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农机融资租赁模式用于设施小型装备高效示范推广的探索

背景


近年来,设施农业产业不断向着机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其自身特点,尤其是设施农业装备更加特殊,其小型化、便携式、高频性、周年性等特点对设备的运行维护提出更加细致的要求,例如设施装备护理周期间隔比大田机械短, 电动喷药机超过2 个月不充电就会引起电池过放而无法正常使用; 大田机械的服务作业市场现状也说明了和设施机具存在显著不同。开展农机租赁是农业发展非常迫切的一项事业, 其合理性以及市场潜力都得到了肯定。总体来说,农机租赁减少了农机、财力的占用, 为农户和涉农企业低成本筹措资本和采购新设备提供方便,提高了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资金利用率, 为更有效地配置农机资源提供新思路。因此,农机租赁是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途径。但如何开展农机租赁业务, 加速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尤其是如何加速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和装备化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借助互联网+ 农机租赁模式,在“加速”二字上做文章,借助金融投资来整体运作,其市场发展的规模值得期待。


互联网+农机融资租赁模式


现行的农机补贴实行“ 全额购机” 定额补贴政策, 不适合规模化的设施小型装备推广。另外,选择银行贷款来批量采购设施小型装备,会面临银行贷款审批时间长、手续多、有效抵押品很难办理、还贷周期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匹配等问题,结果是温室种植合作社难以获得贷款,或无法承受资金成本和还贷压力。对比上述2种模式, 兼具融资、融物功能的农机租赁非常适合农户,尤其适合温室种植户和种植合作社,将“花小钱办大事”变成现实,再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加速成本回收,非常适合设施小型装备的推广应用。互联网+农机融资租赁模式能够把农科院所的研发和装备推广后的维护工作结合在一起(图1)。


互联网+ 农机融资租赁模式用于设施小型装备高效示范推广的探索

图 1 推广系统流程


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农机推广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采购资金的来源和装备的后期维护。解决这2个难题后,温室小型装备就会从“烫手山药”变成“金蛋蛋”。


资金的来源


将温室小型农机装备作为有效抵押品,可以促使租赁业务手续相对简便,对种植合作社的信用要求、首付比例、融资额度、抵押物、申请手续、手续费用等方面“门槛”有所降低。租赁的还款方式灵活,尽量做到还款周期与农业生产周期相对匹配,努力做到补贴资金兑现、秋收等关键点进行费用处理,现金流充裕时段归还本金,大大减轻了农户、合作社的还款压力。


装备的后期维护


采用谁受益谁维护的方式,小型装备的所有者可以通过手机APP收取租赁费用,自己维护;所有者也可以向合作社统一收取租金,统一维护。租赁方可通过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手机APP,上传身份证、土地承办证、农村房屋产权证等资料后,软件平台会审核申请人的资料,申请人在获得资格后,便可以在软件平台上进行农机租赁。


融资模式


单纯的农科院所和合作社做不到设施小型装备高效示范推广的规模化,而融资是下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温室装备推广而言,融资的目的是重新构建装备产权的平台,邀请第三方来投资生产,农科院所和合作社配合完成。通过市场化的公司主体首先对农科院所的熟化小型装备进行评估,通过审核投资人的资金后,就可以大批购买合作社选定的设备,并将它出租。种植户根据需要随时选定空闲的装备并有偿使用,费用可根据装备受欢迎程度上下浮动,这样可以调节装备的使用频率。这种模式具有融资、融物双重职能,对于温室小型农机推广来说,租赁方式可以克服目前规模化推广难题,加速其推广进程。还可以将农科院所解放出来,并使得科研成果被市场快速接纳,通过天使投资人加速推进成果规模化应用。


实践探索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GPS黑匣子”用来梳理租赁推广系统的利益关系。装备的供方可以通过手机APP定位远程开关机器,并查看装备的作业状态、用户对装备的评分情况、机器的分布情况等,使公司实体可以在线把控租赁农机小型装备的实际现状,对投资人宏观统计分析也有帮助,也有利于农科院所争取到下一轮的投资。农科院所不仅凭借科技成果造福农业,并获得知识产权收益,而且对进一步的研发起到推动作用。以上分析说明该系统是可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