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四岁前,他对大人的打骂会没记忆,四岁后的孩子,就开始走心了!”真的吗?

方方说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孩子的记忆里发展进程

0-7个月:短暂记忆周边的事物
7-9个月:能想起不在眼前的事物
9-12个月: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模仿
1-3岁:有了长久的记忆
3-6岁:重复记忆

人类确实有幼年健忘的情况存在,3周岁前的记忆的确有片段的甚至是颠倒的情况。

记得我家小朋友满月的时候我出去放风,没多大一会我就着急回去怕他哭。同行的弟弟提醒我说“没事,哭就哭吧,反正他也记不住,我三岁以前都没有记忆”,但是同行的妹妹就说“可快点回去吧,外一宝宝记性好呢!”

请注意3岁以前的记忆是有如下特征的:

1、以无意、机械、形象记忆为主
2、容易受情绪影响
3、记得快忘得快
4、随意还不精确

这里我们主要说说容易受情绪影响,孩子对大多数的事物其实记得不是特别的清楚,但是对于特别高兴或者特别伤心的事情往往记忆深刻。所以孩子4岁前不一定对大人的打骂没有记忆。

除了孩子可能记住打骂本身的过程,对孩子最大的影响是安全感的破坏,曾经看到一句话叫做“婴幼儿期的安全感是人今后一生的宿命。”婴幼儿的情感很细腻,说话语气的变化都是可以感觉到的更何况是打骂。

有人可能会说他都记不住有啥影响?有几个人记得自己被母乳喂养的情况?但是断奶如果断的不好会引发分离焦虑,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等等。

所以也许孩子还不会说,也许孩子记不住,都不重要,给他足够的爱,因为那会影响孩子一生。

我是大赛爸爸,关注我,育儿路上与您同行。


大赛爸爸说


我压根儿不认同这句话。

没有四年的感情铺垫,孩子能跟你亲密无间吗?换个角度试问,你是否记得自己4岁前的情况呢?



我想答案一定是肯定的。童年的记忆哪怕长大后不是那么清晰,仍然是有感觉的。温馨感动还是厌恶害怕,脑海深处是有印象的。

我想问说这句话的人,是不是想在孩子四岁之前随意教育?过了四岁,再认真教育?

其实孩子在一岁以后,他的大脑高速发育,语言、思维、性格认知都在同步进步。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育儿理念,很难说将来孩子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正所谓三岁看老,也是有道理的。


邻居家的孩子,小时候跟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家特别溺爱孩子, 孩子脾气特别大摔东西不讲道理。现在接回父母身边,这些行为习惯特别难改。用孩子妈妈的话说“早知道就不把孩子留在老家了,现在至少要花上两倍以上的努力去弥补之前的不足。”

所以这位家长,认真用心的对待孩子,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暴力解决并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办法。


团团圆圆爱妈妈


记忆是不会遗忘的,可能随着年龄的增大变成一种潜意识,有些事情孩子可能已经记不清楚,但是那种发生事情一些感受、想法、情绪等他是不会忘记的,而且对孩子早期性格和心理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四岁以后孩子会受到早期的家庭生活的影响,如果四岁前家庭和睦,家长教导有方,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凸显出良好生活态度和习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后在教育孩子上也会事半功倍,家长会明显感觉孩子很懂事、很好引导。

所谓“三岁看老”,这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家长不要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就不讲求方式方法轻易打骂孩子,这样时很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


30岁宝妈的每一天


先上结论,任何时候都不能打骂孩子

孩子从出生起就有情绪感知能力了,即使他不记得你具体怎么打骂的他,但是他能感知到你情绪,而这种情绪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哈洛(提出层次需求的马斯洛的老师)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恒河猴实验,虽然对象是猴子,但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这对人类同样适用。

哈洛发明了一种铁娘子的“代母”,这种“代母”会突然发射锋利的铁钉或喷出冷气来攻击小猴子,被攻击的猴子惊恐不安,躲在笼子边缘瑟瑟发抖。但是无论“代母”怎样伤害猴子,小猴子都不肯离去,而且隔一段时间后,它们就会回到母亲的身边,拥抱伤害它们的母亲。这些猴子在回到猴群后,均不能融入猴群,更极端的一些母猴在生了小猴后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子。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父母的情绪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父母如果能全身心的保持愉悦的情绪与孩子的沟通,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但如果反之,对孩子的伤害是难以量化的。


笑脸未来


任何时候的打骂都会对孩子造成坏的影响。

一,四岁前,孩子的表达有效,认知也有限,大人认为错误的事情,在孩子那里可能只是想帮忙,或者模仿大人,而在这时,大人觉得孩子捣蛋做坏事,进行打骂时,孩子并不理解,并且不明白为什么会被打,让他觉得父母不爱他,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

而且,这种创伤看似没啥记忆,实际这些不良情绪都会被孩子吸收内化,将来会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孩子青春期后的叛逆,撒谎,等等不良习惯都不是一下子形成的,都是在成长过程中慢慢积累形成的。

二,对于宝宝,四岁前要尽量给予孩子宽松的教育形式,他们这个阶段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只有模仿和践行。所以,想要宝宝有个好的成长,那就尽量不要以对错来评判,只要是不主动攻击别人,不妨碍别人,不会有危险的事情,家长尽量给宝宝空间让他尝试,哪怕给家长制造一些麻烦,但是对于宝宝的成长,家长收拾一下,也没多大关系,也可以带着宝宝一起做家务,让孩子从小意识到劳动和尊重别人劳动的重要性。

三,四岁以后,孩子自尊心增强,打骂就更不是好的办法了,尽量做到真诚,真实,以身作则引导孩子,相信宝宝会是懂事明理的别人家的宝宝的。

总之,打骂都不是好的教育方式,尽量控制住情绪,平等的,平缓的对待宝宝。


蒙姐育儿


四岁前的小孩可能会不记得被打骂过,但是,四岁前的孩子身体和心智都没发育成熟,你这一打,就容易出事,别说什么没使劲就轻轻的打一下,你觉得轻轻的,那么小一孩子可不觉得轻,更何况有时候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就是发泄式殴打,你觉得孩子能承受了了?情绪控制不了你自己撞墙去吧,别祸害孩子。

就算孩子没记忆,但是,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小时候经历的所有的事都是有的,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在梦里重现某些一两岁,两三岁时的事情,或者是一两岁时发生的某件事被深度梦幻话,比如王刚讲故事这个节目里就讲过,一个女孩,一岁的时候,亲眼目睹妈妈被爸爸杀死,当时妈妈穿着白色的睡裙,后来女孩长大了,每次都会在梦里梦见一个穿着带血的白睡裙的女人,在田野里跑,别人问她为什么会这样,她自己也不知道,还是后来走访她以前的邻居们才知道的。所以,别以为孩子小没记忆就可以为所欲为,你的过分举动会给他们的一生都造成影响,不要忽视潜意识这个东西,它可以记录下所有的往事,好的不好的,甚至是不堪回首的,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它就会出现,或许是在梦里,或许是放空的瞬间,或许是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性格。你想让孩子性格好,以后不会总是做噩梦,就请注意收敛你的行为,控制好你暴力的欲望,如果你只想要一个病态的乖孩子,也不在乎他是不是过的好有安全感,会不会做噩梦,那就随便吧。


LoveVV474


这个说法是不科学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风格,而自己的人生风格的形成,就跟一件件经历过的事情有关。这些事情,有些停留在记忆中,有些已经忘记了。这就是有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了,大脑记得,你未必想得起来。

不管是哪种,对于发生的事情,给我们留下的感觉是一样的,这意思相当于,我们可以忘记了事情,可是潜意识还留在大脑中。而潜意识又对后来的情感发展,性格养成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

举两个例子吧。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在《阿德勒心理学讲义》这本书中,讲过2个关于童年记忆的案例。

说一个24岁的小伙子经常眩晕,让他回忆往事,他想起4岁时曾经因为听到火车鸣笛而昏过去。

童年时期,他对声音很敏感,那时,他不会总结,但在潜意识里已经得出一个结论:不喜欢噪音、不协调或者刺耳的声音。

而这,一直影响到他的成年后。

还有个案例,说一个50岁的男人向医生诉苦,说他每次陪一个人过马路时都担惊受怕,害怕两个人都会被车撞到;而他单独过马路时就没有这种担心,显得很淡定。

后来回忆童年,是因为3岁的时候患过佝偻病,行动不便,有2次过马路时被撞倒。


这2个案例,都是在心理学家的启发下,回忆出来的。

所以,孩子也是一样。也许他不记得爸妈打了他几次,骂了他什么。但他记得当时他的感受是不好的,他在潜意识里面,认为他没有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近一点的例子吧,我家小孩今年8岁,在我们的日常聊天中,他经常能回忆起,他在2,3岁时,去过哪些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讲过什么故事,甚至他曾经在哪里骑车,重重摔过一跤......许多琐事,都留在他的记忆中。


最后,不管孩子多大,打骂孩子始终不是好的教育方法。

棍棒教育,是很传统的一种方式,家长总以为,无视孩子内心需要的严厉教育,能让一个人更快成长,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


事实恰恰相反。童年缺爱的人,更容易成为巨婴和愤青,他们在潜意识里拒绝长大,终其一生寻找的是,无条件的童年之爱。

正如阿德勒所说: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树熊妈妈


任何时候都不要打骂孩子呀!

孩子的记忆能力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0-7个月:短暂记忆周边的事物

7-9个月:能想起不在眼前的事物

9-12个月: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模仿

1-3岁:有了长久的记忆

3-6岁:重复记忆

婴幼儿时期,孩子非常需要安全感,尤其是3岁之前,孩子的情绪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人的一举一动都会给他们留下烙印。早教的孩子对他们今后的思维方式和处理事情的能力都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家长忽视了对孩子正面引导,经常吵吵闹闹,给孩子会带来紧张和不安定因素,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


家长学堂


假的,谁说孩子四岁前对打骂没有记忆。

科学研究,他可能会忘,但他经历的这些东西会刻入他的记忆基因,形成他的性格。

三岁看终身不是没有道理的,孩子在出生时就开始吸收他周边的环境,成为他大脑的一部分,长成他生命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觉得孩子早期经历的东西对他没影响,因为他还不懂事。

可不要忘了,早期才是孩子学习力和吸收力最强的时候,他经历的东西不是用记不记得来看待,而是用是否成为了他大脑一部分来看待!


布谷说育儿


基因决定了孩子的走向,有些孩子天生性情憨厚老实,有些孩子天生聪慧顽皮,有些孩子天性善良,有些孩子刁钻古怪。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人的一举一动都会给他们留下烙印。早教的孩子对他们今后的思维方式和处理事情的能力都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家长忽视了对孩子正面引导,经常吵吵闹闹,给孩子会带来紧张和不安定因素,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