年要等的那個人。

玄宗畢竟是一國之君,和兒媳婦行苟且之事,傳出去不但有傷國格,也甚為不雅。但處理這類李唐皇室輕車熟路,他依照李治與武則天的路數,以替自己的母親竇太后祈福為名,強行讓李瑁愛妻楊玉環出家為尼,接著唐玄宗把楊玉環接回納入自己後宮。

曾經與自己同床共寢,夜夜簫歌的老婆轉眼睡在了父親的身邊,親眼看著這對昔日的公公和兒媳有說有笑、卿卿我我,一起吃荔枝,一起泡溫泉。更無語的是在皇家典禮之上,李瑁還要向當著文武百官向楊玉環和李隆基行那種兒子對父母的叩拜禮。這李瑁的心碎一地呀!

天寶四年,玄宗為二十七歲的壽王再立名門貴女韋氏為妃。10天后李隆基正式冊封楊玉環為貴妃,自此便有了“楊貴妃”。

756年,唐玄宗和楊貴妃困於馬嵬坡,目睹群臣逼迫唐玄宗處死楊國忠和楊貴妃,唐玄宗哭著說“身為天子尚不能庇護一婦人邪!” 楊貴妃的“前任丈夫”李瑁不知心中是何感想。

公元757年,壽王等跟隨玄宗從蜀地迴鑾長安,過著與世無爭的平淡日子,775年壽王李瑁去世,終年57歲,追贈太傅。

美麗青春您真痘


楊貴妃前夫、唐玄宗兒子,李瑁最後的結局如何?看完才知背後真相!壽王李瑁是唐玄宗和武惠妃的兒子,是唐玄宗的第十八子。眾所周知,李瑁的妻子楊玉環被父皇唐玄宗所奪,那麼,李瑁最後的結局如何呢?關於李瑁其人,坊間版本眾多,咱今天選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聊一聊,這個問題自然就清楚了。



1、李瑁的一生充滿悲劇色彩

李瑁出生時,武惠妃深受唐玄宗寵愛,但不知何故,武惠妃連續生了兩個孩子都沒能養活。當生下李瑁後,直接就送到寧王府,由寧王夫婦撫養。李瑁自小遠離親生父母,好不容易成年,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可好景不長,母親武惠妃離世,李瑁還沉浸在失母的悲痛中,媳婦偏偏又被生父看上,最後還被搶走了。父親李隆基非但沒有絲毫愧意,還嫌他礙眼,直接打發走去給他養父守陵墓。之後,李瑁逐漸被冷落疏遠。玄宗立了李亨為太子,他的太子夢也泡了湯。不過,後來李瑁娶了韋妃後,倒也平穩,生有五個子女。一個平庸的人,度過了跌宕起伏、極其不平庸的一生。



2、善有善報,明爭暗鬥的皇宮得以善終

李瑁當初並沒被嬪妃成群、皇子眾多的唐玄宗重視。他的名氣,受益於妻子楊玉,緣於楊玉入宮跳了一支舞,玄宗記住了這個兒子。然後,把他叫入宮中,促成了之後的楊玉出家,以斷絕同李瑁的夫妻關係。之後,楊玉改名楊玉環,入宮成為名正言順的貴妃。唐玄宗為堵李瑁的嘴,將韋氏許配李瑁為王妃,並且直接封李瑁為親王。而李瑁也很識趣,雖說自己的媳婦轉瞬成了見面也要行長輩大禮的小媽,心中憋屈,但唐玄宗剛處死太子,他若敢拒絕,怕是唐玄宗又要少一個兒子。作為親王,李瑁的地位也已經非常高了。之後他與韋妃生有五個兒女。安史之亂爆發後,楊貴妃被縊死在馬嵬坡,一代傾城佳人香消玉殞。即使李瑁有心救楊玉環,也有心無力。連皇帝都無法保全的人,何況他一個小皇子呢?楊玉環逝後,李瑁過了20年的平淡光陰,於公元775年溘然長逝,享年56歲。



3、李瑁充當了唐玄宗報復武惠妃的犧牲品

武惠妃為了兒子李瑁能當上太子,聯合楊洄誣陷唐玄宗的二子(太子)、五子(鄂王)、八子(光王)蓄意謀反。唐玄宗廢此三子為庶人並賜死。事後,武惠妃擔心事情敗露,驚嚇而死,最終沒能如願將壽王立為太子。唐玄宗立李亨為太子,還把壽王妃納為貴妃,是對武惠妃的報復。武惠妃逼自己殺子,那就強佔她兒子的女人,讓她兒子飽受羞辱。


之後,唐玄宗一直打壓和疏遠李瑁,讓他憋屈窩囊地活著替他母后贖罪。直到李瑁娶了韋氏,生兒育女,唐玄宗才對他淡漠下來。李瑁得以平穩度過餘生。無論哪種版本,李瑁在當時的背景下,對奪妻的父親都只能敢怒而不敢言。好在後來在韋妃的陪伴下,兒女繞膝,安度餘生,也算有一個不錯的結局。


小眾人娛樂


在歷史上李瑁絕對是個悲劇式的人物,他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女人母親和老婆都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而他本人則要平庸許多。

李瑁是唐玄宗和武惠妃的兒子,武惠妃又是武則天的表侄女,唐玄宗對其非常寵愛,雖然名為妃,實際地位卻等同於皇后。

由於武惠妃之前所生的兩個兒子都未能養活,所以李瑁出生後被送到伯父家代養,寧王李憲也成了李瑁的養父。

長大成人後,李瑁獲封“壽王”,並娶了楊玉環為壽王妃。

為了讓兒子李瑁當上太子,武惠妃可謂費盡心機,她曾誣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要謀反,導致三人皆被殺害,由於做賊心虛,武惠妃始終揹負著心理負擔,不久後也病逝了。

武惠妃的病逝導致唐玄宗鬱鬱寡歡,李瑁的妃子楊玉環被唐玄宗看上並搶走,同時李亨又被立為太子,李瑁可以說是“人權兩空”。

搶了兒子的老婆,唐玄宗非但沒有安撫他,反而讓李瑁去為養父寧王李憲守孝三年,並且逐漸疏遠了他,後李瑁再娶韋氏為壽王妃,並生育了5個兒女。

李瑁終其一生平平淡淡,對於奪妻之恨,沒有絲毫反抗不滿。不知道楊玉環在馬嵬坡遇害時李瑁心中做何感想。


一點點歷史


一個男人最大的悲哀,莫過於自己的妻子成了自己的母后,而自己卻從丈夫的角色轉瞬變成了兒子。

李隆基的第十八子壽王李瑁便是這樣一個悲催的男人。曾經與自己同處一室,相敬如賓,共同生活了五年的妻子卻轉眼睡在了自己父親的身邊。以後自己見到這個曾經的妻子還要行後輩對長輩的大禮,還要親眼看著這對昔日的公公和兒媳有說有笑、卿卿我我,還一起吃荔枝,一起泡溫泉。李治將老爹李世民的妃嬪武媚娘納為自己的皇后,而李隆基卻將自己的兒媳納為自己的貴妃。這奇葩的事情,也許只有大唐皇室才能做的出吧。(老太爺啊,貧窮真的限制了我的想象,大唐一朝都做了些什麼?)

李瑁的母親是李隆基的愛妃武惠妃,李隆基對她寵愛有加,因此對兒子李瑁也不錯。等到武惠妃一死,李隆基就惦記上那個珠圓玉潤,體態豐腴的兒媳楊玉環了。據《舊唐書》記載,李隆基在驪山溫泉之時,就宣召楊玉環去伴駕,而楊玉環也不推辭,興沖沖跑到了驪山,然後一起洗溫泉。這事李瑁知道不知道呢?當然知道,宣召楊玉環的時候,他就在家,而且還是他親自安排馬車送妻子過去的。


李隆基與楊玉環二人起初還有些避諱,但很快就明目張膽的成雙入對了。李瑁看在眼裡,難過在心裡。既然父親喜歡,做兒子的只能拱手相讓。就這樣,李瑁把楊玉環親手送給了父親。而後自己在極度委屈和萬般無奈之中,鸞孤鳳單的過了四年半的單身生活。最令人受不了的是,在皇家典禮之上,李瑁還要向當著文武百官向楊玉環和李隆基行那種兒子對父母的叩拜禮。這是多麼糟心的感覺啊,真不知道李瑁是怎麼忍受的。

李隆基也許覺得有些虧欠自己的兒子,畢竟是奪人所愛。於是親自為他選了一門親事,將韋氏許配李瑁為王妃。李瑁過了4年多的光棍生涯,也沒什麼脾氣了,自然就答應下來。大婚之事,李隆基和楊玉環作為夫家公婆,受李瑁和韋氏叩拜。楊玉環看到昔日的丈夫給自己娶了個兒媳婦,估計心裡也高興。本來自己跟韋氏該是姐妹,但如今自己成了韋氏的婆婆。


就在李瑁大婚10天后,李隆基正式冊封楊玉環為貴妃,自此便有了“楊貴妃”。韋氏跟李瑁成婚後,兩人夫妻恩愛,先後生下5個孩子,也算是老天對他的一份厚愛吧。李瑁自此後再無什麼大成就,也漸漸被父皇疏遠,於大曆十年(775年)正月十二日溘然長眠。自此結束了自己奇葩而悲催的一生。

最後說個小小的野史,當然很多野史最終發現卻是真實存在的。說的是馬嵬驛兵變之時,楊玉環其實沒有被李隆基賜死,而是在陳玄禮和高力士的幫助下逃過一劫,用侍女替代自己而死。陳玄禮負責檢驗屍首,所以他可以很方便的將楊玉環放走,並且讓她化裝成胡人登上遣唐使的大船,由遣唐使將她偷偷帶到日本,最終到達日本久津地區,在那裡終老一生。如今久津還保留著楊貴妃墓和楊貴妃菩薩像,有當地的日本人自稱是楊氏後人。因為一起逃走的還有楊國忠的兒媳和孫子楊歡。而幫助楊玉環逃走的正是她的前夫李瑁和侄子楊暄。


大獅


壽王李瑁作為楊玉環的前夫,悲催不只是妻子被父皇搶走,更慘的是連皇位都丟了。

壽王李瑁,唐玄宗十八子。

唐玄宗李隆基後宮佳麗無數,一共有30個兒子,作為唐玄宗第18子的壽王李瑁,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優勢可以奪得皇位。

但是壽王李瑁有一個好母親,那就是唐玄宗的武惠妃。除了楊玉環以外,武惠妃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最寵愛的妃子,本來武惠妃能夠封皇后的,但是因為武惠妃與武則天是一家的,受到武則天的牽連,沒有受封皇后。

壽王李瑁,皇太子的有力競爭者。

有一個受唐玄宗李隆基寵愛的母親武惠妃,壽王李瑁可以說佔盡了便宜,上位的希望很大。

為了兒子著想,武惠妃甚至做出了陷害太子的事情,迫切的希望把壽王李瑁推上皇位。好不容易將太子拉下馬,卻因為擔驚受怕,把自己嚇死了,年僅38歲,被李隆基追封為皇后。

儘管如此,壽王李瑁依然有很大的希望坐上皇位。

玄宗李隆基的荒唐事,母親去世,就拿兒媳婦補上。

楊玉環天生麗質,很早就被武惠妃看重,因此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唐玄宗親自下詔冊封為壽王妃。就是說壽王李瑁與楊玉環小兩口的婚事,是李隆基親自主持冊封的。

可惜的是武惠妃去世以後,唐玄宗李隆基鬱鬱寡歡,雖然後宮佳麗3000,天下美女無數,卻沒有一個人能得到李隆基的喜歡。

結果選來選去,最後選到了武惠妃的兒媳婦頭上。

竟然有大臣進言說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就這樣,楊玉環入了唐明皇的眼,似乎成為了彼此眼中的唯一。

當然李隆基也是要臉的,先把楊玉環弄到道觀當了五年女道士,然後進宮直接封貴妃,可見在這五年裡,兩人的關係已經極為親密。

壽王李瑁,下場到底如何呢?

總算李隆基沒有忘掉自己的兒子壽王李瑁,為了安撫李瑁,在楊玉環封貴妃10天之前,特意又給李瑁一個媳婦韋王妃。

但是就算李隆基再昏聵無能,也不會將太子交給李瑁,反而是重新立了一個太子李亨,徹底剝奪了李瑁的繼承權。

此後,壽王李瑁生育五男兩女,但是再也沒有值得誇耀的事蹟,在史書上留下記載,默默死去。

安史之亂爆發後,楊玉環被李隆基賜死,而太子李亨卻篡權奪位,太上皇李隆基晚景淒涼,孤苦伶仃的死去,留下了一世罵名。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李瑁的一生確實有些悲慘,他的生母武惠妃還在時,那個時期他的日子過的還算不錯,而且唐玄宗還有把他立為太子的想法,但是等到武惠妃死後,他的日子就變得很不好過了。

李瑁是玄宗的第十八個兒子,五歲就被封為壽王,十五歲迎娶了楊玉環,在宮內有他的母親給他撐腰,在宮外他有了自己的愛妃,可以說這段日子是李瑁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但是好景不長,武惠妃之後因病身亡,此時的李瑁也就失去了自己最大的靠山,而李瑁也無力再去爭奪太子之位。

原本李瑁覺得自己會和楊玉環相守一生,但是卻沒想到命運有時候就是這麼突然,他的父親唐玄宗看上了自己的王妃,而且還用不光彩的手段奪走了她。

這一切李瑁都只能默默的接受,他無力反抗,甚至還要叩謝隆恩,因為他知道唐玄宗可不是個慈父,他的好幾位兄長就是被唐玄宗親手逼死,一旦自己流露出不滿的情緒,下場肯定就是被逼自盡。

唐玄宗為了掩蓋自己做出的醜事,於是又給李瑁娶了一位王妃,而且這位王妃的家世十分顯赫。

此後李瑁與王妃先後生育了五個兒子,看起來兩人似乎很是恩愛。

後來安祿山造反,李瑁還跟隨著李隆基出逃,在楊玉環被殺時,他也並沒有說些什麼,而且還出來安撫心生叛意的將士。

之後李瑁回到了京城,再也沒有牽涉政治,前半生的風雨飄搖早就磨滅了他的意志,他現在的生活就是希望一切重歸平靜,不要再有波瀾了,他的晚年也如他所願,最後壽終正寢,享年五十七歲。


東方大史


唐朝的女人們歷來被後人津津樂道,尤其是李治娶了父皇的才人武則天,李隆基娶了自己的兒媳婦楊貴妃,唐太宗李世民不知情時駕崩了而且他本身也不待見武則天,因為他的貞觀之治,沒有人拿這頂有色帽子說事兒,而壽王李瑁卻因此齷齪一生。



李瑁因為三個哥哥姐姐的夭折從小被寄養於寧王府,到七歲才接進宮內,十五歲偶遇如花似玉的楊玉環,父親唐玄宗和母親武惠妃賜婚,小兩口幸福的過了五年。這郎才女貌的日子因為武惠妃的去世而結束。唐玄宗沒有了愛妾武惠妃鬱鬱寡歡的看上了楊玉環,如法炮製,通過讓楊玉環出家道觀轉手收為己有。因為擔心李瑁將來稱帝奪回楊玉環,立了李亨為皇太子,讓他去給養父守孝三年。五年後為他選了大將韋昭訓的女兒做壽王妃,同時封楊玉環多年停用的頭銜“貴妃”,實為皇后。





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奔蜀途中,李瑁與韋妃同行,不知沒有了楊貴妃的父子心情怎樣!或許看透了紅塵,李瑁遠離紛爭,養育五兒二女,775年,年僅56歲的李瑁去世。

那個年代父為子綱,君為臣綱,面對如此強大的父親,忍成了李瑁唯一能做的事情,對一生多災的他惟願“若人生只如初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