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会,很多人上班,就是吃不饱饿不死,仅此而已”你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我自己是这样情况,四线城市,房价位置好的平均七千多吧,便宜的也有距离偏远点的,县城和市区已经连成片了,工作特别好找,虽然是人口大省,工作机会很多,超市之类的,销售之类的始终缺人,每个月有几次人才招聘会,不信我说的可以去看看,在街里转悠也经常会看到商户门口贴的或者电子屏滚动播放招聘之类的信息,工资不高,一般超市两千左右,销售三千左右,

物价,冬季菜价个别贵一些,平均三块多属于大众菜吧,水果价格一般,实际除了一二线城市估计价格都差不多吧,穿的到啥地方都凭自己能力,啥价位都有,这个城市,养富人也养穷人,

我和老公一个月收入五千多,家里三口人吧,冰箱里肉没断过,基本各样青菜随便买,春夏秋平均菜价就很便宜了,油我只吃橄榄油或者玉米油,调料全部吃品牌的,安全。从来不会担心没有大米白面可吃,喜欢扔剩菜,水果上有一个小烂洞坚决扔掉,衣服贵的便宜的都有,喜欢的会留下,不太喜欢的淘汰的也多,每年我可以存两万多,积攒多了就存个大额定期,利息每年还可以,我这个人爱美,化妆品我只买百雀羚,贵的买不起,说心里话,我也不喜欢,皮肤保养的还不错,每年出去旅游几次,这个钱孩子出。

我们生活安定而幸福,老有所养。想想我们的小日子,没有大富大贵,没有战争纷乱,不用担心夜晚出门遇到黑枪,不用担心会有暴力上门,天灾有国家,我们的城市安静,繁忙,喧闹又祥和。疫情来了,有社会各界严防死守,小区每天消毒几次,电梯每天消毒,还有纸抽放在那里,

每天看头条,很多国家水深火热的贫穷落后,有的还有天灾和战争,也有好一些的,比方说美国,但是枪支泛滥,夜不出户,去过泰国,那里的人幸福感特别强,他们爱自己的领袖,爱自己的国家,他们有信仰,去过阿联酋六国,也了解他们的发展史,那里的人也一样,幸福感爆棚,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领袖,和钢铁一样的信仰。

我们生在中国,遇到天灾,发洪水了,地震了,有疫情了,冲在前面的是国家,是部队,这次疫情,医护人员也是一样再用生命保卫我们,为啥我写的这样啰嗦,就是平常百姓的日子,我的两个小叔子一个清洁工每个月一千多工资,一个装卸工,每个月三四千工资,我看了,日子都可以,没有一家吃不饱的,河南人喜欢吃面食,我看了都馒头,青菜得,有时候蒸菜馍还给我送,如果家里每天只能半饥半饱的,估计也不会给我送了。

五保户,低保户都有低保,婆婆八十九了,每年能进两千多块钱,国家给的,虽然不多,婆婆在我家生活,身体保养的不错,她的钱还真的都攒着呢[捂脸]

有好多年轻人买车欠车贷,买房欠房贷,和我们过去不一样,我们过去买东西,钱攒够了再买,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提前消费,慢慢还贷,人在做事的时候,都会考虑自己的还贷能力,不会盲目按揭贷款的,就像国家号召生二胎,觉得条件负担得起,会考虑的,觉得自己条件负担不起,也就不动那个心思了,贷款还完的时候也就人到中年了,生活也安定了,孩子也都成事了,也该安享晚年了。我是四十五岁内退,然后又打工七年,做销售,如今啥也不干了,像我们夫妻如今,车开个二三十万的,油钱儿子出,房子九十多平的,住的时价值五十多万吧,我们能力也就如此了,孩子给我们换了新楼,那个再卖。夫妻两个每天溜溜逛逛,养几只小鸟,老家离市里近,回老家种种菜,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

想想我们自己,生在这个国家,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下面的有认识的吗,汽车小镇还有泰国酒店后院





柞树叶


你说得很对,绝大部分打工者的收入只能吃饭,想吃好的,喝高档酒,抽高档烟,想去旅游去旅游,想买喜欢的东西那是不可能的。


刘哥230611818


我是1953年生人,年轻的时候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是人人都干劲十足,活得高高兴兴的。1973年的夏天,家中借了400元钱给我娶了媳妇,老婆比我大两岁。

那时候我家一共是七口人,我爸我妈,我和媳妇,我还有三个妹妹。我结婚一年多,大女儿出生了,第二年我妈妈去世了。又过了一年多,我儿子出生了,时间不长,我爸爸也去世了。

这时候我家还是七口人,我和媳妇儿,我两个孩子,我三个妹妹。七口人生活靠我一个人赚钱,我那时候就二十五六岁,我年轻的时候是木匠,白天去建筑工地上班,晚上给别人加工家具。

照片是我和媳妇年轻时,老婆和我三个妹妹,还有我两个孩子小时候。





刘井隆


虽然说的不好听,却也是实话。在当今社会,如果没有个一官半职,没有外块,只凭工资收入,确实只能维持生存需要。如果,再贷款买房,生活就拮据了。有些人拿今天与过去比,这毫无意义。若是拿今天的收入,回到过去花,才有可比性。


大汉子民14


很多人上班,是吃不饱,饿不死?

此论偏颇。中国的一线城市里的中产阶级,大多是打工发家。我所在的小区,所有的房主,,无一不是打工经年,买房买车,成家立业,成为广州的最早的一代新市民。他们中最早的是一些大学毕业生,进人外企打工,后来成为外企的高层管理者。


高友德


什么时候都是这样的我小时候农村大锅饭就是不饱不饿的生活,现在工作挣工资就是几千块钱一家人都指这个生活当然是吃不饱饿不死了,会手艺的还能多挣点钱象东北人大多都不会手艺他们是靠煤矿工作,煤矿一不让干他们只能是出苦力了在说年龄说大不大的这样人更难熬


美萍6295


这要看你的要求而言,量入为出,平民百姓的生活也是很好的!你上饭馆我上菜场,你上舞厅我在客厅,你开奥迪我开山地,你的副驾坐一天三换我的后面坐的永远都是我的初恋那个,心态不一样对待生活的奢华也就不一样,又回到了原地万紫千红各有千秋


风铃52539582


不同时期的人,受各种教育社会理念的熏陶也不同,像我8o年结婚时,没有房子住,每月五块钱租我爱人单位图书馆仓库住了8年,从我父母亲家搬出来时,我母亲给俺们二只碗,一个盘子,二双筷子,俺们俩都是38块钱,我每月还给我母亲1o元钱,直到我有儿子,我母亲不要了,我现在住着单位的福利房60平,有私家车,每月俺俩退休金七千多块,非常满意,俺家有一亲属,去年结婚,男孩研究生毕业,女孩研究生留学毕业,家里准备一百多平的房子,室内设置都是名牌,合资私家车,像我这样的装配,人家小俩口肯定不能同意,这就是不同年代的人,对生活需求的目标也不同,在社会上的活动也肯定不一样,这就是代沟吧,


山头16


朋也观点:说这句话的人,对生活的态度未免有些太悲观了,我见过在家无所事事,只想不动的人吃不饱饭,但还真没听说过有工作的人会面临这种生存问题。其实我们可以想想,月薪三千有月薪三千的活法,月薪三万有月薪三万的活法,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人与人之间生活品质的差别而已。


到哪都不差不你这碗饭吃,关键是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

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正赶上跟家里人闹了点矛盾,本来就是单亲家庭,再加上自己性子倔,实习期间开始,就拒绝了家里人的所有援助,孤身一人在大连工作。

当时手里没钱啊,实习的工作还是做电销,做了才不到一周,幸亏单位供住,底薪只有1800块钱,但是也不敢换工作。

现在都记得,自己靠着室友那里借来的200块钱,死撑了26天,不敢多借,怕人家知道我混得不好,那时候每天的口粮是两个烧饼,三罐可乐,那个时候觉得自己真难,连一份盖浇饭都吃不起,但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会一直这样下去。

前两个月也就能拿个底薪,没办法,初来乍到的,想成单拿提成很难。后面熟悉业务了,知道怎么做了,每个月能拿到六七千的工资,还做上了小组长,生活自然也就上来了。

直到现在,自己都会有那么一种想法,就是感觉自己永远都是底层,注定这辈子就是为了吃饱穿暖而奋斗。可是反过来想想,现在的生活也不错,还有不满足的呢,其实很多人的生活水平真不是吃不饱饿不死,而是对当前的生活不满足,却又无法改变而已。

写在最后。

谁都成为有钱人,谁都想一辈子不用奋斗还能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可那毕竟时极少数的人才有的先天优势。

赚钱本身就不容易,赚大钱更是难上加难,当我们没有能力满足自己欲望的时候,那就尝试控制自己的欲望吧。


朋也


我在四线城市生活,现在30这个年龄的确是很难,两个孩子,房贷,车贷,就一个人上班,企业还不景气一月4300元的工资,老婆看孩子没工作,这还是大宝没上托儿所,如果上托儿所就没钱,还是一家人没病没灾的。老人救急着,经常送面粉,菜,给孩子买衣服。我们大人已经已经5年没买衣服了。并不是我们这样,太多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