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人文主义未来的3个趋势,产生的2个新宗教

本文字数7760,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未来简史》。


本书作者是尤瓦尔·赫拉利,1976年出生,是一位年轻的以色列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


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更重要的,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 “神人”。


未来,人类将面临着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这三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


《未来简史》:人文主义未来的3个趋势,产生的2个新宗教


01、人文主义力量


推动社会变革的不是我们对真实现实的认识,而是我们头脑中虚构的现实,也就是宗教的力量,而人文主义就是现代世界的宗教。


这本书大部分内容都是在说历史,为什么呢?作者说了,如果想要了解未来,必须先要了解历史。而且历史的最大作用,不是为了相信历史是必然的,而是应该从里面找到规律摆脱历史的枷锁,让人更自由。


作者在书中的开始,就提出我们人类古往今来面临的三大问题,饥荒、瘟疫和战争,这些都是一旦爆发就让一个国家的人口死亡百分之几甚至百分之几十的灾难。


而现在因为我们的科技、经济和政治的进步,这三大问题基本都已经被控制。有极极少数的人死于战争(5%),2010年,死于饥荒和营养不良的人一共才100万。


而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从智人向神人演化了,为此要干的这三件事是追求获得永生、追求幸福和直接成神。这是预言。


有些事情和观念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如果你有点历史眼光,能够从更大的尺度去看,就会发现它以前并不是这样,那么将来也未必还是这样。


比如,人是第一宝贵的。这个观念几乎无可辩驳,不管哪派的人,都没有质疑过,这句话基本算是人文主义的基础。而事实是至少过去不是这样的。


《未来简史》:人文主义未来的3个趋势,产生的2个新宗教


1、泛灵论


采集狩猎时代的人都是“泛灵论者”,就是认为万物有灵,动物和人类一样,没什么不同,采集狩猎者并不认为人是第一可宝贵的。


农业革命以后,人把很多动物给驯养了,平等关系也就没有了。那么泛灵论就不能再满足时代的需要,人类需要新的理论,这才产生了有神论。


人只要直接和神交流、对神负责就可以了,神就会安排好风调雨顺,安排动物为人所用。基督教就是农业革命的产物,所以农业社会的人认为神是第一可宝贵的,人是第二可宝贵的,位列其他所有动物之首。


2、进化论


当进化论出现后,基督教这套说法就崩溃了。现代人力量强大,可以直接对动物和自然界为所欲为,根本不需要神的庇护。


那么人就需要一个更新的理论,来说明为什么人就比其他动物高级。在原始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这几百万年中,尽管单个人的智力水平的确高于其他动物,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地位是很低的,根本谈不上什么“最可宝贵”。


3、意识


而让人类强于动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意识”。意识是一种主观体验。会让我们感到愤怒,感到快乐,感到恐惧。但现在生物学家对人脑的信号传递和决策系统了解得越多,就越认为我们根本不需要意识。


不论是过往的记忆还是新的外部刺激,对大脑来说无非就是一些电信号和化学反应。我们看到危险靠近,视觉信号传递给大脑,大脑做出一系列的反应,避免危险,而这整个过程跟计算机根本没区别。


截止到2016年,生物学家解释不了意识。事实上科学家能给的最好答案是人根本不需要意识。想要了解人脑的决策过程,预测人的行为,只要通过神经信号传递解释就足够了,我们完全可以把人就当成一台计算机。意识,只不过是这台计算机的一个额外的副产品,也可以说是“精神污染”。


但总的来说,我们必须承认人是有意识的,而且很重要。当然,动物也是有意识的。科学家现在有足够多的证据,表明所有的哺乳动物和鸟类,包括一部分爬行动物和鱼类,都是有感情的。所以“人有意识”,也不能被当成“人是最可宝贵的”的理论依据。


《未来简史》:人文主义未来的3个趋势,产生的2个新宗教


4、互联主观


人类真正厉害的,能让人群实现大规模的灵活合作的,不是意识,也不是个人想象出来的主观现实,而是所谓的“互联主观” ,人幻想出来的虚构的东西,而且还能让人人都相信。


比如,选举投票日有什么意义?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父母,朋友,兄弟姐妹觉得有意义;

比如,金钱并没有客观价值,1美元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拿来穿。但只要有几十亿人都相信它的价值,你就可以拿它来买吃的、买喝的、买穿的。这个意义就是一种联合想象。


比动物强就强在人能通过某种假想出来的意义,把众多的人给高效地组织起来。单个人的力量很有限,集体合作才是关键。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只要配合得当,就能轻易打败没有组织的哪怕数量庞大的队伍。


联合想象会不停地发生改变。可能信过上帝,但过一段时间人们又不信了。


所以,历史学家最关心的,就是在每一个时期,人们共同想象、虚构出来的故事是什么。而且,我们不但有更强的联合想象,还要用这个虚构的意义去改造世界,甚至改造自己。


作者指出,很多重要的东西都是虚构的。真正有权势的人类组织根本不在乎真相如何,他们在乎的是把虚构出来的信仰强加给每个人,并且利用这个信仰去改变真实的世界。宗教更是这样。


02、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


人文主义就是现代世界的宗教。科学和人文主义有一个交易,使得我们现在对人文主义的信念越来越强,且要根据这个信念去改造世界和自己。虚构的强大力量,不在于它距离真实有多近,而在于它能把更多的人有效地组织在一起,促进这些人的合作。


并不是只有相信超自然现象或者神,才算宗教,其实很多东西都可以被称为“宗教”。书中给了“宗教”定义:


第一,它有一套号称不是人发明的,而且不能被人改变的道德法规,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第二,它给人们一个许诺:只要你遵从这套法规,就会有什么什么好处;第三,它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设想的社会秩序。


宗教给人提供的道德指引:


1.伦理判断,例如,“人命神圣”。

2.事实声明,例如,“人命始于受孕那一刻”。

3.伦理判断与事实声明相结合,给出具体的指示,例如,“就算受孕才一天,也不得堕胎”。


宗教不但能把大量的人组织起来,而且还能给人们提供道德判断的指引,以前科学一直在帮助宗教扩大力量,但是就像刚才说的第二步,从此刻开始,科学开始要敲打宗教了。说到宗教,当前最大的宗教不是别的,正是人文主义。


《未来简史》:人文主义未来的3个趋势,产生的2个新宗教


什么是人文主义呢?西方国家的主流思想自由主义,就是人文主义的一个最大分支。人类放弃“神”赋予我们生活的意义,去交换科学的力量。


一个中世纪的古人因为信仰上帝,他的生活充满意义,认为任何事情都是上帝给安排好的,哪怕再坏的事情最后也一定会有个圆满的结局。上帝会罩着我。那么作为一个交易,这位古人就必须听从宗教的指引,自己没有多大自由。


而在现代世界我们有了科学的力量,不用按上帝的安排走了,作为代价就是上帝也不给我们生活的意义了。但我们可以自己给生活找意义。


一个是追求经济增长。我们爱说中国人最信奉经济增长,什么问题都想用经济增长解决,而作者说所有国家都是如此。经济增长,把蛋糕做大,你就可以解决各种问题,甚至包括一些道德问题。


作者说,人类在“上帝已死”这个时代真正的应对策略,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倡导我们崇拜人性,用人性取代过去宗教里神的位置,用人的体验,给外部世界制造意义。


也就是说,你应该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过去是上帝说了算,现在是你的内心说了算:你感觉好,就是好的;你感觉坏,就是坏的。


要想在这个人文主义的时代做个有道德的人,就千万别伤害别人的感情。人文主义者可不是想当就能当的,你必须在实践中努力学习,才能做个真正有道德的人。作者提出,对人文主义来说,有这样一个公式:知识 = 体验× 敏感度。


敏感性又是什么?敏感性包括两方面:第一,注意到自己的知觉、情绪和想法;第二,允许这些知觉、情绪和想法影响自己。


当然,并不是略有风吹草动就反应激烈,重点是要对新的体验持开放态度,允许新的体验改变自己的观点、行为甚至个性。


体验和敏感性会形成一个互相加强的无限循环。没有敏感性,就无法体验任何事物;不体验各种事物,就无法培养敏感性。


敏感性并不是能够靠读书或听演讲来培养的抽象能力,而是一个实践技巧,必须在实践中慢慢成熟。逐渐就会分辨对错,成为更有智慧的人,这就是人生的旅程。” 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我们干什么事情都是在追求体验。


《未来简史》:人文主义未来的3个趋势,产生的2个新宗教


人文主义的三个派系:


1、“正统”的人文主义


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自由主义,也就是现在欧美发达国家的主要意识形态。自由主义者认为不管是谁,每个人的内心体验都是重要的,都会让世界变得更丰富多彩,所以应该赋予所有人自由表达的权利。


2、社会主义的人文主义


认为自由主义者太过强调个人的感情,尤其是太过强调每个人自己的感情。


3、进化人文主义


认为“所有人的情感都重要”根本就不对,有些人就是比另一些人强,我们应该让那些优秀的脱颖而出。如果你所谓的“优秀”是按人种分类的,那你就是纳粹。


这三派的交战,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最后结果是自由主义者胜出。现在的世界,是自由主义的天下。


《未来简史》:人文主义未来的3个趋势,产生的2个新宗教


自由主义的主张:


在政治上,自由主义者认为应该听从选民的意见,选民们则要发掘自己内心的声音,你喜欢谁就选谁。


在经济上,搞自由市场,把决定权交给消费者,消费者永远是对的。


在道德上,你觉得你感觉好,而且不伤害其他人的感情,你就可以做。


在教育上,老师不再强调教科书的标准答案,而要启发学生你自己怎么想?


在艺术上,我们应该相信每个人自己的眼睛,你认为它美,它就是美的。


自由主义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在作者看来,自由主义阵营能最后胜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技术进步。


03、人文主义危机


在作者看来,自由主义的本质缺陷,需要一个新故事。每个人的体验可能不同,但是每个人的体验都有同样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咱俩是平等的。选举的时候我手里有一票,你也只能有一票。


作者说,自由主义重视每个人的体验,基于三个假设,但自由主义的危机就是不用等到未来,科学已经有了足够多的证据,证明三个假设都是错的。


三个假设:


1、不可分割的自我


我能发现内心深处真实的自我,我要倾听这个自我的声音。科学家表明,我们大脑中并不是只有一个声音,我们的每种情绪都是一个声音,这些声音在大脑里不断争论。


举个例子:


人脑有两个半球。左半球负责右边的身体,包括眼睛和手,右半球负责左边。左半球有语言功能,侧重于逻辑;右半球侧重于形象思维。这两个半球之间通过一根很厚的神经管连接,可以直接交流。但有些医生为了治疗严重的癫痫病患者,会把他们的这根神经管给切开,让左右脑不能直接对话。这就给了科学家研究大脑的绝佳机会。

研究者问小男孩一个问题:你长大想干什么?小男孩回答说,我想当个制图员。然后研究者把一张纸条,给这个小男孩的左眼看,把右眼挡住,这样他的左脑不知道这张纸条上写了什么,而右脑看到了。

纸条上写的是:“你长大想干什么?” 右脑不能说话,但研究者给小男孩提供了写有各种字母的拼图块。只见这个小男孩的左手立即开动,很快就在桌面上拼出了一个单词——赛车手。


作者还提到另一种分割自我的方法:“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简单说,就是叙事自我评估一段经历的时候,对这段经历的长短没有感觉,只在乎这段经历中感受最强烈的部分和结尾的部分。这叫做“峰值-结尾规则”。


比如,医生给病人做直肠镜检查,医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临近结尾的时候尽可能给病人一个好的体验。这样虽然过程可能更长了,而且最疼的时候还是那么疼,但是病人过后对这个的评价会好得多。是病人的叙事自我给出的评价。可是体验自我显然并不喜欢更长的手术。


我们平时的自我认同,大约就是这个“叙事自我”。叙事自我一直都在讲故事。同样是挨饿,如果叙事自我说这是为了下午的体检,我们就觉得没什么;如果叙事自我说这是为了斋月,我们就觉得比较艰苦;如果叙事自我说这是因为没钱买饭了,我们就会觉得很悲惨。


有时候叙事自我不得不讲一个不真实的故事,来让我们感觉自己生活得很有意义,或者至少觉得生活是逻辑自洽的。


《未来简史》:人文主义未来的3个趋势,产生的2个新宗教


2、真实的自我


这个真实的自我,是完全自由的,也就是说,自由意志。


举个例子:


比如,老鼠。老鼠想去哪就去哪。科学家在老鼠大脑中插入三个电极,然后就可以遥控指挥,让它直行、爬梯子、绕着垃圾堆转圈,怎么都行,跟遥控玩具机器人一样。

科学家控制的其实是老鼠的意愿。遥控器指向哪里,老鼠并不是被迫走向那里,老鼠是“想要”走向那里。你看到的是老鼠被遥控了,而老鼠自己的感觉是想去哪去哪,非常快乐。那老鼠还有什么自由意志呢?


人跟老鼠没有本质区别。以色列科学家在抑郁症患者大脑中植入一个芯片,就可以让患者快乐起来。有一次患者说怎么我这几天反而更抑郁了?


科学家打开他的大脑一看原来是芯片没电了。人的意识就是各种想法、感觉和欲望的集合,每时每刻都有各种欲望在我们的大脑中升起又消灭。


因此,我们根本控制不了自由意志。


3、了解自我


也许我在做选择的时候经常犯错误,导致反过来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但是让别人替我做决定的话肯定只会更差。但是作者说,从现在开始,自由主义者说的这一条也错了。


过去,科学因为证明了上帝不靠谱,给了以人为本的自由主义发展的机会。现在,科学又给了自由主义“会心一击”。


因为,计算机算法就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为了你自己的利益,你,我,我们大家,都应该让算法替我们做决定。至此,自由主义的三个假设全被颠覆。


《未来简史》:人文主义未来的3个趋势,产生的2个新宗教


未来三个趋势:


1、“无用的人”


在工业化国家,人力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大工厂时代每一个工人都是特别有用的,战场上每多一个士兵就能多一分胜算。为什么要给妇女投票权?因为当时的经济生产很需要妇女。重视每一个人,不仅仅是一种高大上的理念,而且也是因为那时候的经济和军事需要每一个人。但现在的趋势是人工没有那么重要。


比如,现代战争越来越依靠高科技。将来只需要很少的士兵加上后方几个专家就能打仗,大部分武装力量是无人机和机器人。在这种战争中人反而可能是个累赘。


过去机器取代一些人的工作,而人总能发明新的工作,但作者说,这可不是自然定律,现在的趋势就是机器的智能就是越来越比人更适合工作。


比如,机器可以做股市的高频交易,人类交易员做不到那么快的反应速度,而且现在已经广泛使用机器了。


2、没有自主的人


我们总不能说人活着就一点价值都没有。我们搞人工智能的初衷不是为了取代人,而是为人服务。就算很多人无用了,至少还会有一些人,哪怕在人工智能的眼中,他们也是有价值的。


但作者说,这些可能比较高级的人作为一个整体也许有价值,但是他们作为个体可能还是没有价值,因为他们也许会放弃决策权。


比如,微软正在研发一个叫做 Cortana 的人工智能助手。我们把自己的各种个人信息、计算机里的所有文档都告诉它,它就可以给你提各种建议。


作者预测,未来我们会越来越依赖于这种助手。


3、神人


也许有一种人,不受算法控制,而是控制算法。也许世界上总有些精英是一直都有用,一直都重要的。算法不能理解这些精英,也不知道他们有什么需求。


这些人才是世界的主人,是站在算法系统背后做最重要决策的人。普通人听算法的,算法听他们的。但他们可能不是“智人”,而是神人,利用生物技术主动升级了的人。


二十世纪的医疗技术以治病为主要目的,二十一世纪的医疗技术可能以给人升级为主要目的。但绝对不是所有人都能升级,只有极少数富人能花得起这个费用。也只有极少数人,系统认为给你升级是值得的。到那时候又该怎么办?


自由主义的基本论点是所有人的体验是平等的。可是你想如果神人出现,智人根本看不懂神人的生活,神人也对智人的生活不屑一顾,到时候将无法产生平等。


所以,科学实验的判断,再加上这三个实践的趋势,自由主义大势已去。二十一世纪正在酝酿新的宗教。作者说,目前能看到的新宗教有两个:一个叫“技术人文主义”,一个叫“数据教”。


两个新的宗教:


1、“技术人文主义”


技术人文主义其实就是前面说过的进化人文主义的一个新版本,虽然还叫“人文主义”,也认为人的体验是最宝贵的,但他们关注的,可是“神人”的体验,也许就是智人所无法体会的一种体验。人的体验能升级,但是也能降级。


比如,我们现在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原始人有非常敏锐的嗅觉,他们甚至能闻出来恐惧的味道。当人恐惧的时候,身体会散发某种化学物质。

这个能力现在已经退化了,因为跟多人相处的时候这个能力没用。古人很可能比我们有更高的注意力,走到陌生环境能迅速识别各种细节,这个能力现在大多数人也没有了。我们的智力是升级了,但是这些另外的感知能力实际上降级了。


2、数据教


数据主义既非自由主义,亦非人文主义。但要特别强调一点:数据主义并不反对人文主义。数据主义对人类的体验并没有什么恶意,只是并不认为体验在本质上有何价值。


世间一切学科,不管是科学、文学、音乐还是经济学,背后都是数学模式。从数学角度,我们可以把一个人、一个动物、一个公司或者一个国家,都想象成一个数据处理系统。


比如,生物体无非就是各种算法的集合,经济学无非就是把参与各方的欲望和能力数据搜集在一起,然后做个决策。


传统上,人试图理解这些数据,也就是从数据中获得知识,再从知识中获得智慧。


但现代数据主义者们认为,有些东西的数据太过复杂,你理解不了也不用去理解数据。你只要让算法去直接处理这些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发现规律拿来就用就行了。


比如,把每个人都想象成一个处理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信息交流,那么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一个数据处理系统。一切都是数据处理。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一切问题当成算法问题。那么我们只要建立一个连接所有数据的“万物互联”的网络,这个网络和它包含的各种算法,就比任何一个人都更了解这个人,能够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替我们做出各种决定。


宗教得有价值观,数据主义的价值观就是信息要流动。过去我们说“言论自由”,这是“人”的权利,而将来我们会说“信息自由”,这不是人权,而是信息自己的权利。


数据主义者认为哪怕是这个信息的生产者,也不能拥有和控制这个信息,信息自己想要让更多的人看到它。宗教得有戒律。


作者指出,数据主义的戒律有两个:


第一,要跟尽可能多的媒体和信息连接,不断生产和消化信息,最大化自己的信息流;


第二,要把更多的东西跟万物之网相连,哪怕是有些东西自己不愿意联网,也要设法让它连上网。


数据主义对人的体验有什么看法呢?那就是必须是上网分享了的体验,才有价值。你应该把你的体验记录下来,上传而且分享。


在数据主义者眼中,你的经历哪怕再惊心动魄,如果万物之网不知道,那就没有价值。分享体验,完善万物之网这个人类知识的总和,才是你的体验的价值所在。


宗教得有许诺。数据主义的许诺就是如果允许信息自由流动,让万物之网越来越完善,它就能造福每一个人。就算这个万物之网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它也已经有了巨大的价值,数据教也已经可以合理存在了。


最后的话:


今天就分享这么多,字数稍微有点多,但是书中的精华内容确实很多,不足之处,请多包涵。


《未来简史》:人文主义未来的3个趋势,产生的2个新宗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