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來臨,為什麼節氣裡有“小滿”,沒有“大滿”?

5月21日前後是小滿,隸屬夏季的第二個節氣

,也是夏季節氣中升溫速度最快的一個。寒來暑往是氣候,鳥語花香是物候,小滿是一個表徵物候的節氣。其關注點不在氣,而在物。

夏日來臨,為什麼節氣裡有“小滿”,沒有“大滿”?

小滿之名,有兩層含義。

第一, 與農候相關。“小滿,四月中,謂麥之氣至此方小滿,因未熟也。”

第二,與降水相關。諺語說:“小滿大滿江河滿。”南方的暴雨開始增多,降水頻繁。

滿,既可指籽粒之熟,也可指雨水之盈。

夏日來臨,為什麼節氣裡有“小滿”,沒有“大滿”?

江南地區有句農諺:“小滿動三車,忙得不知他。”“三車”指的是油車、絲車、水車。各種車都轉動起來,榨油、繅絲、灌溉。男也耕,女也織,總之,小滿很忙。

夏日來臨,為什麼節氣裡有“小滿”,沒有“大滿”?

清明、穀雨時節,往往風最大。到了立夏、小滿時節,春風漸止,楊花、柳絮不再,輕揚善舞之物也變得沉靜了,鳥語替代了風聲。

小滿為四月中,萬物“小得盈滿”。此時,麥氣小滿尚未熟,麥氣是麥子散發的香氣,“晴日暖風生麥氣,綠蔭幽草勝花時”。

夏日來臨,為什麼節氣裡有“小滿”,沒有“大滿”?

火燒、油條、花米團、水煎包、胡辣湯、糖葫蘆……那些小吃攤兒,是孩子們關於“小滿會”的童年記憶。大人們眼看就要賣力氣收麥子了,也正好趁著“小滿會”打打牙祭、解解饞。

夏日來臨,為什麼節氣裡有“小滿”,沒有“大滿”?

時至今日,北方很多地方還保留著小滿日趕集的傳統,稱為“小滿會”。小滿當日或錯後一兩日的集市,熱鬧喧天,彷彿是莊稼人的“嘉年華”。

“小滿會”是鄉情鄉味的大賣場。有種子,有農具,有牲口,也有即將派上用場的消夏用品。規模大一點的“小滿會”,還搭戲臺、請戲班,可以熱熱鬧鬧看大戲。

夏日來臨,為什麼節氣裡有“小滿”,沒有“大滿”?

“小滿會”似乎是麥收之際的一次“戰前”總動員。

當然,現在大型收割機陸續取代了傳統的麥收農具,“小滿會”也逐漸失去了置辦農具、備戰麥收的功能性,但它依然是一方水土的節氣習俗。

夏日來臨,為什麼節氣裡有“小滿”,沒有“大滿”?

小滿,節氣之名,寫照著人們對於籽粒的那份殷切。“小滿谷,當年福。”以五穀為養,便以作物的籽滿粒足為滿足。這既是一時物候,也是一種心態,清麗而靜,和潤而遠。

“小滿暖洋洋,不熱也不涼。”

麥已小熟,天未大熱,樂享小滿。

問題解答:

有“小滿”,為何沒有“大滿”?

從農耕視角看,小滿是麥子籽粒即將飽滿的時刻,此時正提醒大家要抓緊時間準備收麥子。其次,若將小滿意為“陽氣小滿”,夏至則更全面、更凝練地表現出了“陽氣大滿”時的季節與天文屬性。此外,沒有“大滿”或許還與文化心態有關,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小滿”最好,不要“大滿”,人更不能自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