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了几年欧楷,感觉没有进步,接下来该怎么学?

小城逸士


练了几年欧楷,感觉自己没有进步,接下来怎么学?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是好事,未来还会有进步。但是,也要总结一下,为什么练了几年感觉没有进步?找出问题的所在,下一步才好改变学习方法。

第一,临帖中的不足之处

作者的临帖一眼看过去就能看出是欧体,而且临摹的有个3、4分像了,但是细节之处,还是差的太远了。

  1. 笔法的问题,作者的很多用笔感觉是不对的。例如图中画圈的地方,捺脚的写法很少是准确的,有些横折的地方的转折用笔也是不对的。感觉作者不是在实临,好像属于意临一样,临摹的欧楷,但里面很多用笔的方法似乎是硬笔的写法,例如捺脚收笔是平的,而毛笔一般捺脚是斜切的。

  2. 结构的问题,很多字的结构也是很不准确,说实话结构方面差的蛮多的。练了好几年欧楷,还写成这样,真的要总结总结了。

  3. 章法的问题,章法几乎没有章法,大大小小的,也没有什么章法一说,似乎是写到哪算到哪。

第二,找出学习中的问题

作者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问题,我大概分析了一下,应该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1. 没有进行过精临的阶段,一直是抄录式的临摹。一般临帖的时候,老师都是建议学生一个字一个字的过关,把一个字完完全全写好了,再练下一个字。其实一个字写好了,就能解决很多的问题,好比一些基本用笔的问题等。你把一个字写好了,就会学到很多正确的方法,否则你就是在不断地重复错误的用笔。
  2. 结构不准确,也是因为没有精临的问题,每个字都是似是而非的就过去了,下一次再写的时候,又忘了前面写的了。
  3. 缺少读帖,不读帖就对法帖不熟悉,不熟悉就觉得自己写的还差不多,找不出具体的问题在哪里。我虽然没有学过欧体,但是《九成宫》也看了很多遍,所以一看作者的临作就能发现一些基本的用笔问题,而你临了这么多年都没发现问题,说明很少读帖。

第三,下一步如何改进

下一步就是从踏踏实实地从精临入手,因为你毕竟有基础,因此只要心态放好,一个字一个字地过关,每天先从写好一个字开始,不要贪求数量,关键是每个字的质量,一个字写好了再写下一个字。

建议您加入我们的《嘉禾书社-书法交流圈》,我们在圈中为众多自学书法的书友们提供了众多知名书法老师的临帖教学,其中著名的台湾书法老师陈忠建老师的欧楷《九成宫》书法讲座,就十分受欢迎,从最基本的笔法开始讲授,然后逐字临摹讲解。

所以,临帖的时候,先看看视频教程,看看老师是怎么用笔的,然后自己再临。以前有些不对的用笔,一下子很难改掉,一定要有意识地去改变错误的习惯。

精临过关之后,再练习组合,就是一次写五个字,也是务必要求准确了再写下面的。组合训练完成后,再一行一行过关,最后一篇一篇过关,最后再通临,然后背临。因为有基础,这样只需再练个1-2年,欧楷一定会有模有样上一个台阶了。

以上是翰墨的一些拙见,与各位书友进行切磋,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分享传统书法文化,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非常感谢。


翰墨今香


现下,选择欧体楷书作为入门的人很多,一是因为欧体字不仅好看,而且很规范,二是因为历代书法家对欧体字评价很高,在之前学欧体的就多,所以欧体书法老师比较多,带的学生自然是学欧体。

我也是欧体爱好者之一,也在不间断地临习欧体字,就我个人学习欧体字过程中的看法:开始觉得很难,简直可以说是太难了,一个字在点画和结构方面,不写个几十上百遍,都很难能做到形似;与欧体有多大差距自己也不知道,当被懂书法的人看到,说:“你学的是欧体字吧?”感觉右点飘飘然,尽管没说好与不好,但至少说明写的像欧体字了,内心有点膨胀,感觉欧体也不过如此;随着时间推移,对欧体了解越来越多,才知道那时的字连欧体的皮毛都算不上。欧体字要求严格已是公认的,字体清秀挺拔也是众所周知的,但规范不代表千篇一律,特别是点画在一个字中的安排非常巧妙,可以说是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笔意的表现深沉含蓄,笔画之间的呼应似有似无,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

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总写没进步,这也是通常所说的瓶颈阶段,这个时候如果控制不住情绪,静不下心,有可能还会出现倒退现象,都是正常的。这时候最需要稳下心来,可以稍停一段时间,把以前的字重新拿来再作精临,按‘重影’的标准来临写,不要贪多,把字个个吃透,然后再通篇临写,能这样坚持下去,肯定会有明显进步。

个人之见,仅作参考!







一起學書法


本人也是欧楷练习者。不过,书龄还不足一年。虽然进步很慢,但暂时还没有感觉到瓶颈。

看过题主的字,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运笔比较流畅、轻松。但是,跟原帖仔细对照,也很容易发现一些问题:一是结体有待加强,有些字的笔画位置、长短、角度不是很准确(比如“泉”的捺太长了,“穷”倾斜了);二是个别基本笔画不太过关,起、行、收动作不太到位(比如捺、钩);三是同一篇字大小不一致(比如“山”字太小,而“穷”字又太大。

我是从零基础开始临《九成宫》的,至今刚好11个月。除了《九成宫》,还没有临过其它帖。我觉得,题主既然已经练欧几年了,应该进入精临阶段了。建议你每天少练几个字,力争一笔一画都尽量写像。如果不像就继续练,直到满意为止。只有能写得很像,才能真正学到欧楷的正确笔法。写得不像,一定是笔法不对。

一个尚未入门的初学者的妄言,仅供参考,如有不妥,敬请斧正。我只是个业余爱好者,平时练习时间不多,进步也很慢。让我们一起努力吧!(附本人学临的《九成宫》,写得不好,顺求指导)






玩逗涯


“九成宫,九成宫,十个学习九个不成功”。虽然这个顺口溜听着让人极不舒服,却可以说明一个问题,从九成宫取法,而不是去复印九成宫,临习九成宫几可乱真的清朝书家姚孟起又能如何?

看了你所临得欧楷九成宫,结构和用笔方面没有得法,还有待提高。

书法的学习不完全取决于时间长短,是否得法,才是提高书写水平的保证。如果没有方法的学习,要想进步,是很难的。基于此,你还要有明师的指点(不是名师,而是明白老师)。

学习楷书,无论哪一家只要能从中得其精华,都有所收获,就拿学习九成宫名世的当今书家,如孟繁禧,卢中南,田蕴英二章等,以欧楷为根基写出自己的风格特点,照样灿若明星,让观者倍感享受。

外谈一下欧楷的特点,对于学习欧楷的朋友能起到抛砖引玉是我本意。欧楷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76岁的时候书写的,用笔瘦硬遒劲,结字平正而不失险峻之姿态,法度严谨收放自如,疏密恰到好处。九成宫相对其他书家还是比较适合初学者学习。

然而,习此碑者往往失其韵致,主要因为九成宫醴泉铭结构精严,纵横跌荡。落笔多藏锋直切,行笔沉着收笔时顿而不停的回锋动作,让人难以把握。

这些细节需要悟透其道理方能大进,只能说这些。一家之言不足为道,方家斧正为盼!










有道书法


练了几年,进展稍微有点慢了,但欧楷的基本形状和功夫有所掌握。现在的最大问题结构不到位,欧楷的神韵就很难表现出来,如果结构好了,即就是个别笔画不太标准,也能达到像,即像欧楷。第二,写得太死,害怕写得不像,就写得非常慢,结果造成笔画拘谨,不舒展。学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感觉越写越不会写,越写越没有多大进步,就是最大的困惑,怎么办?一,找人指点,二,继续写,只有坚持下去,总会有突破的一天。

写楷书,不能写得太慢,因为楷书本身就四方四正,太慢很容易死板,没有灵气。

书海无涯,学无止境,活一天临帖一天,至于能有多大成就,管他呢。我是三月份开始学欧楷,跟你一样,也在这个烦恼之中,努力吧,总有写得像模像样的一天的。



千山道人123


欧体学了几年,没有进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的越深,领悟越多,越觉得不足,越迷茫。另一种是,一直不得法,一味的练习,很麻木。

第一种情况,我觉得数年临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熟练度,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力,这种情况是遇到了瓶颈期。在这种情况下,不妨换一种碑帖进行学习,然后在迂回欧体。因为,长期学习一种贴,视觉、思想上都会疲惫,会降低学习效率和积极性。相反新贴会增加新鲜感,提高学习积极性。我们知道笔法千古不变,那么新的碑帖与欧体一定是相通的,通过对新贴的学习后,一定会对欧体有一个新的理解。

第二种情况,不得法,再去练,相当于重复错误,这样无异于钻牛角尖,永远的不到出路。这种情况下,我建议还是找个靠谱的师父学习一下。我深有体会,自己琢磨几年,不如师父提点几个月,有师父指导可以让自己少走一些弯路。在艺术的学习之中,一定不能闭门造车,那样只能变成井底之蛙,一辈子有可能也入不了书法的大门。

对于第一种情况,我建议换褚体,因为褚体有墨迹,真实度高,并且它笔画粗细变化教大,笔画灵动,点画引带明显,有行气,有利于向行书的过渡。





一品刺客


建议如下:

1.作者临的字体面积大小不一,建议把纸折叠一下,或者买有格子的纸来练习(当然有可能限制了它的险绝的特点,哈哈……);

2.不足一年这个水平正常,不要好高骛远,贵在坚持;

3.临的应该是李祺拓本,我觉得这个版本最精美,但是有的字看不清楚了,可以参考姚临的95%的相似度,看不见的字体了参考;

4.仔细观察帖子字体笔画的布局,笔画的顺序,揣摩一下欧公当年怎么运笔,调笔锋等,也可以参考当代欧楷大家,网上很多视频讲解;

5.要临的好还要观察字体笔画的每个细节,写了对比一下差异。楷书每一个笔画都要认真的,因为大家都认为这个欧楷法度严格,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确实是这样;

6.读一下这篇碑文讲的什么内容(我找的翻译过来的);

7.觉得枯燥可以换欧公的其它楷书贴;

好就乱说这么多;







墨趣鹏轩


可以按这种方法写,试一下!




马亮中


问题:练了几年欧楷,感觉没有进步,接下来该怎么学?

对于这个问题,我谈谈个人的观点,供参考。

总体来看,书者学习书法的路子还是对头的,师法古人,走传统的学书之路,态度诚恳,精神可佳,值得一些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学习。



从题主的习作可以看出,书者还是下了一定功夫的,学书也是认真的。接下来,仍须继续加强深入临帖。目前,用笔已找到了感觉,但在结体方面仍须加强练习。欧楷的特点是笔法精湛,点画精道,结构布局险绝,在临帖的同时,一定要把以上因素做为重点考虑进去,并牢牢的把握住,牢牢的把握好。

我一向认为,学习书法,一定要帖里来帖里去,如果能把古人的经典碑帖练熟了,就会得其形,得其神。字的形与神都得了(哪怕是五六分像),那就基本上“小成”了。另外,还要认真读帖,善于领悟“欧楷”的书法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进步得快。

楷书的章法布局轻视不得,这个要在临帖时就要养成合理处理章法的习惯。

既然题主喜欢欧楷,如果想写作品时,建议题主尝试一下集字创作,要做到字字有欧楷的元素,字字有欧楷的影子,万不可轻易弃掉欧楷。即便是临到七分像,进行书法创作时,最多只能加上三分自己的个性,加多了,就“师出无名”啦!



以上为个人观点,经验之谈,仅供参考。


中州耕牛堂主


欧楷书法本身比较严谨,横画、竖画间距等分,初习往往容易写得呆板,没有神气。这也是练了几年欧楷,会感觉没有进步的原因。我也写了几年欧楷,写到最后甚至感觉越写越差,没有感觉了。结合我自己的体会,谈点粗浅看法,供参考。

一、多涉猎欧阳询的其他碑帖,尤其是其墨迹版行楷《千字文》

初学欧楷一般都是从《九成宫醴泉铭》开始的,但这本帖是欧阳询巅峰之作,法度过于严谨,一般人学一段时间就会感觉拘谨。所以,建议在写一段时间九成宫之后,可以换欧体的其他字帖,比如《化度寺碑》、《皇甫诞君碑》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欧阳询的墨迹本行楷《千字文》,因其笔法灵动,结构美观著称,在写欧体楷书的同时,多练习一下这个字帖,可以更好地理解欧笔法,避免死板呆滞。

二、穿插学习“二王”体系的碑帖,尤其是智永楷书《千字文》

欧体书法同“二王”书风一脉相承,但比欧书更舒展、优美。建议在写欧体一段时间后,尤其是感觉自己和字越写越没有状态时,转写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字,如果喜欢楷书,就练练《黄庭经》、《玉板十三行》,可以很好地提高欧体水平。

智永的真书《千字文》严格说是一部行楷字帖,笔法很灵活,字与字之间连贯用笔较多,是不可多得的好字帖。学习欧体字,间隔练习智永的字,可以避免呆板,提高用笔的灵活性。

三、学习当代欧体大家田氏兄弟的笔法

当代欧体书法大家,田蕴章、田英章兄弟在欧楷研究和实践中成就斐然,尤其蕴章先生的电视讲座《每日一字、每日一题》,不仅有书法演示,还有书法理论,很值得初学者学习借鉴。英章老师的笔法很有独到之处,参考他的笔法,对于理解和掌握欧体楷书很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