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行書,哪位老師的行書更適合日常書寫?

馬M哥


硬筆行書不像毛筆一樣,風格多變,目前市面上能見到的硬筆書法字帖,其實相差不是太大。要想學硬筆行書的話,建議學習有傳統書法功底的老師的字,你去看看,跟誰比較對眼就選誰的。

龐中華和司馬彥的字不建議學,這兩位雖然是當初八十年代硬筆書法大潮中大紅大紫的人物,但是隨著民眾的審美水平的提升,兩位硬筆書法的先驅者就暴露出了他們技法單一,格調不高,缺乏傳統書法功底的弱點了。後來隨著一些新的硬筆書家的出來,如吳玉生、顧仲安以及後來的田英章等人,這倆人的字帖也就漸漸失去了市場。

雖然題主的意思是不想成為硬筆書法家,只想把字寫好看點,有這種想法的朋友應該很多。但是不管你的目的是不是成為書法家,其實練字都需要找本字帖臨摹,這個過程不能少。如果說把字練到美觀好看,算是硬筆書法的初級水平吧。那麼在這個過程中,不管目的如何,大家下的功夫都差不多。既然下的功夫差不多,那就找一個有傳統書法功底的老師的字練,練出來的字會更高雅一些。

下面介紹一些比較著名的硬筆書家:

  1. 沈鴻根(別號:江鳥)硬筆書法的老前輩了,軟硬兼修,我上學時就學過他的字。現代新秀輩出,知道“江鳥”的人已經不多了,老一輩書家的魅力在於他們的字更有韻味,蘊含了更多的東西。目前市面上他的字帖應該很少了,他的字帖大多數是行草書。

  2. 錢沛雲,1946年生,也是老一輩書法教育家,他的老師是任政老師(任政是沈伊默的弟子),因此起點較高。一輩子兢兢業業,教書育人,很少去宣傳自己,書法界受人尊敬的好老師,網上有他的教學視頻。他的硬筆行書好看、耐看也好學,但因為沒有刻意宣傳,一直沒有熱賣過。

  3. 盧中南,1950年生於武漢,中國著名書法家。是我非常尊敬和喜歡的當代書法家、楷書大家。軟硬筆實力深厚,連以歐楷出名的田蘊章老師都對他的書法十分推崇。在南開大學教硬筆書法的時候,不用自己的,而用盧中南的硬筆楷書字帖。

  4. 田英章,1950年生,也是軟硬兼修的書家,楷書功底非常深厚,以歐楷出名。他的硬筆行書流暢自然,寫出來也非常的漂亮、耐看,各種字帖也是市面上最多的了,網上還有各種視頻教程,非常適合初學者學習。

  5. 顧仲安,1956年生,從小練毛筆書法,因此他的鋼筆書法中蘊含了傳統書法的神采,有書卷氣、耐看,既有法度又不拘謹。他的硬筆行書風格獨特,個人來說也非常喜歡他的字。

  6. 李放鳴,1957年生,令人尊敬的老書法家,講究用筆,一招一式強調師承古法,硬筆也是追古、絕美。楷、行都極力推薦。

  7. 吳玉生,1959年生,軟硬兼修,建樹頗豐的書家。全國九年制義務教育《寫字》課本規範字書寫人。國家行楷手寫體規範字形樣本字書寫人。他的硬筆行楷姿態妍美,沒有俗氣,穩健容易上手,字帖編排也很科學,適合初學。

  8. 荊霄鵬,1976 年生,九年義務教育《寫字》《書法》教材範字書寫者。年輕人的偶像,硬筆字帖目前賣的非常火田英章老師的高徒,個人感覺他的硬筆書法比田英章老師的更靈動,行書更加欹側秀美,適合女生和初學。

以上是硬筆書法界比較有名的一些老師的介紹,具體學習哪一家的,還是看眼緣吧。

翰墨今香


根據題主的描述,要想把字寫的好看美觀,通篇協調,又快又好,便於書寫。這一句話看似簡單,要達標可沒有說這句來的簡單。

什麼字好看美觀,自然是字帖的字好看美觀,我們說一個人寫的字好看也往往會說寫的就像字帖上印的一樣。美觀就更不容易了,什麼樣的字美觀呢,字帖。


再說通篇協調,怎麼樣的作品才能通篇做到協調呢,自然是書法家的作品能夠達到如此造詣,實際上,一般的書法家都未必能夠做到通篇協調,因為要到達此水平,不僅僅寫字問題了,這涉及到美學原理上作品構成問題。

那麼快又好又是什麼概念呢?好,就要出人類字帖,快呢?必須做到熟,嫻熟了才能快。不熟,是不可能快的。至於便於書寫,一般的說是行書便於書寫,但要綜合起來看,同樣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做到的。


從接近與日常書寫的美觀的硬筆書法家是不少的,如田英章、王正良、盧中南、吳玉生、江鳥、吳身元,張秀、楊劍、王德榮、席殊、曹寶麟、高惠敏。較早硬筆書法家的如黃若舟、周稚雲等硬筆書法家的作品當然還有現代一些硬筆書法新秀的行書。




便於日常書寫的硬筆書法家是非常多的,但這不是寫好字的根本。要想寫好字,就必須選定一家,進行大量的嚴格臨摹學習,不通過臨摹學習,意味任筆成行,永遠寫不好字的。所以寫好字的關鍵在於臨摹學習,至於選誰的字帖最後,還有看自己是否喜歡,因為不同性格的人可能對美的欣賞與標準是不一樣。嚴格意義說,要想寫好字,最好先從毛筆書法學起。




翰墨書道


我寫的是田英章老師的,而且是他早期極具古味的硬筆楷書,有趙孟頫和靈飛經的味道。當然我只是學了點皮毛。





沈洋74917267


如果要求不是很高,我自薦一下,可以看看抱庸詩書的硬筆字,草根味十足,但也有些自己的小風格,並不是很難學。


不論學誰的,長遠的看,都是殊途同歸,都要從臨摹走起。臨摹重在點畫結構以及結體,初學階段就是抓形貌,先不要考慮筆法行氣章法的問題。形貌抓住了,字的肢體骨骼拉開了,再去琢磨用筆之法、章法之妙。很多學硬筆書法的朋友,才學了一段時間,感到效果不理想,就懷疑自己的方法有問題。方法不會有問題,主要是臨摹習練得太少了。


硬筆不像毛筆書寫那麼複雜,最關鍵的就兩點――點畫形態與結體。所有前期的習練都要始終圍繞著這兩個關鍵點。點畫形態是技術活,需要多看多練,結體是藝術活,把有形態的點畫拼組結構而成字,這就需要把點畫按照結構的要求進行適當的變通處理,光靠重複的寫就不行了,得用腦袋琢磨。這就要求,即便是初學者,也要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而審美能力從何處來,靠帖讀多家。



硬筆書法,一半靠悟性,一半靠苦練。古代抄書的文吏寫一輩子的字,也沒幾個成為書法家。而光琢磨問題,不勤於動手實踐,只可能成為書法理論家、評論家,而不可能成為書法家。如題主所言,只想把字寫好看寫規範,隨便選一本字帖,照著猛練就可以了。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書祺。


抱庸詩書


我若說我的字實用性很強,會不會有贊同的?

我若說,大多的常用字,不同的風格的行書結構我都是嘗試過、認真比較過,會不會有人相信?

甚至連每個回鋒,每個筆畫中的以繁代簡,是否有出處,我都會為一個字查找幾個資料,以確定是否可寫。

再看書寫是否順勢,實用性如何?辨識度如何?


想隨手寫一手好字,日常行書,實用行書,可以參考下我的字! (插圖為部分整理過的常用字,確定適合快寫)

除此之外,你若想寫一手好字,你要明白幾個道理:

一,結構要穩,重心要齊,筆畫宜靈動。

則不但會有實用性,且滿足大眾審美最大公約數!――但是,新手不要追求靈動。


二,很多規範行書,其結構為了求得規範,和書者的日常行書是有一定差距的,有的差距還非常大。我只是努力把差距做到最小,至少是個追求!


三,追求實用性硬筆行書,要學的是結構,不能徹底抹煞的是自己的習性。

一旦把自己的習性,習慣徹底抹煞,日常書寫,寫得標準意義上的“XX體”,幾乎難如登天!


當然,習性中的陋習,固然需要改掉,不希望遇到槓精!

四、硬筆實用行書,有太多小技巧了,絕非只是熟能生巧的緣故!

如下圖,西瓜視頻截圖,20字~30字/分鐘不等,25字左右較多:

最近,在一本很老的字貼中,發現一個觀點,與我以往回答過的觀點,幾乎一樣,於是抄了下來,如下:


行書一點通


陸柬之的《文賦》楷行草皆有。

學習書法的常識、技術。

常識:書法的常識、學習書法的常識。

技術:

零、筆性:執筆,線條特點。

一、筆畫:

  • 一筆的起筆 、行筆、收筆。

點、橫、豎、撇、捺、提、鉤、折、圓轉的基本寫法(楷書的寫法)

  • 多筆的變化。

覆仰平,向背,平行,長短,欹正,呼應等。

二、陸柬之《文賦》。

陸柬之(七世紀中葉)生平的事蹟相當簡略,《新唐書》記載他是陸元方(639-701)的伯父,虞世南(558-638)的外甥。活動年代是在唐太宗、高宗時期,官至朝散大夫守太子司儀郎。書學的師承出自舅父虞世南。全文書寫晉朝陸機(261-303)的文學名作〈文賦〉。把文賦讀成「美術賦」,那文句中的「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這用美術的形色來表達,更超過於用文字的文學來表現。文中有許多的文句也可以用來說明藝術,顯示文學與藝術本就是相通的。 本幅由八段紙接成,行楷書相雜,偶而也有些許草書出現,共一四四行,除第一行標題「文賦」二字,末行三字,每行均作十一、二字,文字書寫中,如「才」作「材」、「山」作「□」是避家諱,「淵」作「水」,「世」作「廿」,是避唐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諱。

原作上並無陸柬之款,被歸屬為陸柬之作,應該是出於卷後拖尾,趙孟頫(1254-1322)、李倜(活動於13至14世紀之際)等人的跋文所推定。從這些跋文與收傳印記,得知此卷經過趙孟頫鑑定,李倜收藏。洪武年間(1368-1398)一度流傳到滇南,後又回到江南,十五至十七世紀的流傳不明,這在董琰跋文中,提到明初從滇南購得此卷的相關人物均被颳去。十七世紀入孫承澤(1592-1676)手中,再傳入清內府,至今為故宮博物院所收藏。至於南宋以前的流傳經過,惜乎闕如,這也是某些研究者對本卷是否出於陸柬之之手,仍持存疑態度的原因。

陸柬之的書風,也是二王裔系。唐人評書,陸柬之的品級無法與虞、歐、褚並論,李嗣真(?-696)將他列入「中品十二人」之一,讚揚他「草體學虞,特善用筆」。〈文賦卷〉後方收藏人李倜,針對此卷說其筆法皆自〈蘭亭〉中來,有全體而不變者。 孫承澤也說:「全摹褉帖(蘭亭序),而帶有其舅永興(虞世南)之圓勁。」(見原件跋)〈文賦卷〉整體的丰神也是一派優雅,從容不迫的情懷,文長至一四四行,前後一致,比之〈蘭亭〉的行數,多了五倍,但從前到後筆調一致,不疾不徐,進退有度。文賦捲上恰巧也有「斯文」二字,「文」字的結體雖然不一樣,第一、二筆「、」與「一」,連成一筆,最後一筆「捺」(□)為長點(□),然而書寫來,重筆濃墨的強調如出一轍。推而廣之,〈文賦卷〉也常有類似的情況,少則一、二字,如至「妙妙」而臨雲、天淵之「安」流、沉辭「拂」悅;多則如「峻,收百世之闕文」,和旁行比較,都因字體大而顯眼。楷書的書寫,求其平整,行草字形的大小搭配,本無定則,但總求其勻稱自然。

〈文賦卷〉的行筆速度,比起褚臨本的〈蘭亭序〉來,顯得凝重緩和,並不是像〈蘭亭〉流利。這也說明陸柬之學王羲之的書風,寫來更加謹慎,張懷瓘(活動於713-758)說陸柬之「晚學二王法,尤尚古樸」,質樸必然出以矜重的態度,運筆當是傾向於遲緩的一面,字的結體,也是一位書家風格的明顯特徵,學習書法,用臨用摹,必先求其像所學習的對象,其中固然用筆、字形、行氣等都是一一所要追求的。然而其中最為人所注意的往往是字形結體。行草書的書寫,行與行之間,字數並不一定相等,兩行之間,更少有成列的,書寫時也因本身筆畫繁簡,字形大小會參差,且考慮上下連貫,同一字的點劃,起承就因需制宜而產生變化。

彩色版書帖

餘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辭,良多變矣,妍蚩好惡,可得而言。每自屬文,尤見其情,恆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佗日殆可謂曲盡其妙。至於操斧伐柯,雖取則不遠,若夫隨手之變,良難以辭逮,蓋所能言者,具於此雲。

佇中區以玄覽,頤情志於典墳。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心懍懍以懷霜,志眇眇而臨雲。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遊文章之林府,嘉麗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筆,聊宣之乎斯文。

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騖八極,心遊萬仞。其致也,情曈曨而彌鮮,物昭晣而互進。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浮天淵以安流,濯下泉而潛浸。於是沈辭怫悅,若游魚銜鉤,而出重淵之深;浮藻聯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雲之峻。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載之遺韻。謝朝華於已披,啟夕秀於未振。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

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抱暑者鹹叩,懷響者畢彈。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或本隱以之顯,或求易而得難。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始躑躅於燥吻,終流離於濡翰。理扶質以立幹,文垂條而結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變而在顏。思涉樂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嘆。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

伊茲事之可樂,固聖賢之所欽。課虛無以責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綿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彌廣,思按之而逾深。播芳蕤之馥馥,發青條之森森。粲風飛而猋豎,鬱雲起乎翰林。

體有萬殊,物無一量。紛紜揮霍,形難為狀。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為匠。在有無而黽勉,當淺深而不讓。雖離方而遯員,期窮形而盡相。故夫誇目者尚奢,愜心者貴當。言窮者無隘,論達者唯曠。 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質,誄纏綿而悽愴。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頌優遊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奏平徹以閒雅,說煒曄而譎誑。雖區分之在茲,亦禁邪而制放。要辭達而理舉,故無取乎冗長。

其為物也多姿,其為體也屢遷。其會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貴妍。暨音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雖逝止之無常,固崎錡而難便。苟達變而識次,猶開流以納泉。如失機而後會,恆操末以續顛。謬玄黃之袟敘,故淟涊而不鮮。

或仰逼於先條,或俯侵於後章。或辭害而理比,或言順而義妨。離之則雙美,合之則兩傷。考殿最於錙銖,定去留於毫芒。苟銓衡之所裁,固應繩其必當。

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適。極無兩致,盡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雖眾辭之有條,必待茲而效績。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

或藻思綺合,清麗千眠。炳若縟繡,悽若繁弦。必所擬之不殊,乃暗合乎曩篇。雖杼軸於予懷,怵佗人之我先。苟傷廉而愆義,亦雖愛而必捐。

或苕發穎豎,離眾絕致。形不可逐,響難為系。塊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緯。心牢落而無偶,意徘徊而不能揥。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彼榛楛之勿翦,亦蒙榮於集翠。綴下里於白雪,吾亦濟夫所偉。

或託言於短韻,對窮跡而孤興。俯寂寞而無友,仰寥廓而莫承。譬偏弦之獨張,含清唱而靡應。

或寄辭於瘁音,徒靡言而弗華。混妍蚩而成體,累良質而為瑕。象下管之偏疾,故雖應而不和。或遺理以存異,徒尋虛以逐微。言寡情而鮮愛,辭浮漂而不歸。猶弦麼而徽急,故雖和而不悲。

或奔放以諧合,務嘈囋而妖冶。徒悅目而偶俗,固高聲而曲下。寤防露與桑間,又雖悲而不雅。

或清虛以婉約,每除煩而去濫。闕大羹之遺味,同朱弦之清汜。雖一唱而三嘆,固既雅而不豔。 若夫豐約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適變,曲有微情。

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樸而辭輕。或襲故而彌新,或沿濁而更清。或覽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後精。譬猶舞者赴節以投袂,歌者應弦而遣聲。是蓋輪扁所不得言,故亦非華說之所能精。

普辭條與文律,良餘膺之所服。練世情之常尤,識前修之所淑。雖浚發於巧心,或受欠於拙目。

彼瓊敷與玉藻,若中原之有菽。同橐龠之罔窮,與天地乎並育。雖紛藹於此世,嗟不盈於予掬。患挈瓶之屢空,病昌言之難屬。故踸踔於短垣,放庸音以足曲。恆遺恨以終篇,豈懷盈而自足。懼蒙塵於叩缶,顧取笑乎鳴玉。

若夫應感之會,通塞之紀。來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滅,行猶響起。方天機之駿利,夫何紛而不理。思風發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齒。紛威蕤以馺鵷,唯毫素之所擬。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滯,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攬營魂以探賾,頓精爽於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乙乙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雖茲物之在我,非餘力之所戮。故時撫空懷而自惋,吾未識夫開塞之所由。

伊茲文之為用,固眾理之所因。恢萬里而無閡,通億載而為津。俯貽則於來葉,仰觀象乎古人。濟文武於將墜,宣風聲於不泯。塗無遠而不彌,理無微而弗綸。配霑潤於雲雨,象變化乎鬼神。被金石而德廣,流管絃而日新。


清揚有儀


學習硬筆書法關鍵是要懂得每一種書寫工具的特性和特點,根據書寫工具的特點調整書寫方法。

學習書法首先要發揮手的靈活性和工具的靈活性,包括根據不同的紙張隨時調整書寫方法。

書法的理要向傳統書法中去汲取,去尋找,去發展。

當然可以借鑑當代書寫比較好的硬筆書法(家),取長補短。

關鍵還要適合自己的風格。








書鄉林韻


個人覺得,書法當中,楷書臨習田英章盧中南。行書練習吳玉生。

楷書當中,盧中南和田英章,軍事,非常值得學習的,他們的筆畫結構,都是非常一流的,值得學習者,認真的麼,而且,他們在書壇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有目共睹的。

練習行書的話,吳玉生老師的字帖,是非常好的。他的字帖實用性比較強,特別適合於有基礎,或者是成年人學習書法練習可以快的提升自己的書寫技巧。當然,學書法者我們要明確,我們的目標是什麼?如果你只是為了把字寫好,直接聯繫行書就可以,如果你想在書法領域,創造自己天地,那麼,還是建議從楷書,認認真真的學習,從最基礎的筆畫,間架結構開始。

總之,以上是個人建議,無論何人的字帖,他們既然能出字帖,說明他們在書法方面的成就是非常高的,那時候要看自己個人,喜歡什麼風格的類型,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書法家臨寫。





呆小石書法屋


硬筆其實不是現代的產物,遠古的時候,人們刻畫文字或符號時所用的石片等銳器,可視為早期的、廣義的硬筆。


而硬筆能成為書法藝術的一個門類,則應歸功於一百多年前自來水筆的發明。

硬筆書法源於毛筆書法,但又異於毛筆書法。硬筆不如毛筆那樣強調筆法,它更注重結構和線條,相較於毛筆,硬筆相對簡單。

正因硬筆源於毛筆書法,故學習硬筆書法,最好的選擇是臨習古人經典的毛筆法帖。

同時,早期的硬筆書法先行者鄧散木、白蕉、黃若舟、陳公哲等人的鋼筆字帖也是非常好的臨帖典範,如陳公哲的《一筆行書鋼筆千字文》,黃若舟的《通書》,鄧散木、白蕉合著的《鋼筆字範》等。



而當代的硬筆書法,風格各異,五彩繽紛,但也“亂花漸欲迷人眼”,給我們選擇範本帶來很多困惑。

相對而言,張秀、黃文泉、朱勇方、曲慶偉、倪俊東等人算是不錯的了。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要是推薦,我覺得丁永康的字比較有內涵,可以從他的楷書練起,再行書!當然其他還有很多的老師可以選,有一點建議就是田歐一系不要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