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特辑:生为女性,我不抱歉

关注热点,关注社会问题与女性问题,与你共鸣,请关注头条号“侯虹斌”


今天是三八节。关于“三八妇女节”这个名称,近些年有了很多垢病;于是,它被改为“女神节”“女王节”“女生节”;但这种名字,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商业促销行为,除了消费主义盛行的解释之外,并没有更多的社会学和政治学的含义。


我更喜欢它原本的名字“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而现在,它又进一步更名为“联合国妇女权益与国际和平日”


为什么我们会在意名称的变化呢?因为,这些语义的变化,对变化的讨论本身,显示了:女性们对社会问题和女性权利问题越来越敏感了。正是这种敏感,成为推动性别平等的一种动力,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三八特辑:生为女性,我不抱歉


1/3


今天,听到的第一个好消息是,中国的张伟丽,在在拉斯维加斯结束的UFC女子草量级冠军赛中,成功卫冕。


比赛中,张伟丽击败了UFC历史上该级别最出色的波兰选手乔安娜(Joanna Jedrzejczyk)。后者曾在ins上头戴防毒面具,用取笑冠状病毒的方式挑衅张伟丽。比赛后,张伟丽的这番话特别有力量:


“在这个八角笼里,我觉得所有的人都值得尊重,我不希望在八角笼里说垃圾话。

我觉得在这个平台上,我们都是舞者都需要互相尊重,我们需要给孩子们做一个好的榜样,

所以我觉得我们是冠军,我们不是暴君!”


三八特辑:生为女性,我不抱歉

图说:2019 年 8 月 31 日,张伟丽站在了 UFC 的决赛擂台上,仅仅用 42 秒的时间,一举 K.O 对手,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 UFC 冠军。


实际上,在2019年的8月31日,张伟丽就已夺得了UFC(终极格斗冠军赛)草量级(115磅)世界冠军金腰带,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首位UFC冠军。她在接受采访时,有很多金句。


针对有人说“谁敢娶她?岂不是打不过她?”她回答道:“我们打别人是要钱的,你给钱了吗,你还想挨打?”


“我觉得女性可以做很多事情,而且我觉得,女性不能被定义为是什么样。并不是说女性就应该温柔,就应该相夫教子,到一定年龄就应该结婚生子。也可以像我现在做的职业一样,可以在男性林立的拳台里面做得很好。”


三八特辑:生为女性,我不抱歉

图说:在某次官方记者会上,张伟丽被问了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你的相亲标准是什么?


“女性不应该被定义,她可以有很多面,她可以是温柔的,她也可以是坚韧的,她可以是勇敢的。”


“因为以前社会不一样,你没有见过这么多新鲜的东西,现在女生练格斗特别多,我们拳馆十个人里就有八个女孩,所以大家对这种接受度跟认知,这种审美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不再说,你比男生还壮,嫁得出去吗?这种看法已经很少了。其实,很多人会表示,你身材真好,结实。审美已经改变了。”


三八特辑:生为女性,我不抱歉


“一块金腰带,我奋斗了六年的时间。即使训练很艰苦、时常会受伤、在赛前被拒绝,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张伟丽谈到她的妈妈:


“我有一次在山东青岛比赛,我带我妈去了。当时鼻血流得特别厉害。她说你做这个职业,你怎么可能光打别人,别人不打你,你这个不算严重,过几天就好了。我觉得,我妈比我心理强大多了。”


三八特辑:生为女性,我不抱歉


我特别喜欢她的故事。张伟丽是胜利者,只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她表达的,是一个特别有能量的女性的现代观念。


1、女性可以活成她想要的样子,不被规训。


2、女性照样可以站在以男性以主角的舞台上,赢得胜利。


3、训练苦吗?苦,但这个过程当中,她看到了力量,也感受到了社会的进步。人们不再排斥健美、强壮的女性,反过来对这种强大的女性特别欣赏。而且,愿意进入拳击训练场(不一定是专业运动员)的女性越来越多了。这也跟我在健身房里的感受是一致的,十个人里面有六七位是女性。


4、张伟丽的母亲很了不起,在于她的豁达。她不“心疼”女儿,不担心女儿从事这种专业挨揍的职业;

更在乎女儿的不断成长。战场上的伤痕,是成长路上的勋章。这让我想起古文里的“触龙说赵太后”,真的爱孩子,不是护犊,而是给他提供更多的磨练机会,不在意小苦头,眼光长远,方能成大器。


三八特辑:生为女性,我不抱歉


女性的成长方式,不是“富养”,把她当作一朵温室里的花朵,呵着养着,而是让她自己找到合适的舞台,去拼博,哪怕受点伤、受点挫折也在所不惜。


人们能接受用这种方式来磨励“接班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当然,那是男人;现在,我希望女性们知道,同样的方式,女性也可以做到。


三八特辑:生为女性,我不抱歉


就像那段波伏娃的名言:


“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

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这个世界给男性许多特权,但它们的方式更隐蔽、更难以察觉。它会告诉男生,你只要跑起来,所有的糖果都给你;再告诉女生,你是娇弱的小花朵,千万不要跑,前面没有糖果只有大灰狼。——最后,男性满载而归,女性饿得奄奄一息,但是,她还相信那些像糖果一样甜蜜的谎言,以为是男性在怜惜她保护她照顾她。


2/3


今天,有很多人都在谈三八节。@CANVA 官网也给许多杰出女性画像。郎平这一条,就让我很感动: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会竭尽全力。”


三八特辑:生为女性,我不抱歉


这与张伟丽前面说的“做这一行,不可能只有你打别人,别人不打你。”有异曲同工之处。


为什么我会更欣赏这种不够狗血,甚至承认有可能会输的表达?因为,真正的运动员,真正的强者,最大的挑战来自于自己。而且,我们奋斗、我们拼尽全力,并不是为了压倒别人,“成王败寇”,认为胜利者才有资格说话,胜利者才有资格嘲笑别人。并不是的。奋斗本身就是一个感受尊严的过程。


如果放在女性这个角度来谈的话,那就是:


并不是只有成功女性才有资格谈女权。


并不是只有女性非常优秀,才能获得跟一个普通、甚至很垃圾的男性一样的人权。


三八特辑:生为女性,我不抱歉

《妇女参政论者》


所以,我对那些经常说着“女性,你必须强大,才能争取权利”的话术,已经有点抵触了。目前,这种话说方式,已经成为“温和男权”们最喜欢动用的工具了。他们一般会说:如果你像屠呦呦一样优秀,像颜宁一样优秀,像库尔德女兵一样敢去打恐怖分子,怎么会没有权利呢?谁敢不尊重你呢?


更不必说,有些男性还特别同情地对女性说:我是恨铁不成钢,如果你们女性能像男性一样优秀,那你们当然会有跟男性一样平等的权利呢。


但我寻思着中国也没有几位男性获得诺贝尔奖呀,中国监狱里的犯罪分子男性占了95%以上(这还是近十年来女性犯罪率提高了之后),为啥男性这个性别还有这么多特权?高考,警校招生可以比女性低两百分?招聘启事上各种男性优先?只有21%的中国公司有女性高管(而且就算有,数量也比男性高管少得多),全球排名第133名(根据《2018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


三八特辑:生为女性,我不抱歉


人人生而平等,而不是奋斗平等。我之前也说过,性别的不平等,是一种结构的不平等。不是你努力了,你奋斗了,混得好了,到了中产,甚至当上女高管,就赢了。每一个阶层当中,女性都比同阶层的男性地位要低——这个比较,不是女高管跟男性农村底层比,而是女高管跟男高管比,看谁的升迁机会大,谁更易被社会认可。


再说了,胎儿时期、婴幼儿童时期的女孩,应该怎么奋斗,才能没有歧视呢?


这就是我在第二段里面想强调的问题:在目前阶段,希望更多的女性奋斗、不屈服,不滑落于舒适当中;为更多的普通的、并没有太大野心的、老弱病残的女性,争取更多的权力和权利;最终让所有女性,都可以按自己的生活方式来生活。


三八特辑:生为女性,我不抱歉

《东京女子图鉴》


强者,没有天花板,没有雄性的故意打压,她们可以竭尽所能,去摘到最高的星星,甚至做出可以改变世界的成就;


中等者,与男性同工同酬,靠自己的劳动,按自己的生活节奏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婚姻与工作都是平等的,可以充分体现个人兴趣与意志的。


弱者,她们的基本生存权可以得到保障,女童可以上学,可以拿到别人捐助的卫生巾和免费午餐,不会被性侵,不会被卖了把彩礼给兄弟娶媳妇;老年女性也可以获得生活保障,不至于被子女和老伴虐待……


——女性的权利,一定是方方面面的。假如可以,我希望有能量的女性,更多地往上走,只有你往上走了,你争取来的,不仅是你个人的权益和生存空间,也是给广大女性扩大了地盘。


三八特辑:生为女性,我不抱歉

图说:2017年,美国大学校园里,女大学生继续超过半数。而在1950年,美国高等教育院校中男女学生的比例是2.16比1。图为60年代女生住入耶鲁大学宿舍


3/3


这几年来,我深切地感觉到,女性们的话语权已经大大增加了。一方面,是网络的普及,让更多的女性,也可以上网,也可以吸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她们也可以发声,也可以表达意见。而且,通过一些女权博主的群聚效应,女性们找到了更好的表达个人感受的通道。


看五年前的微博生态,和现在的微博生态,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关于女权的讨论,成为了显学。


前几年,有一句话很流行:“生为女人,我很抱歉。”不是因为女性做错了什么,所以要向世界道歉,而是,女性遭受的一切,遭受社会的恶意和伤害,她无能为力。——她只能为自己作为一个错误出生的性别而道歉。也许,这种道歉,这种“女人生来就是要受苦的”的“认命”,可以让她们尽快地放弃无谓的挣扎,早点自暴自弃,接受命运。


三八特辑:生为女性,我不抱歉

《妇女参政论者》


但现在,不能够再这样了。不认命,是有用的。哪怕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用。


有些性骚扰、性侵案,上了网之后,主事者受到了惩罚;


有些女性家暴案求助,虽然施暴者惩处的力度远远不够,但至少比起没有经过曝光和讨论的情形而言,是有效的;


宇芽揭露家暴的视频全网播放量数千万次


春蕾计划擅自把定向捐赠给女童的捐款转给男童、甚至男青年,在引起网络大讨论之后,该计划不得不进行整改;


疫情期间,网友梁钰发起了捐款女性医护人员和女患者卫生巾和安心裤的计划,得到非常多的响应;而在她的计划不能覆盖的地方,其它商业机构或政府相关部门也意识到这一女性生理问题,开始给救援队女性配备卫生巾。


疫情期间,曾有地方部门为了炒作而给女医护人剃光头,因为巨大的舆情而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批评……


三八特辑:生为女性,我不抱歉

在宣传女医护为抗疫剃光头的新闻下,一片质疑声


但是,比起现实中立竿见影的处理结果,我更在意的是,每一次大讨论,都一定让更多更多的人,不分女性或男性,察觉到这些熟视无睹的问题,无异于一次又一次感同身受的科普。这些年来,

直男癌,凤凰男,重男轻女,原生家庭,巨婴,生育损伤,性骚扰,熟人强奸,产后抑郁症,生理期,女性生育权,计划生育,出生性别比,跨国婚姻,未成年人性犯罪,嫖宿幼女罪……等等,哪一次不是在反复的争论当中,概念与是非得到了普及。


三八特辑:生为女性,我不抱歉

《非自然死亡》


这就是社会进步的意义。我们,包括女性,也包括男性,回不到过去了。去年11月我曾主持了《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赵南柱的读者见面会,她说过的一个例子让我非常认同:


“大家以前吃的都是蓝色药丸,但了解了女性权利、了解了女权之后,就像吃了红色药丸,你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但他们根本看不到,也没有办法理解你。你也许很难说服他们。

但是,只要吃过红色药丸之后,你看到了新世界,你就再也回不去了。

不要紧,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人服下红色药丸,看到跟你一样的世界的。”


女权观念,就是这颗红色药丸。


三八特辑:生为女性,我不抱歉

《82年生的金智英》


几千年来,男人的人性并没有什么变化。但女性在这一百多年来,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她们放开了裹着的小脚,放开了束在腰间的鲸骨,穿上了裤子;她们可以上学了,可以工作了,跟男人一样拿工资(尽管直到现在,他们还偷偷地给女人更少的工资);她们可以自由恋爱了,可以选择结婚对象了,也可以离婚了;她们可以搞科研,可以写小说,可以造潜艇,可以上太空;她们当可以警察,可以当医生,可以当建筑工人和搬砖;她们可以谈性,可以享受性快感,可以喜欢女人,可以一辈子不婚不育,可以作自己的主人……


每一项的实现,都还没有彻底;但任何一条,放在一百二十年前,简直都能让人吓死。不守妇道就像大炸弹一样,是时代最大的丑闻。


而男性的人性,没有丝毫变化。


三八特辑:生为女性,我不抱歉


女性进步了多少,这个社会就进步了多少;女性尚待发展和争取的权利,就是社会后续的发展空间;女性不进步,则社会两三千年原地踏步。


在这个意义上,我很高兴我是一名女性,在有生之年看到女性空间的发展和进步,也看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没错,它有很多反复,像蜗牛一样,进三步退两步。所以,推动它只往前走,不往后退,也是你、是我当仁不让的社会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