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死后为何与李治合葬武则天爱李治吗?

张必聪


乾陵,一座埋葬着一对夫妻、两位帝王的陵墓,堪称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帝陵。而这两位帝王就是唐高宗李治和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



令人费解的是,武则天死前居然主动要求死后与李治合葬!难道她跟李治真的是真爱吗?萌月关不这么认为,武则天对李治绝对是没有真爱的,有的只是利用而已,甚至这种利用关系延续到了死后。

武则天的上位史

武则天十四岁便进宫,是唐太宗的才人。然而她入宫十二年都没有得到唐太宗的宠爱,直到唐太宗病重时,她借机与当时的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这用意很明显了,既然得不到老皇帝的宠爱,那还不赶紧趁新皇帝继位前打好基础,为日后做准备?



待太子李治继位为帝,之前建立的感情起到了重要作用。被送到感业寺为尼的武则天得以再次入宫,并开始其称霸后宫之路。为了自己能够上位,不惜亲自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来嫁祸给当时的王皇后,并最终如愿达到了“废王立武”的目地。



武则天专制终称帝

武则天登上了皇后之位,母仪天下,可以说人生已经达到了巅峰。然而,唐高宗李治的风疾发作令武则天有了更近一步的欲望。唐高宗无法处理朝政,武则天便成为了“替代者”。在这时候,李治虽然还健在,但实际上朝政大权已开始渐渐被武则天掌控。



直到李治驾崩,李显(武则天第三子)继位,但朝政大权依然由已是太后的武则天把持。此时的武则天可以说权势达到了巅峰,甚至有了废帝的权力。她废除了李显的帝位,改立李旦(武则天第四子)为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武则天这个废帝立帝的举动彰显出了其权力已然凌驾于帝王之上。最后,她在六十七岁那年成功登上了皇位,改国号为周,成就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正统女皇帝。



简单说了一下武则天从一个才人“升级”到皇帝的路程,不难发现,唐高宗李治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唐高宗李治自身却并没有太强的存在感,他完全被武则天给压制了。

稍微扯远了点,回归正题。武则天死后与李治合葬是武则天故意安排,也是榨干李治的最后一点利用价值。

一、武则天大肆铲除李唐宗亲种下仇恨

大唐是李氏的天下,却最终被一个外姓给“窃取”了,作为李唐宗亲自然是极力反对和抵制的。无奈当时的武则天已经成了气候,掌控了朝政局势。她不但成功夺取了大唐的江山,更是血腥镇压、屠戮了众多李唐宗亲,大唐变成了大周,国姓由李改成了武,整个朝廷几乎全部由武氏家族掌权。李唐宗亲对于武则天、对于武氏家族的仇恨显然比天高、比海深。

二、武则天立储选择令局势反转

武则天登基时已经六十七岁,可谓高龄。因此,她不得不考虑储君的问题。一方面,武则天有着李显和李旦两子,从血脉上来说他们二人既是武则天亲子,又是李唐皇室的直系血亲,且都曾当过大唐的皇帝,还位于他们也是天经地义。另一方面,当时的朝政完全掌握在武氏家族手中,且皇帝姓武,由武氏家族子弟继承皇位也成了一种“合理选择”。尤其是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向武则天谋求太子之位时,武则天内心有着挣扎和犹豫。



还是狄仁杰一语惊醒梦中人,“姑侄之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陛下立儿子,那么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么从未听说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最终,武则天还是决定立儿子李显为太子。



三、武则天“避祸”选择与李治合葬

在武则天做出还位李唐的决定之后,她就已经做好了死后与李治合葬的决定。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避祸。若非迫于无奈,堂堂女皇帝武则天怎肯不要帝王名号,反而自愿恢复大唐皇后称号呢?武则天权势滔天之际对于李唐宗室进行了近乎“灭绝式”打击,李唐重新掌控朝政,必然会对武则天以及武氏家族疯狂报复。如果武则天另修陵墓,那么伍子胥鞭尸复仇的故事很可能又会重演。而如果她选择与李治合葬,则既可以避免死后遭遇羞辱,还可以沾光李治,同享子孙后代的香火祭祀,可谓一举两得。



综上,武则天不但在李治生前各种利用他夺权上位,在李治死后依然充分榨干其剩余价值,可谓机关算尽。这样的武则天怎么可能会爱李治,从始至终只不过是利用而已。

我是月关略萌,专注历史领域。您的点赞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感谢大家阅读和点评,欢迎转发。


月关略萌


首先来回答第一问题:武则天爱李治吗?

答案是肯定的,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在武则天未曾登基之前,李治没少照顾到武则天,更是没少放权与她,对于武则天的干预朝政,李治也是给予了默许,两人心心相印,此外武则天和李治还育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要知道武则天一开始是被唐太宗李世民看上的,是他的女人,但是并没有生育一个孩子,所以和李治感情是有的,武则天也爱着他。


但是,对于武则天这个强势而有巨大野心的女人来说,比起爱情她更喜欢权力,喜欢天下,对其向往程度远远胜于对李治的爱。李治对她的爱,成为了武则天逐渐掌权的跳板。



第二个问题:武则天为什么要和李治合葬?


要知道武则天可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另立朝代开创了武周,在位期间可谓硕果累累,功绩辉煌,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其侄子武承嗣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武则天的地位比之历史上任何一位皇帝毫不逊色,按理应该修一座陵墓,独自安葬。


可偏偏武则天在遗诏中的要求,其中一条明确说了要把她与李治合葬。不得不说,她这一举措实在高明,无关乎与李治的情感,更多的是政治上的考量。


武则天为了夺得权力登上皇位,极力打压李氏宗亲,兴起酷吏政治大肆杀戮,重臣武将多启用武氏。在位期间,李氏衰退(大族数量减少,大权旁落),武氏崛起(建立武氏七庙,追封其父武士彟为皇帝,封武承嗣和武三思为亲王,其他十二个武氏子弟为郡王),这就是“武周革唐”,以至于后人对武则天评价褒贬不一。


困扰晚年武则天的一个难题,皇位到底是传给李氏还是武氏?假如传给前者,因为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武氏后代肯定会遭到李氏报复打压;而传给武氏,则遭到当朝宰相狄仁杰反对:

“姑侄之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陛下立儿子,那么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么从未听说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

综合考虑之下,一则武氏根基太浅,不得人心;二则大唐李氏才是正宗传承,众望所归。于是武则天决定将政权还给李唐。并且做了一系类弥补措施,希望自己能够善终,武氏后代也能够不被排挤打压,拥有一席之地。


而遗诏中的将她与李治合葬就是补救措施之一,武则天得罪了那么多人,一旦另开陵墓,独自下葬安放,也许伍子胥鞭尸复仇的历史就会重演,而与李治合葬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就太高明了,李治身为李氏正统,武则天与他合葬就等于得到了一把保护伞,无人敢掘墓。


除了合葬,补救措施还有如下:

  1. 放弃生前的皇帝称号,恢复皇后身份。这就相当于武则天承认了武周属于大唐,政权重归李氏。

  2. 赦免王皇后、萧淑妃的亲属,恢复褚遂良、韩瑗的官职,将流放的魏元忠召回。一来能够亡羊补牢,让其心存感激;而来也是防止世人非议,无法从这里做文章。

  3. 要求墓碑不刻字。不设固定标准,是功是过,是对是非,全凭后人讨论。


芬芳杜若


李治爱武则天,武则天也爱过李治。

这和武则天死后与李治合葬有关系,但不是全部原因,这还要从头说起。


心态的第一次变化

虽然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是唐朝开国功臣,母亲是隋朝皇室,但武则天的豪门贵女生活只到她十二岁就戛然而止,因为那一年父亲武士彟去世了。

母亲和武则天很快受到武氏家族的排挤,她们孤儿寡母从武家大宅搬了出去,独自在长安城赁屋居住。武则天的性格从那时起就发生了变化,她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渐渐成熟起来,希望能够通过自己来改变现在的生活。

这个机会很快来了。

唐太宗李世民听说武则天很美,便把她召入宫中封为才人,武则天的母亲自然是舍不得女儿,但武则天的去意很坚决——与其将来都要成为人妇,那嫁给谁都不如嫁给皇帝。

历史上的李世民是一个非常聪明而且很果决心狠的帝王,他并没有贪恋女色的名声,这样的一个皇帝不会因为只是“听说”了武则天的艳名就做出这么草率的决定。

这里面有两个猜测的可能性。

第一,过去武士彟在帮助李渊的时候,年少的李世民也很可能跟着父亲一起到过武家,或许也见到过年幼的武则天,知道她的确是个美人胚子;

第二,则可能是武则天自己为了这件事暗中做过筹谋。毕竟她父亲武士彟和唐高祖李渊是旧识,武家还帮助过李家,虽然武士彟死了,但当年的朋友应该还在。

第二个猜测的可能性比较高,那是因为后来李世民虽然把武则天接进了宫,但却在十二年中一直没得宠。以武则天的情商,应该不会哄不好一个李世民,只能说李世民之所以把武则天接进宫,多半是因为还武家一个人情,而并非好色。


心态的第二次变化

在李世民生病卧床的最后日子里,武则天遇到了前来照顾父皇的李治。

这一次真的是天雷勾动地火,两个已经不算年轻的年轻人在皇帝的病榻前相爱了。

武则天一开始是真心觉得幸福的,即使是在感业寺的日子里,她也觉得未来可期。

但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武则天的心态渐渐发生了变化。

因为这段寺庙幽居的日子让她想起了当年她和母亲那段艰苦的生活,这让她再次意识到,谁都是靠不住的,李世民也好,李治也罢,她最终还是得靠自己。

我们有理由相信,武则天最大的改变就是从感业寺那段日子开始的。因为后来回到宫中的武则天很快就开始了和王皇后、萧淑妃的斗法,包括她捂死自己襁褓中的女儿,这些事都集中发生在两三年之内。

显然,武则天的宫斗技能是很高的,王皇后和萧淑妃都不是她的对手,这其中李治对武则天的爱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李治生性怯懦,对武则天的感情有着强烈的依赖性。


心态的第三次变化

打败了女性竞争者的武则天很快发现,她距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还有很远,即使是成为皇后这件事,就有无数的大臣反对:长孙无忌,褚遂良。

这些大臣不仅反对李治立武则天为后,甚至还成为李治的掣肘,让他这个皇帝当得也不自由。

如果说一开始武则天只是想帮助李治尽快将皇权收归己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则天发现李治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天子。

他过于怯懦、心软,有太多的考虑和顾忌。

于是,武则天慢慢决定,她要自己来当这个皇帝。

自古以来都是男人才可以成为天子,武则天觉得这不公平,她一介女流同样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

武则天意识里的念头,已经从最初的掌握自己命运,到没人能左右她的命运。


心态的第四次变化

武则天有着无穷的欲望,但同时她也有着最现实的打算和考量。

当她想起刚刚生下来就被自己捂死的女儿,当她看到儿子李贤给她做的那首诗: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她的心里也会思考,难道真的要将李家斩草除根,让大周朝从此取代李唐吗?

她们武家有谁能担起这个重任呢?那些曾经在武则天和母亲最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的所谓“家人”?

最后,武则天的观念再次从女王回归到皇后,从帝王回归到母亲,从掠夺者回归到曾经的被给予者。

毕竟李治生前待她不薄,毕竟江山是从李家手里夺过来的,毕竟她是李家的媳妇。

所以,皇位也感受过了,也争不动了,还给你们吧,就在李治的棺椁旁给她留一个位置就好了。

最耐人寻味的是,唐高宗李治和周皇帝武瞾的合葬墓叫“乾陵”。只怕武则天即使进了坟墓还在暗示世人,她同样也能顶起一片天。


红颜读史


跟武则天谈爱情,题主不觉得太奢侈吗;说武则天为了爱情才跟李治合葬有多少人会信?!

武则天所做的事怎能用“爱情”二字来解释。他如果真的爱李治,那他就会本本分分分的做太后,替李治守好李唐王朝;而不应该取代李唐建立武周,更不应该大力诛杀李氏皇族。


武则天生性喜欢权力,干什么事都喜欢权衡利弊得失,包括武则天死前与李治合葬乾陵的遗命。

如果没有神龙政变,还不知道武则天是要求与李治合葬还是自己单独修一座陵墓。

武则天晚年宠幸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尤其在武则天病重期间,张氏兄弟上蹿下跳的非常厉害,不断罗织朋党,禁止臣子与武则天见面。等武则天病情好转可以接见臣子了,崔玄暐就劝武则天要李显、李旦在身边照顾,不要用张氏兄弟,并委婉地表示了异性兄弟不可靠。但武则天还是委婉的拒绝了崔玄暐的好意,并没有驱除二张。

《旧唐书》:是时,则天不豫,宰相不得召见者累月。及疾少间,玄暐奏言:"皇太子、相王仁明孝友,足可亲侍汤药。宫禁事重,伏愿不令异姓出入。"则天曰:"深领卿厚意。"

正是在众臣子屡次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等人才联合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等李氏皇族起兵诛杀张氏兄弟,尔后直接逼武则天交出权力给太子李显。武则天先是感到诧异,因为这之前武则天对这次政变一点察觉也没有,如若不然武则天不会没准备。这次政变实际上从谋划到实施时间是挺短的,不等消息泄露就实施了;

武则天当时并没有立马交出权力,他是在等事态的变化,毕竟武则天在武周朝大封武氏子弟为王,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左等右等没等来变化,武则天才选择妥协的办法保证自己的安全,交权力给李显,唐国号正式恢复。也就是在政变同年,武则天去世。她在去世前留下了一道遗命特别有深意,与李治合葬就是武则天遗命中的要求。

《旧唐书》:则天将大渐,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其王、萧二家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

在这个遗命中武则天打了一系列的组合拳保证了自己的善终。

为此武则天几乎自己全盘否定了自己称帝这件事。因为自己不废,李唐王朝也会废,李唐是不会承认武周王朝的,还不如干脆自己废掉,要李唐感念电自己的好。


从为称帝扫除障碍,制造一些列冤案,先是“认错”,自己给曾经被打压的王皇后、萧良娣、褚遂良、韩瑷等族人恢复名誉,解除限制。

尔后是去除帝号,不再承认自己是武周的皇帝,这就是变先说建立武周王朝的事是错的。

最后是用李唐给的尊号称皇后,进入李唐太庙和与李治合葬的要求就显得那么顺理成章了。

武则天去帝号,自己否定武周王朝的做法远远超过许多人的心理预期,给足了李显的面子和慰藉了那些被武则天打压的臣子的心,武则天都这么做了也没什么好清算得了,毕竟武则天是李显的亲妈。

武则天进行去帝号、附庙、合陵这一系列的操作是因为武则天已经看清楚了,在当时情形下回归李唐是自己最好的选择。这跟爱不爱李治没关系。


过去即历史


我是逸世,我来回答......


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 每一个皇帝死后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陵墓。然而乾陵却是一个例外,这一所坟墓里面安葬了两位皇帝。这也是我国发现的第1座安葬的两个皇帝的陵墓。分别安葬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和她的丈夫李治。可是,为什么武则天去世之后,她选择的是跟自己的丈夫李治进行合葬呢?她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自己的专属陵墓呢?其实逸世君认为,可是能出于以下几个方面。

【身份原因使得武则天被迫妥协】

在武则天没有登基以前,中国历史上面从来没有出现过女人当皇帝执政的事情。而她在登基的时候也遭受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并且按照当时的惯例,只有皇帝才能享有这样的待遇。而在武则天即位的时候,由于身体的原因使得之前反对她的大臣发动了政变。因此武则天也就从皇帝变成了太后。身为大唐的皇后,如果不选择跟自己的丈夫合葬那么就没有其他任何的选择了。如果她选择自己另外重新修建一座坟墓的话,那么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可能给他留下的评价是关于谋反之类的罪名。和李治合葬在一起,最起码自己的子孙后代还可以享受着皇亲国戚的待遇。

【害怕死后遭受报复,利用李治保护自己】

在武则天登基之后,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利。她大力的打压了很多皇家子弟,这就引来了很多人的不满。要知道在此之前,皇家贵族不管怎么样都不会轻易的对自己身边的亲戚下重手。但是武则天除了打压之外,还杀害了很多皇亲国戚。再加上那个时候古代人比较相信鬼神之说,在失去了权力和地位之后的武则天害怕自己死后在阴曹地府里面遇到了自己的丈夫,无法交代这些事情。因此他也只能选择合葬这种方法来弥补一下过错。并且在武则天死了之后,皇家贵族就开始疯狂的报复曾经他的手下。吴三思和吴崇勋曾经是武则天的手下,在武则天去世之后他们两个的坟墓被扒开,尸体被李氏在光天化日之下处刑。试想一下,如果武则天没有选择合葬的话,那么她的下场估计也差不多。

【为大唐帝国挽留一丝颜面】

在武则天登基之后立刻更改了的国号——武周。这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说,已经是属于谋反的罪名了。而李氏家族在政变成功之后,并没有对武则天实行了什么以谋反的罪名的处罚。因此这个时候,武则天也明白自己的立场。他死后选择合葬,就是向世人表明出一点她所创建出的武周只是大唐的一部分。在当时国家没有明确的君主的时候,她只是暂时的登上这个位置来掌管国事。还有那个时候大唐处于鼎盛时期,如果自己家里面除了谋反这样的事情的话,多少会折损帝国的颜面。为此他们双方各退一步,来挽留住帝国的颜面。

出于这些原因武则天在最后只能选择跟自己的丈夫进行合葬。关于爱情这一方面,对于皇室家族来说太过于奢侈了。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否认了武则天对历史作出的贡献,他成功的将大唐盛世提升的一个境界。给我国的历史和很多民间故事添加了许多的色彩以及神秘感。


逸世听文


高宗李治驾崩的时候武则天还年轻着呢,又经过了几十年,武媚娘从皇后到天后再到自己当皇上,期间光面首都养了多少个了。你问她还爱李治吗?武则天要真能听见,肯定会笑尔等太年轻,比爱更疯狂更刺激的事情,她可没少做了。

那为什么武则天死后还要选择与李治合葬呢,其实很简单,不用回答的太复杂,就是正统观念,武则天死前几个用,经过神龙政变,李唐顺利复辟,武则天又从皇帝变成了太后,这个时候他还没死呢,她说话也不算数了。这个时候把他看成皇帝还是太后呢,看成皇帝,就另起炉灶,自己修墓,看成太后,就是李家媳妇,当然要和高宗合葬。这个时候可是皇上李显和张柬之这些李唐死忠说了算,是自立坟头还是合葬如李家祖坟,这时候还用说吗,当然是把她当李家媳妇跟高宗合葬了。


子睿飞扬


武则天爱不爱李治?绝对的爱!

纵观武则天一生,她也就李治这个男人最为真挚!作为李世民的才人,她无权无势,卑微如蝼蚁,对李世民来说,她就是个依附,李世民一死,她一度以为自己此生就这样青灯古佛了了一生!而她和李治的相遇,那就是如同少男少女纯洁爱恋的时期,这时候的爱情是最为火热的!再加上受伦理道德的约束,爱而不得更是珍贵!爱情就是这样,受到阻力的时候,爱情就变得更加坚定不移!

而入宫后武则天和李治并肩作战,伉俪情深,一起面对政治难题,对付关陇集团,并最终取得胜利,武则天虽美貌,却🈶大智慧,她绝不是一个以貌示人的浅薄女流,他可以和李治一起坐而论道,慧极献策,排难解忧,这样的贤内助哪个男人不敬三分,十多年的时间,李治让武则天接连生下六个儿女,对帝王来说,这是专宠啊,后宫无颜色,可见李治对武则天的宠爱!

到了晚年,李治多病,把政事托付武则天一手打理,也是几十年夫妻的默契和信任!而武则天六十七岁登基改唐为周,那也是在政坛浸淫多年,不舍权势,特地历史条件和政治环境下慢慢发展成的趋势。到了八十多岁高龄,在各方势力倾轧下,她最终也想开了,放开权利,回归李唐天下,这是暮年老者对过往来生的一种释怀,她一生所争在生命即将落幕之时,也终将失去!她要回归作为李家的媳妇,李治的皇后!



一叶知秋28456


这题目是两个问题,第一个武则天死后为什么要和唐高宗李治合葬。第二个,武则天和李治的感情如何,换句话说,武则天爱李治吗?

其实,第二个问题应该在前面,那就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感情如何。然后才是,武则天死后为何选择和唐高宗李治合葬。

首先,不论是唐高宗李治还是后来的武则天,他们都是政治动物。比如说,虽然李治宠爱武则天,依赖她治理朝政,但是一直掌握实权。为了抑制武则天的权势,一度打算废掉她的皇后地位。而武则天的支持者李义府、许敬宗先后失势,她的政敌也受到任用等等。当然,唐高宗李治对武则天的感情非常好,或者说李治非常宠爱武则天。

年少时候的武则天相貌非常美丽动人,竟然传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耳朵里,于是把她招进宫去,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于是后来人们都讹传她叫武媚娘。显然武媚娘并没有得到多少宠爱,直到李世民驾崩,在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她的地位一直没有得到提高。但是,在李世民后期,武则天就开始和当时的太子李治私通。即便是李世民去世后,武则天依照惯例去感业寺做了尼姑,还是和做了皇帝的唐高宗李治藕断丝连。

而唐高宗的子女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出武则天在唐高宗心里的位置。

在唐高宗的子女中,第一个儿子燕王李忠生于643年,宫人刘氏所生。第二个儿子原悼王李孝,在永徽元年650年被封许王,宫人郑氏所生。老三儿子泽王李上金,高宗登基后,封为杞王,永徽三年652年,让他遥领益州大都督,宫人杨氏所生。老四儿子许王李素节生于648年,萧淑妃所生。他的女儿义阳公主李下玉大概生于640年以后、高安公主生于649年,都是萧淑妃所生。

而武则天是在651年五月,再次入宫。而入宫前,武则天已怀孕,入宫后便生下儿子李弘。武则天入宫后,652年生下儿子李弘。654年生下安定思公主。655年生下儿子李贤。656年生下儿子李显。662年生下儿子李旦。大约665年,又生下大名鼎鼎的小女儿太平公主。

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唐高宗12个子女当中,前6个基本是都是唐高宗李治登基前生的。而武则天进宫以后,连续生下唐高宗李治的另外6个子女,而其他嫔妃竟然没有一个怀孕生子。武则天在十几年里连续生下6个孩子,唐高宗对他的宠爱可见一斑。

我们都知道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但是杨贵妃在陪伴唐玄宗的岁月里,始终没能生育。相比于武则天,差了何止是十万八千里。

唐高宗在位34年,陪伴武则天的时间还要更长一些。这么长的岁月,虽然也一度对武则天感到不满,想要废掉武则天的皇后地位,但是被武则天发现后,软硬兼施还是放弃了这个计划。

那么武则天对唐高宗感情如何呢?个人觉得,武则天对唐高宗还是有感情的。毕竟两个人两个人一路走了30多年,哪怕是走走秀,做做样子,时间长了也会入戏。更重要的是,在继承人的选择说,更好的体现了武则天对唐高宗李治的感情。

也就是第二个问题:武则天在死后,为什么选择和唐高宗李治合葬。

武则天废掉自己的儿子的帝位,自己登基做皇帝的时候,已经67岁了。这个年龄,就是放在当今社会,也算是老人了。换句话说,武则天从当皇帝那一刻起,就面临着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选谁做继承人,一旦归西自己的地位问题。

现在看来,虽然武则天从自己的儿子手里夺取了李唐的天下,改李唐为武周。但是,也很难说武则天有什么推翻李唐王朝,建立自己的武氏江山的想法。她称帝后,虽然改唐为周,但是“以皇帝(睿宗)为皇嗣,赐姓武氏”。在她在位的15年间,他的儿子李显、李旦包括太平公主虽然多次受到诬陷,最终还是有惊无险渡过了危机。而武承嗣、武三思用尽心机想要谋求太子之位,最终都没得逞。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武则天虽然在儿子和侄子之间怎么选择有犹豫。但是一旦想清楚,姑侄和母子相比较,哪个比较亲近的问题,一切难题迎刃而解。

武则天从儿子手里夺取了天下,又最终把江山还到了儿子手中。那么,对于自己的结局、定位,武则天还是非常清楚地。史书上说:则天将大渐,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也就是说,临死之前,武则天还是选择了回到丈夫的家里,以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和继位皇帝的母亲的身份结束自己的一生。

那么,武则天爱唐高宗吗?这应该不是个问题,毕竟她一生给这个男人生了6个子女。那么,这个男人一定会在她的生命中留下深深地烙印。

而 生命的最后,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并最终选择和自己的丈夫合葬。一举解决的自己的定位问题。

毕竟,就算是她作为武周的开国皇帝,如果把帝位传给了自己任意的一位侄子不论是武承嗣或者武三思,那么他们做皇帝的第一件事,一定是追封自己的父亲为皇帝,作为现任皇帝的姑姑,还是会被撇到一旁,无人问津。

传给自己的儿子,则不论后代皇帝怎么想怎么做,都改变不了他们身上都留着武则天的血液的事实。



七世猫哥


武则天和李治应该是有感情的,历史上李治是很疼爱武则天的,而李治晚年,武则天的权势冲天,但即便是如此,武则天也并未抛弃她的丈夫,这是可以肯定的。武则天一生,除了家人,李治应该是最爱她的人,武则天心中有数,所以当她行将就木时,她选择了与李治合葬,在孤独数年尔虞我诈的执政生涯后,疲惫的身躯最终只想回到李治的身边。


柠檬爱民谣


因为武则天不是以皇帝身份死的,在她活着的时候,就已经被夺权了,成为了太后,也就是说被去掉了皇帝的身份,还原了唐代皇后的身份。她不与李治合葬,那葬在哪里呢。至于爱不爱的,要知道武则天是唯一当上了皇帝的女人,什么是皇帝,孤家寡人也,对于皇帝来说,说爱太奢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