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豹2A7+主戰坦克


德國豹2A7+主戰坦克

1、德國豹2A7+主戰坦克

德國克勞斯-瑪菲·威格曼公司公司研製的最新型“豹”2A7主戰坦克,該坦克採用所有可能升級,戰鬥全重達67噸,適於傳統軍事作戰和城區作戰。配備有55倍口徑Rh120-L55滑膛炮,炮口初速達到1750米/秒,使用鎢合金彈,在常溫狀態下穿深達700毫米,而且精度相當高。射程2000米。火控系統先進,反應時間6秒;MG3A1式7.62毫米並列機槍,射速為1200發/分;發動機功率1100千瓦(1500馬力),最大行程:550公里,最大速度:72公里/小時,被譽為陸戰王者。此外,其還是世界最貴坦克,報價高達2000萬美元。 總體佈置

該坦克車體由間隙複合裝甲製成,分成3個艙:駕駛艙在車體前部,戰鬥艙在中部,動力艙在後部。駕駛員位於車體右前方,有1個向右旋轉開啟的單扇艙蓋和3具觀察潛望鏡,其中中間1具潛望鏡可以更換成被動夜視潛望鏡。駕駛艙左邊的空間儲存炮彈。炮塔在車體中部上方,車長和炮長位於右邊,裝填手拉於左邊。炮塔後部有1個可儲存一部分炮彈的大尾艙;炮塔頂上有兩個艙蓋,右邊一個是車長艙蓋,左邊一個為裝填手艙蓋;炮塔左邊有1個補給彈藥用的窗口。

武器系統

機槍

機槍有兩種,一種是萊茵金屬公司的MG3A1式7.62mm並列機槍,安裝在120mm火炮左側,射速為1200發/min;另一種是安裝在裝填手艙蓋環形支架上的MG3A1式7.62mm高射機槍,用於防空,高低射界為-10°~+75°。

該坦克上載有7.62mm機槍彈4754發,其中2000發儲藏在炮塔裡。

火炮

該坦克安裝萊茵金屬公司研製的120mm滑膛炮,炮管長5.3m,用電渣重熔鋼製成,裝有熱護套和抽氣裝置,設計膛壓為710米Pa,實際使用膛壓為500米Pa(5500千克f/cm2)。炮管系用自緊工藝製造,內膛表面經鍍鉻硬化處理,從而提高了炮管的疲勞強度、磨損壽命和防腐蝕能力。炮管壽命為650發(標準動能彈)。

整個火炮系統帶防盾重4290千克,不帶防盾重3100千克(包括炮管、熱護套、抽氣裝置和炮閂),炮管重1315kg。最大後坐距離為370mm,一般後坐距離為340mm。

彈藥儲備

120mm滑膛炮配用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破甲彈兩種彈藥。車上裝42發彈,其中27發儲存在駕駛員左邊的車前部分,15發儲存在炮塔尾艙裡。

DM13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是120mm火炮的主彈種,由彈丸、可脫落彈託和鋼底半可燃藥筒構成。彈丸由彈套、尾翼、彈芯和裝在彈底的曳光裝置組成的彈芯直徑為38mm、長徑比為12:1。彈芯為外部套有鋼套的鎢彈芯。該穿甲彈的初速約為1650米/s,最大有效射程為3500米。

DM12多用途破甲彈具有破甲和殺傷雙重作用,初速為1143m/s。該彈為尾翼穩定彈,短尾翼用鋁合金擠壓制成,經表面熱處理,可承受500米Pa以上的膛壓;採用了壓電引信;改進了點火裝置,將原來的單孔底火改成多孔底火,在周圍一圈開有徑向孔,使點火時間從22ms縮短為5ms。

半可燃藥筒由惰性纖維、硝化棉、二苯胺、樹脂等混合製成,內裝發射藥、底火和緩蝕添加劑襯套。為防止藥筒受潮和微生物侵蝕,在藥筒上塗有一層油膜。

DM23彈是於1983年採用的德國第二代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其整體式鎢鎳合金彈芯的直徑為32mm,長徑比為14:1。

DM33彈是第三代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具有更大的長徑比,但至今尚未投產。

該坦克的彈藥與美國M1A1坦克的彈藥通用。

火控系統

火控系統是由機械、光學、液壓和電子件組成的綜合系統,因採用穩像式瞄準鏡,火炮液壓伺服系統隨動於瞄準鏡。該綜合系統通常被稱為指揮儀式火控系統,由於是穩定質量較小的瞄準鏡並設有位置和速度複合電路,因而具有易於穩定和很高的行進間對運動目標的射擊命中率。

車長有1個向後開啟的圓艙蓋和可360°觀察的潛望鏡,艙蓋前裝有1個PERI-R17型穩定的周視主瞄準鏡,該鏡有2×和8×兩咱放大倍率。

炮長有1個雙放大倍率的穩定式EMES 15型潛望式瞄準鏡,其中包括激光測距儀和熱成像裝置。裝在EMES 15型瞄準鏡中的熱像儀能使火炮在夜間或不良天氣下或者對偽裝的目標進行瞄準和射擊。炮長還有1個輔助的FERO-Z18型望遠式單目夜間瞄準鏡,放大倍率為8×。在夜間,車長用與炮長EMES 15型瞄準鏡相連的熱成像瞄準鏡觀察戰場。EMES 15瞄準鏡的圖像可以傳給車長的PERI-R17型瞄準鏡,使車長也能看到同炮長相同的圖像。此外,車長還可以通過計算機控制的測試臺控制檢測系統RPP 1-8,自動地監視火控系統的工作情況。炮長的EMES 15型雙目穩定式三合一主瞄準鏡的反射鏡頭是雙向穩定的,其晝間通道的放大倍率為12×,視場為5°。

該坦克樣車原採用蔡斯(Zeiss)公司的EMES 12型體視、激光測距儀,生產型車採用美國休斯(Hughes)公司專利的釔鋁石榴石激光測距儀,並與EMES 15型炮長主瞄準鏡組合為一體。激光測距儀最大測量距離為9990米,精度±10米,測得的距離、火力準備和所選彈種的數據都顯示在炮長瞄準鏡下部。火控計算機由通用電氣德律風根(AEG-Telefunken)公司的FLER-H型混合式計算機發展為在第五批豹2坦克上安裝的數字式電子計算機,該計算機可計算瞄準角和火炮橫向提前角,涉及的參數有目標距離、車輛傾斜角、目標的運動方向、橫風和彈道數據等。火控計算機計算了這些參數後將控制信息送入武器隨動系統,後者將武器與炮長的EMES 15或車長的PERI-R17型瞄準鏡的瞄準線對準。

炮長還有1個安裝在炮塔頂部的觀察潛望鏡,裝填手有1個單目觀察潛望鏡。

動力系統

發動機

該坦克裝有MTU公司研製的MB873Ka-501型發動機,它是一種4衝程12缸V型90°夾角水冷預燃室式增壓中冷柴油機,在2600r/min時,功率為1103千瓦(1500馬力)。

該發動機具有單位體積功率高、低速扭矩特性好、燃油經濟性好、起動性好等特點。與豹1坦克使用的MB838型發動機相比,平均有效壓力從0.81MPa(8.3kgf/cm2)提高到1.07MPa(10.9kgf/cm2)、排量從37?4L增加到47?6L、轉速從2200r/min提高到2600r/min,因而使功率從610千瓦(830馬力)增加到1103千瓦(1500馬力),提高87%。另一方面,通過減小進氣管、噴油泵和氣缸蓋尺寸以及改進油底殼等部件,使發動機的結構尺寸更加緊湊。該發動機的單位體積功率從MB838型的388千瓦/m3(528馬力/m3)提高到543千瓦/m3(738馬力/m3)、馬力除重量從3.1kg千瓦(2.3kg/馬力)降低到2.04kg/千瓦(1.5kg/馬力)。因而使豹2坦克具有比較好的加速性能,從零加速到32千米/小時僅需7s。然而,環形散熱器冷卻系統消耗功率達到162千瓦(220馬力),比其他坦克要高。

按1979年匯率計算,該發動機的單價為17.1萬馬克,佔“豹”2坦克總價格的20%。

傳動裝置

該坦克採用倫克(Renk)公司研製的HSWL 345型液力機械傳動裝置,它是德國和美國聯合研製MBT-70坦克的技術成果之一。

該傳動裝置由可自控閉鎖的液力變矩器、倒順機構、行星變速機構、液力-液壓轉向裝置、液力制動器和匯流行星排等部件組成。

液力變矩器為二級渦輪綜合變矩器,最大變矩係數為2?5,可自控閉銷。

倒順機構由3個錐形齒輪、2個行星排和2個制動器組成,由駕駛員操縱,實現車輛的前進或倒退行駛。

行星變速機構由3個行星排、3個制動器和1個片式離合器組成,與倒順機構相配合,可以得到4個前進檔和4個倒檔,但僅使用2個倒檔。

轉向裝置是液力-液壓複合的雙流差速再生式機構,液力偶合器的作用是增加零軸上的轉向扭矩,液壓轉向機構實現每個轉向半徑的無級調節。掛空檔時,發動員機功率全部經過液力-液壓轉向機構傳遞,實現原位轉向。

液力制動器具有5147千瓦(7000馬力)的最大吸收功率能力,它與機械制動器共同構成豹2坦克的制動系統,最大制動力矩為24.5kN·m(2500千克f·m),可以使55t重的豹2坦克從65千米/小時的行車狀態在3.6s內製動停車。

精良的傳動系統價格也相當昂貴。按1980年幣值,HSWL 345傳動系統的價格為11.1萬馬克,相當於“豹”2坦克總價格的12%。

行動裝置

該坦克採用扭杆懸掛,車體每側有7個負重輪、4個託帶輪、1個後置主動輪、1個前置誘導輪和1個履帶調節器。懸掛裝置包括14根高強度扭杆、10個摩擦減振器和10個液壓限制器。負重輪的動行程為350mm,靜行程為176mm。

在第一、二、三、六和七負重輪位置處,裝有新型片式摩控減振器,10個摩控減振器的吸功能力為61kN·m。在這些負重輪位置處,還裝有筒式結構的液壓限制器,每個重11.5kg,當負重輪以2.94m/s向上運動時,10個液壓限制器的總吸功能力為170kN·m。該坦克的行動裝置具有良好的減振性能,總吸功能力比豹1坦克提高79%,達422kN·m。

該坦克採用迪爾(Diehl)公司研製的570A型雙銷式履帶,履帶板寬635mm,節距為183.5mm,板體上加有可以更換的橡膠襯墊,銷耳有橡膠套,履帶壽命達6400千米,橡膠襯墊壽命為1600千米。履帶調節器為機械式。

冷卻系統

MB873Ka-501發動機體積小、功率大。其活塞在汽缸內的往復速率高達15.2米/秒,超過了一般柴油機活塞的速率上限。而HSWL354液力傳動/變速系統也是一個發熱大戶。

“豹”2坦克的冷卻系統與發動機一樣,緊湊而有效率。冷卻系統採用環形散熱方案,熱交換器部分由輕合金製成,中心裝有兩臺巨大的吸風式離心風機。為了保證空氣能均勻流入環形散熱器,減小壓力損失,風扇葉輪下還裝有導向葉片環。發動機轉速增大時,冷卻水的流動加快,風扇的葉輪也相應提高。冷卻水的最高溫度可達110度,當外部環境為38度時,發動機仍能滿功率運行。

完善的冷卻系統使發動機在任何環境、任何溫度下都能運轉自如,但“豹”2也付出了較大代價,整個散熱系統需要消耗發動機輸出的1500馬力功率中的220馬力。

防護系統

裝甲防護:該坦克的設計把乘員生存力量於20項要求之首位,車體和炮塔均採用間隙複合裝甲,車體前端呈尖角狀,增加了厚的側裙板,車體兩側前部有3個可起裙板作用的工具箱,提高了正面弧形區的防護能力。炮塔外輪廓低矮,防彈性好,設計時考慮了中彈後的防二次效應問題,將待發彈存於炮塔尾艙,並用氣密隔板將彈藥與戰鬥艙隔離。在90年代初的測試中A4型經受住了東德T-72在1500米的射擊未被擊穿而T-72卻被105毫米炮在1500米擊毀(國際展望2006年01期).波蘭雜誌2002年3月號也認為這個距離豹2是對125穿甲彈免疫的,有一篇文章說該車在1500米上被125彈擊穿但是關鍵詞“象切奶油一樣”和網貼《請教眾位達人T-64 T-72和T-80的關係》中的語句非常相似。該坦克採用集體防護式三防通風裝置,安裝在底盤左側的裝甲板內,維護保養方便,空氣過濾器可從外部更換。

滅火系統:前4批生產型豹2坦克的乘員艙未安裝自動滅火系統,1985年德國為第五批生產型豹2坦克安裝了英國格萊維諾(Graviner)公司生產的乘員艙滅火抑爆裝置。

煙幕彈:炮塔兩則後部各裝1組煙幕彈發射器,每組有8具發射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