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学生每天上网“打卡”,是必要的教学检查还是鸡肋?

自教育部发布“停课不停学”号召以来,“全民网课”正式拉开了序幕。老师通过互联网展开远程教学、学生通过上课软件在家学习,成了这个非常时期的特殊教学形态。

没了老师在身边的监督,学生的学习状态必定松懈。为保障学生按时按量完成学习任务,每天上网打卡便成了老师检查教学成果的主要方式。

强制学生每天上网“打卡”,是必要的教学检查还是鸡肋?

然而,上网打卡这一老师用来督促学生学习的手段,却迎来了褒贬不一的评价。有人认为,可以方便老师实时掌握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对于自制力差的学生更是一种督促;有人则认为,简直就是魔咒一般的存在,除了形式主义,毫无用处;有人则认为,打卡本身并没有错,要看学生和老师怎么用……


01将形式主义发挥到极致

在微博#上网课有多难# 话题下,有学生诉苦称,各科老师上课设置的平台不统一,一天需要在多个学习软件中来回转换,很容易混淆以致错过打卡时间;有的网课需要在课前、课中、课后签到三次,一个不小心就会错过打卡;最令学生头疼的当属任课老师的打卡形式千变万化,且需学生迅速提交,稍有延迟会被记为不合格……

强制学生每天上网“打卡”,是必要的教学检查还是鸡肋?

弄清平台和老师的打卡要求和打卡时间,往往比搞定打卡内容还要难,实属本末倒置。对于老师来讲,不停地催促学生打卡、统计学生打卡率也增加了额外的教学负担。


02 双赢的选择

对于K12阶段的学生来讲,大多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在家宽松的环境中,若没了老师的监督,学习心态松懈、学习效率下降是必然的结果。

有家长就反映称,有的孩子以上网课为由,名正言顺地整天与手机、iPad为伴;家长一不注意就切换到游戏直播界面,还利用手机的分屏模式,将老师讲课和游戏直播界面巧妙地共存……

强制学生每天上网“打卡”,是必要的教学检查还是鸡肋?

让学生按时打卡,就能很好地起到监督和学习成果验收的作用,让学生时刻将学习记在心间,老师也能时刻掌握学生在家的学习状态。


03 打卡没错,如何用才是问题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老师和学生只能被动选择在线上课。对于这种新兴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打卡也只是现阶段老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无奈选择。

如何利用好教育科技产品,维持良性的师生互动,或许是这场疫情给教学提出的一次挑战。

只要学生和老师协调好需求,商量出更高效的规定,摒弃现阶段过于繁琐和耗时耗力的打卡规定;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不因为脱离学校而过度“放飞自我”。就能让打卡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这个特殊时期更好地服务于老师与学生。

对此,你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