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感觉很多高层有噪音问题,是建筑质量不好还是楼上的住户不自觉?

玻璃心38808385


对于是楼层间分户楼板噪音产生因素是多方面的:

建筑质量是问题的根本原因,住户不良居习惯是问题的直接原因。


下面我将和题主一起探讨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

建筑质量

这里的建筑质量并不是指施工质量,而是指我们的设计和建设标准低,建筑物达不到理想的隔声质量要求。

我们国家对于住宅建筑隔声要求有专门的规范《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条文中对允许 噪声等级 以及 隔声标准、减噪设计等 都有明确的规定,目的是控制上层住户在日常生活引起的诸如脚步声,物体坠落声对下层的影响。

对于“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对于“高要求住宅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噪声现场测量值的最低标准是L' nT,w低于75dB。

要满足这个标准,需要什么条件呢?

  • 楼板厚度在12-15cm(噪声值80dB),地面装修采用木地板或3mm以上的弹性橡胶地板等软质材料(噪声改善量大于5dB),

    结构+装修综合指标可低于75dB。

而现实生活中是什么样的呢?

  • 绝大多数住宅楼板厚度低于12cm(噪声值大于80),地面装修五花八门,很多采用地面砖(噪声值改善值小于5)。这也就导致实际隔声性能远远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

除此以外,我们国家对楼板隔声的标准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如:

  • 美国:L' nT,w 要求低于65dB;

  • 英国:L' nT,w 要求低于62dB;

  • 澳大利亚:L' nT,w 要求低于62dB。

不良居家习惯

近年来,楼上噪音扰民的报道屡见报端,甚至还有购买震楼神器反干扰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发生。的确,除了结构和装修本身问题以外,使用的不良习惯也是噪音污染的直接原因,如以下几种:

  1. 穿高跟鞋、皮鞋等硬底鞋在室内走动声

  2. 拖动桌椅板板凳的摩擦声
  3. 大人小孩在室内跳跃跑动声,如疫情期间大家都关在室内无法活动,偶尔会在家锻炼运动一下,有的孩子还会在家跳绳打卡等
  4. 物品掉落在地面上形成的撞击声等

这些都是我们最常碰到的噪声来源,本人也曾有一段时间同样深受其扰。

解决方案

我们既然分析了噪音来源,就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消除和减少噪音影响,给自己一个安静的居家环境。

针对建筑质量,可以分为主动措施和被动措施两方面:

  • 主动措施

国家在设计规范上提高楼板隔声质量标准,比如增加楼板厚度、建造由弹性材料隔开面层的浮筑楼板、推广新型隔声材料等。

  • 被动措施

在装修时地面尽量选择弹性地面材料,利已利人。若上层住户地面为硬质地砖,下层装修时在顶板设置隔声吊顶或增加吸音喷涂材料等。

针对楼上住户不良使用习惯,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处理:

  1. 主动去沟通邻里关系,获得理解;

  2. 在物业的帮助下协调解决;
  3. 报警处理,《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违反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有相关处罚措施;
  4. 若经多方协调无果,也可以相邻权向法院进行起诉。

需注意的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采取类似“震楼神器”这类偏激的方法处理,这样只会激化矛盾,最后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希望以上内容对题主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