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紅馬甲” ——孝義市志願者協會抗疫工作小記

2020年的春節,是一個有牽絆、有團圓,不見面、仍掛念的春節,有親情、友情、愛情,也有讓人揪心的疫情。在迎接這場突如其來的硬仗中,孝義市有一支這樣的隊伍,他們持續奮鬥在如火如荼的防控疫情志願服務事業中,奏響了一曲曲動人的奉獻之歌。

他們中有黨員、幹部、群眾、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共計60餘人。

王曉峰是一名共產黨員,現為孝義市機關事務管理服務中心的一名職工,同時兼任孝義市志願者協會黨支部書記和孝義市藍天救援隊黃手環定位貼項目負責人。身為藍天救援隊黃手環項目負責人,他深知消殺工作的重要性,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他幾乎每天24小時都待在防疫檢查站。

除每天的車輛消殺和檢查站消殺日常工作外,他還得協調隊友們防護裝置配發、消殺裝置維護等工作,時刻關心隊友們的生活,儼然就是一位“大家長”,帶頭幹、搶著幹。他總是衝鋒在前,揹著幾十公斤重的噴霧機進行消殺,夜班執勤隊員有特殊情況不能執勤的,他總是第一時間到位。他也和隊員一樣,成天和消毒液親密接觸,他深知消殺工作責任重大,不得有一絲馬虎。

他叫田鵬舉,是孝義市高陽鎮東辛壁村人,是一名畢業兩年的醫學專業的學生。他的父親田雲龍在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是村委會主任。17年前,田雲龍用他厚重的臂膀抗住了壓力,帶領鄉親們抗擊非典;17年後的今天,他又一次用堅定的目光,將兒子田鵬舉送到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陣地上。

今年大年初一那天,父親與田鵬舉說,“現在疫情越來越嚴重了,正是需要人的時候,咱們去武漢吧,我能當運送物資的司機,你可以去治病救人。”然後就開始託人打聽可以去到武漢的組織,最後找到了孝義市志願者協會。當時武漢暫不安排外來志願者,但家門口的高陽鎮和市區發現了確診病例,可以讓田鵬舉去幫幫忙。就這樣,田鵬舉如願來到了高陽鎮衛生院,加入到疫情防控的一線。

1月30日,對田鵬舉來說是一個難忘的日子,這一天,父親把他送到了高陽鎮衛生院。院長問他想去哪裡,他這樣回答:“哪裡最需要我就去哪裡,哪裡危險去哪裡。”

正常時,每天從早上8點半上班到晚上6點半下班;忙碌時,迎接他的是24個小時的值班。登記來院人員、測體溫,開救護車到高陽鎮衛生院所管轄的19個站點發放酒精、宣傳單,播放宣傳音響、張貼宣傳海報……在這一件件看似瑣碎的工作背後,有力地保證了高陽鎮防疫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有人問田鵬舉是否會為這樣繁雜瑣碎的工作而感到煩惱時,他笑著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因為需要進行疫情的防護工作,不能一直在家陪著父母,有時候感覺挺虧欠他們的。但是一想到自己可以在抗擊疫情戰場上貢獻自己的力量時,就覺得特別有價值。我相信這次疫情在所有人的努力下終究會過去。”樸素的話語中透露著的是一個大男孩對抗擊疫情的信心,也折射出了所有醫護人員堅定打贏這場疫情攻堅戰必勝的信心。“醫生,不僅僅是一種職業,有時候更是一種使命。我願用自己的努力,和我的同行一起,和大家一起,戰勝病魔。”田鵬舉留下了這樣一句話,便又一次轉身加入了抗擊疫情的隊伍當中。

郭斌是孝義市志願者協會推選出的“十佳志願者”,是孩子學校裡公認的“最美家長”,也是隊友們口中的“郭大廚”,也是藍天救援隊隊員。他先後在南陽鄉、西辛莊鎮、振興街道、梧桐鎮等站點進行車輛消殺工作。從2月1日接受任務開始,只花了三小時回家洗澡換衣服,其餘時間都堅守在崗位上。

志願者侯慧慧,感冒休息一天後繼續值崗;2月22日零點,孝義各鄉鎮的檢測點都撤了,他才第一次回到家。梁曉勇隨叫隨到,甘於吃苦,默默奉獻;劉相君、葛文慧、嶽思坤、常吉茹等志願者奔赴一線,現場採訪,手執義筆,不停書寫抗疫“戰士”精彩的故事。

在孝義市抗擊疫情的最前線,還有許許多多的志願者。

生病的永泰志願隊隊長李曉裕聽到組織召喚,不僅捐贈防護用品,還帶領三名隊友為一線交警和老人們進行義務理髮。剛剛做完心臟手術、尚正在恢復期的孝義市公安局交警大隊南陽中隊隊長趙文斌一直堅守崗位,踐行公安交警對黨忠誠、服務人民的錚錚誓言。藍天救援隊的隊長田先進用一個平凡人的力量,帶領著為數不多的隊員們,做著一件件不平凡的事情。隊員任麗娜巾幗不讓鬚眉,成為守衛家園最靚麗的風景線。

感謝這些志願者和像他們一樣默默付出的英雄,正因為有他們,才讓我們更有信心儘快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賀小玲 王雪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