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也是一代風華——天津之“中山路”

如今的天津人或來天津旅遊的外地客,都是直奔濱江道啊、南京路啊這些繁華的道路,其實對於百年天津來講,這些都是小字輩的道路,南京路也就是1970、1980時代的產物。

論起百年天津的道路史,不得不提曾經也是一代風華的,河北區“中山路”。

一、 河北區曾經是天津的統治中心

天津最早的城區就是老城廂那一片兒,到清朝末年,西方列強入侵,又在城南和城東的低窪郊區,劃片圈地,建了租界。就是如今的小白樓啊、意式風情街啊、解放路等等,這一代都是租界。

河北區及中山路所佔據的區域,在清朝中葉除沿河分佈著一些村落外,其餘大都是坑塘葦草。嘉慶年間,詩人崔旭在他的《大悲院》詩中有“欲向窯窪尋故里,蘆花野水四圍秋”,可見當年的自然景觀。

公元1870年,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後,接受英法聯軍入侵天津、進攻北京的教訓,在天津,除大沽海口、新城外,將三岔口和北運河東岸地區作為他的設防重地。隨他到來的一部分淮軍親軍,就部署在三岔河口北岸、北運河東岸。就是如今的天津之眼摩天輪的東側。

從此,這裡成為清軍在天津的主要營地。到19世紀末,這裡已形成一條很長的土道,但這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中山路,中山路的真正確立則是在20世紀初袁世凱督直以後。

公元1902年,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來到天津。以設在今金鋼公園和第二醫院的原海防公所為直隸總督衙門,從此,北運河東岸成為清政府在直隸實行統治的中心。

看見沒,曾經河北區是天津的統治中心呢,河北區作為當時天津的新區開始建設。

二、修建中山路的開始

統治中心確定後,袁世凱首先考慮的是來往於天津、北京之間的交通的方便與安全。當時的老龍頭車站,就是如今的天津站,外圍為俄、意、奧租界,他的行動受到牽制,也不安全。於是,立馬修建了自己的火車站,這就是今天的天津北站。


曾經也是一代風華——天津之“中山路”

中山路的位置


天津北站建成後,袁世凱開始全面建設河北區這個新區,1903年確定在東至鐵路、西至北運河、南至金鐘河、北至新開河為開發區,限定區內房地產業主在1個月內呈驗字契,6個月內將一切墳墓遷移。

雖然開始修築一條連接新車站到總督衙門(如今金鋼橋東側),寬24米的大道,始稱新修馬路(後稱大經路),路西自南至北先後開築了天、地、元、黃、宇、宙、日、月、辰、宿、律、呂、調、昆等十幾條緯路,形成今天道路的格局。

河北區和中山路,都誕生了。

二、 中山路的輝煌

1、中山路的命名

中山路最牛的一段歷史都和孫中山有關:1912年8月23日,孫中山北上到來天津,24日上午,孫中山應邀出席同盟會燕支部及廣東同鄉會在廣東會館的歡迎會。隨後,他趕赴中山路附近的河北公園(今中山公園)發表演說,再次闡述自己北上之行的目的,為締造共和,推行南北統一、發展經濟、振興中華的建國理念而努力。


曾經也是一代風華——天津之“中山路”


曾經也是一代風華——天津之“中山路”


1946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大經路更名為中山路,沿用至今。

2、中山路是清末北洋新政的產物。

隨著中山路的開發,直隸省各新型政治機構很快在這一帶建立起來。終至清末,先後遷入或建立在中山路一帶的直隸、天津政府機構有:1902年恢復的直隸洋務局,為直隸省外交諮詢機構,在李公祠旁;1903年設立的天津建造局,專管天津河北新街官房建築,在賈家大橋;1905年遷入的直隸學務所,掌管直隸全省教育行政及學務,在錦衣衛橋北;1907年建立的天津高等審判分廳,為全國首創審理民間刑事案件的機構,在李公祠旁;1907年建立的直隸禁菸局,是推動直隸省開展禁吸鴉片的權力機構,在河北三馬路;1909年建立的順直諮議局,是試行君主立憲制的省議院,在河北公園內;1910年成立的直隸勸業道署,由直隸工藝總局改組,是推動直隸省工業建設的政府機構,在新車站旁;1910年建立的直隸交涉署,是辦理涉外事務的機構,在河北三馬路……這些政治、經濟、教育、外交機構在中山路一帶的出現,標誌著直隸省及天津行政中心的轉移。

3、中山路也新文化的基地

中山路的開闢也帶來文化教育事業的興盛和經濟的繁榮。坐落在元緯路的高等工業學堂、天緯路的北洋女師範學堂、黃緯路的北洋醫學堂、新車站旁的直隸水產學校、河北公園內的覺民中學等新型學堂,均在這個時期建立起來,對於灌輸新學說、學習先進科學技術知識起到重要推動作用。當時,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盧靖、傅增湘及中國第一位女校長呂碧城等,都曾在這裡辦學、任教,留下他們光輝的業績。

此外,清政府造幣總廠也坐落在中山路。作為推動直隸省工業及工業教育發展而建立的工藝學堂、實習工廠、考工廠、北洋勸業鐵工廠、勸業會場及一些民辦企業大都集中在這裡。郵電、電燈、電話、電車等城市公用工程也相繼在這裡出現,使這條路及其附近地區儼然成為近代市政設施新開闢的與租界並駕齊驅的“一塊較為齊全的中國地”。

4、中山路一帶也是當時的房價高地

那時候,一些達官顯宦也看上了大經路周邊的這塊風水寶地,紛紛在此購地建私人花園和宅地,營造安樂窩。民國總統馮國璋為其女兒在大經路東北端的北側修建了一處佔地4.5畝的里巷房屋,叫“擇仁裡”,有磚瓦平房300餘間,作為女兒的妝奩,如今已被樓房取代。

民國總統曹錕將西起元緯路、東至宙緯路、南至五馬路、北抵新開河堤坡的孫姓宅院買下,修建成大花園,取名為“曹家花園”。

那時候,一些達官顯宦也看上了大經路周邊的這塊風水寶地,紛紛在此購地建私人花園和宅地,營造安樂窩。民國總統馮國璋為其女兒在大經路東北端的北側修建了一處佔地4.5畝的里巷房屋,叫“擇仁裡”,有磚瓦平房300餘間,作為女兒的妝奩,如今已被樓房取代。


曾經也是一代風華——天津之“中山路”


民國總統曹錕將西起元緯路、東至宙緯路、南至五馬路、北抵新開河堤坡的孫姓宅院買下,修建成大花園,取名為“曹家花園”。

曾經也是一代風華——天津之“中山路”


恍惚百年,如今中山路雖然古老,比不上南京路小白樓之繁華,但依舊是河北區最主要的大道,當你走在中山路上,沿途大悲禪院、中山公園、覺悟社等一大批倖存下來的古建築,向你訴說一個世紀的興衰沉浮,曾經也是風華絕代的中山路,會給你不同一般的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