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伟大的书,奇异的人13

函谷对之九:无限接近,永无止境

尹喜问:修练之初,总觉得效果显著,功力突飞猛进,后来就象在原地踏步地般,是不是用功不够呢?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注释]

①持而盈之:持,手执、手棒。此句意为持执盈满,自满自骄。

②不如其已:已,止。不如适可而止。

③揣而锐之:把铁器磨得又尖又利。揣,捶击的意思。

④长保:不能长久保存。

⑤咎:过失、灾祸。

⑥功成身退:功成名就之后,不再身居其位,而应适时退下。"身退"并不是退隐山林,而是不居功贪位。

⑦天之道:指自然规律。

我的理解是:

我们修练时都有这个体会,就是在初期效果很好,功力长的也快,可是到后来,就没什么进展,甚至还倒退了。有时连气感都没有了,于是就加大练功的力度,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出偏就是在此时,有的甚至成神经病,有的产生妄想而自杀等等,说来令人唏噱不已。老子说,你把功修得很满的话,还不如暂时停止,如果你一定要把这个功力做得很锐利,那总有一天会断掉,纵然你可达到一个高的境界,好象“金玉满堂”,但是是守不住的,如果你还想以此来显示你的功力不凡,得意忘形,那就很危险了。

老子总结了一个世界的普遍现象,也是自然规律“天之道”告诫修道的人,不要去追求大功化境,做事要重在做的过程,当一件事做完工(功成)时,也就是你要退位的时候了。功成了,你的身也退了。老子这一观点在道德经中有很多表叙,如“物壮则老”等,所以我们修练要不急不躁,到后来可能毫无进步,这正是在进步。同修们可以去找找历史上的成名大家,寿都不是很高的,当然也可能是成仙了,为什么呢“功成身退”!有修道者总结说,三分练,七分养,这个养就是不求进一步,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无限接近,永无止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