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我是如何从一个不惧权贵的丫鬟堕落成荡妇的

导读:

潘金莲是《水浒传》中 “坏女人”的典型,也是作者施耐庵所花笔墨最多的女性之一。

通过《金瓶梅》对潘金莲形象的再塑造,潘金莲己成为了人们心目中不折不扣的“淫妇”形象。但是,在《水浒传》中,潘金莲不能简单地用“淫妇”两字来概括。她的形象是复杂多变的。

从外表看,她长得颇有姿色,却嫁给了丑陋不堪的武大。她的内心是不满足的,因此看到仪表堂堂的武松时,她不可遏制地产生出爱慕之情。

潘金莲:我是如何从一个不惧权贵的丫鬟堕落成荡妇的

影视作品中的潘金莲

她想方设法试探武松,表现出深沉的心计和胆识。她先是询问武松在何处安歇,又主动邀请武松来家中居住。然后以反问语气试探武松是否有了妻室,再是询问武松的年龄,发觉武松比自己大三岁,这些客观条件的满足加深了潘金莲对武松的爱慕之情。

面对武松时,潘金莲是巧言令色、善于伪装的面对武大时,潘金莲是泼辣强势的在西门庆面前,她又表现出荒淫的一面,在王婆面前,她又有精通女红,绣活出众的一面。

武大卧病在床时,她一方面既能假意掉泪,安抚武大,跟武大认错,另一方面又能狠心将毒药灌进武大嘴里,武大反抗挣扎时,她便“跳上床来,骑在武大身上,把手紧紧地按住被角”,可见在潘金莲柔弱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狠辣的心,这些举动鲜明地表现出潘金莲善于伪装、心狠手辣的性格特征。作者通过具体的心理、语言和形态描写刻画出潘金莲多样的性格特征,潘金莲这个形象也因此深入人心。


一、《水浒传》中的潘金莲

潘金莲出现在《水浒传》第二十四回、二十五回和二十六回,算得上是《水浒传》中着墨最多的女性了。

她既是武大的妻子,又是西门庆有实无名的情人。潘金莲和阎婆惜一样,有一个悲惨的出身。她本是清河县一个大户人家的丫鬟,因为主人看上了她,但她不从,并将此事告诉了主人老婆,主人记恨在心,便将潘金莲许配给了身材矮小的武大。从一开始,潘金莲是没有自主权的,她作为大户人家的丫鬟,是没有人身自由的。但是在她的骨子里却有着难得的反抗意识,她没有依从主人的要求,这就说明她从一开始并不是一个贪慕虚荣、惧怕权贵的人。这样的潘金莲是让人敬佩的。

潘金莲:我是如何从一个不惧权贵的丫鬟堕落成荡妇的

当丫鬟被主人看上

然而,她也因此迎来了人生中的另一个悲剧-不和谐的婚姻。这个不和谐的婚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外貌,这是造成婚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潘金莲在小说中是一个非常妖艳美丽的女子,试看武松眼中的潘金莲:

“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墉;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烧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这一段描写主要侧重刻画潘金莲的妖烧美艳,如此倾城之容,在清河县应当算是数一数二的美女了。再看书中关于武大的外貌描写:

“身不满五尺,面貌丑陋,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浑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


潘金莲:我是如何从一个不惧权贵的丫鬟堕落成荡妇的

一个是美到极致,一个是丑到难堪,一美一丑,形成鲜明对照。单从表面来看,这样的婚姻己是不和谐。

第二是才能的不和谐。潘金莲不仅容貌较好,还伶牙俐齿,能说会道,且反应能力极快,当武松拒绝她时,她能迅速将尴尬的场面化解掉。而武大身材矮小,长相丑陋,既不能文,又不能武,唯一会的就是做炊饼。两人的才能也是不对等的

第三是性格的不和谐,潘金莲生性风流,喜爱有担当、勇敢的男子汉,而武大生来不善风流,老实懦弱,常常被人欺负。正是因为这些不和谐因素,潘金莲和武大郎的婚姻才显得如此的畸形。在这样的婚姻条件下,潘金莲看到武松而春心萌动也在情理之中了。然而潘金莲和武松之间横亘着传统的伦理道德,加之武松是一个十分看重道德伦理的好汉,他断不可能和自己的嫂嫂产生私情。

潘金莲:我是如何从一个不惧权贵的丫鬟堕落成荡妇的

一个极丑,一个极美

这样,潘金莲内心渴望的爱情就直接被扼杀掉了。此时风流成性的西门庆正好满足了潘金莲内心深处情与欲的需求。因此,她不顾一切后果,选择与西门庆偷情,在事情败露之后,她不惧权贵,不贪慕虚荣的本性己完全泯灭,她听从王婆的建议,毒死武大,这一举动让她彻底成为为了掩饰个人的错误、漠视他人生命的坏女人。虽然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是为了反抗这场不和谐的婚姻,是为了宣泄心中潜藏己久的情欲。但是,她为了追求个人情欲,不顾社会伦理,毒害丈夫生命,这一行径是错误的。

二、潘金莲和武大的家庭地位

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背景之下,《水浒传》却描写出了一对女性家庭地位明显高于男性的夫妻--潘金莲和武大。潘金莲虽然生活在传统的家庭模式之下,但她没有继承传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潘金莲的家庭地位高于武大主要体现在潘金莲拥有家庭的决策权

武大则执行潘金莲的决策。

潘金莲:我是如何从一个不惧权贵的丫鬟堕落成荡妇的

比如武大和武松两人久别重逢,潘金莲却直接吩咐武大去安排酒食,而自己在一旁陪伴武松,武大买好酒肉果品之后,潘金莲又吩咐武大央求王婆将鱼肉果蔬安排端正。

这一系列的小事可见潘金莲在家中是占据绝对优势的,武大则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小说多次描写了武大被潘金莲咒骂的场景,在第二十四回中,武大听从武松的建议,每日只卖五扇笼炊饼便早早回家了。潘金莲见此每日指着武大脸上骂道:

‘混沌浊物!我倒不曾见日头在半天里,便把着丧门关了,也须吃别人道我家怎地禁鬼。听你那兄弟鸟嘴,也不怕别人笑耻……呸!浊物!你是个男子汉,自不做主,却听别人调遣!”

潘金莲咒骂武大主要是因为武大作为男子汉却懦弱本分,毫无主见,只听从武松的话。每日很早回家便把门关上,这样一来卖炊饼的收入比平时少了一半,另外白日就将大门关上会惹得街坊邻居笑话。

造成潘金莲和武大这样有悖于传统家庭模式的原因在于两人性格和容貌的反差,性格上武大老实懦弱,任人欺负;潘金莲性格泼辣,强势精明。容貌上武大丑陋不堪,潘金莲美丽妖艳。他们的结合充分体现了“美丑对照原则”,美与丑的极端组合无疑会激发出巨大的矛盾。因此,潘金莲的出轨和武大之死都符合读者的预想。

潘金莲:我是如何从一个不惧权贵的丫鬟堕落成荡妇的

要是你从武大和西门庆中选择一人搭配潘金莲,如何选择?

虽然潘金莲的家庭地位高于武大,但是在婚姻制度上,潘金莲仍然需要服从武大。

“混沌魑魅。他来调戏我,倒不吃别人笑!你要便自和他道话,我却做不的这样的人。你还了我一纸休书来,你自留他便是了。”

这是潘金莲勾引武松被拒绝之后,武松欲搬出武大家,而武大却不肯武松搬走,潘金莲因此对武大撒气的一段话。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潘金莲因为武大向着兄弟武松而十分恼怒,此时她对这段婚姻己经表现出了明显的不满。

但法律规定夫妻如果离婚,需要丈夫立下“休妻文书”,这种形式虽流行于民间,但也具备法律效力,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妻子上告县衙,由县官判定是否准予离婚。即使潘金莲在这种小家庭模式中拥有最终决定权,但也仅仅只局限于家庭小事,潘金莲想要离婚也必须由武大写下“休妻文书”。

潘金莲:我是如何从一个不惧权贵的丫鬟堕落成荡妇的

由此可见,作为女性的潘金莲在根本问题上仍然需要遵循社会规定的有利于男性的制度。


三、潘金莲的性格蜕变

潘金莲的性格蜕变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她在大户大家当丫鬟时,因其花容月貌而被大户主人纠缠,此时的潘金莲是不惧权贵、不贪慕虚荣的,她并没有因为大户人家的富贵顺从主人,相反的她将此事告诉了女主人,期望主人能有所收敛,谁料主人怀恨在心,将她许配给了“身材短矮,人物狠摧”的武大。这个阶段的潘金莲是比较单纯、不谙世事的,她并不了解社会的黑暗面,敢于对大户主人进行抗争。其精神是可嘉的,这个阶段的潘金莲也是值得同情的。但是在嫁给武大之后,她才深知抗争后果的严重,面对与自己天差地别的武大,她的性格又进一步蜕变。

因此,第二阶段是她嫁给武大又未识西门庆之前。这个阶段的潘金莲对婚姻有极大不满足感,面对丑陋的武大,她心中充满了青春美貌被埋没的怨恨,因此她的抗争精神又一次燃起,她不满足于与武大生活一辈子,她内心深处怀着对理想爱情与婚姻的渴望和追求,在见到相貌堂堂的武松之后她认定这就是她理想的爱情,虽然她想方设法勾引武松,但其行径还不足以用荒淫无耻来形容,因为她对武松有情的。

在这个阶段,潘金莲的举止行为是符合人性的本能的,也是能够让人理解的。

潘金莲:我是如何从一个不惧权贵的丫鬟堕落成荡妇的

武大郎、武松、潘金莲

在武松无情地拒绝潘金莲之后,潘金莲受到很大的打击,在这前后她的态度转变得也非常快。她在勾引武松之时十分温柔,对武松嘘寒问暖,十分殷勤。被拒绝之后,她脸色突变,骂道:

“却也好!只道说是亲难转债。人只道一个亲兄弟做都头,怎地养活了哥嫂,却不知反来嚼咬人。正是华木瓜,空好看。”

与之前温柔娇媚的潘金莲相比,此时的潘金莲变得咄咄逼人,牙尖嘴利,生动地表现了潘金莲性格的多变。

第三阶段是在勾搭西门庆之后。这个阶段的潘金莲受到王婆和西门庆的影响,变得淫荡无耻,心狠手辣,人性也彻底泯灭。在被武松拒绝之后,她理想的爱情被无情扼杀,心中充满怨愤,邪恶欲望也极速膨胀,在王婆的撮合和西门庆的勾引下,堕入深渊。她在毒死武大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心狠手辣,也彻底沦为“坏女人”行列。

潘金莲:我是如何从一个不惧权贵的丫鬟堕落成荡妇的

听说评价潘金莲的文章一定要放这张图


结语:

细读施耐庵的《水浒传》才能知晓潘金莲堕落的全过程,书中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心理描写,直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且能展示人物复杂丰富的感情世界。潘金莲的堕落有章可循,有迹可查。

同时,潘金莲也是一个悲剧人物,反应的是作者成书之时社会的大环境对女性缺乏尊重,也与父系文化尺度下对女性的衡量标准息息相关。

作者施耐庵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潘金莲一步一步走进罪恶深渊的过程,复杂多变的性格让潘金莲这个人物变得非常饱满生动。因此潘金莲的形象才能家喻户晓,才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