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什么时候回家看看妈”“我没空,你不是还有两个女儿吗”

都是养子防老,多子多福!这些都是老一辈的传统思想,而这个思想却传承了几千年,其实并不无道理,无子何来安度晚年呢。

于是生儿育女是世间最为正常的事情,特别是老一辈,他们膝下哪个没有三四个孩子的,可是在这些人当中又多少个真的是到了晚年就可以乐享天年呢!

然而到了现在,很多夫妻只想要一个孩子,甚至有的夫妻选择丁克,多子多福这些思想似乎不再流传了。为什么呢,因为拉扯大几个孩子,不然好好培养一个孩子,而且还没那么操心和花费大量精力。

我们来看看这则情感案例,一位空巢老人身上的人生故事!

“儿子,什么时候回家看看妈”“我没空,你不是还有两个女儿吗”

范芬梅是来自某农村的老太,她今年已经68岁了,如今只能一个人在家呆着,有时候就和年纪相仿的街坊邻居们玩玩牌,自娱自乐就度过一天,身边没有亲人在,十足的空巢老人一个。

其实她并不是没有子女,她有三个子女,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女儿都是排在前面的,当年老伴还在世时却说也说过她有点偏心,对儿子太过溺爱了,对女儿又是一些过于冷淡。确实范老太当年有那么些重男轻女,因为她认为女儿家家将来就是别人家的媳妇,只有儿子才是身边人。

于是,范老太很细心的疼爱儿子,对其他两个女儿一般,但这些女儿也有所感到,也许是因为这样的缘故,两个女儿出嫁后就很少再回来娘家这里。有时候就是打一通电话回来问候下,而她之前寄予厚望的儿子是个妻管严,这软绵的性格估计就是她自己宠出来的,如今在外面生活,一切都听媳妇的。

而范老太这位儿媳妇也不是省油的灯,她不仅有脾气还任性,老太的儿子也拿她没办法,只好屈服于她。儿媳说不想和婆婆一起生活,怕婆媳矛盾和各种代沟,于是儿子也从了她。现在范老太每个月都可以在三个子女那里得到一定的赡养费,物质上没有什么可担忧的。

“儿子,什么时候回家看看妈”“我没空,你不是还有两个女儿吗”

如果自己年纪再大些,可能就要搬到老人院去住了,可是现在她自己还能活动,生活起居都还可以,才选择留着这些熟悉的街坊邻居身边,一起看日出日落,日子很是悠闲,就是没有亲人的陪伴。有一天老太忍不住打电话给儿子说:“儿子,什么时候回家看看妈”儿子却一脸平常心的回答:“我没空,你不是还有两个女儿吗”,儿子把这话题转到了两个姐姐身上!

所以范老太常常自嘲自己说:“养大三儿女,却让晚年活成了笑话!”其实她说的没错,本来她理想中的晚年生活是,儿子在身边,孙子也和她玩耍,女儿和女婿也会经常来看望她,一家子十几口其乐融融的。可到最后却是门庭冷冷清清的,这反差实在让她难以接受。

看完这则人生故事后,让人不禁发出许多感慨,而像范老太这样的家庭确实也存在不少,而这些真的是无可避免的吗?

其实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就要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至少得在孩子小时候要公平对待,也不能一味的溺爱,不仅是要养孩子还有教育孩子,

孩子的思想大部分都是受家庭背景和父母的思想所熏染形成的。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就得以自己为榜样去教导他们,如果自己的观念本身就是不对的,何来去要求孩子的观念会很好呢。

“儿子,什么时候回家看看妈”“我没空,你不是还有两个女儿吗”

如果自己都不能做好榜样,不能教育孩子该怎么为人处世,怎样做一个孝顺和正义的人,那么他们长大后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甚至是原本思维的观念,只为自己考虑多些,而其他人怎样则不会放在心上。

所以说,像上面的案例范老太的结果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想要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其实不在于子女有多少,而是在于子女有多孝顺和有多大的能耐。

有时候就算子女有心,但自己的家庭都照顾不来,父母则被冷落也是正常的事情。而这就得在于父母怎么给孩子多铺些路了,这里的铺路不是给子女安排一切,而是尽力去培养好孩子,让他们将来可以有更大的能力,才能保证身边人的物质生活。

我是莫愚,说说世间那点事,情感路上不可愚,为平凡的情感护航!于晚上20点整更新情感心理学、情感案例,学习成长一个高情商明事理的人,感谢你们的观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