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理的這一特產被譽為人類糧庫,曾救民於饑荒,如今備受喜愛

和平的年代,嚐遍佳餚、踏遍三山五嶽,人們的日子富足而美好,而在戰亂年代、饑荒年代,糧食補給成問題,草根、樹皮、野菜才是主食,這個差距,現在的人很難想象得到。

會理的這一特產被譽為人類糧庫,曾救民於饑荒,如今備受喜愛

會理縣,有一種特產,被譽為人類的糧庫,因數量多,曾經救萬民於饑荒,現在雖然不是各地都愛吃,卻成為了四川、雲貴等地的特產,備受當地居民的喜愛。

會理的這一特產被譽為人類糧庫,曾救民於饑荒,如今備受喜愛

會理縣,古稱會無、會川,隸屬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因“川原並會,政平頌理”而得名。這座有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謂的古都,曾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從縣境南北貫通達100多公里,途經44個鄉鎮,會理縣城是必經之地,因而也有了“川滇鎖鑰”的美譽。

會理的這一特產被譽為人類糧庫,曾救民於饑荒,如今備受喜愛

眾多光環加身,會理的古城文化、紅色文化、石榴文化、川滇文化融合構成文脈相承的會理文化,令人心馳神往。而當地富集的礦產資源、土地資源、光熱資源和旅遊資源,更是讓會理受到了大眾的關注。

會理的這一特產被譽為人類糧庫,曾救民於饑荒,如今備受喜愛

除卻這兩樣因素,會理的特產五花八門,會理黑山羊肉質細嫩,鮮美無羶,肉製品遠銷國外,會理蠶絲質量名列全省前茅,單繭平均絲長達1200米以上,還有蕨苔、蘑菇、木耳與雞宗為會理野生山珍之四佳,幹蘑菇、幹木耳與幹雞宗運銷成渝甚至沿海各地,頗受歡迎。

會理的這一特產被譽為人類糧庫,曾救民於饑荒,如今備受喜愛

但平凡中帶點不同的,還要數會理蕨苔。

會理的這一特產被譽為人類糧庫,曾救民於饑荒,如今備受喜愛

蕨苔屬蕨類植物,是植物家族中的一大類,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四川、雲貴等地蕨類植物的種類數量都極為豐富。前面說到了,蕨是人類的糧庫,為什麼這樣比喻呢?那是因為,在人類糧食豐收時,蕨在山野裡草叢中默默地生長繁殖,在人類饑荒時,蕨無私地奉獻出自己嫩苗、根莖,讓人們填飽肚子,維持生命。

會理的這一特產被譽為人類糧庫,曾救民於饑荒,如今備受喜愛

在國內的許多山村裡,蕨都是用來燒火的,因為易燃且漫山遍野都是,可以將其當作點燃柴火的最好原料來使用,可能年紀稍微小一點的人,都不知道,原來蕨還可以吃。

會理的這一特產被譽為人類糧庫,曾救民於饑荒,如今備受喜愛

會理當地的居民,通常都會把嫩蕨苔製作成酸蕨苔、幹蕨苔和罐頭蕨苔,亦或是把蕨根加工成蕨粑,炒成糯悠悠的佳餚,這味道吧,雖然比不上肉類特產,但是吃起來也算別有風味。

會理的這一特產被譽為人類糧庫,曾救民於饑荒,如今備受喜愛

嫩蕨苔、月亮苔是人類春夏時節的山珍,它以平淡的口味迎得人們的歡迎,它的功效奇特,能夠治療很多的小病痛,可用作食療。常見的可以入藥的蕨類有一朵雲、 烏韭、爬巖姜、 金毛狗、 豬鬃草、 散血蓮等,這些你是不是平時都沒聽過呢?

會理的這一特產被譽為人類糧庫,曾救民於饑荒,如今備受喜愛

長相粗鄙,看起來不像食材的蕨,是值得去關注的特產,它普普通通,卻也有著不一般的歷史故事。吃樹皮草根太苦了,蕨,總是比它們好一些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