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何要過端午:屈原的這三點,無人能及

為什麼說屈原偉大?中國的歷史,基本是士的歷史。十個士,有九個是不得志的,而一個人再怎麼窮,都不會比屈原更窮。孔孟教會了人們,窮時獨善其身,達時兼濟天下,而屈原,則教會我們,在最困頓,最絕望的時候,也能不忘初心。

所以,屈原的偉大,絕不只是因為他在文學詞藻上的華麗,更是他的人格。

中國人為何要過端午:屈原的這三點,無人能及

屈原的偉大在於文學,政治和精神三個方面 這三個方面又是相互貫通的文學,他的楚辭開創了一個新的流派,無論是從遣詞造句還是思想情感,對於後世都有極大極重要的推動作用。比如美人香草的比興手法廣為沿用。

除了文學之外,屈原的政治才能也是突出的,但他的文學和精神顯然蓋過了政治才能,屈原的殉國給楚國保留了最後一絲尊嚴,更與楚懷王一起點燃了楚國的復仇之魂。


對於屈原來說,我們紀念他,主要是因為愛國情懷。愛國是永不過時的話題,就憑他愛國,歌頌幾千年是沒問題的。當然讀者可能會問,為什麼那麼多愛國殉國的,偏偏要紀念他呢?

中國人為何要過端午:屈原的這三點,無人能及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這就是前面我所說的相互貫通的問題,他的愛國是在他的作品中有所體現的,而他的作品的影響力又那麼大,備受文人推崇,這些文人再寫一些歌頌他的文章,這就成了。


有人說,屈原自戀。至於自戀,那要看個人能力,如果一個人能力就不行,又怨天尤人,說什麼眾人皆醉我獨醒,那他是自戀。但要清楚,屈原不是你們想象中的那個無用書生,他骨子裡更是個政治家,而人們又經常選擇性遺忘他的這個身份。他做官期間有很多革除弊政的建設性意見,但都沒有被採用。他出使外國時很有才名,因此他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為楚國的前途奔波,卻沒人關注,人們只知道他寫了幾篇文章後自殺了,就覺得他很沒出息,這對屈原是不公平的。

中國人為何要過端午:屈原的這三點,無人能及

他自殺是在秦軍攻破楚國首都之後,楚國已經象徵性地滅亡了,這時他殉國難道有什麼不對嗎?屈原是一名守正不阿,憂以天下的實幹家,這是對他政治家身份的描述。因為這是他一生所追隨的。

這是他的心之所善,九死不悔;是他的首身離而心不懲;是他的深固難徙;是他的刻著志之無適。他便像那蛾蟲,拼了死也要擁抱光和熱。他是執拗死板,不知變通嗎?顯然不是,他只是戀慕國土,於是便為了國土豁出命來,這有什麼錯嗎?

中國人為何要過端午:屈原的這三點,無人能及

屈原在文學上他的地位是第一個 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後只有李白能跟他比肩,屈原的詩和曹植的洛神賦是兩大巔峰的存在。屈原的文采先不說,他對上古神話和巫祝傳統的保留、整理和發揚,在中國這個缺乏史詩傳統的國家,真的是難能可貴了,在這個意義上,任何人都沒有辦法跟屈原比肩。

屈原留給後世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不只是楚辭對餘下幾千年至今的詩詞文賦的影響——沒有楚辭便沒有賦駢文詩詞等等,中華文明該少了多少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