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加速配置“零工”人員,白領化趨勢明顯

文 | 特約觀察員 鄧建波

超级观点 | 企业加速配置“零工”人员,白领化趋势明显

疫情期間,靈活用工行業備受關注。餐飲、旅遊等行業大面積停擺,企業必須要考慮怎麼先活下去,而居高不下的人力成本是首要難題。與此同時,盒馬的共享員工舉措引起廣泛討論,很多企業注意到靈活用工方式的優勢。

疫情對於靈活用工行業的影響遠不止這些。青團社作為一家一站式靈活用工招聘服務平臺,同步服務於企業和求職者,在此分享疫情期間,我們感受到了兩端人群的變化。

求職者線上兼職需求暴增

從1月下旬起,線下企業的招聘需求明顯降低,但是求職者的積極性不降反升。求職者的需求由過去的線下兼職轉為線上兼職。我們做了一次統計,2020年春節期間(1月24日至2月8日),青團社平臺的兼職報名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262%,新增註冊用戶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22%。文案編輯、在線家教、視頻剪輯、設計師等崗位報名量大幅提升。

做好用戶服務的同時,我們也做了一些總結:

第一,為什麼求職者積極性大幅提升?由於疫情影響,不少人處於在家待業的狀態,“被迫”成為了自由職業者。如2020年應屆畢業生,或者暫時處於待業,收入受到影響的人。此外,青團社做了調研,

疫情期間平臺新增用戶中,60%以上為95、00後。有一位傳媒學院應屆本科畢業生通過一份短視頻策劃和剪輯兼職,月收入近7000元。這位00後用戶表示,做一個60秒的視頻非常辛苦,不停地改文案、剪輯、配音。但她仍然對於成為自由職業者很滿意:“哪天拍視頻接廣告足夠養活自己,我寧願不要出門找工作。”

第二,線上產業相關企業靈活用工需求有提升,特別是互聯網相關企業。例如在線教育行業在疫情期間極速擴張,有企業主對我們表示2020年員工數量會翻倍,但現階段由於招聘正式員工進度相對緩慢,會採取部分的靈活用工以應對快速擴張的業務。另外,像主播、短視頻等行業,UI設計、攝影、視頻等崗位的需求在之前的基礎上也有提升。

第三,兼職崗位在特殊時期有了一定的白領化趨勢,疫情特殊時期,不少線上產業迎來增長也促使短期用工需求遞增。過去,中國靈活用工佔比不到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1/3,而其中標準化程度高、勞動密集型的藍領崗位是主流,比如快遞員、送餐員、網約車司機等。

但是疫情之下,設計、攝影、編程、剪輯、知識付費等技術型崗位變得吃香。這一現象或許會給很多職場白領一些啟示,是否多一份技能,能夠在特殊時期多一份保障。

線下企業靈活用工意識喚醒

疫情期間我們對於商家和用戶端做過一次詳細的調研,發現疫情倒逼很多企業主的僱傭理念向著靈活用工方向轉變。餐飲、零售服務、旅遊等行業的管理負責人會加速對“零工”人員的配置比例。延遲復工影響生產,僱傭全職成本過高,企業為了降本增效,主觀上有了採取靈活用工的動力。

西安一家商超門店的負責人在與我們業務夥伴溝通時表示,為了解決疫情期間的用工荒,他通過包括青團社在內的各方渠道,招募了近300名兼職人員,業務雖然恢復了運轉,但門店面臨著較大的經營壓力。特殊時期除了為“共享員工”照常發放工資外,門店還要負擔全職員工的工資支出。

這位負責人管轄的門店有近600名左右員工,過去僅30%左右是兼職人員。他表示疫情過後,門店會進行詳細覆盤,考慮大幅增加兼職人員的比例。從業務角度出發,靈活的用人方式才能更好地解決各種問題。過去行業裡普遍採用兼職應對短期的業務量暴增,稱之為“削峰”,但疫情揭示了更多用人方面的不確定因素。

零售服務業是國內靈活用工普及程度較高的行業,尤其是平臺型企業,這一類行業諸如騎手、服務員、客服等崗位需求量大且容易標準化。疫情促使該行業的很多管理負責人都在加速對“零工”人員的配置比例。

而對於靈活用工普及程度不高的,比如一些中小型餐飲,旅遊行業民宿、酒店等行業的企業主向青團社表示,未來會把兼職用工比例由10%提高到30%左右。此外,疫情的影響覆蓋到製造業、建築業等很多行業的中小企業主,他們開始嘗試通過在線的方式尋找靈活用工。富陽某醫藥設備工廠在大年三十當天,通過青團社找到了20名工人,全力發貨助力武漢疫情一線。建築行業的核心勞動力諸如水泥工、電工等,原本是較為閒散的包工頭制形式。我們瞭解到疫情期間由於用工荒,迫使部分建築公司負責人嘗試通過網絡招聘的方式招募技術型工人。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在通過靈活用工完成招聘的同時,也需要培養靈活用工管理的意識。一方面,對於工傷等事故的預防性管理,儘管青團社已經提供了相應的兼職意外險,但是企業自身仍需要具備應急措施。另外,對於在線教育等行業的互聯網企業,靈活用工崗位的員工也一定程度上屬於技術型人才,為他們建立比較完善的薪酬體系和激勵制度,能夠激發這一類人群的工作熱情。

年輕人是未來靈活用工的主力人群

從行業角度來說,疫情會讓靈活用工行業快進5年。中國企業靈活用工的佔比可能從現在的9%增長到15%,這是一次行業的集體機會。本質上是因為疫情推動了企業用人部門,對於靈活用工的“意識喚醒”,而企業主是靈活用工比例提升的關鍵驅動點。

從平臺角度來看,一方面,細分領域的專業化系統管理將會出現,靈活用工管理的SaaS系統一定存在巨大機會,這裡指代第三放平臺為B端企業提供人力解決方案,提供招聘管理、員工培訓、社保代繳、薪資結算、商業購買等全流程服務。

另一方面,市場會倒逼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法律層面上行業會日益走向清晰合規。2月7日,人社部等四部委聯合發佈意見指出,鼓勵企業靈活安排工作時間,鼓勵符合規定的復工企業實施靈活用工措施。這也是“靈活用工”一詞首次寫入人社部的文件中,此前更多地是被各級政府所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國家對靈活用工模式的認可,在國家政策角度推動企業僱傭理念轉變。

靈活用工行業的未來,由政府政策規範、企業合規操作、從業者意識和技能的提升、第三方平臺保障這四重因素共同推動。儘管疫情一定程度上喚醒了企業主的靈活用工意識,但是由於在大部分企業經營管理體系中,與靈活用工匹配度高的崗位有限,如何幫助企業提高靈活用工佔比,仍是全行業的挑戰。

如何在靈活用工這片廣闊的藍海市場中抓住機遇,我認為有以下兩點值得關注:

第一,對於企業端需求的緊密配合,發揮人力資源平臺的最大效能,達到1+1>2的服務目標。對標美國這樣成熟的靈活用工市場,大多數企業對於IT等技術型崗位也採取僱傭“零工”的方式。企業對於人力資源服務平臺的需求會由“需要僱傭一些人”轉變為“需要完成一個項目”,平臺需要以目標管理的方式快速、批量的匯聚人才供給給企業。除了關注企業的崗位發佈,也要關注企業能不能招到人。

第二,注重年輕化人才的運營。目前青團社平臺1500萬用戶中,超過65%的用戶是95、00後,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佔比超過50%,這些人未來是靈活用工行業的主力人群。以C端撬動B端,高質量的用戶才能吸引企業發佈高質量的崗位,反哺提升C端人才在平臺的粘性。

總體來說,靈活用工藍海市場,各平臺競爭分散,尚未有激烈競爭。機會遠比問題要多得多,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時期。

相關閱讀:

超級觀點|“共享員工”逐步上位,但實現常態化還需時間

超級觀點 | “無接觸”再次推高行業門檻,招聘行業如何接招?

帶著觀點看商業。

36氪現發起“特約觀察員入駐”計劃,邀請各賽道的創業者、大公司業務線帶頭人等一線的商業領軍者們,在這裡分享你的創業體悟、乾貨、方法論,你的行業洞察、趨勢判斷,期待能聽到來自最前沿的你的聲音。

歡迎與我們聯繫,微信:cuiyandong66;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