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官桥”上瞭望县府衙门,这就是县府街、县府桥的来由


1912年,上述两直隶厅分别改为归化县、绥远县。1913年,两县合并称为归绥县。1928年,绥远省成立,以归绥县城区设立归绥市,作为省会。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将归绥市改为"厚和特别市"。日本战败后,复称归绥市。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迁到归绥市,并改称呼和浩特市,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同时将归绥县撤销,并入土默特旗。

1885年清朝第41位任归绥道道员安详创建“古丰书院”,因呼和浩特地区古时称丰州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归绥中学在原归绥道台衙门原地扩建。于1954年改称呼和浩特第一中学至今。 在县府街东口正对杨家巷也有一座桥,因为它的位置是在县府街衙门边上,所以解放前叫作“官桥”,老百姓习惯上称作“县府街桥”,从木桥到钢筋混凝土桥,县府街大桥的名字一直沿用没有改变。

扎达盖河,有的人也叫它扎达海河。河的东岸便是弯弯曲曲的西河沿,早年间人们称其为西河湾,它和九龙湾、胳膊湾并称老归化城的三湾。


呼和浩特环城水系西河即扎达盖河治理工程碑记,2003年9月1日立。

扎达盖河贯穿呼和浩特市区南北,是一条季节性河流,遇到雨季,城北大青山坝口子、红山口、乌素图乌里沙河的洪水顺沟而下汇流于扎达盖河,经西河沿流入小黑河之后汇入大黑河流归黄河。

伊利广场与八中之间,修建了两座铁索景观桥,为两岸来往游人提供了休闲娱乐和老年人怀旧的场所。旧城的桥头市场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牛、羊、骡、马,草料、皮毛的交易市场变成了房屋装修的市场。

不同角度看昔日“官桥”,县府街大桥

县府街桥对面的乃莫齐召即隆寿寺。

站在县府街大桥上看到乌里沙河汇入扎达盖河交汇点。

上游乌里沙河汇入扎达盖河入口河道。

上游红山口、坝口子方向水流汇合成的扎达盖河与乌里沙河交汇处。

西河乌里沙河治理后汇入扎达盖河的河道。

呼和浩特市一中,原道台衙门所处位置

站在“官桥”上瞭望县府衙门,这就是县府街、县府桥的来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