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旬陽縣呂河鎮,幾年沒見,農村變化太大了

旬陽縣呂河鎮地處漢江之濱,距縣城7公里,從旬陽太極城出發,沿316國道順漢江而上,約10分鐘車程,就來到了呂河漢江大橋,跨過漢江大橋,過呂河隧道,眼前豁然開朗,山勢陡然變緩,眼見到是寬敞的馬路,路兩邊蓋著漂亮的房子,坐車沿公路走完一圈,我想信在外幾年沒回來過的你,可能是懷疑走錯地方,這是你想像中的家鄉呂河鎮嗎?是不是走錯了地方。沒錯,這就是呂河鎮,你沒有走錯地方,這就是你可愛的家鄉呂河鎮。

我的家鄉旬陽縣呂河鎮,幾年沒見,農村變化太大了


呂河,旬陽三大古鎮之一。數百年來,這個因水而興的碼頭,因水而盛的集鎮,曾是秦楚、巴渝地區商品貿易的中轉地,明清水運鼎盛時期,堪稱黃金水道,也讓呂河渡口有了“西北第一渡”之稱謂。

我的家鄉旬陽縣呂河鎮,幾年沒見,農村變化太大了


說起呂河鎮,在我的記憶裡,在2000年左右農村人的日子過得並不是怎麼好,大部分人家也只是吃的飽,穿的暖。白天地裡幹活,晚上也沒有什麼文化娛樂,就早早休息了。那時候住的大部分是土木結構的房子,只有少部分人家蓋了一層磚混結構的房子,而且還沒有裝修。也是在那個時間,我地大部分農村娃都到了外地打工掙錢,來補貼家裡的日用開支。

我的家鄉旬陽縣呂河鎮,幾年沒見,農村變化太大了


改變呂河鎮現狀是2009年從十天高速從我地修建開始,由來呂河鎮區位優勢明顯。地處旬陽對外開放的窗口和前沿地段。旬平、東呂(湖北竹山縣東埡子——旬陽縣呂河口)縣際公路穿境而過,十天高速旬陽出口位於鎮中心的敖院社區,襄渝、西康鐵路、安旬公路隔江相望。十天高速縣城連接線沿漢江兩岸在旱壩川雙線合一,為呂河的發展帶來了生機。隨著交通的便利,呂河在高速引線兩旁規劃了商貿集地、宜居新區、農科高地,工業園區,為呂河發展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我的家鄉旬陽縣呂河鎮,幾年沒見,農村變化太大了


呂河鎮工業經濟利用十里旱壩川萬畝平地,按照生態化園區化、集約化發展的路子,全力打造旬陽現代生態工業園區,目前已儲備工業用地1000餘畝。引進農產品深加工企業3家,其中拐棗排毒飲品系列產品填補了該類產品的國內空白;建成百畝小微企業創業園,已引進太陽能路燈、農富產品交易等6家企業入駐園區,成為小微企業的聚集地和孵化地。加大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建成年產10萬立方的隆裕高混站,加快磚廠等淘汰產能的搬遷,全力建設新型清潔、綠色環保的產業集群,解決失地農民就業,引領工業的快步發展。

我的家鄉旬陽縣呂河鎮,幾年沒見,農村變化太大了


呂河的農業發展,以煙、畜、果、菜、姜成為農民增收的致富產業,形成了較為穩固的平定河流域烤煙基地、軍匯牧業萬頭生豬養殖基地、冬青千畝獅頭柑基地、豐裕農業園區的溫室大棚、特色苗木、百畝蓮菜生產基地、江森源特色水產基地。全鎮常年種植優質烤煙6500畝,培育百頭以上畜牧養殖大戶105個,年出欄生豬10萬頭以上,特色林果獅頭柑種植面積5000畝,發展溫室大棚300畝,種植無公害化連片蓮菜300畝,其中冬青牌獅頭柑已躋身陝南名果,暢銷縣外,農民也收入翻倍,大多數人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

我的家鄉旬陽縣呂河鎮,幾年沒見,農村變化太大了


呂河鎮現已在新區建成以移民安置區A區和B區兩個千戶移民安置區建設為重點,全面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積極配套教育、體育、衛生等公共事業,努力建成漢水流域的最佳人居區。

我的家鄉旬陽縣呂河鎮,幾年沒見,農村變化太大了


在加快安置區建設進度的同時,重點保證安置區幼兒園、呂河汙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廠等都己完工交付使用。投資幾個億的旬陽第二高中也在呂河建成交付使用,高一學生已進住開始讀書學習。

我的家鄉旬陽縣呂河鎮,幾年沒見,農村變化太大了


總之,現在的呂河鎮變化太大了,農村人都家家住上了樓房,戶戶通通路,家裡的電視、電腦、冰箱、空調等電器都有,相信過不了幾年,呂河的發展會更上一層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