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驾崩,周公摄政 (二)

周公摄政

武王伐纣克商,《史记》曰:“天下(未宁,大统)未集,(武王有瘳不预),群公尽惧,穆公卜,周公斋,以自为质,欲代武王。武王(续为西伯发)四年后而崩,太子涌立,是为成王。”

《吴越春秋》“范蠡对曰:唐虞卜地,夏殷封国,周公营成周雒邑,威折万里,德致八极,…。”曹操有诗赞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旦,武王嫡弟,同母所生,故对武王最亲,因他辅佐武王伐纣克商功芳最大,也最得武王信任。武王因克商行军劳累,旧病重发,吓坏周公。

当政之初,大统未集,天下未宁,极需武王,而此时武王却病重,他能不急?此时岂能少了大当家的,周公真恨不得代替武王死。还好诚心恸天,阎王爷又给武王廷长了几个月,人算不算天算,人留天不留,武王还是在“天下未宁而崩”,死于克商年十二月,周公怕乱,秘不发丧,直拖至次年六月因天太热才葬于毕野。

武王在他临终之前,很想由周公旦继他位置,但周公则想让武王子,姜太公外孙诵接替武王位,但成王还幼,尚处襁褓,于是只得让成王嗣位,以作储君,而由己代武王摄政,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抱着成王上朝。

因为根据自古就有的封建礼俗,“父死子袭,兄死弟及”,因而召公、管叔、蔡叔,武(王子庚)心中各有小九九,借口此将不利于成王,怀疑周公别有动机,于是联合武(王子)庚,把镐京搅得乱成一锅粥,纣王儿子禄父也乘机进行反叛,妄图复辟,为父报仇。万不得已,周公为保幼主,只得大义灭亲,杀兄驱弟建康卫,

自武王辛未年12月始伐纣,于克商年的公元前1009年12月驾崩,次年前1008年6月,岁在癸酉,周公葬武王于毕,进行救乱,再次年公元年前1007年,岁在甲戍,始东征三年,,于丙子年凱旋而归,而使东方四国安定留。

当成王六岁时,周公就领他到三朝元老楚相鬻子家受培训,学习文化与政冶。七岁时,周公便急着返政成王,谁知小皇帝不争气,竞把政治当儿戏,削桐为圭,封母弟叔虞于唐,成为唐侯。

为防再错,周公又让成王听政七年,直到成王十三、四岁,才让他独立自主。即便如此,成王由于政治不老练,而偏信谮言,迫使周公去楚荆,直到打开“金藤”,方知是自已委屈了周公,立即迎回周公,清除倭臣。此后方有《史记》所谓:“成康之际四十余年无刑措”的太平盛世,周之春天!

古代史学家对成王定位只有两,一是将成王嗣位,也就是周公代武王摄政的七年,一并算进,而定成王在位37年,再就是史家公认的成王在位30年,而今“工程”定成王“在位22年”,查无史据,是为湊合公元前1046年伐纣年说而造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