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武功县,2370年前已经设县,是我国农业的发源地之一

陕西武功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是我国农业的发祥地之一,而且武功县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县之一。

陕西武功县,2370年前已经设县,是我国农业的发源地之一

武功县

武功县之所以命名为武功是因为境内有武功山和武功水。那么一座山和一条水何以以“武功”为名呢?

相传今天武功境内的漆水河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存在,名叫姬水。漆水河流域土壤肥沃,水草丰美,黄帝的姬姓子孙一直生活在姬水河流域。

炎帝的部落生活在姜水河流域,也就是今天宝鸡市渭水之南的清姜河一带。后来随着农业的发展,炎帝部落的人口迅速增多。其中一支名叫有邰氏的部落沿着渭水流域,来到了漆水河流域定居。他们与黄帝的姬姓子孙和睦相处,并且互相通婚,繁衍生息。

黄帝的玄孙帝喾娶了有邰氏部落首领的女儿姜嫄为妻。相传姜嫄在娘家时,喜欢游玩。一日,她外出时,看到一个巨大的脚印,出于好奇,姜嫄就用脚踩了巨人的脚印。没多久之后,奇怪的事情便发生了,姜嫄怀孕了。当时姜嫄还没有和帝喾成亲,姜嫄生下的孩子没有父亲,恐怕遭人非议,便把他舍弃在荒野里,结果周围的动物不但不伤害这个孩子,还把他送回了姜嫄身边。就这样一连三次,这个孩子都安然无事,姜嫄心下诧异:“莫非这个孩子受到了上天的庇佑。”因此,姜嫄便给这个孩子取了个名字——弃。

陕西武功县,2370年前已经设县,是我国农业的发源地之一

姜嫄履巨人迹生弃

弃小的时候就善于种庄稼,并且将这种本领教给了漆水河流域生活的人们,正是因为这段历史,武功县被认为是我国农业的发源地之一。

尧帝在位时,封弃为农官,赐姓姬,号后稷。这个后稷便是后来建立周朝的周人的始祖。

商朝时期,后稷的后代古公亶父率领他的族人,迁居到了岐山脚下,发展农业生产,并且逐渐壮大起来。由于他们生活的平原名为周原,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周人。

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季历。三个儿子都很有德行,受到族人的拥戴。按照当时的传统,泰伯应该继承古公亶父的位置。然而古公亶父看中了小儿子季历的儿子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古公亶父认为姬昌能够带领周人发展壮大,为此他希望把位置传给季历。

这要是在后世必定会兴起一场腥风血雨的斗争,然而当时却并没有这样。泰伯、仲雍知道父亲的心意后,便一起去了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南方。孔子知道这件事后,也对于泰伯的德行感慨不已。

后来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便将秦岭最高的山峰命名为太白(泰伯)山。为纪念其父周文王的文治武功,将太白山的次峰命名为武功山,将附近的石头河命名为武功河。

陕西武功县,2370年前已经设县,是我国农业的发源地之一

武功县以姜嫄命名的水乡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在位时,在此设县,就以武功山和武功河为名,定为武功县。从武功设县距今已经有2370的历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