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一"宝","熟地"养生


古镇一

“乌鸡"是瓷都德化县的一张特产名片。而在永春县,也有一个与"乌鸡"同义的"黑鸡"名牌产品,实际上与“鸡”并无关联。之所以取此名号,乃缘于该品牌拥有者颜志培先生引以为豪的乳名——"黑鸡"。


古镇一

制作熟地对于空气、水源、太阳三者是非常挑剔的,附近不能有公路、工厂、养殖场,以免粉尘、空气污染。为此,颜先生不辞劳顿,足迹涉及周围诸多乡镇,可谓踏破铁鞋,于前两年选定岵山镇茂霞村一座僻静的庭院作为熬制熟地的生产基地。

古镇一

据《永春县志》记载,早在北宋初年,永春民间就将老醋、久熟地、久六味视为"三宝"。如今在永春城乡制作熟地的人家依然不在少数。相比较做了几十年熟地的前辈,颜先生作为后来者,拜师学艺,博取众长,尝试走出一条以质取胜、卫生环保、工贸结合的传统名优土特产发展新路。

走进这处“养在深闺”的庭院,依山而建,隐匿于荔枝园里,犹如北宋词人秦观的《行香子·树绕村庄》所描述的意境:“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古镇一

园内有一口硕大的池塘,蓄着山上流下来的清澈泉水。再往里就是一座红瓦白墙的三层楼房,边上还有一座单层的护厝。前有池塘,后有靠山,俨然就是一个僻静幽雅的山庄。于省道307线的岵山路段拐向通往仙夹镇的县道,于途中找寻茂霞村的指示牌,沿着通向该村部的小道径直走到山脚下,即可见这个冠名为“黑鸡”的熟地文化园。

古镇一

熟地又名熟地黄或伏地,是一种上好的中药材,具有补血滋阴功效。不仅《珍珠囊》、《医学启源》、《本草纲目》等医药典籍均记载熟地疗效,而且在那些被公认为滋养补品的各种汤料中,都少不了熟地的身影及其滋味。

制作熟地的辅材必须是红粬酒。为了保证所熬制的熟地品质,颜先生甚至把酿制红酒的技术也学到手。每年七月,他就开始酿制红酒。

古镇一

楼房后面"一"字排开五个灶台,燃烧着柴火,红色火舌不时吐出灶门。陶罐里熬着地黄,需要定时揭开罐盖,手持竹制锅铲不时地搅动,以免熟地粘连锅底而烧糊。每当罐盖揭开的一刹那,随着一股白色烟雾的升腾,那种融合着红酒和熟地的醉人香味顿时弥漫于作坊的每一寸空间,加上徐徐飘来的《琵琶语》琴声,让亲临者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古镇一

熬制熟地有诸多工序:先把生地黄清洗干净,去表皮和头尾,蒸熟后晾干,再浸泡于红酒缸里,然后置于土瓮中用柴火熬制。整个过程需要九熬九晒,历时半年方成九制熟地成品。

陶土烧制的瓮,以及笊篱、竹瓢等熬制熟地的器皿和工具都是很环保的,不接触任何金属物质。

灶台后的小烟囱冒出夹杂着火星的灰烟,连同陶砵里升腾起来的热气,让颜先生忍不住眯上眼睛,但是依旧保持着当过健身教练的英俊身姿。

古镇一

山庄里座落一栋三层楼房,楼前有三百平方米的"门口埕",正好作为晾嗮熟地的场所。

宽大的门口埕,一排排木架上支起一个个圆形的大竹筛,以方阵队列展开,横竖都有十来行(列)。

古镇一

颜先生所制作的熟地,如黑鸡一样从头到脚黑到底。冬日午后的阳光暖暖斜照在数十个竹匾上的熟地,显得黝黑发亮,油润柔软,正是业内行家所称的“黑如漆、光如油、甘如饴”那样一种质地。

熟地又名熟地黄或伏地,是一种上好的中药材,具有补血滋阴功效。制作熟地的副产品——六味地黄丸,除了人们熟知的补肾功效之外,还可滋阴降炎、养阴明目,民间称之为滋阴补肾第一方。

颜先生所制作的熟地不仅走向北京、内蒙、新疆等地,而且远销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