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首山明代清風寺尋八寶


火車上就看到你威武的身軀。初冬的首山,一片金黃。車站有些歐式的色彩,這是一個現代的小鎮,

早晨,每個城市都是一樣的忙碌著。走過幾條街,首山近在眼前了,小鎮上沒有太高的建築,也沒有太多的人流,我們一行三人,走得並不快,不知不覺就到了山腳下。

抬眼望去,天空很藍很藍,山是石頭山,有很多岩石裸露著,被雨水侵蝕後,形成各種姿態,走上去,並不滑。

山並不大,一眼就能看到頂,快走到山顛的時候,兩隻大鳥騰空飛起,我沒有看清楚,比鴿子大,也許是野雞吧。

山上的岩石更加獨特,很有一種小黃山的感覺,我們擺出各種炮斯,任由同伴拍照。

抬眼望去,遼陽城在北面佇立,首山鎮在西側靜靜地,近處的農家平房看得很清楚,一條高架橋在山邊橫臥,這就是沈大高速公路。

沿著山脊,不一會就到了頂峰。在大姐的提議下,我們決定把瀋陽週六暴走的旗幟插在首山的頂峰,活躍拿出一面旗幟,我爬上鐵架,鮮紅的旗幟很快就迎風飄揚了起來。

山成三角形,站在頂峰上看去,就象小時候媽媽做的糖三甲,三隻腳向三個方向伸出。

山的北面,一道道積水,閃閃發光,大家決定去看看。活躍走在草叢深處,看到了一隻野雞,他說象孔雀一樣,只是飛得太快,沒有拍到。我還沒見過真正的野雞呢,只是在圖片上看到過,不知飛騰時會是什麼樣子,想來一定很美吧。

這時樹林裡突然傳來了美妙的鳥鳴,煞是動聽,在這郊外的小山上,能聽到如此動聽的鳥鳴也是一種享受了。

山腳下,正大興土木,廟宇己初露端倪,一座巍峨廟宇背對著我們,近前看,龍王廟三字豁然醒目,廟旁是一座放生的水池,四隻鴨子踩著薄冰,閒靜的在水面上渡著。

看時間還早,大家決定翻山奔清風寺,這段山路,讓大姐和活躍都有了爬山的感覺,他們感覺很驚險刺激。

清風寺,始建於唐代,從山上向下看,青磚碧瓦,一座四方的院落古樸端莊。寺廟坐落在山的南邊,背山向村。

正門兩旁有一對石獅子,一副對聯格外醒目,細一看為乾隆皇帝親筆所題:上聯是:駐畢山前時有清風吹濁世,下聯為:青雲臺畔常將落日照迷津。

此時曉風佛面,陽光普照。我們的心情更是充滿陽光。

進得廟宇,一尊銅製彌勒佛盤坐正中,笑容可掬,他的身後就是清風寺正殿。清秀的匾額清風寺三字,金光閃閃。兩旁立柱上是清代大學士王爾烈親筆撰寫的對聯,上聯是:遵大路以仰瞻高山卓爾,下聯為:叩禪關而徐步御風泠然。看來此處在清代就香火很盛了。

繞過清風寺,一尊古鐘格外搶眼,我們迫不及待的走過去,輕輕的叩擊一下,響聲雄渾有力。如驚濤裂岸,似萬馬奔騰,又似一種從遠處傳來的喊聲。迴音久久不散。古人常把美妙的聲音用金石之聲來形容,這就是所謂的金石之聲吧。

旁邊一塊鐵牌上寫著清風寺八寶之一,上面這樣寫道:題:古鐘悠遠,古鐘鑄鐵質,懸掛在雕龍首鍾柱之下,鑄於清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高0.9米,鐘口直徑0.8米,由被毀的普竟寺移來。人們敲起大鐘,聲音洪亮、渾厚,響徹山原。

我驚歎我們的古人,他們能造出這種精美別緻的東西,又能發出這種美妙的響聲。於是我們就開始了清風寺尋寶。

再往前走,一座鐵質香爐聳立在殿前,然而它並不算為一寶。

往東走,一棵古松斜倚在殿前,旁邊的鐵牌上這樣寫道:清風寺八寶之一,題:老松向佛,此松己愈百年,高約8米,徑粗0.4米。身子欹斜,樹冠遮在三聖殿之上,為西方三聖佛像遮風擋雨,以示忠誠。

細一看,古松斜欹著身子,就像一位姿態美麗的舞者,美妙之極,不勝言表。看來久站佛前,連這老松也有靈性了。

在向東去,一棵大槐樹站立在牆腳邊,身上繞滿了紅繩,旁邊鐵牌上這樣寫道:清風寺八寶之一,題:悟槐三老,此三棵老槐有500多年樹齡,樹幹己中空,枝葉繁茂,挺拔雲天。人們認為樹心中空己悟佛性。信男善女,在樹上系紅布條,以祈求平安幸福。

是的,人們的心裡充滿了私心雜念,只有倒空了內心,才能一心向佛。這三棵老槐為我們演示了佛教的精深理論。看來此廟真是靈光普照啊。

往西去,院內並無什麼特別,我們正尋找著,一位大姐走過來,和藹的向我們講述著寺中八寶的故事,並親手指給我們看。

寺中是一棵白松,樹幹光滑,樹皮很象現在人穿的迷彩服,鐵牌藏在了紅布條下面,上面這樣寫道:清風寺八寶之一,題:白松復活,白皮松,俗稱虎皮松,原為施主百年前所植,1977年被扒皮枯死。1978年於後山發現兩棵白皮松幼苗,將一株植於大殿之前。現高約10米,徑粗0.5米,枝繁葉茂,形似菩提樹,潛心向佛。

仔細一看,樹長成一個圓圓的球形,枝葉茂盛。看來此廟中真是大有靈性啊。

繞到後院,一塊鐵牌立在石階旁,上邊這樣寫道:清風寺八寶之一,題:原始臺階,臺階花崗岩條石徹成,二十一級臺階,為明隆慶五年(1571年)建。與寺經歷400多年,承載遊人情依舊,歷盡蒼桑訴春秋。

走在這座臺階上,我感覺一步就垮進了歷史,這二十一級臺階,走過多少位潛心向佛的人啊。

臺階之上,又是一座大殿,裡邊供奉著四面觀音,在牆角處找到了鐵牌,上面寫道:清風寺八寶之一,鑲壁石刻,此碑鑲刻於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張慶普撰書

遼陽首山明代清風寺尋八寶


遼陽首山明代清風寺尋八寶


遼陽首山明代清風寺尋八寶


遼陽首山明代清風寺尋八寶


遼陽首山明代清風寺尋八寶


遼陽首山明代清風寺尋八寶


遼陽首山明代清風寺尋八寶


遼陽首山明代清風寺尋八寶


遼陽首山明代清風寺尋八寶


遼陽首山明代清風寺尋八寶


遼陽首山明代清風寺尋八寶


遼陽首山明代清風寺尋八寶


遼陽首山明代清風寺尋八寶


遼陽首山明代清風寺尋八寶


遼陽首山明代清風寺尋八寶


遼陽首山明代清風寺尋八寶


遼陽首山明代清風寺尋八寶


遼陽首山明代清風寺尋八寶


遼陽首山明代清風寺尋八寶


遼陽首山明代清風寺尋八寶


遼陽首山明代清風寺尋八寶


遼陽首山明代清風寺尋八寶


遼陽首山明代清風寺尋八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