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用时多久,都造福了哪些城市?

刘铁柱l


在空间上,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水资源分布总量差异巨大,其中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而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少一些,我国的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水资源总量最少。但是,我国的西北地区并不是缺水最严重的地区,因为当地人口数量较少,水资源需求量较小。反而是属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华北地区,由于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短缺的地区。为此,我国从1952年开始,就设想规划“南水北调”工程,先后设计了50多个方案,最终确定了东中西三路从长江流域调水的方案。

2002年“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方案正式批准,并在当年开始建设东线工程,东线工程是从长江下游的江苏扬州抽取江水,然后沿自古就有的京杭大运河往北调水,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输往山东半岛的烟台和威海等地,另一路往北送往天津。由于扬州地势较低而黄河地势高,东线工程往北输水需要提水输送,总共建设了十三级抽水站,用于调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在2013年全面竣工开始发挥作用,等工程全部完工后,调水总量可达148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是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游的“丹江口水库”,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为华北地区提供了优质的水资源,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后,经黄淮海平原的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中线工程基本上可以自流到北京和天津等地。由于没有天然的河道可以利用,所以中线工程的输水渠道全部需要重新修建,到2014年14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为河南、河北和北京等省区提供了大量优质水源。而南水北调的西线工程规划通过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修建水库,开凿穿越分水岭巴颜克拉山的隧道,把水调往黄河上游,目前处于前期论证阶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地理沙龙


整体而言,南水北调工程目前尚未完工。但该工程分为东线、中线、西线三个子工程,其中,中线工程于2014年12月通水,东线工程一期于2019年6月通水,西线工程尚未整体动工,仍处于论证阶段。

东线工程

调水路线:东线工程起点为江苏省扬州市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采用电力提水,路线基本沿京杭大运河从低像高提水,目的地为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和京津冀地区。

受益城市:东线受益城市众多,多达25座地市级及其以上城市受益,包括天津、济南、青岛为主的特大城市和沧州、衡水、聊城、德州、滨州、烟台、威海、淄博、潍坊、东营、枣庄、济宁、徐州、菏泽、泰安、扬州、淮安、宿迁、连云港、蚌埠、淮北、宿州等大中城市。

水量分配:计划2010年和2030年的年平均来水量分别为278亿立方米和255亿立方米。其中,2030年水平需调水量93.18亿立方米,其中江苏30.42亿立方米,安徽5.42亿立方米,山东37.34亿立方米,河北10.0亿立方米,天津10.0亿立方米。

当前进度:2019年11月28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在山东临清开工。

中线工程

调水路线:中线工程的起点为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在丹江口水库东岸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境内的工程渠首开挖干渠,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华北平原中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荥阳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市颐和园团城湖。

受益城市:受水区域为沿线的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北京、天津等14座大、中城市。

重点解决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沿线十几座大中城市提供生产生活和工农业用水。供水范围内总面积15.5万平方千米,输水干渠总长1277公里,天津输水支线长155公里。

水量分配:

河南省37亿立方米,河北省34.7亿立方米,北京12亿立方米,天津市10亿立方米。

当前进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截至2019年9月4日早8时,北京接收丹江口水库来水的总量已达50亿立方米,接近于357个西湖的水量。

西线工程

调水路线: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四川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大渡河等长江水系调水,至黄河上游青、甘、宁、蒙、陕、晋等地。

引水干线是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调水入黄河,长距离隧洞输水采用自流方案。

受益城市:青、甘、宁、蒙、陕、晋

当前进度:西线工程规划于2001年通过审查,2019年11月,李克强总理召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工作会议时表示加快方案比选、论证等前期工作。目前,西线工程前期研究工作,仍未进入基建审批阶段的程序。

不过,2019年8月,云南省中部修建了总长度将超600公里的隧道,这被业内看做是藏水入疆隧道——从雅鲁藏布江向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引水——所需新技术、工程方法和设备的一次大“排演”。

这里是科学驿站,一个传播科学的小窝,欢迎常驻~


科学驿站


南水北调工程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完工,目前建成的只不过是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而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正在逐步可行性研究编制和评审工作。另外关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则一直没有开工建设,依然停留在选址和环境承载力评估阶段。


尽管南水北调工程并没有全部建设完成并且投入运营管理,但是就目前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投入正式运营管理的效果来看,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伟大尝试。

修建南水北调工程的目的便是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突出问题,通过修建人工供水渠道实现南水北调、南水北用的目的。进而缓解华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水资源。

由于气候性原因,我们国家的水资源整体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地区逐步递减的趋势。但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黄淮海平原地区又是我们国家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华北地区拥有着发达的工业和制造业以及农业。因此华北地区曾经长期依赖于抽取地下水来满足用水需求,这样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竭泽而渔。



因此为了保护华北地区的地下水不因为过度开采而产生不可恢复的影响,为了响应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国家于上个世纪便提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设想,通过跨流域调水来改变水资源在时空上的分布不均等问题。

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修建完成并投入运营之后,接受供水省份和地区的许多城市因此受益匪浅。比如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就解决了长期困扰北京市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使得几千万北京市常住人口喝上了来自汉江丹江口水库的清澈湖水。



而南水北调的东线一期工程则极大地缓解了山东省胶东半岛地区各大城市的城市和工业用水以及饮用水安全问题,同时缓解了山东半岛沿海地区海水倒灌致使地下水变咸的问题,因此东线一期工程受益最大的城市便是山东省胶东半岛的中心城市——青岛市。


目前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惠及到青岛市、济南市、烟台市、威海市、东营市、聊城市、济宁市、淄博市、潍坊市、菏泽市、枣庄市、德州市、滨州市、泰安市等山东城市以及皖北、苏北地区。而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惠及到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石家庄市、邯郸市、邢台市、保定市以及河南省的郑州市、新乡市、鹤壁市、许昌市、平顶山市、安阳市等城市。

我们期待着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以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尽早实施建设并且投入正常运营,这样就可以彻底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为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动力。



珞珈山的猫


最靠谱的回答:

南水北调分伟大的南水北调和普通的南水北调!

普通的南水北调:

总调水量年调水四百亿立方米,其中金沙江上游一百多亿立方米(暂停实施),中线丹江口水库调水两百多亿(会给汉江流域争抢水资源),长江下游逐级提水调水一百多亿立方米(大幅提高调水成本价)!

伟大的南水北调:

一是大西线年调水一千二百亿立方米到大西北,其中四百亿方从渭河进入黄河冲刷黄河下游泥沙到渤海湾,变地上河为地下河,恢复渤海湾到西安的航运,同时把黄河中上游的水资源全部留在中上游和大西北,泥沙不再流入下游!达到根治黄河!

二是把三峡工程每年拦截下来的超千亿方洪水,将其中的八百亿方洪水从巫山大宁河连通丹江口水库调往大华北新增五亿亩旱涝保收的机械化耕地,取代黄河水灌溉耕地,支持根治黄河,取代汉江水,支持汉江流域的耕地旱涝保收,取代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大幅度降低调水成本价!

同时把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标准从现在的百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其中大量的河床和低洼地带可以变成耕地!


综改1


水利的最高境界,是在防灾减灾的前提下,对全国的有限水资源能进行科学地调控和配置。同时,水利的最大功效,就是能提高国土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变不可利用国土为可利用国土,变低效土地为高效土地,拓展人的生存空间。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突出反映了这一点。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其实质不同于东线和中线,完全可破解困扰中华几千年的“胡焕庸线”,对我们发展空间的拘束,为中国开辟战略纵深,拓展新的生存空间!现在启动条件已经成熟。一是我国的发展已进入生产过剩、资本过剩的“双过剩”阶段,资本的去向和产能需要消化疏导,因此经济上已不存在问题;二是我们已是世界老二,西方各种势力对我们的围堵会越来越严重,我们需要战略纵深;三是技术上已没有什么问题能制约工程的可行性,基建狂魔的自信心是我们有勇气和决心;四是蕴藏的巨大效益能凝聚和动员国家和社会各种力量的积极性。只需国家把利益分配机制做好,相信将会在沿途兴起许多新城镇、新的居民定居点、新的大中小型国有、集体、股份制、私有制、个体经营的农场。

最近国际石油价格崩盘式下跌,又为我们创造了难得机遇。天时、地理、人和都已具备,“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该是下决心了!


在草野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2002年建设到2013年11月15日历时11年建成,时至今日通水六年了。

为什么有南水北调东线?

首先中国水资源短缺,北方水更缺!本世纪初,我国缺水情况就非常严重了,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黄淮海流域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其中海河流域包括京津冀所在地,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7。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大中城市多,在中国经济格局中又占有重要地位。4.4亿人,约占全国人口的35%,同样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这其中,有2亿多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华北平原部分地区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一些重大工业建设项目难以投资落产,水的缺少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所以,答案呼之欲出:要节约,也要开源。必须要在加大节水力度、中水回用的同时,从水量相对充沛的长江流域向这一地区调水,这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存在的缘由。

东线工程的面貌和作用

南水北调东线包含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工程,主要有泵站、渠道、水库等。因为要抽引长江水向北输送,其全程设置了13个梯级泵站,总扬程65米,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泵站群——东线泵站群工程。长江水通过江都站、宝应站、淮安站、金湖站、淮阴站……一路提高水位,向北奔流。路途中,通过截污导流工程,外加其它环保治污的方法,有效保证了南水北调干线水质。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就提出了南水北调的设想。直到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才正式拉开序幕。从设想到实现,这几十年,一方面是要反复探讨,论证、规划、设计;另一方面是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能力做足准备。建设时要解决资金、技术、人才等诸多问题:北高南低,跨流域调水,跨工程领域建设。东线输水主干线全长1467km, 在方案制定上,既要考虑到技术上的必要性,又必须考虑在实施当中的可行性,倾听各方意见,兼顾多方利益。

关于工程作用,南水北调,如果你以为仅仅是从南到北引水,那就错了。沿线的工程,不仅要实现输水、更要保证航运,还要兼顾抗旱、排涝、泄洪这些功能。

这其中,生态环境的改善更是一举两得。南水北调东线不仅为沿线居民提供生活用水,还为沿线提供生态用水,这些水不但促进了地下水位抬升,为济南保泉补源,治理了盐碱地,而且还改善了周边动植物生存环境,看到沿线花草树木郁郁葱葱,飞鸟成群鱼游浅底,感受周边环境变化,更加宜居,你就会认识到生态补水的作用还真是不可小觑呢。

工程面对的争论

像所有大型工程一样,南水北调也面对许多争论。

比如,为什么不实施海水淡化而去远远的调长江水?第一,先说说成本,关于这个课题,专家团有过多方面的考察和验证。首先近海污染问题,会增加用水成本;然后是海水淡化工程的成本。第二,再说说生态环境,淡化后的浓盐水容易对周边造成二次污染,处理不好就会形成更多的后续问题。第三,还有水量,目前看来,海水淡化的水量与南水北调的水量相较,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再比如,有人提出南水北调会引入血吸虫,却不知道东线工程中长江水不是简单的通过河道直接北流,而是经过许多蓄水湖泊,一路经过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原有湖泊进行调整,泥沙会沉淀,血吸虫何谈转移到北方?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实现通水六年了,相关的配套工程也即将全部建设完工,从目前看来,它已经发挥了应有的效益,五年调水近31亿方,相当于一个洪泽湖,抗旱排涝近百亿方,生态补水效果明显,它保证了水安全,改善了水环境,为国为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放眼望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依旧源源不断的,静静地向北方输水,以后,还会更好。



海峰的故事


南水北调工程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 工程主要解决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建设时间约需40-50年。建成后将解决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中国长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中国西北地区,从而改变中国南涝北旱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目的是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总投资额5000亿元人民币。此工程的规模和难度都超过三峡工程。其领导机构为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南水北调应合理控制,保证在不影响南方生态的情况下滋补北方,现在中线导致汉江流域出现旱情、洞庭湖等诸湖泊骤减;破坏水循环自然平衡,东线水面也连年降低。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北京段正式通水。2015年7月13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后首次进入加压输水模式。

南水北调中的西线工程,就是将长江的上游通天河和金沙江中的水调到雅砻江中,再从雅砻江和大渡河中向黄河的上游调水,总体布局为:建设四川大渡河、雅砻江支流达曲—贾曲联合自流线路,调水40亿立方米;四川雅砻江阿达—贾曲自流线路,并在雅砻江干流建阿达引水枢纽,调水50亿立方米;通天河—雅砻江—贾曲自流线路,在通天河干流建侧仿引水枢纽,调水80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调水,在丹江口水库东岸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境内的工程渠首开挖干渠,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华北平原中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荥阳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市颐和园团城湖的输水工程。

输水干渠地跨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直辖市。受水区域为沿线的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北京、天津等14座大、中城市。重点解决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沿线十几座大中城市提供生产生活和工农业用水。供水范围内总面积15.5万平方千米,输水干渠总长1277公里,天津输水支线长155公里。

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丹江口水库正常蓄水位达到170米,在此条件下可保证规划调水量。考虑2020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调水到北方地区的同时,保证调出区的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

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

截至2018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累计调水222亿立方米,供水量持续快速增加,优化了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有力支撑了受水区和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扩大规模,向北延伸。规划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并作为调蓄水库,经泵站逐级提水进入东平湖后,分水两路,一路向北穿黄河后自流到天津;另一路向东经新辟的胶东地区输水干线接引黄济青渠道,向胶东地区供水。从长江至东平湖设13个梯级抽水站,总扬程65m。 东线工程从长江引水,有三江营和高港2个引水口门,三江营是主要引水口门。高港在冬春季节长江低潮位时,承担经三阳河向宝应站加力补水任务。 从长江至洪泽湖,由三江营抽引江水,分运东和运西两线,分别利用里运河、三阳河、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江水道送水。 洪泽湖至骆马湖,采用中运河和徐洪河双线输水。新开成子新河和利用二河从洪泽湖引水送入中运河。 骆马湖至南四湖,有三条输水线:中运河~韩庄运河、中运河~不牢河和房亭河。 南四湖内除利用湖西输水外,须在部分湖段开挖深槽,并在二级坝建泵站抽水入上级湖。 南四湖以北至东平湖,利用梁济运河输水至邓楼,建泵站抽水入东平湖新湖区,沿柳长河输水送至八里湾,再由泵站抽水入东平湖老湖区。 穿黄位置选在解山和位山之间,包括南岸输水渠、穿黄枢纽和北岸出口穿位山引黄渠三部分。穿黄隧洞设计流量200m³/s,需在黄河河底以下70m打通一条直径9.3m的倒虹隧洞。 江水过黄河后,接小运河至临清,立交穿过卫运河,经临吴渠在吴桥城北入南运河送水到九宣闸,再由马厂减河送水到天津北大港。 从长江到天津北大港水库输水主干线长约1156km,其中黄河以南646km,穿黄段17km,黄河以北493km。


基建公司高级工程师


南水北调经过的省份(市)有: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天津市和北京市。东线工程可为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净增供水量143.3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东线工程利用的是元朝的运河。目的是缓解苏、皖、鲁、冀、津等五个省、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点解决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个省市,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

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工程区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川、青、甘、宁、蒙、陕、晋等中国西部与北部地区,坝址处海拔高程2900-4000米。


大西崽


只有京城,别的地方浇地都不让用这是实话,


来自农村80后


目的地是北京,其他省份不过是路过借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