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貴:活著,不單是一種生存狀態,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我們都是這個世界上的迷路者,我們都是按照自己認定的道路尋找方向,也許我們是對的,也許我們錯了,或者有時候對了,有時候錯了。"——餘華《活著》自序

說起餘華,必然繞不開其代表作《活著》,這本小說不僅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全球累計銷量超過千萬冊,而且還榮獲了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

小說講述了一個名叫福貴的主人公,在敗光了祖上基業後,一夜間從富二代淪落為貧農,先後經歷了雙親、妻兒離世的打擊,卻依然堅強地活著,最後與一頭老牛共同度日的故事。

餘華是這樣解釋《活著》的:"生活是一個人對自己經歷的感受,倖存往往是旁觀者對別人經歷的看法。"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家人都死光了,福貴還要繼續活著?"

最高讚的回答是:"好死不如賴活著。"

對於福貴來說,活著不單是一種生存狀態,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福貴:活著,不單是一種生存狀態,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一、富二代與貧農只是無謂的代名詞,而福貴才是自己本身。

福貴出生在地主家庭,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用他自己的話來形容是:

"我爹和我,是遠近聞名的闊老爺和闊少爺,我們走路時鞋子的聲響,都像是銅錢碰來撞去的。"

這樣一個富得流油的家庭,驕縱出了福貴無賴的特性:稱私塾先生為兒子、在親爹面前自稱老子、吃喝嫖賭樣樣精通。

福貴享受著富二代的榮耀。夜夜流連青樓,十天半個月不回家是常態。

想回家時,會在妓院門口花錢僱頂轎子,但並非是自己坐,而是讓妓女返程時乘坐,自己則騎在妓女背上,大搖大擺地走街串巷,甚至會繞道去岳父門前請安,這種請安方式讓岳父避之不及,而他卻樂此不疲。

福貴也許從未想過,這種"孽子"生活會成為昨日之旅。

福貴妄想把賭博當成一門生意,藉此擴大家業,卻不料跌進了對手龍二的陷阱,敗光了家中的房產與田產。走出賭坊的那一刻,福貴卸去了往日的榮耀,怯悻悻地走在清晨的街道上,路過岳父的店鋪時,灌鉛的雙腿再不敢越雷池一步。

福貴:活著,不單是一種生存狀態,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回到家後,福貴鑽進了自己房中,向妻子與母親和盤托出一切。

沒想到祖宅在自己手中易了主,父親為此大病一場。雖然萬般不捨,但父親仍舊告訴福貴,不管是什麼債都得還,賭債也是債。

債務清算完畢,父親的生命也隨之終結。

龍二入住了福貴的祖宅,福貴一家住進了茅草屋。為了生存,福貴向龍二租了五畝地耕種,從此福貴由富二代變成了一個貧農。

從前花天酒地、揮霍無度的生活,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生活所取代。

此時的福貴對龍二沒有怨恨,對目前的生活也沒有抱怨,因為他知道,眼下最重要的是養活一家老小。每天清晨,他都是出現在地裡的第一個人,他希望能用勤來補拙。

福貴不僅明白笨鳥先飛的含義,更懂得笨鳥要多飛的道理。

福貴:活著,不單是一種生存狀態,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令我感到驚訝的是,曾經的富二代居然能快速適應貧農的生活,沒有嬌嗔、沒有不情願,有的僅是勤奮與踏實。

眼前這個粗布麻衣、揮著鐮刀割麥子的男人,他嫻熟的動作,不由使人產生一種錯覺:曾經錦衣華服、傲視一切的福貴也許從未存在過。

在家財萬貫時,當得了敗家子;在一貧如洗後,心甘情願地做一個耕農,肩負起養家的重任。

這樣無縫轉換身份的福貴,在可恨的同時,又平添了幾分可愛。

不論是富二代,還是貧農,在福貴眼中都僅僅是一個代名詞,而他自己才是那個永恆不變的福貴本身。

福貴:活著,不單是一種生存狀態,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二、在生活面前人人平等,沒有誰活得容易。

龍二設下賭局陷阱,一步步地讓福貴深陷其中,最後將福貴的祖宅、祖業收入囊中,搖身一變成為了地主。

享了幾年清福的龍二,不曾想到,自己會被定為資產階級,是剝削農民的地主。不但房產和田產充公,還搭上了自己的生命。

行刑前,龍二向人群喊道:"福貴,我是替你去死。"

事實確實如此,如果福貴不曾敗光祖上產業,那麼他就會一直租營村裡的田地,成為剝削階級中的一員。在推翻地主階級時,毋庸置疑會成為公敵,成為批鬥對象。

那時,在刑場上被射擊五槍,倒在血泊中的人,就不是龍二,而是福貴一家了。

福貴從眾星捧月的闊少爺,淪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不禁令人唏噓,但這種不幸,恰恰變成了福貴一家的大幸。

不禁讓人想到老子的一句話:"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福貴:活著,不單是一種生存狀態,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福貴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的時候,結識了春生與老全。

老全是一名老兵,曾經見證了無數逃兵的下場:要麼被槍斃,要麼在逃跑途中又被別的隊伍抓去。因此放棄了逃跑的念頭,下定決心要好好活著。

那時春生只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娃娃兵,三人成了朋友。

在槍炮無眼的戰場上,活著是一種希冀。老全最終死在了戰場上,而春生為了能吃上一口大餅,冒著生命危險跑出了坑道,再也沒有了消息。

直到福貴去醫院認領兒子的屍體時,才見到了已經當上縣長的春生。

好巧不巧的是,春生老婆生產時大出血,福貴的兒子就是那名獻血的學生,醫生為了救這個縣長夫人,沒有顧及福貴兒子的承受力,直到學生斷氣,才停止了抽血。

春生妻兒平安,福貴的兒子卻死了。

福貴:活著,不單是一種生存狀態,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幾年後,福貴與春生在城裡相遇,那時的春生不再是受人尊敬的縣長,而是成了反動的典型,遊街的階下囚。春生當街被毆打的情形,讓福貴目瞪口呆。

某天夜裡,福貴被急促的敲門聲吵醒,打開門一看,鼻青臉腫的春生站在門外。春生因為不堪折磨,特地來向福貴訣別,但在福貴的勸說下,春生答應會繼續活下去。

"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

一個月後,春生上吊了。

不管是地主龍二、縣長春生,還是老兵老全,抑或農民福貴,雖然在身份地位上差距懸殊,但在生活面前卻人人平等,他們每個人的命運中都沒有容易二字。

福貴:活著,不單是一種生存狀態,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三、接受命運的安排,但絕不屈從,責任是福貴身上的閃光點。

讀罷全書,對福貴那跌宕起伏的人生感慨萬千。

年輕時,他曾是十里八鄉有名的闊少爺,吃喝嫖賭樣樣精通。卻因為在賭桌上無度的揮霍,敗光了家產,變成了一貧如洗的農民,與母親、妻女住在茅草屋中,靠著租來的五畝地勉強維持生計。

成為貧農後,福貴並沒有自怨自艾,畏縮不前,而是擔起了一個男人該有的責任。每天都是田間出活的第一個人,辛勞地耕種每一寸土地,成為了家中真正的頂樑柱。

福貴對這段生活做出了評價:

"說起來日子過得又苦又累,我心裡反倒踏實了。我想著我們徐家也算有隻小雞了,照我這麼幹下去,小雞就會變成鵝,徐家總有一天會重新發起來的。"

福貴:活著,不單是一種生存狀態,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就在福貴一家的生活步入正軌時,母親卻生病了,為了請大夫,福貴不得不前往城裡。

可這一段路,一走就是兩年。

半路上,福貴遇上了國民黨軍隊,被抓去當了壯丁。他也曾想過逃跑,但看到逃兵的下場後,福貴放棄了這個念頭,跟著部隊一路北上。

在戰場上,想要存活下來的想法是奢侈的,朋友老全死在槍炮下,春生也不知所蹤。福貴一想到自己也難逃一死,便覺得傷心,他不是因為怕死,而是擔心直到死,母親都不知道他身處何地。

遇到解放軍後,福貴歸家的願望得以實現。

也許是戰火無情、也許是朋友離世、也許是屍橫片野的情景,福貴對生命有了更多的敬畏,暗下決心要好好活著。

可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痛苦的事情一件件的接踵而至,福貴在大喜大悲中度過了後半生。

兒子有慶擅長跑步,不僅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在高年級中也無出其右,福貴引以為傲。

但這種自豪沒過多久就變成了悲慼。福貴唯一的兒子死了,死在醫院的獻血室中。福貴怕臥病在床的妻子受不了打擊,便選擇了獨自承受,每天夜裡偷偷跑到兒子墳前哭泣。

往者已逝,生活還要繼續。

福貴:活著,不單是一種生存狀態,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福貴從悲痛中走出來是因為女兒鳳霞大婚。鳳霞小時候得了一場大病,因為沒錢治療,成了啞巴,到了適婚的年齡,卻沒有人上門提親。夫妻二人生怕自己死後,女兒會孤苦無依,便四處託人介紹。

一次次失敗過後,鳳霞終於嫁人了,沒多久便懷孕了。

不僅女兒後半生有了著落,家裡也將迎來一個新生命,對福貴兩口子來說,無疑是喜上加喜。

但不料生產當天,鳳霞因為大出血,死在了手術臺上。

受不了子女相繼離世的打擊,沒多久,福貴的妻子也死了。死之前對福貴交代:

"你還得好好活下去,還有苦根和二喜,二喜其實也是自己的兒子了,苦根長大了會和有慶一樣對你好,會孝順你的。"

至此,六口之家僅剩福貴、女婿二喜和外孫苦根。

福貴:活著,不單是一種生存狀態,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苦根四歲那年,父親二喜死了,死於工地意外。苦根便跟著姥爺住在鄉下,爺孫二人相依為命。

"從前熱熱鬧鬧的一家人,到現在只剩下一老一小,我心裡苦的連嘆息也沒有了。可看看苦根,我又寬慰了,先前是沒有這孩子的,有了他比什麼都強,香火還會往下傳,這日子還得好好過下去。"

此時的福貴已經是個老頭子了,面對家中接二連三的慘劇,這個老人撐住了,因為他知道,自己還有養育外孫的責任。

福貴下地幹活時,都會帶著苦根,一方面便於照顧,一方面要教會他幹活。

這天苦根生病了,但地裡的活不能停,無奈之下,福貴只能讓苦根在家休息,自己下地幹活。

福貴給苦根炒了盆豆子,讓他坐在床上吃,自己便出門了。

不料這一別就是陰陽兩隔。福貴回到家後,眼前的一幕令他呆住了,苦根死了,吃豆子撐死的。

福貴欲哭無淚,至親相繼離世,他成了孤家寡人。

福貴:活著,不單是一種生存狀態,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福貴的一生就像坐過山車,經歷著人生的起起落落。他雖然接受了命運的安排,但卻從未向命運屈服,堅毅地承受著生活給予的一切。

因為他懂得,活著不僅是一種生存狀態,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就像羅曼羅蘭說的那樣: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因此,面對生活唯一的態度就是:用力地活著。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