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海拔越高离太阳越近,为什么反而越冷?

手机用户54581507596


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大约是1.5亿公里,即使你从海平面跑到了珠穆朗玛峰的顶端,也只不过离太阳近了8公里,还不到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的千万分之一,所以这点距离对地球上温度的变化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况且你要知道对于北半球来说,冬天地球处于近日点离太阳大约是1.47亿公里,夏天地球还在远日点离太阳距离1.52亿公里,两者相差500万公里。也就是说夏天比冬天离太阳还远500万公里,反而夏天更热冬天更冷。

至于为什么海拔越高温度就越低,那是跟大气的浓度有关。我们都知道由于重力作用,海拔越高大气就越稀薄,海拔5500m处的大气压只有海平面的一半。

我们平时所处环境的气温,主要来自于大气对热辐射中长波辐射的吸收。白天太阳光照到地面上有18%的热辐射被大气吸收直接使大气温度升高;50%被地表上的岩体和水体给吸收了,岩体和水体温度升高后同时也会对大气有加热的作用,其余32%反弹回了宇宙。由此可见,大气温度来自于空气吸收阳光热辐射和地面的热传导两部分,其中地面加热占了大部分。

海拔高的地方,由于空气稀薄,无论是对太阳光的长波辐射的吸收还是对地面的热量吸收能力都较差,因此温度也低。而到了晚上,大气就好比棉被一样有保温作用。低海拔地区大气压力高,好比在地面上盖了一条厚棉保温能力好,热量散失得慢,温度就更高;而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好比盖了一条薄棉被,保温能力差,热量散失得更快,温度也就降低地更快。


熊猫爱飞行


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1.5亿公里,就算从海平面爬到珠穆朗玛峰的顶端,离太阳近了 连0.0001%都不到,所以这点距离对温度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之所以海拔越高温度就越低,主要原因在于大气压力。

在热力学中,温度反应的是大量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的大小,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其温度就越 高,反之温度越低。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海拔越高相同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气体分子就越少,空 气中的分子具有更多的运动空间,这使得它们之间相互碰撞的频率就越低,分子热运动就越不 剧烈,于是平均温度就较低。

在海拔12km~55km的平流 层内,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又再次上升,这是因为平流层尤其平流层的上部富含臭氧,臭氧有 一大特点就是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臭氧也因此而被加热。 海拔再往上到了中间层,也就是从平流层海拔55km~80km的这一段大气,又出现了温度随 着海拔升高而降低的现象。这主要因为中间层臭氧含量极少,不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太 阳的短波辐射又大部分被上层大气所吸收所导致的。 再往上就到了热层,在热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因为这里的大气分子是因为吸收 了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而被加热的。而且热层增温程度与太阳活动程度关系密切。

热层再往上就到了大气层的边界了,有人也把大气边界叫做大气外层或散逸层,这里空气十分 稀薄,空气分子含量极少,但是空气分子也会受到短波辐射而被加热的,只不过温度随高度的 增加并不如热层来得明显。


KOALA


首先我们从离太阳远近的角度来看,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5亿千米,而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也就8千多米,地球表面各个地点的这一点点海拔高度差,在“日地距离”面前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那为什么,海拔高的地方气温低呢?地球表面大约每升高1千米,气温就会下降6℃左右。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太阳辐射的能量不是直接给大气的,也就是不是太阳直接把大气晒热的。太阳辐射首先是照射在地球表面,从而使得地表温度升高,也就是“太阳暖大地”。地面在温度升高的过程中也向外以红外线的方式向外释放能量,我们称为地面辐射,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会强烈吸收红外线,从而地面就把热量给了大气,我们称为“大地暖大气”,也就是说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海拔越高,越远离地面,得到的地面辐射越少,温度越低。


地理沙龙


我们常说:高处不胜寒,在我们生活的常识中随着高度的升高温度越低,山顶穿棉袄,山下穿短袖。这种温度变化与地球的大气层的密度息息相关。在地球上并不是爬的高,离太阳公公近了几百几千米,就更加能够感受到太阳带来的温暖。与地球太阳之间的距离相比,我都爬高的几百米、几千米甚至几万米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

一般规定地球的大气层是地表到上空的1000千米处,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的密度逐渐降低,温度总体上逐渐降低的。1000千米大气层的厚度由低到高又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等等好几个层次。



我们所说的高处不胜寒的高度主要指地表到上空12公里左右的对流层。这一层空气密度相对较大,但是它无法直接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来加热自己。在地表有大量不同热容的物质,白天吸收太阳的热量,再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消散热量。对流层的空气就是通过吸收这种长波辐射而加热的。离地表越远,吸收的热量越少,温度也就越低。从而形成了自下而上,温度逐渐降低的变化。但是,对流层上面的温度却是下低上高的,与对流层恰恰相反。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是很长的。大约有14960万千米。因此,地球表面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距离只是到太阳总距离的一小部分,所以这点点距离和太阳的距离比较起来只是很微小的一部分,所以在地球上这不是温度变化的原因。

太阳放射出大量的阳光,这些阳光携带着大量的能量。大气对大部分入射的阳光都是透明的,特别是可见光和一些红外线。这种光通过空气而不被吸收。因此,空气不会被太阳直接加热。与大气不同,地球很容易吸收阳光。陆地和地表水吸收太阳能量并被加热(就像夏日的人行道),并将热量传递给接触地表的空气。然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它从地面获得的热量不能有效地传递到更高的海拔。因此,地面附近的空气通常是最热的。空气本身不断地在运动;它受热后向天空升起。但是,任何上升的空气都会膨胀和冷却,因为它遇到了逐渐降低的大气压力。高海拔地区的空气比低海拔地区的空气压力小,因为高海拔地区的空气重量较小,所以空气膨胀(冷却),而低海拔地区的空气压力更大,所以空气收缩(加热)。我们大气中的空气作为天气的一部分上下移动。太阳加热地面(它比空气吸收更多的光,因此比空气更热),与地面接触的空气加热,然后膨胀(然后冷却)。在其他地方,较冷的高空空气下沉,在下降时被压缩,并在下降时被加热。这个过程被称为“对流”,这是我们所有天气的原因。

热是能量,而不是物质(物质)。我们看不到热量,我们只能测量它的温度。当空气接近海平面时,气压会把它挤压成一个小空间。当山上的空气很高时,它就会散开。同样的热量在一个更大的空间里,所以它更容易散开。所以山顶的空气更冷,因为那里的气压更小。当空气膨胀时,它必须把周围的空气推开,这意味着它需要消耗部分能量来推动。因此,膨胀的空气会冷却。当空气收缩时,它会被周围的空气推进一个较小的空间,这意味着能量被注入其中,从而加热它。最终,膨胀或收缩空气将达到与周围空气相同的温度和压力,加热和冷却将停止。


大家都听说过,在高海拔地区,空气是“稀薄的”。这意味着它的密度较低。一般来说,空气密度越低,温度越低。因此,空气离地球表面最近,密度最大,然后逐渐变小,直到达到真空状态。这种密度差解释了温差。同时因为在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物质也较少。这些温室气体是我们大气层的一部分,与外层空间相比,它们使地球保持温暖的温度。因此,即使海拔较高的地区离太阳更近,它们吸收保存太阳热量的能力也较低,因为它们的这些气体较少。


环球科幻


首先要了解,地球太阳的评论距离达到1.5亿公里,而即使是地球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也不到10公里,相对于1.5亿的遥远距离,10公里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也说明地球上海拔越高的地方相对越冷,这个事实与太阳的远近没有关系,我们需要明白地球为何会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变暖,没有太阳照射的情况下又不是变得很冷!

简单说,冷和热取决于微观粒子的运动快慢,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上,地面和大气都会升温,当然,地面和大气也会反射相当大一部分热量,同时也会锁定一部分热量,尤其是大气更是如此。

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晚上没有了太阳,地球上温度不会下降很快很多,因为有大气对热量的锁定,说白了就是“温室效应”(其实我们更应该感谢温室效应,不要提到这四个字就认为是坏事,只不过如今的温室效应过头了)!

而海拔高的地方空气相对会变得稀薄,锁住热量的能力就会下降,所以会比较冷,海拔上升一千米,温度大约下降6摄氏度,可以想象珠穆朗玛峰顶峰为何那么冷了!


宇宙探索


如果说海拔越高距离太阳越近,那么这才能近多少?就说珠峰吧,也不过比地面近了8千米,近了这8千米,会接受更多的太阳热量吗?

那么我要问一下,以北半球来说是冬天距离太阳近还是夏天距离太阳近呢?近了多少呢?我来告诉你答案,是冬天距离太阳更近,而且冬天比夏天距离太阳近了约500万千米!对,是近了500万千米,对比8千米来说,你觉得能有多大影响?

所以说,无论是冬夏的温度变化,还是海拔高度的温度变化,都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无关。

冬夏温度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倾角造成的,在围绕太阳运行中,不同位置时太阳对地面的直射角度不同,因此造成日照时间长短变化,这样才有了四季。

而海拔高度的温度变化,则是与大气层有关,高度不同,大气的密度不同,因此造成了温度上的变化。

所以说,海拔越高温度越低,与距离太阳更近是没有关系的。


寒萧99


地势高距离太阳近反而越冷,是因为大气的受热过程决定的。

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的辐射波段是红外线,而太阳辐射的主要波段是可见光,所以大气不是靠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而升温的。

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地面可以把太阳辐射全部波段的能量都吸收,地面再把得到的能量以红外线的波长辐射到大气,大气才可以升温。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因此越近地面气温越高。

另外大气高度升高空气的密度降低,水汽、二氧化碳等也在减少,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也就弱。

综合两方面,海拔越高虽然离太阳近,但因为太阳不是直接热源,所以气温反而越低。


秦三之地928


1同一位置,不论高低,太阳照射功率相同,即给出的热量是相等的,关键是相同的热量保留和流失的情况不一致。2是海波高的地方空气稀薄,就相当于地面盖了棉被,地面的棉被厚,海拔高的地方棉被薄,保温效果差,温度升不起来。3风速,风会带走热量,体感温度就低,就像夏天的风扇,一吹人就觉得凉快,因为身上热量被带走了。海拔高的地方风速不是一般的高。尽量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解决疑问


揭示真相刘顺国


弄明白,这,问题,或许会,对,西方的,物理学,科学,有个,从新的,认识,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