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武功的皇帝中,誰的武功最高?

飛龍在天9783


這個應該沒有懸念,論個人功夫和單打獨鬥,趙匡胤獨一檔,太祖長拳、太祖盤龍棍可都是真功夫,而盤龍棍就是雙節棍的前身。

趙匡胤的個人武功修為在古代皇帝中首屈一指。趙匡胤出生在軍人家庭,從小活潑好動,喜歡和小夥伴們練習武術,騎馬射箭,舞槍弄棒,身體相當棒。

趙匡胤結婚以後也沒閒著,他曾離家出走,闖蕩江湖,輾轉河南、湖北、陝西、山西等地,經常路見不平一聲吼,懲治惡霸地主,更曾“千里送京娘”。

如果不是一身精良的武藝,趙匡胤很難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

太祖長拳

趙匡胤結束闖蕩江湖的生涯後,選擇了參軍,成為一名職業軍人,他身經百戰,靠著英勇搏殺和卓著戰功一步步晉升,正史上有很多趙匡胤勇冠三軍的記載,曾在後周與南唐的戰爭中表現突出,一人單槍匹馬,在千軍萬馬中活捉敵軍主帥,更曾以兩千兵馬大敗五萬敵軍。

無論是個人武力值,還是統兵本領,趙匡胤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趙匡胤把自己擅長的拳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三軍將士,用來訓練士卒,是為“三十二勢長拳”。這套“太祖長拳”是趙匡胤結合真實的戰場格鬥搏殺經驗所創,戰鬥力和實用性強,可不是那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繡腿。

太祖長拳至今仍流傳不衰,全國各地,由北到南,到處都是以“太祖長拳”命名的拳術派系,共同尊趙匡胤為開山祖師,就連號稱天下武功第一的少林寺也對太祖長拳另眼相看,可見太祖長拳在中國傳統武術中的非凡地位。

太祖盤龍棍

除開創太祖長拳外,趙匡胤還開創了盤龍棍法。

中國傳統兵器中,有刀、槍、劍、戟、棍、棒等等,常言道“槍走一條線,棍掃一大片”,棍和棒都一根,而趙匡胤卻別出心裁發明了盤龍棍,成為如今流行的雙節棍前身。

盤龍棍不是一根長棍子,而是把一長一短兩截木棍用鐵鏈連在一起,似棍非棍,似鞭非鞭,兼具棍的威猛、鞭的靈活,不僅可用於互相搏鬥,還可以掃擊敵軍馬腿、擊破裝甲、格擋硬兵器,盤龍棍力道剛猛,變化多端,令人難以防範。

趙匡胤正是靠著一條盤龍棍橫掃千軍萬馬,無人能敵。

除了趙匡胤,馬上皇帝朱棣(經常上陣和蒙古騎兵對砍)、擅長射術的李世民(親手射死太子李建成),以及遊牧民族的皇帝,比如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金太祖阿骨打、清太祖努爾哈赤等皇帝也都是功夫高手,但他們武功的全面性、專業性都比不過趙匡胤。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我所理解的武功皇帝,應該指的是會武術、拳術、至少有一技之長、孔武有力,這樣一來門檻提高了許多,否則,中國422個皇帝至少有一多半是會武功的人。

歷史上都有哪些會武功的皇帝呢?咱們從頭擼一擼。

1.商紂王應該是最早的武功皇帝,史書記載,紂王(即帝辛)天資聰穎,行動迅速,而且氣力過人,能徒手與猛獸格鬥,和秦時楚霸王項羽的功夫不相上下。

2.戰國時期的秦國國君,秦始皇曾祖父的哥哥、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嬴蕩是最早的大力士皇帝。史載秦武王喜好比武角力,重用大力士,以武治國。當政期間,和手下的大力士較勁舉“龍文赤鼎”,結果大鼎脫手,砸斷脛骨,當場氣絕身亡,時年23歲。


▲秦武王舉鼎

3.東漢光武帝劉秀是武功皇帝。據說他騎著青牛作戰,劉秀出身於沒落貴族家庭,小的時候家庭貧困,早早就學會了種田,做買賣,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劉秀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豪門後代,關鍵他還是“位面之子”。(老天爺寵愛的兒子)

4.三國時的曹操屬於典型的文治武功皇帝。不但武功了得,他還是建安七子“文藝”圈內人。和曹操交手的名將有許多,比如呂布、馬超、張繡等人。

5.昭烈皇帝劉備當之無愧的武功皇帝,“雙股劍”名揚天下。想當年“三英戰呂布”時有詩讚曰:【梟雄玄德摯雙鋒,抖擻天威施勇烈】。

當時場景是:張飛、關羽和呂布纏鬥難解難分,劉備手持雙股劍,策馬上前,大喝一聲,一劍劈下去分開了三位英雄。講真這和唐朝時,羅松一槍挑開羅成和李元霸的纏鬥極為相似。


▲三英戰呂布

6.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是武功皇帝。史載劉裕從小家境貧寒,在他16歲時,以砍柴,種地,打漁和賣草鞋養家餬口。劉裕長得身高馬大——身高七尺六寸,相當於現在的姚明——兩米五高,有道是“身大力不虧”,否則劉裕也開闢不了一片新天地。

7.北齊高洋是武功皇帝。史書記載:高洋屢次擊敗柔然,突厥,契丹。【征伐四克。威震戎夏。投杯而西人震恐,負甲而北胡驚慌……】拋開高洋的私德不說,他實屬皇帝中的佼佼者。

8.隋煬帝楊廣也屬於馬上皇帝。平南陳,三徵高句麗,西征吐谷渾,死磕農民起義軍。據說楊廣長得高大英俊,屬於美男子一類的人物。臨死前自己對鏡感慨道:“好頭顱,誰當斫(zhuo)之”。如果楊廣不是窮兵黷武把家底折騰光了,他的功績將彪炳千秋。

9.唐代宗李世民是當之無愧的武功皇帝。他當秦王時,其手下的大將都是牛逼人物,比如秦瓊、尉遲恭、羅成、程咬金、侯君集等……有道是“強將手下無弱兵”,反之亦然。


▲秦王李世民

宋太祖趙匡胤是名副其實的武功皇帝,縱觀歷史,我認為趙匡胤是歷史上武功最厲害的皇帝。

說到武功皇帝,我們印象中清朝的雍正皇帝武功應該不弱,據說是他發明了暗殺名器“血滴子”,還有人說雍正年輕的時候曾拜少林高僧為師……。

其實這些都是野史傳說。

歷史上真正會武功,會拳術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的出生頗有傳奇色彩,史載他出生時“赤光上騰如火,閭巷聞有異香”。所以趙匡胤的小名叫香孩兒。傳說老趙出生的胞衣是荷花之類的東西,有香味也在情理之中。


▲宋太祖趙匡胤

話說五代亂世時,趙匡胤的母親曾經把趙匡胤和趙光義兄弟兩個,一前一後放在籮筐裡挑著逃出了夾馬營,路上碰到了隱士陳摶老祖,老陳一看坐在籮筐中的趙家兩兄弟,不禁仰天長歌道:“莫道當今無天子,都將天子上擔挑”。(陳摶老祖看出了兄弟倆將來要當皇帝,果然如他所料,歷史上出現了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

少年時的趙匡胤不喜歡讀書,卻熱衷舞槍弄棒,縱馬馳騁。為了實現“平天下”的志向,21歲的趙匡胤背起行囊,走出家門,踏上了仗劍走天涯之旅。

趙匡胤行走江湖,遇到了許多世外高人,然後拜師學藝,學會了許多拳種。到後來創出“太祖三十二勢長拳”。“太祖長拳”號稱“百拳之母”,又稱趙家拳、洪拳、炮捶等稱呼,它是趙匡胤訓練士卒用的拳種,以實戰著稱,和少林拳平分秋色。


▲太祖長拳

除了太祖拳,還有太祖盤龍棍。“一條盤龍棍打下趙氏江山300年”。太祖棍也叫哨子棍,最初是專用來擊打敵軍的馬腿,破甲兵的棍法。

盤龍棍和雙節棍的樣子差不多,據說是三節棍的前身。盤龍棍前面一截短棒由鐵環連接,揮動起來猶如“鞭稍”,能產生巨大的慣力。太祖盤龍棍和太祖長拳都是實戰性很強,到後來成了宋朝軍人必修課程。


▲太祖盤龍棍

總結:宋太祖發明了這兩項絕技,不要說是在歷代皇帝中,就是在武術界也是當之無愧的“南波萬”(number one)。


秉燭讀春秋


中國會武功的皇帝中,誰的武功最高?

有一句話說得好,“不怕流氓會武術,就怕流氓有文化”,作為封建社會最大的流氓皇帝,但有文化還會武術,這是多麼的可怕。

歷史上的皇帝當中,我認為武功最高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其實在歷史記載當中,皇帝都是很文弱的,並且壽命都很短,真正的靠帶兵打仗,彰顯武力而出名的皇帝非常少,但是其中就有一位非常著名的雄才偉略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看看史書上的記載,李世民年輕的時候力大無比,在他隨身的兵器當中,最出名的一件就是兩米長的巨闕天弓。

兩米長的巨闕天弓,一米六的三級殘廢,表示傷不起。甚至在虎牢關之戰中,李世民曾經對身邊的尉遲恭說:“我拿著弓箭,你拿著馬槊,即使有百萬大軍,又能奈我何”。能當著自己手下大將這麼吹牛,說明他對自己的箭術有很強的自信,並且也得到了手下的認可。

李世民手下最強的軍隊是玄甲鐵騎,這是大家都清楚的。

但是李世民最喜歡帶著玄甲鐵騎衝鋒陷陣,這就是大家所不知道的了。根據《資治通鑑》記載,李世民還是當秦王的時候,每一次打仗的時候都親自披著玄甲,率領玄甲鐵騎衝鋒陷陣。當然啦,他的手下帶隊的都是秦叔寶、程咬金、尉遲恭等等大將。玄甲鐵騎在李世民的帶領下,多次出現以千破萬、破十萬的大戰,並且都能得勝而歸。

在唐朝統一戰爭中,李世民可以說是多次帶兵出征討伐割據的諸侯,唐朝的大半領土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每次都衝鋒獻陣的李世民,能夠一直活到登基稱帝,可見李世民的武功也是極強的。

所以我認為李世民不僅是雄才偉略,並且武功也是歷史上的皇帝當中最高的。

我是春秋百曉生,與大家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敬請期待!


歷史公元


今天來盤點一下,歷代皇帝中誰的武功最高?

第三名 秦武王

秦武王的過人之處,在於其力大無窮,他號稱天下第一大力士,對這項本領非常有自信,經常與人比較一二。


秦武王有個下屬叫孟賁,據說曾以一人之力制服過兩頭水牛,秦武王很不服氣,總想找機會與他分出高下來。

機會來了!秦武王聽說周王家有個傳家寶,叫作九龍神鼎,據說是用大禹治水之時籌集到的貢金鑄造而成的。秦武王閒來無事,專程帶著諸位親隨過來觀摩。

秦武王問:“此鼎有多少斤?”周王答道:“此乃青銅鑄造而成,少說也有千斤吧?”

孟賁自告奮勇道:“小人能舉起千斤之物,小人一測便知。”


“請吧!”秦武王正有此意。只見孟賁做了個半蹲的動作,猛地一吸氣,起!這尊神鼎果然應聲而起,但鼎實在太重了,他只舉了一尺來高,就放了下來。

秦武王大笑道:“寡人也來試一試!”只見,秦武王走上前去,運了一口氣,使出吃奶之力,猛一使勁,鼎隨之而起。

“天吶!大王真的舉了起來!”眾人齊聲喝彩,“大王,加油,大王,加油,大王,加……”


第三個“油”字還沒喊出來,只聽“咣”的一聲,秦武王口吐鮮血,轟然倒地,這尊巨鼎重重地壓在他的身上,他被砸死了!

秦武王被砸死了,他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自己砸死自己的帝王。

第二名 商紂王

商紂王,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暴君,一提起商紂王,大家想起的就是其寵幸蘇妲己,殺了比干,發明了炮烙之刑。



《尚書》記載:紂王,近女色,喜淫聲,不敬鬼神,荒於國政,耽於飲酒,殺害忠臣。

就因為《尚書》的定性,才導致後世的《封神演義》把商紂王描繪成了十惡不赦、濫殺無辜、荒淫無道的暴君。

“近女色”,試問哪個男人不好色?“喜淫聲”,哪個男人不愛看小片片?“不敬鬼神”,這說明紂王不搞封建迷信那一套;“耽於飲酒”,誰還沒個嗜好?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周武王為了武裝奪取政權,當然會肆無忌憚地黑化紂王了,這一點就連孔子的學生自貢也看不下去了,他說道: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意思是紂王的不好,並不像後世所說的那麼嚴重。


紂王其實是個雄才大略、神勇無敵的人物,就連毛主席都誇讚“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

紂王一改過去奴隸祭祀的殘忍做法,不再屠殺奴隸,而是將奴隸用來從事生產和軍事作戰;他曾一舉攻破東夷,把疆土擴大到了長江流域一帶,最早確定了中國版圖雛形。

而就在紂王帶領精銳之師攻打東夷的時候,周武王趁機偷襲了只剩下老弱殘兵的朝哥。


《史記》如此記載紂王,稱其“長巨姣美,筋力超勁,手格猛獸。”能徒手與野獸搏鬥,這實力也是沒誰了吧!

《帝王世紀》稱紂王:“能倒曳九牛,撫梁易柱。”這實力,連秦武王也自愧弗如的。

第一名 段譽

段譽集六脈神劍、凌波微步、北冥神功於一身,已達出神入化至臻之境,就算中國曆代所有帝王聯合起來,抄傢伙一起上,也撐不過三秒。


一半秋色


中國古代皇帝裡,武功高超的很多,這裡我就列舉五人。

第一,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性格堅忍不拔,跟他有一身好武藝有關係。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到狩獵場,與猛獸搏鬥。由於深受時代尚武觀念的影響,劉徹從小便苦練技擊與箭術,他對狩獵的熱衷,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劉徹不僅僅是射殺野兔、小鹿、狐狸之類的小動物,而且喜歡與野豬、黑熊等大型猛獸搏殺。漢武帝對狩獵的過度熱衷,使得大臣們不停地批評與勸諫,其中一個理由,就是跟野獸搏鬥,隱藏著巨大的危險。但漢武帝正是想親歷這種危險。狩獵對於他,與其說是娛樂,不如說是實戰,以此來訓練自己堅忍不拔、果斷的意志力。

第二,光武帝劉秀

在昆陽之戰中,劉秀親率十三名騎兵,突破四十萬莽軍的封鎖線,搬來救兵。劉秀帶著一萬多名戰士回到昆陽,當時昆陽已經被層層包圍。在人數居於絕對劣勢下,劉秀勇敢地發動進攻,在第一次交鋒中,他一個人竟然殺死了數十名敵兵。這種武功,恐的不在西楚霸王項羽之下。後來他又以三千敢死隊,勇踏敵營中樞,竟然奇蹟般贏得勝利。沒有超凡的武藝,他早死一百回了。

第三,冉魏皇帝冉閔

冉閔這個人被吹為拯救漢人之英雄,這個是扯蛋。不過此人武藝非常厲害,在與石琨之戰中,他帶著一千騎兵對陣七萬人。這個戰神手持雙刃矛,跨下一匹名喚“朱龍”的寶馬,衝入敵營,如入無人之境,左劈右砍,矛鋒所至,血肉橫飛。一戰下來,石琨部隊竟然被殺三千人之多。石閔的驍勇令敵人聞風喪膽,石琨心有餘悸,不敢戀戰,引兵退去。一千人打敗七萬人,堪稱奇蹟。

第四,後秦皇帝苻生

苻生是個變態的殺人魔王,他是獨眼龍,身體殘疾使其心理變態,異常殘忍。有一次爺爺苻健拿他獨眼開玩笑,他居然拿刀刺進自己的瞎眼。兇殘之人,殺氣重,在戰場上往往更慓悍無畏,令人不寒而慄。苻生長大後便成為一名魔鬼戰士,史書是這樣寫的:“力舉千鈞,手格猛獸,走及奔馬,擊刺騎射,冠絕一時。”若編一本武林英雄榜,我想苻生大概可位列武功第一。

第五,宋太祖趙匡胤

在中國曆朝皇帝中,宋太祖趙匡胤大概算得上是功夫最厲害的人之一。現在武術裡面有一套叫“太祖長拳”,據說便是他所創的。還有傳聞說趙匡胤曾經在少林寺學過功夫,是真是假,現在也說不清了。正史對他的武藝也有所記載,“學騎射,輒出人上”,有一次騎一匹烈馬時,腦袋撞在門楣上,大家以為他必死無疑,豈知一點事也沒有,可見鐵頭功練得出神入化。


君山話史


武功好的皇帝大多都是開國之君,並且是自己打天下的開國之君,曹丕司馬炎這類會投胎的不算。

真正自己一刀一槍打天下並且實現大一統的皇帝並不多,從頭向後看一遍,也只有漢朝的劉邦、劉秀,隋朝的楊堅,唐朝的李淵李世民,宋朝的趙匡胤,元朝的成吉思汗,明朝的朱元璋,清朝的努爾哈赤。其中努爾哈赤並沒有實現大一統,就是他的兒子皇太極都沒有入關,因此這個人也不能算。

剩下的幾個人就好比較了,劉邦之所以能打敗項羽不是他的武功有多高,甚至不是他的軍事能力有多強,而是他會用人。

劉秀是公認的完美皇帝,無論是三年稱帝還是善待功臣甚至是與陰麗華的感情都被後人津津樂道,但是史書上並沒有留下他武功超群的記載,反倒是他出神入化的軍事能力襯托的一干將領黯淡無光。

楊堅和朱元璋也是如此,即便朱元璋取得江山要比楊堅難很多,但是他們都是上馬能戰下馬能治,外加有識人之明,個人單打獨鬥的能力不見得有多高。

李淵李世民父子武功一定不弱,但是他們的主要功夫在騎馬射箭上,李淵當年就是憑藉一手好劍法成功擊敗競爭者,把北周八大元帥之一竇毅的女兒、也是李世民的母親娶回家。因此李世民的騎射功夫一定不弱,但是其它方面的武功就無法證明了。

說到現在我們還有一個大一統的皇帝沒有提,此人就是趙匡胤。

不要看他開創的大宋朝重文輕武,與外敵作戰時十戰九輸,就是打贏了也給對方割地賠款十分窩囊,但是趙匡胤確實是武功最高的皇帝,並且沒有之一。這裡說的是大一統的皇帝,冉閔、劉裕、項羽等人不算。

趙匡胤的武力值表現在哪些方面呢?他自創一套長拳一套棍法,堪稱武林宗師。

趙匡胤所創的長拳被後世稱為“宋太祖三十二式長拳”。他之所以能創造出這套拳法與自身的生活經歷分不開。宋太祖趙匡胤出身武將世家,父親趙弘殷就是一名武將,因此趙匡胤小時候就能接觸到武功。另外趙匡胤在年輕的時候曾經離開家鄉外出闖蕩,學習到的武功有了實踐的場合,還會吸收眾家之長。後來到郭威和柴榮的軍中歷練,趙匡胤就把自己的武功與訓練士兵的傳統方法結合起來,就是“宋太祖三十二式長拳”。


這套拳法不僅是中國武術中長拳的由來,還被天下武功盡出少林的少林寺稱為“少林武功最大的別支”,可見它的使用價值。直到今天,河南、雲南、福建、臺灣等地都有自稱得到太祖長拳真傳的長拳流派。

趙匡胤所創造的另一套武功被稱為“太祖盤龍棍”,又稱“哨子棍”。這套棍法的特點是簡單易學並且實用,應用到戰場上能發揮出極大的威力。這套棍法也是趙匡胤結合自身經驗領悟出來的,因此趙匡胤可以被稱為武學奇才。後世朱元璋使用的“打狗棍”據說就來源於此。有這兩套武功傍身,宋太祖趙匡胤的武功誰敢不服。因此皇帝中趙匡胤武功第一,毫無爭議。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簾外西樓。


夜狼文史工作室


我國曆史上,武功相當了得的皇帝還真不少,比如劉秀、李淵和李世民父子、趙匡胤等正統的皇帝,那都是武功了得的人物。注意:有些朋友也許會想到項羽,但這是不對的。雖然項羽確實勇武超群,但是他是西楚霸王,不是皇帝。

排除項羽後,我國曆史上武功最高的,就是趙匡胤了。所謂“一條盤龍棍,打遍天下八十一軍州”。就憑這個霸氣的綽號,中國歷史上“第一功夫皇帝”這寶座,就非他老趙莫屬了。

趙匡胤能文能武,不僅是一代明君,更是一代武學宗師,其武功之高,可謂舉世罕見的,為後世武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趙匡胤出身軍事世家,其父親趙弘殷本來就是五代時期的名將,戰功赫赫。所謂“虎父無犬子”,趙匡胤自幼就學武術、讀兵法,其武功自然相當了得。不然,老趙也不會年僅33歲就黃袍加身,開創大宋王朝了。

趙匡胤的戰鬥力,在不少戰例記載中,都能有所反映。比如,趙匡胤在一次與南唐猛將皇甫暉的交戰中,面對南唐十幾萬大軍,他二話不說,一馬當先就直殺入對方陣中,硬生生的砍傷了皇甫暉,生擒南唐大將姚鳳,而自己卻絲毫無損......

歷史上的趙匡胤,幾乎就像是《射鵰英雄傳》裡的郭靖一樣,集當時天下武術之大成。他所創的太祖長拳和盤龍棍法,在我國武術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並對後世的戚家拳、太極拳、洪洞通背纏拳等拳種,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趙匡胤也號稱“百拳之母”。

而老趙也因為特能打,所以江湖上又有了“一條盤龍棍,打遍天下八十一軍州”這個綽號(真是想想都讓人有點瑟瑟發抖啊……)所以,就皇帝這個職業而言,趙匡胤的武功絕對是第一的,而且是實至名歸的。

不過超級諷刺的是。沒想到我們史上武功最高的皇帝,居然開創了一個文質彬彬的、戰鬥力掉渣的“弱雞”宋朝!


這些歷史要讀


我認為是李世民。

衡量一個皇帝的武功的高低,要看他征戰過程中的表現,李世民隨著李淵起義開始一直征戰在第一線,身先士卒,一直到李淵稱皇封為秦王,李世民手下武將如雲,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德行,更是因為他的能力,讓習武之人願意為之追隨。



羊排說史


中國會武功的皇帝中,首推秦始皇,我們可以從《史記》的刺客列傳中看出一些眉目。燕國的俠士荊軻在向秦王獻上樊於期的頭和燕國的地圖後,突然拔出匕首刺向秦王,這段歷史司馬遷是這樣描述的: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

燕太子丹既然委任於荊軻,相比荊軻必有不尋常的勇氣和武藝。以荊軻之勇,又乘秦王不備,一手拽住秦王的袖子,一手用匕首刺向秦王,秦王仍然能夠“自引而起”,可見其力量不小,連袖子也拽斷了,當秦王逃走時,荊軻也追不上他,可見他身手很靈活,當秦王清醒過來,拔劍刺向荊軻,一劍就擊中荊軻左腿,可見秦王劍法高明。

其次,魏文帝曹丕武功也很高。曹丕不僅詩寫的很好,更為難得的是,他善騎射,好擊劍。曹丕自小在軍旅長大,十分愛好弓馬狩獵。東漢建安十年,他得到外邦所獻良弓名馬,於是與族兄狩獵,曹丕劍術高超,一天之中就射殺了九頭鹿、三十隻兔子。還有一次,曹丕與奮威將軍劉勳,奮威將軍鄧展共飲,聽說鄧展的手臂很長,通曉五種兵器,曹丕決定和他比試,結果曹丕三次刺中鄧展的手臂。





歷史有妖氣


歷史上,本人精於騎射、武藝出眾的皇帝,其實並不多,而且多為開國皇帝,如東漢光武帝劉秀、南朝宋武帝劉裕、南陳武帝陳霸先、唐太宗李世民、後唐莊宗李存勖、宋太祖趙匡胤等英主。至於評論古代皇帝中誰的武功最高,這是個見仁見智的話題,個人認為,真正能夠披堅執銳、衝鋒陷陣、斬將搴旗武功最高的皇帝,非十六國時期冉魏皇帝冉閔莫屬。

冉閔出身武將世家,將門虎子,武藝超群,勇力絕人,十五六歲時便“功名大顯”。冉閔左手操雙刃矛,右手執鉤戟,兩軍陣前廝殺,無人匹敵,勇冠當世,可謂打遍天下無敵手,漢、胡諸將沒有不敬畏他的。冉閔為後趙皇帝石虎的養孫,因功拜建節將軍,封脩成侯。

358年閏正月,冉閔取代後趙石氏,於鄴都(今河北臨漳縣西南鄴鎮)自立為帝,國號“大魏”,在那個紛紛攘攘的“五胡亂華”的大分裂時代,建立起中原大地上唯一的漢人政權。冉閔稱帝前數日,後趙汝陰王石琨率領七萬大軍殺向鄴都。冉閔親率千餘精騎出城迎戰,斬首三千餘級,石琨大敗虧輸。冉閔稱帝后不久,鎮守襄國(今河北邢臺市西南)的石虎之子、新興王石祗也據襄國稱帝。四月,石祗派遣相國石琨率領十萬大軍南下攻打冉閔,原後趙鎮南將軍劉國也率軍趕來助戰。冉閔揮軍大破趙軍,斬殺萬餘人,石琨、劉國敗退。

兩個月後,緩過勁來的劉國復會合張賀度、靳豚等後趙將領,集結大軍,準備再攻鄴都。冉閔主動出擊,親率精兵八萬東進迎戰,在蒼亭(在今山東莘縣南古黃河上)大破聯軍,斬首二萬八千餘級,張賀度等人大敗而逃。冉閔揮師追殺至百里開外的陰安(今河南清豐縣西北),斬殺靳豚,盡俘其眾凱旋。

351年三月,圍攻襄國的冉魏軍遭到後趙、前燕、姚襄三方聯軍四路兵馬的攻殺,大敗,冉閔突出重圍跑回鄴都。石祗不給冉閔喘息的機會,派遣大將劉顯率領七萬大軍攻打鄴都。大敵壓境,反倒激起了冉閔的萬丈豪情,他率軍出城迎敵,大破敵軍,一直追殺至陽平(今河北館陶縣),斬首三萬餘級。劉顯趕忙遣使請降,並請求殺石祗以立功贖罪,冉閔這才放他一馬。劉顯回襄國,殺石祗,不久背叛冉魏,且先後兩次率軍挑釁,皆遭慘敗,並被冉魏滅了國。

352年春,為了解決糧荒與防控前燕軍進一步入侵中原,冉閔率領萬餘步騎混編的將士來到常山、中山一帶遊食(流動尋食)。燕主慕容儁得知冉魏乏糧,魏帝孤軍遠懸,只率萬把飢餒士兵遊食於常山、中山諸郡間,正是擊滅他的大好時機。可冉閔威名遠揚,非頂尖名將不是其對手,於是他便派遣四弟慕容恪率領十萬精騎攻打冉閔。與前燕軍相比,冉魏軍處於絕對劣勢。一是兵力眾寡極為懸殊,且無後勤保障;二是軍力上有巨大差距,燕軍以騎兵為主,利於平原野戰,衝擊力猛,機動性強,而冉魏軍是步騎混編,以步兵為主,戰力上自然要遠遜於燕軍。知己知彼揚長避短,乃一名良將的基本素質。面對兵力、兵種、地勢均佔優的燕軍,冉閔率軍撤離平原地帶,轉趨常山,打算於太行山山麓叢林間與燕軍決戰。慕容恪率軍緊追不捨,冉閔揮師同燕軍交鋒,十戰十捷,然後率部進入太行山叢林地帶,以利於自己步騎混編成陣,同燕軍對決。

慕容恪是十六國時期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一流名將。擒虎鬚有擒虎術,為了對付有霸王之勇的冉閔,他想出個“貫甲厚陣”的戰術。他精選五千精壯善射的鮮卑勇士,身披重鎧,戰馬用鐵索連鎖,既增加戰陣的厚度,又大大增強了騎兵群團的抗打擊能力、衝擊力與合圍性能。慕容恪將軍隊分為四部,以鐵索連環馬結成方陣正面對抗冉魏軍,另外兩路負責包抄合圍,自率精兵為後陣,在高處樹起一面大纛,作為全軍的號旗。佈置妥當,慕容恪命令士兵圍繞山林罵戰,意在激怒冉閔下山決戰。冉閔受不得羞辱,揮軍衝下山來,燕騎並不交戰,而是邊逃邊罵邊挑逗,氣鼓鼓的冉閔就這樣被燕人一步步誘引到了平川曠野,闖入慕容恪掘好的擒虎陷阱。冉閔抖起神威,左手操雙刃矛,右手執鉤戟,催策胯下戰馬朱龍,一馬當先闖入敵陣衝殺起來,眨眼工夫,三百多燕軍將士成了他矛戟下的鬼魂。燕軍將士皆被冉閔的神勇驚呆嚇傻了,紛紛辟易。擒賊先擒王,冉閔望見前方迎風飄揚的大纛旗,知是敵中軍,遂徑直策馬硬生生衝突上去,意欲一舉搗毀敵指揮中樞,擒殺敵主帥。冉閔率領親兵殺近大纛旗,迎面碰上了整齊推進的鐵索連環馬組成的重甲騎兵方陣。方陣如同一道銅牆鐵壁擋住冉閔的進路。冉閔殺得興起,硬碰硬地衝擊起方陣,連砍帶挑,方陣前數列重甲騎兵紛紛墮馬斃命。慕容恪見冉閔闖入伏擊圈,忙下令揮動大纛發出總攻信號。燕軍左右兩翼合圍夾擊,正面鐵索連環馬方陣也發力攻殺,魏軍禁不住滾滾鐵流的衝蕩,大多喪生於鐵蹄之下。冉閔見迴天無力,遂奮力突破密密匝匝的數重合圍,躍馬向東疾馳。不料剛剛跑出二十多里地,胯下坐騎朱龍突然倒地“無故而死”,冉閔被燕軍生擒,不久遇害。

魏帝冉閔雖然敗亡,但就個人武藝而言,確實是勇冠三軍、力敵萬夫;史書稱其“勇力絕人……威聲彌振,胡夏宿將莫不憚之”,便已確定其當世第一武將的地位。況且不少皇帝在稱帝前,還有衝鋒陷陣的經歷;但君臨天下後,身份尊貴了,便不再上陣廝殺了。像冉魏帝冉閔這樣一直衝殺在戰場上的皇帝幾乎沒有,故竊以為有霸王之勇的冉閔應是史上武功最高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